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要发布反谣言传播新冠官方
2020年度公需项目-新冠肺炎答案

1、a -干扰素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建议剂量是(C )2、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先出现在我国的哪个省份(C)A1、按照七步洗手法操作手卫生,揉搓时间应大于(D、15秒)2、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泄,发热门诊应根据本机构的诊疑和患者特点,对区域内物品随时清洁不少于(B、4次/日),冢露于新冠确诊患者或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3、按照口罩防护能力排序(从高到低),正确的是(B)B1、不同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判泄标准不同,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的是(D、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2、鼻、咽拭子采集时注意事项包括(E)C1、出现以下哪项情况时,需更换口罩(E、以上均是)2、从中医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的病因属于(B、疫戾)3、从事疫苗生产活动,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泄的从事药品生产活动的条件外, 还应当具备的条件是(D )4、从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摘除护目镜的操作错误的是(B)5、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穿防护用品的正确顺序是(B)6、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工作人员的操作错误的是(D)7、承担新冠标本检测工作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有资质社会检测机构应当在(C、12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8、出生2个月女婴,体温383C,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静息状态下,血液饱和度(SP02) W93%,出现呻吟、三凹征,该患儿的临床分型是(C、重型)9、出现新冠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县(区)疾控机构按照(D )原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0、穿防护服的全过程,以下哪项要求是错误的(D、慢)11、传染病聚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疑,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立,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其描施不包括(&疏散人群,鼓励民众去外地躲避疫情)12、出现新冠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县(区)疾控机构按照(D、属地化管理)原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3、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廿,不包括(B、传播媒介)14、传染病筮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泄,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其措施不包括(C)15、传染病院或传染病区的一切固体废物均视为(A)16、承担新冠标本检测工作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有资质社会检测机构应当在(C )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D1、当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时,应进行如下安排(B、绍院观察)2、当传染病聚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成为传染病病人和便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D )3、当医疗废弃物达到包装袋或利器盒(C)时,应有效、严密封口。
2021年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训练 07 认识的反复性

2021年高考哲学主观题训练07 认识的反复性模板题练: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存在不同认识的原因或者运用反复性的知识,回答……问题。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材料③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材料练习题: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狡猾的病毒”。
它能深度潜伏,躲过一般的流行病学观察期,有着超长潜伏期和隐性传播的特点。
它的基因传播,同时挑战了核酸检测技术、早期筛查和疑似患者识别,以及人们对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传统认知。
2020年2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团队从确诊病例的标本中,成功分离到了两株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8至9月,丹麦发现一种与水貂相关的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似乎并未广泛传播。
2020年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VOC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体,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具有更强的传播力。
2020年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该变体正在南非三个省迅速传播,初步研究表明,该变体与更高的病毒载量有关,可能会增加传染性,但尚无证据表明其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增加对新冠病毒的常规基因测序,以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并监测变体。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人们暂时无法完全识破新型冠状病毒“狡猾”的原因。
2.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
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一)特殊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事故安全相比,直接涉及民众食品安全、卫生安全问题,与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紧密相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到的人群范围之广,不区分性别、年龄、地区或社会阶级等普遍易感也是其公共性。
换言之,网络空间对现实社会的拉动和改造具有很强的“加速度”效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爆网络舆情,就会把地区性、局部性和带有某种偶然性的问题,演变成一个全民“围观”的公共话题。
[1]多数民众都通过网络了解事件当前状况,因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走向带动着人民的心理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
(二)突发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时间、地点、人群以及危害程度、范围都不确定的时候发生,在此之前无法预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在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发生,个人和社会没有相应准备,对民众心理和认知造成一定的冲击,紧接着关于其网络舆情的突然大面积爆发,两者间时间之短,很大程度上可能在政府部门还未采取相应措施时,负面的社会舆情导向已然导致了公众恐慌。
在一系列诱因下还会产生“连锁反应”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如2003年非典事件事发突然,网络中真假消息难辨,断章取义、谣言不断,民众无法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和全貌,而发生抢盐抢醋事件,导致许多省市的盐和醋被一扫而光物价飞涨,在此之后网络中或因利益驱动又有谣言称板蓝根可预防疫情,全国药店中的板蓝根又被一扫而光,如此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导致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三)自组织性网络世界中人们能对重大卫生事件发表个人看法及建议等,当更多的人赞同某一观点时就会产生聚集效应,互不相识的人便组织起一场有意的社会舆情导向。
以社交媒体微博为例,某一个人因情绪或者利益针对一公共卫生事件发表一条不实言论,其他网民可通过点赞、评论及转发三种形式进行传播,通过集体的“转发”行为就实现了协同效应,话题的倾向性开始呈现出来。
当转发达到一定数量时更多人信以为真时,这条谣言便成了所谓的“真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为例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为例高艺璇(山西大学 新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摘 要:2020年初,国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防疫举措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然而,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疫情的谣言,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以疫情传播中的网络谣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疫情中谣言显现的新特征、谣言盛行的心理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冠肺炎;网络谣言;谣言特征;心理动因;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10-01谣言的产生往往基于一种普遍的社会恐慌,在人类历史上,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事件,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又缺乏必要信息时,谣言就会滋生泛滥。
而今,网络技术的普及更为信息的自由流动提供了便利,这也无形中方便了谣言的大面积传播。
2020年国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荒谬、缺乏事实依据的言论在网上肆意传播,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加剧人们心理上的焦虑与恐慌。
但与传统的谣言传播不同,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
一、疫情中网络谣言传播新特征网络谣言是网络用户发布且在网络公共传播领域造成一定程度负面影响的未经证实的信息。
[1]网络谣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出现的谣言现象,在本质上与传统谣言一样,都是刻意制造的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消息,其造谣成本更低廉,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极易在社会上引起负面舆论。
(一)谣言的外衣更加“精美”第一,图片、视频成疫情谣言标配。
随着媒介技术水平的提高,简单、方便的技术使得造谣的成本更加低廉,人们仅仅通过一部手机、一个简单的软件便可进行图片、视频的拼接和音频的剪辑,按照自己的意愿“重塑”事实。
这些经过视频、图片技术手段包装过的谣言比文字更具有真实性,受众在这些“有图”“有视频”的谣言面前更加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假。
网络社会谣言产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网络社会谣言产生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范梦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研究生 上海 200030)摘要:网络社会谣言的传播速度快, 影响力大,社会危害性也在增大。
从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分析网络社会谣言形成的原因,形成对网络社会谣言形成更准确的认识。
在网络社会谣言治理中,仅依靠法治是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社会谣言,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另一种调控网络社会主体的行为准则,即在道德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促成网民养成守法的习惯。
通过健全网络谣言治理法律制度,培育优良网络法治文化,强化公民德道和法制教育等措施来实现网络社会谣言治理中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关键词:网络社会;谣言治理;法治;德治新时期环境下,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促使人类传播方式以及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9年的8月份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止到2019年的8月份,我国网民已经超过了八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61.2%,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发展也较为迅猛,对民众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国家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等领域,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告诉人们:网络社会并不仅仅是“虚幻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公共领域,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
网络空间中传播的谣言等行为的实施主体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人[1]。
网络谣言传播的快速性及广泛性更加增加其治理难度,除了需要依靠法治,更离不开网民的自律,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网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因此,网络社会治理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法治水平,还取决于德治程度,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1网络社会谣言兴起的原因1.1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现象对于谣言,其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变迁时期经常大规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该时期存在的重大热点问题与事件较多,并且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从字面上理解社会变迁,其是一个社会的整体变动,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较多学科均对其作出了描述,虽然描述的角度不同,但均共同指向社会变迁实际就是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变革,随着以上变革的发生,也会引起人们价值观以及心理方面的变革[2]。
2024年“新冠肺炎”时评800字: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

2024年“新冠肺炎”时评800字: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中,人们不仅需要面对病毒的传播和影响,还需要应对大量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警惕的问题。
在疫情期间,谣言、虚假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这些谣言涉及病毒的来源、传播途径、预防治疗等方方面面,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群众的恐慌和不良的防护行为,对抗疫工作的困难和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面对谣言的出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和应对,以免误入“谣言陷阱”。
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警惕。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难免焦虑和恐慌,容易相信一些不经核实的信息。
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尤其是一些传播渠道不明的信息。
在收到一些涉及病毒信息的时候,首先应该核实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不要盲目信任和传播。
对于一些涉及病毒的谣言,我们也要保持警惕,及时通过权威渠道和媒体获得最新的疫情信息,避免被谣言误导,误入“谣言陷阱”。
我们要依靠专业权威的意见和建议。
在疫情期间,政府、专家和医疗机构成为最具权威性的信息来源。
他们依据科学的依据和严谨的态度,为大众提供疫情的最新进展和专业的防护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依靠这些专业权威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自作主张,盲目听信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和意见。
在疫情期间,我们要学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遵循政府的防疫政策,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防止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误导,误入“谣言陷阱”。
我们要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大大提高,这对于正确看待和应对疫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媒体以及社会组织应该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众对于病毒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大家的抵御虚假信息的能力。
只有当大家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够避免被谣言误导,不会误入“谣言陷阱”。
中国人的抗“疫”精神心得体会(7篇)

中国人的抗“疫”精神心得体会(7篇)中国人的抗“疫”精神心得体会篇1枪响之后,每一次寻常的呼吸,都是生命的恩典。
己亥年末庚子年初,一场疫情席卷华夏,家家户户掩门不出。
曾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的神州大地竟如此凄凉。
疫情之下,彰显人心。
新冠病毒或许只是时代上的一粒灰,但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当华夏儿女惶恐度日,惴惴不安时,我们的白衣天使如英雄般奔赴一线,冲锋陷阵,只为守护足下这篇圣洁的净土。
可是,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冲上战场,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
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也为人子女,这同样是他们等待的团圆之时,可无奈新春的寒风中夹杂着阵阵国殇,于是他们发出“若有战,召必回,效己力,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那些所默默守护。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假如这世上真的有天使,那我想,他一定和你们一般模样。
雾霾终将散去,“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每一种爱,都刻进武汉的心脏。
”这是武汉的最新城市宣传片。
人生在世,都可能会经历疾病,意外;面临困难、挑战。
正因如此,在疫情面前,我们更应彼此宽慰,相互扶持。
从不远千里驰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到“武汉加油”“今夜我们都是武汉人”的声声呐喊,再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支援,“那一张张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请愿书,那一个个汗水浸湿的背影。
这份温暖,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疫情当前,众生一心,在抗疫路上我们看见了光明,也看到了希望。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们头顶,始终是同一个月亮。
如果说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在疫情面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再度展现,震惊世界。
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同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
大疫当前,这里没有所谓的“神”,只有一个个不畏艰辛的建筑工人,和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工作人员。
他们用最坚韧的人性,凝聚起神一般的璀璨光芒。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病为全球大流行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病为全球大流行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首次在中国湖北武汉暴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引发全球关注和恐慌。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监测,世界卫生组织终于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新冠病毒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传播疫情,正式被列为“全球大流行”。
一、新冠病毒的传播情况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感染人数不断攀升,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病例增长。
除了中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尽管一些国家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采取了相关的防控措施,但新冠病毒的传播势头依然十分强劲。
二、世卫组织宣布全球大流行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为全球大流行,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判断:1. 传播范围:新冠病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感染人数和感染地区急剧增加。
各国无法控制疫情蔓延的速度,面临着严峻挑战。
2. 严重程度:新冠病毒的致命率虽然不高,但由于传染性极强,导致大量感染者同时出现,给医疗资源和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医疗机构和专家一致认为,新冠疫情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3. 缺乏有效防控手段:尽管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边境管控、隔离措施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使得全球各国在应对疫情时面临巨大困难。
三、全球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措施面对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各国纷纷采取了紧急措施,以应对疫情的蔓延:1. 加强边境管控:许多国家在世卫组织建议下,采取了限制国际旅行、加强边境检疫等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 实行社交隔离:很多国家采取了强制性的社交隔离措施,包括禁闭、封锁城市等,以减缓疫情的传播。
3. 加强医疗体系建设:各国加大了医疗资源的投入,提升医疗技术和能力,扩大病床和设备的供给,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救助。
4. 科学研究和合作:在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国加强了科研力量的协同合作,推动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和药物研制,以应对疫情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卫组织要发布新冠官方app,避免谣言传播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things about the COVID-19 coronavirus pandemic is the misinformati on 1. __________(spread)
about it. While tech giants such as Apple, Facebook, Google, and Twitter
have taken steps 2. _________(prevent) COVID-19 misinformation on their platforms, it's still 3. __________( incredible) easy to stumble upon misleadingor incorrec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eas e 4. _________ we're thumbing away at our smart phones trying to pass the time in self-isolation. Bu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ill soon be launching an app that makes finding factual
and up-to-date 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 a breeze, reports 9 to 5 Google. The app will reportedly 5. __________(call) WHO My Health.
What is interesting about the app is thatit's being built by an open-source collective of
individuals
made up of former Microsoft and Google employees and WHO advisors. Matter of fact,
due to 6. _____(it) open-source nature, anyone 7._______ wants to can get an immediate preview of the app by downloading the latest build over at GitHub.
When the app launches, it's expected to be a hub of information about 8. _______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the virus as well as offering travel advice and calling out misinformation that's readily floating around about COVID-19. However, the app is expected to add more features over time,
including the ability 9.___________(receive) location-specific notifications and self-triaging tool s to help a person understand whether they may have the disease.
Further down the line, the app makers are envisioning WHO MyHealth to be capable of what' s known as "contract tracing." This is a technique that uses smartphone data to track individuals and alert them to whether they have been in a location that's a COVID-19 hotspotor in direct contact 10. ________ someone who has become infected with COVID-19.
Relative Vocabulary
misinformation误报;错误的消息
giant巨人;伟人;巨大的动物;巨型植物
platform平台;月台,站台
incredible adj. 不能相信的,难以置信的
stumble 踌躇,蹒跚;失足;犯错
thumb /θʌm/翻阅;以拇指拨弄;作搭车手势
isolation/ˌaɪsəˈleɪʃn/ n. 隔离;孤立
factual adj. 事实的;真实的
breeze微风;轻而易举的事;煤屑;焦炭渣;小风波
collective adj. 集体的;共同的;集合的;集体主义的
source /sɔːrs/n. 来源;水源;原始资料
immediate /ɪˈmiːdiət/ adj. 立即的;直接的;最接近的
preview/ˈpriːvjuː/ n. 预览;试映;事先查看
latest 最新,最近的
hub /hʌb/ n. 中心
specific adj. 特殊的,特定的;明确的;详细的;[药] 具有特效的
notification n. 通知;通告;[法] 告示
float v. 使漂浮,飘动;飘移;安排(贷款)提出,提请考虑(想法或计划)
be capable of能够
envision /ɪnˈvɪʒn/ vt. 想象;预想
contract v. 收缩,缩短;感染;订约;订(婚);负(债);结交
alert 使警觉,警告
technique n. 技巧,技术;手法
track追踪;通过;循路而行
1. spreading ,
2. to prevent ,
3. incredibly ,
4. while ,
5. be called,
6. its ,
7. who ,
8.how ,
9. to receive, 10.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