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夹具体装配图的读图方法和拆画

4.标注零件的尺寸
①装配图已标注的零件尺寸都需抄注到零件图上 ②标准化结构查手册取标准值 ③有些尺寸由公式计算确定 ④其余按比例从装配图中直接量取,并圆整
5.确定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应根据零件的作用,与 其它零件的装配关系,以及结构、工艺方面的知 识或由同类图纸确定。
☆ 连接和固定方式: 弄清零件之间用什么方式连接,零件是如何固定、
定位的。
①盘根和夹具体的轴向定位与固定:81H8/h7处的台阶面定位。其固定 靠件2和件3螺钉连接。
②背帽和球面螺钉:通过螺钉5 ③铰链压板和钩形压板板连接:通过件13和14. .........
☆ 夹紧和拆卸工作顺序:
件5球面螺钉向左→件6铰链压板→件14 销轴→件10钩形压板 卸下工件 件5球面螺钉向右→件4背帽→ 件6铰链压板→件14销轴→件10钩形压板
②根据视图的表达方法的特点,确定零件相关 结构的形状。对分离出的投影补线。
③根据配合零件的形状、尺寸符号,并利用构 形分析,确定零件相关结构的形状。
④根据零件的作用再结合形体分析法,综合起 来想象出零件总体的结构形状。
3.确定零件视图及其表达方案,画零件图
①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案应根据零件的形状特征 确定,而不能盲目照抄装配图。
3)分析零件的用途和大致结构。 4)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
☆ 工作原理:主轴左端气动操纵杆实现件7的轴向移动。当件7
向左移动,带动件6向左移动,位于件6两端并由件14连接的件 10在件11内向左移动实现被加工件的夹具,反之,当件7向右移 动,使件10向右移动,被加工件即可卸下。
☆ 配合关系:根据图中配合尺寸的配合代号,判别零件 配合的基准制、配合种类及轴、孔的公差等级等。
看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齿轮油泵-矿大

5 GB/T67 垫片
2纸
δ=1
14 GB/T1096 键 410
1 45
4 GB/T119 销 A518
4 Q235
13 GB/T6170 螺母M121.5 1 35
3 01-03 齿轮轴
1 45 m=3, Z=9
12 GB/T93 垫圈12
1 65Mn
2 01-02
传动齿轮轴 1
45
m=3, Z=9
一、认真阅读装配图
二、构思零件形状,拆出零件补画出所 缺的图线
三、确定视图表达方案
四、合理标注零件的尺寸
五、合理注写零件的技术要求
拆画齿轮油泵泵体零件图
认真阅读齿轮 泵装配图
01
确定视图表达方 案
03
02
04
构思零件形状, 拆出零件
合理标注零件 的尺寸
合理注写零件的 技术要求
05
5一、 认6 真阅7 读8齿9轮泵装1 配图1 12
5 GB/T67 垫片
2纸
δ=1
14 GB/T1096 键 410
1 45
4 GB/T119 销 A518
4 Q235
13 GB/T6170 螺母M121.5 1 35
3 01-03 齿轮轴
1 45 m=3, Z=9
12 GB/T93 垫圈12
1 65Mn
2 01-02 传动齿轮轴 1 45 m=3, Z=9
审核
日期 日期
(厂名)
点击相应区域可看放大图
5
6
A-A
7
89
13 4
14 3
15 2
1 153.4
37.3 0.02
20
H7 h6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图9-29 分离阀体零件
1.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确定视图表达方案
零件图和装配图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要根据零件 自身的结构特点及前面介绍的零件图视图选择原则,重新选 择视图,确定表达方案。可以参考装配图的表达方案,但要 注意不应受原装配图的限制。
本例中,阀体的主视图投射方向与装配图相同,主视图 和俯视图采用全剖视图,左视图采用半剖视图,如图9-30所 示。
① 明确装配体的功用、性能及工作原理。
② 明确装配体的结构,了解组成装配体的零件及各零件间的定
位、紧固方式和装配关系。
③ 明确各零件的作用、结构形状,想象零件的动作过程及装卸
顺序和方法。
④ 明确装配体的使用及调整方法。
1.2 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不同的工作岗位看图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仅需要 了解机器或部件的用途和工作原理,有的要了解零件的 连接方法和拆卸顺序,有的要拆画零件图。
1.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拆画零件图的要求
① 拆画前,必须认真阅读装配图,全面深入了解设计意图,弄
清装配关系、技术要求和各个零件的主要结构。
拆画时,要从设计方面考虑零件的作用和要求,从工艺方面
② 考虑零件的制造和装配,使所画的零件图既符合设计要求又
符合生产要求。
1.3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2 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③ 读懂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了解其用途。运用形体分析法 并辅以线面分析法进行仔细分析,不仅要分析出零件的主 要结构形状,还要考虑零件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形状, 并进一步分析该零件的作用。
④ 仔细分析装配图中表达不够完整的零件的结构形状。可先 分析相邻零件的结构形状,根据它和周围零件的关系及作 用,再来确定该零件的结构形状。若有零件图,也可作为 参考,从而弄清零件的细小结构及作用。
汽车机械识图学习任务8——装配图

零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及影响其性能的重要相对位置尺寸。 汽车机械识图
φ20 φ20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⑴ 配合 配合: 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之
间的关系。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孔和轴装配 可能出现不同的松紧程度
配合
(2)间隙或过盈 在孔、轴配合中,孔的尺寸减去与之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的代 数差,此值为正时是间隙,为负时是过盈。
汽车机械识图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3)深入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配合关系 ① 从主视图入手,对照零件在各视图中的投影关系 ② 由各零件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和间隔,分清零件轮廓的范围 ③ 由装配图上所标注的配合代号,了解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④ 根据常见零件的表达方法,来识别零件 ⑤ 根据零件序号对照明细栏,找出零件数量、材料、规格, 帮助了解零件的作用,确定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置 ⑥ 利用一般零件有对称性及相互连接的两零件接触面大致相 同的特点,帮助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有时还要借助于阅读有 关的零件图,才能彻底读懂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 及各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在装配图中配合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公称尺寸
孔的公差带代号 轴的公差带代号
采用基孔制配合时,分子为基 准孔的公差带代号。
箱体 轴套
H8
f7
40nH67
例如:
30 H8 基孔制间隙配合 f7
40
H7 n6
基孔制过渡配合
30
轴 汽车机械识图
学习任务八 装配图
8.2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3. 技术要求 (1)用文字或符号注写出部件或机器的装配、检验、使用 等方面要求。 (2)关于装配体装配后的性能指标等要求。 (3)安装、运输以及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要求一般写在明细栏上方或图纸下方空白处。如有内 容较多则可以另外编写图纸的附件。
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一、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在设计、装配、安装、调试和维修机器设备以及进行技术交流时,都需要读装配图,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读装配图的一般方法。
(一)概括了解(3)对视图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视图、剖视图等配置的位置及投影方向,弄清各视图的表达重点。
从而对部件的大体轮廓与内容有一个概括了解。
(1)了解部件的名称、用途,可以通过看标题栏、明细表、产品说明书和其它有关资料获知。
(2)了解标准零部件和非标准零、部件的名称和数量,对照零、部件序号,在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下面将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如何去读一张装配图。
联动夹持杆接头是检验用夹具中的一个通用标准部件,用来连接检测用仪表的表杆,由四种非标准零件和一种标准零件组成。
有两个基本视图,主视图采用局部剖,表达各组成零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左视图采用A -A 剖视及上部的局部剖视,进一步反映左方和上方两处夹持部位的结构和夹头零件的内、外形状。
1、看标题栏查阅相关资料2、对零件找位置3、分析视图概括了解拉杆套筒夹头垫圈螺母例1:读联动夹持杆装配图(二)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对照视图仔细研究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这是读装配图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概括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各条装配干线,弄清各零件间相互配合的要求,以及零件间的定位、连接方式、密封等问题。
再进一步搞清运动零件和非运动零件的相对运动关系。
经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就可以对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有较深入的了解。
拉杆套筒夹头垫圈螺母装配干线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当检验时,在1、2的上下通孔φ12H8和夹头3上部的通孔16H8中分别装入表杆,然后旋紧螺母5,带动拉杆1沿轴向右移动,改变它与套筒2上下通孔的同轴位置,就可夹持拉杆左方通孔内的表杆。
与此同时,表杆带动套筒2向右移动,使夹头3的间隙被收紧,夹头上部的表杆因此被夹紧。
(三)分析零件,读懂零件的结构形状(二)了解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对照视图仔细研究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这是读装配图的一个重要环节。
机械工程图学-装配图(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Wang chenggang
8-23/163
8.2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作业
《机械工程图学基础教程习题集》 P105、P106(A3)
Wang chenggang
8-24/163
④ 分离泵体。将泵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从装配图中分离出来,如图 8-29所示。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分离出来的视图中,应补画出原来被其 他零件挡住部分的投影。
Wang chenggang
8-12/163
8.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8.2 拆画零件图举例
图8-39 分离泵体零件
Wang chenggang
Wang chenggang
8-1/163
8.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8.1 拆画零件图的步骤
8.8.1 拆画零件图的步骤
1. 拆画零件图的步骤 拆画零件图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懂装配图。 (2)分析各零件的形状、结构、功能,从装配图中 分离出要拆画的零件的相关视图。 (3)确定零件的表达方案。 (4)选择图幅、比例,画出零件图。
从齿轮油泵中拆出泵体过程演示
Wang chenggang
8-9/163
8.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8.2 拆画零件图举例
(2)分析零件的形状、结构并分离零件
Wang chenggang
8-10/163
8.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8.2 拆画零件图举例
① 分析1号零件泵体在部件中的作用。泵体在该部件中的主要作用为支承齿 轮轴、容纳齿轮、连接泵盖和外部进出油管路等。
8-17/163
8.8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8.2 拆画零件图举例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识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识读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在机器〔或部件〕的设计、装配、技术交流及使用、维修中,都需要读装配图。
因此,读装配图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技能。
1.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读装配图的目的是了解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搞清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各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作用。
下面以图10-24机用虎钳装配图为例,说明读装配图的一般步骤:〔1〕概括了解首先看标题栏,从部件〔或机器〕的名称可大致了解其用途。
从画图的比例,结合图上的总体尺寸可想象出该装配体的总体大小。
再看明细栏,结合图中的序号了解零件的数目,估计部件的复杂程度。
图10-24是机用虎钳装配图,可见其为比拟简单的装配体,用于夹紧固定。
〔2〕分析视图,了解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了解各个视图、剖视、断面等的相互关系及表达意图,为下一步深入读图做准备。
图10-24中有三个根本视图、一个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
主视图运用了全剖,主要表达各零件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传动关系。
左视图为半剖,半个视图反映外形,半个剖视主要表达固定钳身9、活动钳身7、螺母6、螺钉5和螺杆4的装配关系。
俯视图主要反映外形,其中的局部剖用于表达钳口板8和固定钳身9的连接方式。
断面图反映螺杆4右端的断面形状。
局部放大图反映螺杆4的牙型。
〔3〕分析工作原理及传动关系一般从图样上直接分析,当对象比拟复杂时,需要参考说明书弄清工作原理和传动关系。
虎钳工作原理:旋转螺杆,使螺母沿螺杆轴线作直线运动,螺母带动活动钳身、钳口板移动,实现夹紧或放松。
〔4〕深入了解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及部件的整体结构前面三个步骤的分析是比拟粗略的,下面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读图。
先把不同的零件区分开,弄清每个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利用投影关系想象零件外,还要充分利用机件的表达方法和绘制装配图的一些根本规定来区分不同零件。
最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各零件剖面线的不同方向和间隔来分清零件轮廓的范围。
如区分活动钳身7、固定钳身9、螺母6与钳口板8。
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选择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特征和结构特点的方向作为主视图。
其他视图选择
根据需要补充其他视图,如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等,以完整表达零件的结构。
零件表达方法
剖视图
对于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零件,可以采用剖视图来表达其内部结 构。
局部视图
对于某些细节部分,可以采用局部放大或移出断面的方式来表达。
简化画法
根据装配图上的编号,确定每个零件的编号和名称。
零件属性
了解每个零件的材料、尺寸、重量、用途等信息,以 便进行分类和后续处理。
零件位置
确定每个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置,以便在拆画零件图 时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
零件分类
01
根据用途分类
02
根据材料分类
03
根据工艺分类
将零件分为标准件、常用件、特 殊件等,以便于后续管理和查询。
将零件分为金属件、塑料件、橡 胶件等,以便于后续材料处理和 加工。
将零件分为铸造件、锻造件、焊 接件等,以便于后续工艺处理和 加工。
零件编码与命名规则
编码规则
根据企业或行业标准,为每个零件制 定唯一的编码规则,确保零件编码的 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命名规则
根据企业或行业标准,为每个零件制 定明确的命名规则,确保零件名称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05
零件工艺性审查
零件可加工性评估
总结词
零件的可加工性评估是确保零件能够在实际生产中顺利制造的关键步骤。
详细描述
评估零件的可加工性需要考虑其几何形状、材料特性、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零件的轮廓是 否清晰、尺寸精度要求是否合理、材料是否易于加工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全面分析,可以确定零件 的可加工性,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制造困难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步了解 1.了解部件的名称、用途及大小。从标题栏中知道,这个装配
体名称为齿轮油泵,它是机床、内燃机润滑系统的供油泵。泵的种 类虽然繁多,如往复式的柱塞泵、旋转式的转子泵和齿轮泵等,但 它们的作用基本相仿,都是把吸入的流体提高到一定压力然后输送 出去。对部件用途的了解可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如产品说明书等得到。
一、看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 1.了解部件的名称和用途,这些内容可以查阅明细表及说明书。
2.了解标准零件和非标准零件的名称和数量,对照零件序号, 在装配图上查找这些零件的位置。
3.对视图进行分析,根据装配图上视图的表达情况,找出各个 视图、剖视、 断面配置的位置及投影方向,从而搞清各视图的表 达重点。
Rc3/8,34.42;装配尺寸:4个15H6/f5;安装尺寸:2-6.5,70;
重要定位尺寸:50,65,28.495±0.03等。
2.技术要求 在装配图中一般都要注写技术要求,如本例中有两点要求:
(1)装配完成后主动轴应运转灵活。 (2)主动轴轴线与安装底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2。 (五)归纳、总结和综合 1.通过上述分析,就可得出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在两泵盖和泵体中安放一对齿轮的密封的空腔。当一对齿轮快 速转动时即将腔内空气排出而形成真空。此时油箱内受大气压力作 用的油就被源源吸入空腔,油经由齿轮与泵体内腔的间隙挤压流体 且甩带到出口处,提高压力,排出泵体到需要润滑的位置。 2.该装配体中的主要零件有:泵体、泵盖、主、从动齿轮轴。 其中,泵体的主体形状为上部带内孔的圆柱体,其上还有六个螺纹 孔以和两个泵盖相连、两个定位销孔、两个锥螺纹孔为进出油孔, 下部为带安装孔的长方体。其它零件至此也可以分析出来。
主要零件着手,然后是其它零件。当零件在装配图中表达不完整时, 可对有关的其它零件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后,再进行结构分析,从而 确定该零件的内外形状。
(四)归纳总结 在对装配关系和主要零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技术要求,
全部尺寸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装配体的设计意图和装配工艺性。
二、看装配图举例
以齿轮油泵装配图为例,具体介绍看装配图的方法。(用CAXA 软件示出图形)
(二) 1.图形、序号对照,逐个分析,找出重点零件 在对整个部件作进一步了解后,就可转入对零件的形状结构分
析。根据零件明细表与视图中零件序号的对应关系,按明细表的顺 序,逐一找出各零件的投影轮廓进行分析。显然,2个标准件因有 规定画法,形状也简单,经图、号对照找到其投影后就能看懂。而 常用件齿轮也有规定画法,找到其视图后,也易于理解。余下的零 件中纸垫的形状应与泵盖、泵体间结合面形状完全一致,螺塞、毡 圈的形状也很简单。传动轴形状为同轴圆柱体组合而成,这一点在 视图中很清。经上述分析后,只有左右泵盖和中间泵体较为复杂。
(三)分析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及运动件间的相互作用 1.在研究了单个零件以后,就应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连接方法 和配合关系。 在本例中,泵体、泵盖间是用螺钉连接、销定位的,螺塞8与泵盖6 是螺纹连接;主动轴4与泵盖6和1、从动轴9与泵盖6和1采用间隙配 合等。 2.在分析零件间的关系时,还应找出在部件中哪些零件是运动 的和其对其它零件的影响,这对于我们读懂装配体的工作原理非常 重要。在本例中,主动齿轮轴通过轴上用假想画法表示的齿轮所带 动,驱使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在泵腔内产生真空,油在大气压力的 作用下,就可源源不断地吸入泵体。 (四)分析尺寸及技术要求 1.尺寸 该装配图中标注了齿轮油泵的总体尺寸:110,96, 85;性能尺寸:
运用上述方法把零件从装配图中区分出来之后,就可以运用读 零件图的பைடு நூலகம்法,深入分析其形状结构了。
3.在弄清各零件的形状结构后,还应分析它们在部件中所起的 作用
如,泵体、泵盖是容纳转动零件的,齿轮是通过啮合运动把油 压提高的,定位销是装配加工时用以定位的,毡圈是用以防漏的, 螺塞是用以压紧毡圈,实现密封的等。
2.掌握装配图中区分零件的方法 为了对重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首先应将它们分别从装配图的 相邻零件中区分出来,通常采用如下方法: (1)通过不同方向或疏密各异的剖面线来区分相邻零件。 (2)通过各种零件的编号不同来区分零件。
(3)通过各零件的外形轮廓线也可区分零件。因为任何形体的 外形轮廓线都是封闭的。根据视图中已经表达出来的相应投影进行 分析、构想,就可以区分出零件。
(二) 对照视图仔细研究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这是看装配图
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概括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各条装配干线,弄清 各零件间相互配合的要求,以及零件间的定位、联接方式、密封等 问题。再进一步搞清运动零件与非运动零件的相对运动关系。经过 这样的观察分析,可对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有所了解。
(三)分析零件, 分析零件,就是弄清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其作用。一般先从
2.粗看一下明细表,了解该部件中零件总数及标准件所占比重。 在本例中零件共10种,其中,标准件两种:螺钉和销;常用件一种: 齿轮,其余为一般零件:六种。
3.分析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该图用了两个视图:主视图是A—A 的旋转剖的全剖视图,主要表达油泵两个齿轮轴系的装配关系、部 分外形、定位销的结构,其上采用的假想画法则表示通过外部齿轮 的传动来带动齿轮泵中的主动轴旋转的;左视图用了半剖视图并用 了拆卸画法,主要表达油泵的工作原理及油泵外形。通过对视图的 分析,弄清了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及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就可进一步 研究零件。
7.8 看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看装配图
在工业生产中,从机器的设计到制造,或进行技术交 流,或使用及维修机器设备,都要用到装配图。因此,对 从事工程技术的工作人员来说,掌握看装配图的方法是很 有必要的。
阅读装配图应达到如下目的:读懂机器或部件的作用 原理、读懂部件中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连接方式以及图 中各主要零件以及与之有关的零件的结构形状;并能按装 配图拆绘出除标准件外的各种零件,特别是主要零件的零
读截止阀装配图,回答问题:
1 .该装配图采用了几个视图?分别是什么表达方法?表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