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朝鲜族舞蹈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的一大代表,由于历史原因,朝鲜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一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今我们对于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一、朝鲜族舞蹈的历史沿革与特点朝鲜族舞蹈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距今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历经多次演变,朝鲜族舞蹈在艺术技巧、风格特点、舞蹈形态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它以优美的姿态、富于感情的肢体语言以及独特的音乐为主要表现方式,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具有强烈的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
二、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保护与传承朝鲜族舞蹈文化对于朝鲜族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的自我认同,对于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保护的一大重要课题。
2. 取得的成果与问题在朝鲜族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组建了专业的舞蹈团队,编辑和出版了相关的舞蹈教材和资料,还有加强对于朝鲜族舞蹈文化的研究等方面。
但是,在实际的保护与传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传承方式单一、传承人员减少等等。
3. 建议与对策朝鲜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针对性的重点措施,比如:(1)加强对于朝鲜族舞蹈文化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表现形式,为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2)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传承和宣传。
可建立朝鲜族舞蹈团队,进行演出和比赛,同时配合学校教育,开设有关课程,面向青少年对朝鲜族舞蹈文化进行普及和传承。
(3)加强朝鲜族舞蹈团队员工的培训,同时培育和选拔更多的朝鲜族舞蹈人才,以确保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朝鲜族舞蹈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瑰宝,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保护与传承朝鲜族舞蹈文化事关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和民族团结的加强。
我们应该付诸行动,通过多种方法保护和传承朝鲜族舞蹈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弘扬和传承这个文化珍品。
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

2009年12月30日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一、传统的价值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
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
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
如果每一代人都是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文化的涵义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
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
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三、传统文化的涵义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
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乐器、民乐、节日、农历、各种风俗习惯等。
四、朝鲜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朝鲜族人民主要聚居在祖国边陲-----延边,在这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环境中孕育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
因其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极深厚的渊源关系,同时不断吸收汉、满文化,进而形成其特有的中国朝鲜族文化。
1、服饰文化朝鲜族喜着素白服装,有“白衣民族”之称。
服装特点是斜襟。
无纽扣,以长布带或绸带打结。
男子裤裆宽大,宜盘腿坐,裤脚系丝带。
一般喜欢在上衣外在加宽带纽扣的有色坎肩,在劳动时着上衣外罩“背挂”(登戈里),裤子外套劳动裤,严冬常穿“短大衣”(爬里拜),出访时再加着长袍(式样与上衣同)朝鲜族妇女的裙子有缠裙和筒裙之分,中老年妇女则喜着素白缠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
缠裙带宽腰带,有许多细褶,长及脚跟,是分叉裙子。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进_许辉勋

2011年12月第44卷第6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Dec.2011Vol.44 No.6中国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进许 辉 勋(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摘 要:从19世纪中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随着朝鲜族在我国扎下根,朝鲜族民俗也作为其生存所必需的生活文化开始生根发芽;在20世纪10—40年代,随着我国朝鲜族聚居区域的形成而基本成形,并且开始逐渐具备自己的一些特色。
在这一过程中,朝鲜族民俗尽管经受多次民族压迫和强制同化的磨难,但它以顽强的文化生命力,使朝鲜族的生活文化之基本脉络得以保存和继续传承。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民俗;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伪满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与演进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11(2011)06-0030-05收稿日期:2011-09-15作者简介:许辉勋(1956—),男,朝鲜族,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朝鲜族民俗伴随着朝鲜族的形成而形成,在朝鲜族所生息繁衍的中国自然文化环境中得到发展。
朝鲜族民俗在解放前,先后经历了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伪满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经受了种种磨难,但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和传承。
一、滥觞期:清朝时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朝鲜族的迁入,在他们结舍垦荒、求生觅食的地域,应他们的生活需要,朝鲜族民俗开始显露出自身的存在。
从文化渊源上看,朝鲜族民俗植根于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
它以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的朝鲜族移民为载体,与我国朝鲜族社会形成了文化传承关系。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是通过朝鲜族移民而流入我国朝鲜族居住区域的。
那时,朝鲜族移民们从自己的故乡负载过来的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生活知识、技能以及约定俗成的生活观念、生活规范等,就成为朝鲜族民俗得以形成的基石。
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

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朝鲜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边境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在朝鲜族的文化中,体育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朝鲜族的传统体育有着较长的历史,包括箭术、赛马、角力、相扑等项目,具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
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源于古代的打猎和战争。
自古以来,朝鲜族就是以狩猎和部落之间的战争为生,因此长期以来,箭术一直是朝鲜族传统体育的代表。
箭术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技能,被传统视为让恶魔和不祥之兆远离的方式之一。
赛马是朝鲜族传统体育中的另一项重要项目。
在朝鲜族的历史中,赛马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在草原和平原地区,赛马一直是朝鲜族军队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赛马的目的既是为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为了展示人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理解。
相扑作为朝鲜族传统体育中的另一项体育项目,充满了娱乐性和表演性,其技能和表演的多样性也是吸引人们的一大特点。
在传统的表演中,相扑是一项具有地区差异的活动,其规则和形式也因地区而异。
一直以来,朝鲜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和发展。
政府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一直是边境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朝鲜族传统体育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改善。
各地政府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举行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激发了广大朝鲜族人民积极参与传统体育运动的热情。
同时,一些专业的体育团队和学校也开始推广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并举办了一系列的赛事和表演活动,以保护和传承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
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学习。
在传承方面,年龄较大的传统运动员们积极传授技巧和经验,启发年轻人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在学习和传承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
【论文】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

【关键字】论文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摘要: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人口为192.06万多人,本文将对朝鲜族的历史,经济,文化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字:朝鲜族历史风俗文化民族历史早期迁徙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东北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
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
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
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
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
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
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
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
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
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
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
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
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
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民族文化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保守,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区。
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使他们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色文化、传统节日等方面介绍朝鲜族的文化。
一、历史背景朝鲜族起源于朝鲜半岛,迁徙到中国的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他们在迁徙途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主要是以农耕为生,并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发展。
二、特色文化1. 语言文字:朝鲜族使用的语言是朝鲜语,属于朝鲜-满-鄂语系。
朝鲜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叫做朝鲜族民族文字。
这种文字虽然在现代社会使用较少,但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朝鲜族民族文字表现了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敬重和传统的坚守。
2. 音乐舞蹈:朝鲜族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丰富多样。
他们的音乐以锣鼓和民间乐器为主要伴奏,节奏明快,热情洋溢。
常见的舞蹈形式有扇子舞、腰鼓、秧歌等,这些舞蹈至今仍是朝鲜族各类节日和庆典的重要表演项目。
3. 戏曲艺术:朝鲜族的戏曲艺术以沈阳和吉林为中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其中,沈阳的著名鲜花山剧团和吉林的白杨花剧团都是朝鲜族戏曲的代表,他们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三、传统节日1. 辽阔的庄稼文化:朝鲜族有丰富的农耕文化传统,重视庄稼和农户的发展。
每年的春耕、夏收、秋收等农耕活动都有各种庆祝和祭祀仪式。
2. 清明节:朝鲜族的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并且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传统民俗表演。
3. 端午节:朝鲜族的端午节叫做“斗庄节”。
这一天,朝鲜族人会插艾叶和穿红丝带,相信这样可以辟邪和纳福。
此外,比赛各种竞技项目,如踢毽子、跳绳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四、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朝鲜族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设立了许多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和研究中心,用于对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虽然在朝鲜和韩国并不存在朝鲜族的概念,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以及辽宁和黑龙江三省。
虽然很常听到这个民族的名称,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究竟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朝鲜族的民族发展史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
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在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后,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
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
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雨,又保暖,经济实惠。
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

浅谈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朝鲜族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语言、服饰、音乐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创新发展措施。
朝鲜族的语言传承面临着威胁。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一代不再使用朝鲜族语言进行交流,而是转而使用汉语或者其他流行的语言。
这导致了朝鲜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收缩,甚至有些方言濒临消失。
为了保护并传承朝鲜族语言,应当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鼓励年轻人使用朝鲜族语言,并开设相关的语言培训课程。
朝鲜族传统服饰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
现代时尚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少的人选择穿着传统的朝鲜族服饰,这导致了朝鲜族服饰的制作和销售困难。
为了推动朝鲜族服饰的创新发展,可以设计一些现代化的款式,融合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提高服饰的时尚度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举办时装秀和推广活动来宣传朝鲜族服饰,并吸引更多人选择穿着。
朝鲜族音乐的传承也面临一些问题。
现代音乐的流行使得许多年轻人对传统音乐失去了兴趣,这导致了传统音乐人才的匮乏和传承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朝鲜族音乐,可以组织举办音乐比赛和演出,鼓励年轻人参与并提供专业的音乐培训,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可以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一些融合元素的新型音乐作品,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
朝鲜族文化传承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推动朝鲜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保护和传承好朝鲜族丰富的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
山西等地区。
朝鲜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如今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朝鲜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开始讨论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演变,必须先了解其起源及历史脉络。
朝鲜族起源
于朝鲜半岛,后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迁徙至中国东北等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朝鲜族文化的演进中,有许多重要的时期。
例如,17世纪前,朝鲜族还是贯穿于吉林和辽宁的游牧民族,主要以狩猎为生,建有独具特色的帐篷居住。
到19
世纪,一部分朝鲜族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农田土地,灌溉、治水和回民居的建筑等,也渐渐融入到当地的汉族文化中。
二、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朝鲜族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其特色的当属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等艺术形式。
其中,朝鲜族民间音乐以“民间小调”为主要内容,以演奏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这些器乐演奏的时候有特定的节拍和节奏,也经常与朗诵或歌唱结合使用,非常有特点。
在舞蹈方面,朝鲜族的女性民间舞蹈作品有流连踏歌、打阳舞、江原道的舞等等。
这些舞蹈风格十分温婉优美,技巧难度也很高,有时候舞蹈者要站在一个脚尖上跳着舞,形成立体鲜活的舞蹈形式。
另外,朝鲜族戏曲的形式也非常具有特色。
它主要是分为四大类别,包括《布
袋戏》、《偶戏》、《手打夫酒俗戏》、《花鼓戏》等,其中《布袋戏》属于台湾地区的才艺表演艺术形式,但由朝鲜族传进中国,发展至今也有相当不俗的影响。
三、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当今社会,朝鲜族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例如,将一些具有
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舞蹈和戏曲组织成品行体系,并在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公演,展示了一种多层次、跨文化的朝鲜族文化形式,推广了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一些朝鲜族文化艺术团体和馆志善爱国传统文化教育基金会等涌现出来,他们以当地艺术家和歌手等为基础,开展各种培训、交流和游手好闲活动,推进了朝鲜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总的来说,朝鲜族的传统文化演变和传承是长久而持续的,对于中国民族文化
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