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大全

合集下载

分子与原子初中知识点梳理

分子与原子初中知识点梳理

分子与原子初中知识点梳理在化学学科中,分子与原子是非常基础并且重要的概念。

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对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分子是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物质。

下面分别介绍分子的组成、性质以及分类。

1. 分子的组成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不同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例如,氧气(O2)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2.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受到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分子内化学键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稳定性,而分子间相互作用则影响了分子的物理性质。

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分子的分类按照分子中原子的数量和种类,分子可以分为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

单质分子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例如氧气(O2)、氮气(N2)等。

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二、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

了解原子的性质和组成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原子的组成、性质以及分类。

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荷均衡的质子、中性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的中心部分称为原子核,其中包含质子和中子。

电子以高速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

2.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数目决定。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决定了原子的元素,即不同的原子核对应不同的元素。

原子的电子数目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 原子的分类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原子可以分为不同的元素。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8种,每种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核构成。

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不同,从而使得元素的性质也不同。

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是化学研究中密切相关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知识全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知识全解

《分子和原子》知识全解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体积小、质量轻、不断运动、有间隔的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微观粒子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知识结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的特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和原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定义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重难点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认识微粒的特征,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也是本课题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并采取更为开放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

2.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是:(1)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2)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突破难点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模型、动画演示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形象化,得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等概念。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法建议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FLASH动画,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从微观角度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九年级分子原子知识点

九年级分子原子知识点

九年级分子原子知识点分子原子知识点一、分子的概念在化学中,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电中性实体。

分子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二、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轨道上。

三、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米。

四、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一个元素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五、分子式和化学式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物质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六、化合价化合价是指一个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化合价的大小决定了化合物中原子的组合方式和化学键的形成。

七、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力量。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八、分子的组成分子可以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称为单质分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称为化合物分子。

例如,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分子。

九、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

它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组,便于研究和记忆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总结: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单位。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九年级化学第3章知识点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九年级化学第3章知识点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识整合: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微粒的性质性质:①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②微粒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③微粒之间有间隙,气体微粒间间隙较大易被压缩,液体、固体微粒间间隙较小不易被压缩; 注意:改变间隙,微粒本身大小不变。

二、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2 2 82 原子核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5)三决定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练习: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还有原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是混合物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2--注意: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离子:H+(氢离子) K+(钾离子) Na+(钠离子) Ag+(银离子) NH4+(铵根离子)Mg2+(镁离子) Ca2+(钙离子) Cu2+(铜离子) Zn2+(锌离子) Ba2+(钡离子)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Al3+(铝离子)F-(氟离子) Cl-(氯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O2-(氧离子) S2-(硫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3.相对原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讲解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讲解

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讲解一、分子。

1. 分子的概念。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同。

像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

2.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如果将1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这充分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例如,我们能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腔;把盐放入水中,水会变咸,是因为盐的离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溶解时以离子形式存在,这里可类比分子扩散)在不断运动,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就是因为夏天温度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快。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物质的三态变化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例如,水变成冰时,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时分子间隔最小,液态时次之,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穿插填充,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分子的构成。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即H_2O;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即O_2。

二、原子。

1. 原子的概念。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例如,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

分子和原子一、微观粒子的共性1.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微观粒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气体>液体>固体二、微观粒子的种类1.种类: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三、化学变化的本质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HgO →Hg + O2氧化汞汞氧气3.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氢原子没有中子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1)高速运动(2)无规则运动(3)分层运动把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前3层)(1)先里后外(能量最低原则)(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3)最外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同时是第一层时最多排2个)3.原子结构示意图三、离子的形成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目的是达到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

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分类(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3.离子的表示方法阳离子:H+Na+K+Mg2+NH4+、阴离子:F—Cl—O2—OH—CO32—4. 离子符号的意义镁离子:Mg 2+ 5个硫酸根离子:5SO 42—5. 离子和原子的关系失电子 得电子阳离子原子 阴离子得电子 失电子6. 相对原子质量(Ar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的比值为这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一、元素1.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性质:(1)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3.分类: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4.含量:(1)地壳中:O Si Al Fe(2)空气中:N O(3)生物体中:O C H N5.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同二、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种类改变1.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三、元素符号1. 定义2. 写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N/O/C(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如Ca/Mg3.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2)对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还表示一种单质如Fe 表示铁元素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铁单质(3)元素符号前面加2以上的数字,只表示几个原子如 2N 只表示2个氮原子四、元素周期表1.结构2.编排。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

1. 分子。

- 分子就像一个个超级小的小精灵,小到你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它们。

比如说,你能闻到花香,这就是因为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气中跑来跑去,然后钻进了你的鼻子里。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永不停歇。

- 分子之间还有间隔呢。

你看,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可不是100毫升,而是小于100毫升,这就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钻进了对方的间隔里。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特别小。

如果把一个水分子放大到像乒乓球那么大,按照相同比例,乒乓球就得变得像地球那么大,你说分子得多小啊。

2. 原子。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可以把原子想象成分子的小零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比如水分子(H₂O)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 原子也在不停地运动,不过原子可不像分子那样能随便组合或者拆分(在化学变化中),它就像一个很稳定的小积木块。

- 原子的结构也很有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就像原子的心脏,很小但很重,而且带正电;核外电子就像在原子核周围飞舞的小蜜蜂,带负电。

-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就像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的时候,这个班级就没有性别偏向啦。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核。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里面有质子和中子(氢原子比较特殊,一般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紧紧地挤在原子核这个小天地里。

-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质子数为1的就是氢原子,质子数为8的就是氧原子。

2. 核外电子。

-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

第一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这是初中阶段要掌握的)。

- 原子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可大了。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就像一个慷慨的人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就像一个贪心的小财迷想多拿点东西;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原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就像一个已经很满足的人,不想再和别人交换东西了。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4.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5.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6.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7.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8. 电子:带负电的基本粒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9.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二、化学变化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4. 能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能量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2.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

3.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C族至H族的元素。

4. 镧系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的15个镧系元素。

5. 锕系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的15个锕系元素。

四、化学键1.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五、酸碱与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4.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七、溶液与浓度1. 溶液: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大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相似):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一般都有间隔。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区 别(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联系(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要点诠释】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知识点三、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要点诠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冰、雪、露水的分子都是水分子
D.液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态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答案】D
【解析】任何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三态间的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无论什么物质,无论什么状态,我们观察到的颜色等现象都是大量粒子的聚合体表现的宏观现象,而单个的粒子很小,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总结升华】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A.铁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B
【变式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答案】A
类型二、分子、原子性质的应用
2.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思路点拨】根据人们闻到怡人的香味的过程,结合分子具有的性质来解答。

【答案】C
【解析】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总结升华】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可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气体体积受压减小、物质的热胀冷缩及密度不同且能互溶的两种液体互溶后总体积减小等现象;用分子在不断运动可解释物质的挥发、物质的溶解及气体的扩散(花香、酒香)等现象;由分子的构成是否发生变化,可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右图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由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此图示为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

【总结升华】正确理解图示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4.(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如下图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刻度线处(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
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说明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答案】(1)水由无色变成红色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间存在间隔
【解析】(1)A中滴入红墨水,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A中的水会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2)向A中的水里加酒精时,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的液面将会低于刻度线。

【总结升华】要掌握微观粒子和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粒子的性质解释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举一反三:
【变式1】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间的间隔
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A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中水分子的间隔相对较小,水分子运动的速率也相对较小,而气态水中水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水分子运动的速率也相对较大,因此水发生三态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发生改变,而水分子间的间隔、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

水的存在状态属于水的物理性质,故水发生三态变化,水的物理性质也随之改变。

【答案】C
【变式2】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