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巡游、工艺品、名副其实、游人如织、壮丽、出售、摊点、陈设、构思、五官端正、欣赏、清楚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学问点梳理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请大家拿出来。
2、同学进行沟通。
3、师:今日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学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状况。
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同学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了解表达挨次。
1、布置默读。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索,做记号,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3、全班沟通。
理清课文的挨次:介绍木雕……选择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第2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段。
二、独特阅读,突出重点1、同学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爱的部分。
介绍木雕……选择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2、全班沟通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五、同学积累运用四字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课后反思课文精确而得体地运用了很多四字词组,要留意让同学积累并学会使用。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2【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巡游、名副其实、标准”等词语。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7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策略:讲解与感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中非友谊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神秘的非洲,那里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生长着各种热带动植物,住着与我们不同肤色的人。
在非洲南部,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瀑布周围,有许多出售木雕的摊点,就在这里,我们将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新授:(一)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我和少年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看谁会填:(这个填空你一定会填)“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空留一个(遗憾)。
而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非洲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
这段话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我们连续填了两次,是哪一个?(遗憾)(二)、研读遗憾1、师:“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感到惋惜)师:“遗憾”一词出现在文中哪个段落?(指名读,齐读)2、出示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第一部分:体会“我”的遗憾1、师: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我”为什么遗憾?指名回答(直接从这句中可以找到原因:因为“我”不能带走这件精美的工艺品)2、作者说工艺品非常精美,你能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了工艺品的精美,请用横线划下来。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尼、驮”等11个字。
会写“卖、售”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3、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部分重要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
(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2、哪些词语不理解?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
3、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想一想: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
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三、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4、指导生字书写。
5、小结写字情况。
四、课后作业1、听写本课词语。
(见词语表)2、进一步读熟课文,找一找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
《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吕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想去吗?那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越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
2、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3、领略过了非洲南部的景物,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⑴瀑布:①为什么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这个瀑布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谁能来叫叫它的名字?③谁能用这句话来介绍一下瀑布?课件出示: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个新朋友: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那么壮观,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齐读。
⑵木雕:①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非洲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老师这也有两个词: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③请你用上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非洲木雕。
4、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看看发生在那的一件事。
5、出示课题:卖木雕的少年。
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⑴少年为什么要卖木雕?⑵少年是怎么样一个人?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小朋友提了那么多问题,现在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4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4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一、回顾引入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并给词语归类。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描写瀑布)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木雕)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人物)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品质?(板书:热情真诚善良友好……)这节课我们看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描写少年的?二、品读感悟少年的心灵(一)、感悟少年的遗憾1、同学们,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买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位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同学们静思默想或轻声读文,画出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的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3、课文里描写少年的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少年眼神的句子大家读出来。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 读着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为什么感到遗憾呢?他会怎样想?……)4、这些问题就是引导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
我们先看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5、出示:⑴当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⑴当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⑴当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⑴当__时,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6、在我离开少年时,少年看到我遗憾的表情,远去的背影,会想些什么呢?7、怎样读出少年遗憾的心情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悟少年的真诚1、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到了晚上,在宾馆外的小树林里却与那位少年相遇了。
哪些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让你感动?你通过哪些重点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2、汇报。
读出感动之情。
3、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同学们在此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他会说中国话?为什么来送木雕还不要钱?为什么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4、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喜爱呢,想知道吗?(出示资料)请大家读读这段简单的资料,相信你会明白的。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欢迎阅读。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教学挂图生观看,师问:看到了什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赞比亚,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木雕,少年,中外游客)2.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熟生字。
再看看114页田字格中的要求写的生字,自己把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你认为容易写错的生字制作成生字卡片待会在全班进行学习。
2)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准备提出来讨论。
师板书:1、读熟生字2、写好生字3、理解词语2. 生根据提示自学。
3. 汇报、交流。
(1)学生自己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学习几个容易出错的字词。
A、字音: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诚恳(kěn) 宾(bīn)馆b、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C、字词意:(可相机请学生说说课文怎么说的,再请学生自己模仿着说一句)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名单个学生或大组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7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精选7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一理解文中部分四字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遥远的非洲看一看,一起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看老师写课题。
27卖木雕的少年,“卖”是我们今天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这个字和哪个字相近?怎样区分?所以有十字头的就是“卖”,没有的就是“买”。
书空,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学习词语1.课文已经预习了,你是怎样预习的?2.学习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1)课文中有个词挺难读的,谁能读好它?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指名读。
听说过这个瀑布吗?(知道的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
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绵延90多公里。
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
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
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
景色十分壮观。
(3)听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介绍,并从图片中见到了它的壮观,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名不虚传出示一组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指名读(4)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个词课文中都是用来形容瀑布的,谁能选个词来介绍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出示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1)谁来读?注意读四字词语两两相连。
(2)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木雕的。
)(3)木雕是非洲古老的民间艺术,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摊点去欣赏一下。
看到图片,看看你能说出词语吗?(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4)我们开动脑筋,把词语送到句子里。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刻得( )。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8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点难点】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动。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介绍大瀑布及其地方特色,展示图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多媒体展示四字词语,请生读,一边读一边归纳。
(景色)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物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人)五官端正语无伦次爱不释手3、请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1、朗读第2-4自然段,想想“我”是如何被精美的木雕吸引,从而激发了“我”购买的欲望的?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填一填。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_________,这里________,景色十分_____。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________,________。
其中坐凳_________,大象雕得________,我一看就________。
2、这么美丽的工艺品,却没有买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_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
【原文】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 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hì)手。
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
我
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orG 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
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识字写字指导。
“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
“栩”字不要读成“羽”。
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朋
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
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
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
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
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
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
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
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
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
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4?本课词语非常丰富,教师不但要注意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找词语。
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
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
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
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
这里(),景色十分()。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5?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
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6?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
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
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
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