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拌嘴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7课《鸭子拌嘴》教案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7课《鸭子拌嘴》教案一. 教材分析《鸭子拌嘴》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描绘了鸭子们在河边拌嘴的场景,歌词幽默有趣,旋律轻快,富有童趣。
歌曲采用2/4拍,共四个乐句,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歌唱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声音发展较快,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鸭子拌嘴》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3.分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演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歌曲《鸭子拌嘴》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乐器,如钢琴、打击乐器等。
3.准备教学卡片,用于教授音乐节奏和音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讲述鸭子们在河边拌嘴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鸭子是怎样拌嘴的吗?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鸭子拌嘴》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角色和情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练习,共同进步。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3课聆听《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3课聆听《鸭子拌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鸭子拌嘴》是一首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儿童歌曲,出自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课。
歌曲以鸭子的形象为创作灵感,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展现了鸭子拌嘴的场景。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活泼、欢快的节奏表现鸭子的快乐形象;第二乐段以较慢的节奏展现鸭子拌嘴的情景。
整首歌曲简单易学,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学习音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节奏练习,对音乐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表现,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鸭子拌嘴》这首歌曲,并掌握其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鸭子拌嘴》这首歌曲,并掌握其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如何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2.动作教学法:通过动作的模仿和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
3.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歌曲。
2.教学乐器: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如小鼓、铃鼓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利用课件播放《鸭子拌嘴》的歌曲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教唱歌词和旋律。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歌曲《鸭子拌嘴》的曲调和歌词。
2.掌握节奏和节拍,能够轻松模仿和跟随。
3.充分表现歌曲情感,表现出欢乐的心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增强自信心。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开拓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模仿、跟唱,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2.体验歌曲情感,通过歌曲传递快乐情感。
2.教学难点:1.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2.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和节拍。
3.让幼儿能够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1.音乐器具:鼓、钢片琴、震动棒、洋琴、铃饰等。
2.音乐播放器。
2. 环境准备:1.张贴《鸭子拌嘴》歌曲画。
2.教室保持安静整洁。
3. 教师准备:1.熟悉歌曲《鸭子拌嘴》。
2.制定适合幼儿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活动(5分钟)1.身体操:站立,将两臂上举,左右摆动。
2.唱儿歌:唱《鸭呱呱》一遍。
第二步:引入话题(5分钟)1.引导幼儿感受自己身体的节奏和节拍。
2.介绍《鸭子拌嘴》歌曲。
第三步:学唱歌曲(25分钟)1.播放音乐《鸭子拌嘴》,让幼儿听一遍。
2.先教授歌曲的节奏和节拍,让幼儿跟着拍。
3.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动作,带领幼儿唱歌和跟舞蹈。
4.分小组模仿、练习。
第四步:合唱展示(15分钟)1.挑选几位幼儿,带领全班合唱。
2.宣布最佳表现小组。
第五步:收尾活动(5分钟)1.对今天的教学进行简单总结。
2.唱《再见,再见》,教师和幼儿一起挥手告别。
五、教学反思本场音乐课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教授歌曲的时候,幼儿不够注意听,也没有办法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节拍,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做以下的改进:1.在歌曲的选取方面,尽量选择幼儿音乐喜欢的歌曲。
2.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幼儿认真听讲。
3.在教授歌曲的节奏和节拍的时候,在多次跟唱练习中加强。
《鸭子拌嘴》教案

《鸭子拌嘴》教案教学内容听:《鸭子拌嘴》认:钹木鱼评:成长的足迹教学目标.能大致辨别出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境,并从强弱、快慢的节奏中感受鸭子的各种神态、动作。
.知道本课乐曲是以“钹”为主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并能用打击乐器跟着老师拍击简单的“鸭子拌嘴”节奏,从中体验到参与演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几种打击乐,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尝试引用打击乐来表现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击乐器钢琴教学过程【板块一】学生进入教室,播放《梁祝》,问:你觉得这个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呢?生回答。
美好的音乐可以让人心情变的十分舒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调节心情。
你们讲的都正确,这就是所谓的“音乐形象”,抓住几个关键词,“悦耳、动听”的反义词是什么?生回答:如“不好听的声音、噪音”,你们能制造个“噪音”出来吗?噪音给人的感受是十分烦躁,急躁,心情不畅。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噪音”,其实这也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领域。
那接下来,老师要问了:音乐中需不需要“噪音”呢?请大家思考。
生答在音乐中,乐音与噪音都有,但以乐音为主。
象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锣,钹和大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则是噪音。
音乐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段。
乐音虽然有很强的表现力。
但有些特定的情景,却要用噪音来表现。
例如,要表现万众欢腾的热烈场面,往往借助于锣鼓。
在现在派作品中,噪音的应用性更是普遍,有的作曲家甚至主张,生活中的任何音响都可以进入音乐。
所有的噪音如果合理的加以利用,都能为音乐增添色彩。
比如,播放《梁祝》,生辨认,行么?在比如,播放单旋律《出旗曲》,再播放合奏曲,让学生对比,加入打击乐器的感觉。
演奏的曲子,大家先来听听,是什么感觉)【板块二】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先不点题。
听了有什么感觉,或者是能产生怎么样的音乐形象呢?说出你的理由。
恩,老师次听的时候,也没什么感觉,就觉得闹哄哄的。
但如果我们做个小提示,点个题,大家或许就能多想到什么了,现在老师就告诉大家,这个曲子的名字是《鸭子拌嘴》,那请大家带着乐曲名字来听听,想想呢?如果把它编成个故事来听,那就更清楚了你感受到了鸭子有哪些具体的动作?拍翅膀走路玩耍拌嘴哦,原来是这样的啊。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鸭子拌嘴-人音版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团队合作方面还有待提高。有的小组在讨论时,个别学生过于主动,而其他学生则显得有些被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注意引导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分工与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音乐表现力:通过模仿鸭子拌嘴的动作,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鸭子拌嘴的形象,将这一形象融入歌曲演唱中,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3)团队协作能力:集体演唱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强调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学会倾听、配合,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2.教学难点
(1)音高的准确辨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准确辨识音高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用图片、手势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音高的高低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鸭子拌嘴》的旋律、节奏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歌曲《鸭子拌嘴》,并掌握其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走向、音高、音程等,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举例:如歌曲中的“mi mi fa sol”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唱出每个音,并理解其音乐意义。
举例:教师可以用不同高度的水果(如苹果、香蕉)代表不同的音高,让学生在观察、模仿中学会辨识音高。
(2)节奏的掌握:歌曲《鸭子拌嘴》中的节奏相对简单,但学生仍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教师可以运用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感知节奏。
举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鸭子的步伐,用脚步感受歌曲的节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详细内容为《鸭子拌嘴》。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鸭子拌嘴》,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幼儿对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动作的协调。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鸭子拌嘴》,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图片(鸭子、水波纹等)。
2. 学具:小鼓、沙锤、小鸭子玩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鸭子的生活习性。
(2)邀请幼儿模仿鸭子的叫声和走路姿势,共同模仿鸭子拌嘴的情景。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鸭子拌嘴》。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掌握节奏和音高。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节奏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和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1)每组幼儿进行展示,全体幼儿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鸭子拌嘴》的歌词。
2. 黑板右侧:鸭子的图片、节奏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鸭子拌嘴》,并分享学到的有关鸭子的知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和表现较为积极,但在节奏掌握方面仍有不足。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节奏的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鸭子的生活习性,提高他们对动物的认知。
鸭子拌嘴教案

鸭子拌嘴教案鸭子拌嘴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鸭子拌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鸭子拌嘴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鸭子拌嘴》是一篇富有童趣的音乐。
讲的是能够用小镲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方法,为“过新年”歌曲伴奏,并感受喜悦的心情。
欣赏《鸭子拌嘴》,感受和体验民间打击乐器及音色,模仿鸭子拌嘴的动作。
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我这样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枯燥的教学手段必定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学习没有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给学生注入新的活力,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新奇感氛围中,注意力集中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探究,激活思维教学中,让学生浏览网页自主学习,网上查找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生取长补短,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其次,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自主学习。
如演一演,自创画面想象说话等形式,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
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体验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媒体设计思路1、运用计算机网络,能够辨认民族打击乐器和听辨其音色。
在引入阶段,以“击鼓传花”的游戏导入,依次出示最基本的打击乐器:鼓、镲,在游戏过程中让两位学生“敲敲打打”模仿演奏。
按节奏敲击打击乐器。
教师按节奏敲击“咚咚咚咚呛、咚咚咚咚呛、咚呛咚咚呛”,学生模仿。
刚才你们模仿的鼓镲声是按照这种节奏敲击的然后利用网络应用同学们浏览网页感受节奏。
2、运用计算机,突破重难点⑴看着画面,打一打。
演示鸭子拌嘴的“特写”画面,请学生看着画面中它们拌嘴的情形、感受节奏带来的快感。
现在请你们为儿歌⑵学着画面,演一演。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也跃跃欲试。
小学音乐《鸭子拌嘴》教案1

《鸭子拌嘴》教材分析:民间打击乐合奏曲《鸭子拌嘴》原是一首陕西民间乐曲,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经安志顺改编后更加丰富、生动。
全曲无旋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的组合,奏出各种丰富有趣的音响,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小鸭子、大鸭子清早走出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拌嘴,然后又摇摇摆摆回窝去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俏皮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爱民间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生相互问好。
(二)复习歌曲《我们年纪小》《太阳、红旗》。
二、新授(一)出示课题——《鸭子拌嘴》师:同学们知道“拌嘴”是什么意思吗?生:老师,我知道拌嘴就是咬嘴巴的意思。
师:你说得很有趣,但拌嘴不是咬嘴巴的意思。
生:老师,我知道,拌嘴就是吃东西。
师:吃东西?那不叫拌嘴,那叫找食。
生:老师,我知道了,拌嘴就是斗嘴。
师:对!拌嘴就是两只小鸭斗嘴、吵架的意思。
同学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小鸭子和同学们一样,都是小伙伴,应该友好相处。
但是,它们是怎样拌嘴的?为什么要拌嘴呢?(二)学生带着“鸭子怎样拌嘴”“和鸭子为什么要拌嘴”这两个问题初听全曲。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是不是听见了小鸭子在吵嘴呀?生:是的。
师:那么,有哪位勇敢的同学能模仿鸭子吵嘴时是怎样叫的吗?生:我会,嘎嘎嘎!嘎嘎嘎!师:对了,鸭子拌嘴时就是这样的。
不过,我觉得鸭子叫的速度应该更快一些,(示范)这样才像吵嘴,你们说对不对呀?生:(哄笑)对!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鸭子是怎样吵嘴的,有谁知道鸭子为什么要吵嘴呢?(学生编故事)生1:小鸭子为了争东西吃。
生2:小鸭子弄脏了“我”的漂亮衣服。
生3:小鸭子说了“我”的坏话。
生4:小鸭子抢了“我”的玩具。
(三)创作活动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利用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自由地进行《鸭子拌嘴》节奏片段创作,并用录音机进行录制。
(学生创作好之后,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上台表演。
)2、教师也拿出自己创作的《鸭子拌嘴》录音,播放给学生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学习重难点:
1.随乐曲大胆地即兴表演,从愉快的接龙表演中体验乐曲的情境。
2、初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
3、即兴、有表情地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导学过程:(先学后教)
一、情境引趣
1、组织教学:
小朋友随着《数鸭子》歌曲做律动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刚才,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鸭子。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真正的鸭子吗?听过它们的叫声吗?谁来模仿一下?
师:小朋友学得真像。
为了让小朋友更多的了解小鸭子,老师特地去乡下拍下了它们玩耍的镜头,请小朋友看!
(出示视频)
师:看了这些画面,我相信大家对小鸭子一定更熟悉了。
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听一首有趣的乐曲,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小鸭子的故事。
好,下面我们先分段欣赏。
二、引导理解
1、分段欣赏
①欣赏第一部分
师:我们来听第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小鸭子在干什么?
(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示第一幅画的背景图)
师:说得好!这一段用清晰的节奏告诉我们,小鸭子们高高兴兴出发了。
(师在背景图上贴上一排“小鸭子”)
师:来,我们也随小鸭子出发吧!
(全班一起做一摇一摆的动作)
②听赏第二部分
师:小鸭子们到了什么地方呢?它们在干什么?请大家接着往下听。
(放第二部分音乐,出示第二幅画的背景图)
学生回答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到讲台上找一张与自己动作相同的“小鸭子”贴在背景图上。
师:小朋友听得很认真,把画面打扮得漂亮极了。
不错,第二段节奏明快、活泼,仿佛展开了一个鸭子们玩耍的热闹场面。
下面让我们随音乐去玩一玩,好不好?
(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随乐律动)。
③听赏第三部分:
师:正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
听听,发生什么事啦?
(放第三部分音乐,出示第三幅背景图,教师用木偶演示“鸭子拌嘴”)(吵架啦!)
师:不错,这一段表现了两只鸭子争吵的场面,这就是我们今天欣赏的乐曲的题目—《鸭子拌嘴》。
乐器展示、节奏模仿、随乐表演等。
④听赏第四部分:
师:小鸭子么玩累了也该回家了,让我们跟着小鸭子回家吧!
(放结尾部分音乐,出示第四幅画,学生随乐律动)。
2、复听一次。
(播放全曲,学生即兴表演)
三、参与表现
1、即兴表演接龙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下面老师有一个好主意,我们来做一个即兴表演接龙的游戏:请四个大组分别按四个乐段表演,看哪组的小朋友表演得最好!
2、学生评价
表演完后讨论评比
当堂达标检测(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
2.学生在富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的感受没得熏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课达标率95%,不达标的原因:乐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唱的音不准。
本节课呈现的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
在进行教学中,我抓住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将音乐中出现的小动物都用乐器分别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敢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