第三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授课章节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题目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教学难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一)纪律的定义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三)纪律的作用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1.法律的特征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3.法律的作用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引入「」分钟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
(图片内容见课件)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新课「」分钟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一)纪律的定义(板书)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设置问题>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设置问题>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他不敢剪。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教学设计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涉及道德的内容,后三个单元涉及法律的内容,教材通过设计系列专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本课内容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包括“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与“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三课内容。
本设计内容为“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该内容一方面能够帮助中职生充分认识法律程序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尊重法律、崇尚正义的意识;另一方面,中职生通过学习相关的依法维权的知识,了解基本的维权程序,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生活中利用法律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课重点和难点:1.理解调解与和解2.什么是证据?什么是举证?我过三大诉讼对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课时安排:两课时(80 分钟)。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法律实现正义的两种方式,认识两种方式的基本特点;明确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标准,知道实现程序正义的意义;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公民解决纠纷的非诉讼方式;知道三大诉讼的名称,列出三大诉讼的受案范围及诉讼中举证责任的不同;认识法院管辖的分类;认识我国诉讼程序的一般过程,明确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明确证据的种类及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运用目标:学会比较各种诉讼的主要方式,提高辨别能力;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予的案例或现象;提高收集分析材料、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组织及方法教学对象为中职二年级的学生。
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利用组间竞赛的方式,刺激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好胜心和寻求答案的急迫感,积极为小组增分。
在教学方法上,从案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浅入深,遵循感性-理性-实践运用的认知规律,结合声像动画等直观手段分析具体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合作交流机会,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三大诉讼。
国旗下讲话-----弘扬宪法精神-做知法守法公民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做知法守法公民》。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规矩就是法。
法律之于世界那么平息纷争;之于国家那么治国安邦;之于社会那么维护和谐;之于学校那么如铁骨钢架。
我们要实现抱负,首先应当做遵守法律的模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通过四个宪法,现为1982年宪法,历经五次修订,共143条。
2014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我国的宪法宣传日,今年是第6个年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着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每年5月份我校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上,学校都会将宪法作为成人礼物送给每一位高三学子,希望他们学法、懂法、守法。
有关数据说明: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
2016年,北京某中学初三女生(丽丽)拍照时拍到了该校高一女生(彤彤)的身影,在删除照片并抱歉之后,丽丽被彤彤纠集来的30多人轮番扇耳光。
经海淀法院公开宣判,打人的3人,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6个月及7个月。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
暴力非本意,奈何要“知名”!对于很多校园施暴者而言,他们并非法盲,但法律意识淡薄,也无法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故而只能以此来展示自己所谓的“实力”, 维护自身所谓的“权益二近来,校园贷大规模出现和流行在大学校园里,2018年上半年,400 多名大学生被告上法庭。
原因是这些大学生,利用“校园贷”购买高档手机,欠款不还。
令人惊讶的是,该系列“校园贷”案件陆续开庭后,没有一名大学生应诉。
这些被告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贷”等于非法放贷,借他们的钱不用还。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课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考试时
公交车上
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 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 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 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实施主体 制定纪律的单位
政府、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 等国家机关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某镇一小学,有几名学生无故退 学。经学校调查得知,这几名学生的 家庭都有足够的条件供其子女上学, 他们退学的原因是其家长让孩子外出 做工挣钱。学校领导先后多次上门做 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但学生家长仍 然拒绝让孩子复学。学校只好会同镇 教育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几名 学生家长。法院依法责令每名学生家
长督促孩子尽快返校。 谈谈法律的作用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法律的法作律用规定了人们的 权利和义务
1.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它规定人们应该享有什么权利, 履行什么义务,使人们明确哪些 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 的,从而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 的作用。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纪律和自由既是对立 的,又是统一的。一方面, 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 的保障。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7课课件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
领悟宪法
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领悟宪法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领悟宪法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全面贯彻实施宪 法
树立“宪法至上”观 念
不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也不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维护宪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宪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 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坚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改善人民生
活,使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普遍改善。
★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不断加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 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正,促进人民平等
享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现人权的保障;
★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 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等等。
由全国人大或其常 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
委会制定
数通过。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认识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 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的法律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 本法律保障。
第6课--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治”和“法治”。 以中国为例,古代皇帝处理各项要务依据各项法律 如《唐律》、《汉律》、《清律》等,还有八议制 度规定了特殊的人犯法可以酌情减免。皇帝金口玉 言,一人做主,即为人治。 现阶段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 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即为法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 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 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 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 证件、证明文件的;
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调解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
观看视频: 偷盗可耻.swf
资料: 我们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证明
,95%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违纪导致的。我国的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天有几
百人死于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10%。
购买野生动物放生亦属非法行为
2012年12月27日,华工大博士生朱 杰去阳西沙扒湾旅游时遇上野生动物 贩子,为免三只猫头鹰落入餐盘,他 和同伴花了300元将其买下。放生了 两只大的之后,昨日,朱杰将剩下的 一只小猫头鹰交给了广州市林业和园 林局。但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以任何 理由收购野生动物的行为都属于违法 行为,其实朱杰的做法已经触犯法律 。 林业部门表示,猫头鹰属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买它会涉嫌犯“收购野生动 物”罪 要拯救野生动物,正确做法是向当地 林业部门举报
以下等式成立吗? 自由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六课参考资料

处罚的裁定者
纪律
社会组织 每个成员
小、组织内部有效
少,较详细
组织管理者
处罚的方式 和强度
方式简单、强度小
法律
国家 公民
大、国家范围
多、详细 执法机关
方式复杂、强度大
2
共性 都是行为的准则,违反了都会造成不良后果,都会受到惩处。
15
做遵纪守法的人
探究活动:认真阅读教材P68案例“王某、徐某 两起事故”,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这些血淋淋的 事实是如何造 成的?怎样才
能避免?
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 作而导致的。
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 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 的重演。
2
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做遵纪守法的人 做遵纪守法人
违反规则的 危害性
增强规则意识, 做遵纪守法的人
2
导入
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第69~70 页山杠爷的案例,了解情景。
目的? 出发点好=事情办得好? 依据? 违法侵权的表现? 启发?
1、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是______要求。 2、遵守校纪班规、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
属于______要求。 3、遵守宪法、遵守交通法规是______要求。
1: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是道德要求。 2:遵守校纪班规、按时上课、遵守课 堂纪律是属于 纪律要求。 3:遵守宪法、遵守交通法规是法律要求
2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65页中的案例,并讨论:
2
纪律与法律
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
纪
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
律
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
的
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内
涵
有用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16——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32——16 职业道德与法律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新授 1知识目标:理解依法治国的涵义及意义能力目标: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情感目标: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板书设计】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依法治国的内涵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㈡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2、要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意识3、要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㈢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梳理有赖于国家的努力2、中职学生要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复习〗遵纪守法的几种方法?〖导入新课〗学习指导 P 56 网络犯罪“17岁现象”许多青年人对法律知之甚少,有人甚至不知道法律到底在社会中起什么作用,导致一些青年盲目地“走自己想走的道路”,而忽视了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在法律的范围内幸福下去。
首先,我们得明确身边的法律,和法律的权威性。
〖讲授新课〗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事例:我国法律体系在逐渐建立,各项法律制度在逐渐完善过程中。
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①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③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④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公正;⑤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制约体系;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 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的权威
认识宪法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体现着三个方面。 a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 根本性问题。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
国家制度、社会制度 和其他基本制度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 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应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努力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
领悟宪法
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维护宪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宪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
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3.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
自由权利
人身自由 公民的基本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获得救济权利
1.增强公民意识
1.增强公民意识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 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 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 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 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 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a、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 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 遵守的行为规范
考试时
公交车上
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坚决捍卫宪法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增强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 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 位的自我认识,是公 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 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的自觉意识。
健全的公民意识 是现代社会文明
的标志之一
权利指公民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义务与权利相对,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 尽的责任。
1.增强公民意识 平等权利 政治权利
第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政府。 第四,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
公正。 第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制约体系。 第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
法
可依
基本
依
要求
有法 必依
b、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纪律和自由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 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c、纪律的作用
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
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2.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四大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中职学生要坚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 履行公民义务,还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第二,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国家标志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
宪法规定与确认
认识宪法
b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 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
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c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 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增强公民意识
应征入伍 依法纳税
义务植树 海地维和
1.增强公民意识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其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 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 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 ★ 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与被选举权、参 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 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生 活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
(1)依法治国,是党领 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国家事务
本方略,是广大人民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 管理
依法
文化
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经济
治国
事务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和文化事务,管
理社会事务。
社会事务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做到:
第一,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治
执法
违法
必严
国
必究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公义、服 务大局、党的领导,其中: 依法治国——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本质要求 公平公义——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实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约束力; 4.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2)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
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
合法权益的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3.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崇尚程序正义
引思明理
1.诉讼的基本程序
a诉讼的内涵及种类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指人民法院对在当事 人之间争议的事实,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解决 争议的活动。
根据诉讼要解决的案件性质、诉讼的内容、程 序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