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毒理学讲义

合集下载

畜牧兽医类-动物毒理资料

畜牧兽医类-动物毒理资料

毒理学第一章绪论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直降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为保护生物体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依据。

毒理学的任务:1、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关系2、毒物动力学3、中毒机理和中毒诊断4、化学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卫生标准制定5、生态都行的研究与评估第二章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

2、毒素:是由活的机体产生,切化学结构上位完全清楚地一类特殊物质。

3、毒性:是指外援化学物对机体的易感部位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能力。

化学物的毒性大小是相对的,既只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水平,所有的化学物均具有毒性而低于某一剂量时,又都不具有毒性。

接触条件对化学物毒性的影响:1、染毒途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注射>经皮染毒2、染毒时间3、染毒频率4、染毒期限急性、亚急性或蓄积性、亚慢性和慢性4、危险性:表示化学物对机体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可能性大小。

是指外源化学物在特定的接触条件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大和危险性大小不是一个概念,毒性大,极小量致死,但是接触少,因而危险性大;毒性小,危险性也可能会大)。

5、安全性:安全性与危险性是相对的概念,理论上安全性是指无危险性(零危险度)或危险度可忽略的程度。

但是实际上不可能会存在绝对的无危险性。

6、致死剂量(LD):是指某种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一般用mg/kg表示。

7、绝对致死剂量(LD100):是指外源化学物引起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如果降低此浓度,就会有动物存活。

8、最小致死剂量(MLD或LD01):指外源化学物使受试动物群体中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9、最大耐受量(LD0):指外源化学物不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最高剂量。

10、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给受试动物一次或者24h内多次染毒后引起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11、半数耐受量(Tlm):指水中受试化学物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半数水生生物存活的浓度,单位为mg/l。

动物药理与毒理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与毒理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与毒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兽医医药、生物制品等修读方式: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8学时(理论60学时、实训8学时)、教学实训0.5周学分:4.5学分执笔人:审核人: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动物药理与毒理》课程是兽医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生物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阐述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以及毒理学一般知识和试验方法,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药物。

本大纲的任务:主要介绍药物的一般知识及常用药物的性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动物毒理学的一般知识,常见毒物的毒性、中毒及解救方法,药房管理、处方开写、药物配制、动物给药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病例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录相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阐明动物药理与毒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阐述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药动学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和应用。

其他内容可指导学生自学。

本课程是一门动态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即时将国内外新兽药与新制剂充实到授课内容中,同时淘汰禁用药物。

本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室、牧场、兽医院、药房)开展现场教学,实训时需认真组织筹划,确保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

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教学目的要求理解动物药理与毒理的概念、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了解动物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任务及方向。

教学内容要点兽医药理与毒理的概念、内容、学习目的、方法、发展简史及任务。

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要求明确药物等基本概念和药物的一般知识,掌握药物对机体作用(药效学)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动学)以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掌握处方开写格式和注意事项。

兽医临床药理学讲义

兽医临床药理学讲义

兽医临床药理学(Veterinary Clinical Pharmacology)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第一节兽医临床药理学概况一、定义兽医临床药理学(Vet. Clinic. Pharmacol.)是一门以动物为对象,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动物和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其实质是利用动物实验方法并最终获得动物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结果,以求得合理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动物:畜、禽、鱼、蜂、蚕临床药理学在人医上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并成为一门学科,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到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此之前“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是否有药用价值,神农亲自品尝,当然冒着中毒的危险,这也算临床药理学的前身。

有记载:“君有病饮药,臣先尝之”,意思是黄帝有病要吃药之前,臣(小官)要预先尝其味,知其性,确认有效无毒之后,君才饮用。

臣先尝之,即所谓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雏形,君有病饮药即药物治疗学的雏形。

二、兽医临床药理学定位(一)兽医临床药理学是兽医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兽医药理学研究中的最后综合阶段。

其研究范畴包括一种新药从开发,药效学评价、药动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到临床应用过程。

是新药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

(二)与药物治疗学区别(Therapeutics):药物治疗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适应症,提高疗效,降低毒性,达到合理应用。

应该说临床药理学是药物治疗学的基础,药物治疗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组成部分。

临床药理学,此外,也是应用药理学(Applied Pharmacokogy)的补充和修正。

如瘦肉精(克伦特罗)93-97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8年农业部明文规定禁用。

第二节兽医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一、药效学研究(Pharmacodynamics)药物的有效性是评价药物最重要的依据,判断一个物质药效标准。

1、客观指标:呼吸、心跳、血压、尿量、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指标;2、临床观察:包括医生诊察和病人主诉,观察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采用双盲法(Double Dlingness)或按标准分等级方法试验。

《兽医毒理学》绪论

《兽医毒理学》绪论
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等,都有关于植物、 动物和矿物毒物(Plant、Animaland Mineral Poisons)及其解 毒剂(Antidotes)的记载。
特点
在实践中积累了用天然毒物治 疗疾病和解救中毒的经验
识别和发现各种自然毒物被用 于狩猎、战争冲突和谋杀
38
毒物被用于谋杀
26

机制毒理学作用
验证与人类直接相关的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
1 某种不良结局(发生于人类的损害作用应用动
物实验予以验证)
27
机制毒理学作用
2 排除实验动物有害反应发生于人类的可能性
糖精致大鼠膀胱癌, 不引起人类膀胱癌
大鼠尿液糖
精达到很高浓 度并形成结晶 才引起
正常饮食不
可能。大量饮 食人膀胱中也 不可能达到如 此高的浓度
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 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资料
为外源性物质的毒作用 机制研究提供资料
24
研究模型
人、动物和植物等
毒理学的研究是从细胞到整体
25
2、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
毒理基因组 -基因组水平
研究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 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 生化和分子机制。
管理方法
制定相关法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 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并颁布 了药品、食品和化妆品法, 农药杀虫剂、杀真菌剂和 灭鼠剂法,有害物质控制 法和环境资源保护法等。
制定有关标准
管理毒理学工作者还需 根据危险度评价的原理和 方法,结合描述和机制毒 理学研究提供的科学信息, 制定大气、职业环境和饮 用水中化学物的卫生标准。
34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毒理学简史

《兽医药理学》兽医毒理学基本概念

《兽医药理学》兽医毒理学基本概念

(2)繁殖试验 评价对亲代生殖和子代的发育、生殖 影响。 分一代和多代系列试验 多代繁殖试验可观察对子代的生殖毒性。
三、兽药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特殊毒性: 致突变
体外:Ames试验(必做)
染色体畸变试验(选做) 体内:微核试验(必做) 精子畸形试验/小鼠睾丸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
致畸
显性致死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目的
了解毒性强度(LD01、LD50、LD100、
LD0/MTD);
毒性作用及靶位,初步评价其危险性;
剂量-效应关系,为其他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 观察指标作参考; 了解致死原因。
2、急性毒性试验
半数致死量测定的试验设计 1) 实验动物 啮齿类:大、小鼠、豚鼠、家兔 非啮齿类:犬、猫 常用实验动物体重 大鼠 小鼠 180-200g 18-22g 家兔 2-2.5kg
极 毒 <1 剧 毒 1-50 中等毒 51-500 低 毒 501-5000 实际无毒 >5000
<10 10-1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5 5-44 45-350 351-2180 >2180
0.06 4 30 250 >1200
━━━━━━━━━━━━━━━━━━━━━━━━━━━━━━━━━ *吸入毒性LC50指中毒栏中的浓度, 一次中毒2-4小时, 观察24天
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方法
(1)三段生殖毒性试验
阶段 给药时间 观察指标
孕后20d剖检,受精率、妊娠率、 活胎数、死胎数、畸胎数、着床 数等
一般生殖毒性 妊娠前期 (♀14d, ♂60d) 致畸试验
栓后7-16d)
器官形成期(检 畸胎总数、畸形总数

兽医毒理学-07第七章 动物毒素毒理

兽医毒理学-07第七章 动物毒素毒理
在腹部的蜜蜂螫刺只数)为12~18只蜂螫。
三、症状
家畜蜂螫伤多发生在头部。病初螫伤部及周围皮下组 织迅速出现热痛及肿胀,针刺肿胀部位流出黄红色渗 出液。由于鼻唇肿胀,呈吸气性呼吸困难,流涎,采 食、咀嚼障碍;由于上下眼睑肿胀,闭合难睁。同时 病畜兴奋,体温升高。病程中有的出现荨麻疹。后期
或重病例,发生溶血,结膜苍白黄染,严重贫血,出 现血红蛋白尿,血压下降。甚至出现神经症状,步态
一、概念

毒腺:毒蛇的毒腺位于头部两侧的口角上方,它的形
状、大小随蛇的种类而异。当毒蛇咬动物时,由于张 口而使上跨肌肉收缩压迫毒腺排出毒液,通过牙管或 牙沟注入动物体而发挥毒性作用。
一、概念
习性:喜欢气候温和、隐蔽的地方,常居住在灌木丛、
山坡、杂草丛、溪旁和乱石堆等穴洞而又有蛙、鼠、蜥
蜴、昆虫和鱼等“猎物”的地方。有些毒蛇还能爬到树 上捕捉食物,活动地点随气候变化而改变。炎热夏季, 多在荫凉处活动;寒冷季节,多在向阳地带活动。海蛇 只活动在沿海海水里。 在南方,蛇的活动期在 4~11月间,以7~9月最为活跃。 蛇咬伤中毒常发生在蛇类刚出洞和将要进入冬眠前两个 时期。一天之内白天和晚上都有活动,但在闷热的天气 时活动更多。如五步蛇喜欢在雷雨前后出来活动。
三、毒理
心脏毒素:已分离提纯近10种,均属细胞膜活性多
肽,能使心肌细胞发生持久性去极化,使心肌肿胀, 变性,出血,坏死,引起心力衰竭,房性或室性过
早搏动,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抖,甚
至心跳骤停等。 细胞毒素(坏死毒素):目前已分离提纯20余种, 能使组织细胞坏死或溶解,对血管内皮细胞、横纹 肌细胞或肾小管细胞有不同的选择性损伤作用 。
五、诊断
有毒蛇咬伤史,伤口有毒牙痕,有局部和全身症状,

兽医药理与毒理学总论

兽医药理与毒理学总论

血压、体温等。
v
在一定的药物浓度或剂量作用下,使单个患畜产生特殊的效应,以
有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为质反应,也称全或无反应。例如死亡、
睡眠等。
三、药物作用机制
v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v
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v 1、渗透压作用:如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v 2、脂溶作用:如全身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v 3、影响PH:如抗酸药中和胃酸。 v 4、络合作用:如二巯基丙醇络合汞,砷等重金属离子解毒。
1、副反应(side reaction)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toxicity)指由于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 体敏感性过高,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或有害反应。
v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LD50
v
立即发生,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呼吸功能衰竭。
v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v
长期蓄积,多表现在肝、肾、骨髓等器官的损害。
v 特殊毒性(Special toxicity):“三致”作用
v 致畸、 致癌、 致突变
v 3、变态反应(allergy)
v
又称过敏反应,药物为外来异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血浆蛋白或组
织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引起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免疫反应。如抗生 素、磺胺等
v 1、G蛋白偶联受体 单一肽链,与G蛋白偶联,如神经递质受体、自体活 性物质受体、趋化因子受体等。
v
v 2、离子通道受体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如氯离子通道受体
v 3、激酶受体 由单一肽链组成,配体结合受体启动细胞内级联蛋白 磷酸化反应,调节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如胰岛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

兽医毒理学

兽医毒理学
动物毒理学(Animal Toxicology)是现代兽医学中疾驰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各种毒物(如金属与非金属毒物、有毒植物、饲料与营养性添加剂、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兽药与药物添加剂、动物毒素、有毒气体、辐射物质与军用毒剂、农药、化肥、杀鼠剂等)的来源、种类、性质及其对动物的毒性、毒理和引起动物中毒途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科学。
动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毒物及其对动物的毒性。包括种类、分类、普通性质、毒性作用及中毒机理。
2研究中毒病流行病学特点。毒物引起中毒的缘故、发病逻辑、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与中毒。
3研究毒物动力学。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生物转化过程;毒物的靶器官、受体和酶的关系;毒物与动物品种关系以及毒物与剂量的关系等。
外源性毒物又可分为如下几类:
(1)饲料毒物:指饲料本身含有的或在饲料收藏、加工、调配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如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含毒物质。
(2)植物中的有毒成分:是植物本身所固有的,其含量和种类常有种属间的差别,对植物本身可能是有益的,但在动物摄食过量时可产生不同的毒害作用。在有毒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特性不清晰时,通常把它们称为“某某植物毒素”或总称为“植物毒素”。多数植物有毒成分是通过植物的次生代谢作用而产生的,故称为次生代谢产物。
3、毒物的分类:是由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异常毒物,其中绝大多数的化学结构尚不彻低清晰。
1.内源性毒物(endotoxicants):指在动物体内形成的毒物,主要是机体内代谢产物。它们在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因为自体解毒机制或排泄作用而不会发生毒性作用;
2.外源性毒物(external toxicants):即环境毒物,种类颇多,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常随天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如地壳变迁、气候、降雨量、动植物和人类的活动等)而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从天然环境中进入动物机体的毒物,致病作用往往较强,有的还能促进内源性毒物的形成,加重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过程,因而,外源性毒物对动物中毒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毒理学讲义目录第一章绪论···································································- 2 -第一节概论 ·································································- 2 -第二章毒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3 -第一节毒物的生物膜转运 ···············································- 3 -第三章毒作用···································································- 7 -第一节毒作用的分类 ·····················································- 7 -第二节毒作用机理 ························································- 7 -第三节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 12 -第四章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及化学物残留································- 14 -第一节概述······························································- 14 -第五章毒理学的研究与方法···············································- 15 -第六章外来化学物的安全性···············································- 18 -第一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18 -第二节兽药临床前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 21 -附:名词解释 ··································································- 23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论一、毒理学的目的其目的在于评价工业化学物,环境污染物和其它的物质对人、畜所致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