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试题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文学类小说阅读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试题

Ⅲ核心突破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一、思路与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脉络。
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1.结构类型与结构关系(1)结构类型(2)结构关系。
文章内部结构关系有三种:2.材料组织的方式3.谋篇布局的技巧三、散文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
抓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由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文中就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只要抓住这些词语.文章的结构就一目了然。
有些文章按时间来安排结构.但没有时间性的标志词语.那就要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通过这些词句分析出作者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还是倒过来叙述的。
这种线索常为叙事散文所用。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
写景类散文多属此类。
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
游记多是这样的.以游程中空间顺序为线索来写。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9散文探究题精练含解

散文探究题(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2017·嘉兴教学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我的树刘亮程①村子周围剩下有数的几棵大榆树.孤零零的.一棵远望着一棵.全歪歪扭扭.直爽点的树早都让人砍光了。
②走南梁坡的路经过两棵大榆树。
以前路是直的.为了能从榆树底下走过.路弯曲了两次.多出几里。
但走路的人乐意。
夏天人们最爱坐在榆树下乘凉.坐着坐着一歪身睡着。
树干上爬满了红蚂蚁.枝叶上吊着黑蜘蛛。
树梢上有鸟窝.四五个或七八个.像一只只粗陶大碗朝天举着。
有时鸟聒醒人.看见一条蛇爬到树上偷鸟蛋吃.鸟没办法对付.只是乱叫。
叫也没用.蛇还是往上爬.把头伸进鸟窝里。
鸟其实可以想办法对付.飞到几十米高处.屁股对准蛇头.下一个蛋下来.准能把蛇打昏过去。
③有些树枝上拴着红红绿绿的布条和绳头.那是人做的标记。
谁拴了这个树枝就是谁的.等它稍长粗些好赖成个材料时便被人砍去。
也往往等不到成材便被人砍去。
④村里早就规定了这些树不准砍。
但没规定树枝也不许砍。
也没规定死树不许砍。
人想砍哪棵树时总先想办法把树整死。
人有许多整树的办法.砍光树枝是其中一种。
树被砍得光秃秃时.便没脸面活下去。
⑤树也有许多办法往下活.我见过靠仅剩的一根斜枝缀着星星点点几片绿叶活过夏天的一棵大榆树。
根被掏空像只多腿的怪兽立在沙梁上一年一年长出新叶的一棵胡杨树。
被风刮倒躺在地上活了许多年的一棵沙枣树。
我不知道树为啥要委屈地活着.我知道实在活不下去了.树就会死掉.再不发出一片叶子。
⑥我经常去东边河湾里那棵大榆树下玩.它是我的树....尽管我没用布条和绳头拴它。
树的半腰处有一根和地平行的横枝.直直地指着村子。
那次我在河湾放牛.爬到树上玩.大中午牛吃饱了卧在树下刍草。
我脸贴着树皮.顺着那个横枝望过去.竟端端地望见我们家房顶的烟囱和滚滚涌出的一股子炊烟。
⑦以后我在河湾放牛经常爬在那个枝杈上望。
整个晌午我们家烟囱孤零零的.像一截枯树桩。
这时家里没人.院门朝外扣着。
2020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径(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文学类小说阅读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试题

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分项考点同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Ⅱ。
1.选文:从性质上看.以状物、写人散文为主.兼及其他;从时间上看.以当代散文为主。
2.题型与分值:题型全为主观题.由原来的五道题变为四道题.总分值20分一直未变。
随着题量的减少.局部题减少.涉及全文的综合题加大。
3.考点:以分析表现手法、精彩语言的品味、作品结构的分析、文本意蕴的分析与探究为高频考点。
4.素养:仅凭题干指向看.突出对审美素养的考查.像赏析词语、句子.品味精彩语言.分析表现手法这类审美鉴赏设题多、分值大。
一、(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注]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七文学类阅读散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二(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40分)春耕情王选三月.草木怀新.田野清明.日子一天天润朗起来。
有人在河道里掐苜蓿芽.竹篮放在身后。
扎小刷子的娃娃.坐在石头上.逗一只蚂蚁玩。
祖父就是在这个季节突然失踪的。
我们打他电话.关机.满城找.不见人影.联系所有亲朋.也毫无音讯。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早上吃早饭时还在家里.一转眼.毫无征兆.就不见了。
我们坐在小叔家里.面面相觑.莫衷一是.转眼已是下午四点.太阳斜挂在了远处的树梢上。
向来话少的小叔说.肯定回老家种他的地去了。
一语惊醒众人.的确极有可能回家了.我们觉得。
祖父今年八十.是个退休老干部。
祖父排行老大.五几年参加工作.一直在我们那里的乡镇工作.一干就是半辈子。
虽然身为一个国家干部.撒籽、耕地、扬场、摞麦垛子、搭玉米架.样样都是好把式。
相识的人常常笑着称赞他是右手笔杆子.左手犁耙子。
退休后.本是该享清福的年纪.但他比以前更忙了.没黑没明地在地里干活。
秋后.麦子割完.没歇几天.他就驾着驴耕麦茬地了.人家耕一遍.他耕两遍。
冬天.大雪前.地上落满了霜。
庄里人都窝在热炕上不出门.他去麦地里抓田鼠.一守一整天。
初春.天一暖.冻土一松.他就扛着锄头下了地.把每一亩地里的土疙瘩敲成末子.杂草一苗苗拔得干干净净。
夏天.麦子未黄.时间宽展.他就背个背篓.满山捡驴粪.到秋后就是再好不过的肥料。
他熟络我们家里的每一块地.甚至比自己的指纹都熟。
他知道每一块地的大小、土质.名字的由来和隐藏的故事.闭着眼睛他都能走到地。
他也熟悉每一块地的性格和脾气.今年种什么成.明年种什么好.他一清二楚.似乎坐在山野里跟地商量过一样。
他常说.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所以.地.一天都不能耽误啊。
然而祖父年事渐高.身体也每况愈下.去年前半年.做了个手术.大力气出不来.走到地里去都吃力.何况耕种.他才跟我们进了城.住在一起。
虽然人在城里.但心.还在地里。
天旱天涝.打药除草……他就这么自言自语地念叨着.看着日子一天天从墙上揭过去.看着春去秋来、麦青麦黄.而属于他的部分.只剩下记忆了。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和解析)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和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沧桑,觥.(gō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ā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回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
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讴.(ō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挞.(dá)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D.北方的季节泾.(jī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ó)上春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葳蕤,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5分)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
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
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
【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
【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
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
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专题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课件 (一)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专题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课件 (一)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各个省份也开始相应调整自己的高考考试科目和内容。
在浙江地区,专用版高考语文也逐渐成为高中生备战高考的必修课,其中包括专题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Ⅰ等重要考点。
在这些复杂的阅读考点中,方向是比努力更为重要的。
那么,关于这一话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和练习呢?一、了解专题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Ⅰ的考点首先,我们要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全面了解这两个阅读考点的具体内容和题型。
专题实用类主要考查考生的实用文阅读能力,包括识别、理解、分析实用文的信息和主旨;运用所学知识对实用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而论述类阅读Ⅰ则主要考查考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包括对政论、理论文章的分析、理解、评价等方面的考察。
只有提前了解考点,才能更好地对应不同的阅读题型,准确把握试题的思路和要点。
二、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除了了解考点和题型,我们还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专题实用类的阅读偏重于信息处理和理解方法,需要考生具备快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论述类阅读Ⅰ则更侧重于文本分析和判断能力,需要考生充分理解文章的结构与观点,并在实现文字分析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需要长期的练习和深度剖析,需要有高度的耐心和专注力。
三、注重试题对真题的研究和练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真题的研究和模拟练习。
这样不仅有助于考生熟悉专题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Ⅰ的出题思路和出题技巧,也能够让考生更加熟悉并且理解阅读技巧和方法。
通过多次练习,不断总结自己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找出实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打牢阅读和解题的基础。
总之,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专题实用类、论述类阅读Ⅰ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
对于考生而言,只有在深刻理解阅读考点、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收获优异的成绩。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文学类小说阅读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试题

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能阅读分析、鉴赏评价中外文学作品。
分项考点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简释:“作品结构的分析”主要指分析作品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作品主题的概括”主要指着眼作品整体.通过理清作品内部的相互关系来抓住作品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简释:“作品体裁基本特征”指作品的基本要求、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主要表现手法”指作品的整体表现手法以及语句、句子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个宽泛概念.类似于艺术特色或艺术技巧。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
简释:“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是指在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础上揭示多层含意要点.感受并表达出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态度;“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是要能指出语言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或对句子的作用。
前者重思想性.后者重艺术性。
在实际考查中.可以单独考查其一.不过.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两者密不可分。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简释:“作品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作品形象的欣赏”是指分析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重要特点).以及形象的意义。
“艺术魅力”是指作品对考生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文本对阅读者产生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要求鉴赏者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达出来。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简释:它侧重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简释:“不同角度”指文本中人物、作者、读者等.社会、政治、教育等。
“不同层面”是指如情感、哲学、审美等。
“发掘”的主要对象指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
“作品意蕴”指文本蕴含的意义:社会、政治、道德的意义.历史、现实的意义.心理、情感的审美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真题研练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分项考点同专题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Ⅱ。
1.选文:从性质上看,以状物、写人散文为主,兼及其他;从时间上看,以当代散文为主。
2.题型与分值:题型全为主观题,由原来的五道题变为四道题,总分值20分一直未变。
随着题量的减少,局部题减少,涉及全文的综合题加大。
3.考点:以分析表现手法、精彩语言的品味、作品结构的分析、文本意蕴的分析与探究为高频考点。
4.素养:仅凭题干指向看,突出对审美素养的考查,像赏析词语、句子,品味精彩语言,分析表现手法这类审美鉴赏设题多、分值大。
一、(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汴京的星河叶文玲[注]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
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
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
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
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
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
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
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
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
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
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
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
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
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
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
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
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
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本文有删改)编者注叶文玲,女,1942年生于浙江台州,当代著名作家。
15岁因受哥哥被错划为右派的牵连而中学辍学,1962年迁居河南,1986年回到浙江。
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代表作品众多,其中《心香》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无梦谷》《秋瑾》《敦煌守护神》获得鲁迅文艺奖,《心泊千岛湖》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先后有《我的“长生果”》和《乌篷摇梦到春江》两文入选中小学教材。
第一步:关注标题标题点明了文章写作的地点和对象,“汴京”“星河”两词富有文化味、文学气息。
第二步:理出思路本文以“我”游览开封灯会为线索,先从虚笔“孩提时的星河梦”入题,引出观赏汴京灯会新奇和庆幸之感,再依次描绘汴京繁华的街市、观灯的人流和巧夺天工的彩灯,后以“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回应开头。
第三步:概括主旨本文通过观赏汴京灯会的描绘,赞美了百姓生活富裕、精神焕发和非凡的创造力,庆幸遇到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为古老的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而欣慰。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评分标准: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题提示:语言特点,可以从“词语”(炼字、叠词)和“句式”(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长短句、整散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也可以从“修辞”(比喻、化用等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和“描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的角度加以考虑。
对语言特点的考查,并不是一个新的题型,但是在题干中加入“兴奋情绪”这个限制,变笼统考查为精准定向考查,这一点是需要考生重点关注的。
只是背诵以上知识点,还不足以应对此题的作答,真实的分析和精准的表达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在兴奋情绪的主导下,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辞彩绚丽的词汇,比如“五色荧煌”“争奇斗俏”“交相辉映”“金光四射”“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等,同时也使用了“果有”“真个”等副词和“你看”“你抬头”等提醒性动词加强急切的语气。
为了配合这种情感抒发,还采用了“盏盏”“密密”“近近”“远远”“高高低低”“闪闪烁烁”等大量的叠词进行强调和夸张。
而在句式选用上,铺陈与排比相结合,将作者初次看到梦中景象的兴奋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把汴京彩灯以“那一盏盏……那千百盏……近近地看……远远地望”这样的句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气贯通,气势如虹。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评分标准: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第一点1分,后两点各2分)答题提示:浙江卷前几年的赏析题比较笼统,题干表述为“赏析画线句子”。
考生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以及篇章结构等角度,依次梳理过来,一般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
但是回答本题再使用所谓的“答题模板”,堆砌术语,泛泛而谈,很难再得到满意的分数。
2018年浙江卷的10题和11题,都体现了定向精准赏析的特点,考生应该让文本分析真实发生,使文本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水乳交融。
材料中的10个“一”实际上是定格了一幅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一间小木楼——一根长竹竿——一盏八角宫灯——一簇飞花——一团流云——一个姑娘——一团红云。
这种艺术效果首先体现在场景的营造上,就像一个电影的长镜头,将以上景物一一定格。
画面感强烈,使读者身临其境。
其次勾连全文,10个“一”所实现的第二个艺术效果是与上文形成了强烈反差。
前文中作者极力渲染的是汴京灯会的“闹”,而当作者“兴尽欲归时”,此处凸显的却是长街拐角处的“静”。
如果说前文的“闹”,作者是有心理准备的,而此处的“静”则是作者的邂逅,这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错位。
同时“闹”的是“铺陈”,“静”对应的是“质朴”,前“繁”后“简”,让梦与现实相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评分标准:①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5分)答题提示:文章结构是作者内在的行文思路的外化,该题题干中已经明确告知了文章的结构是“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考生需要对此结构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