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各地真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各地真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B.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再重复一次2.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

A.加水,直至食盐都溶解B.继续加食盐,测量最终剩下多少食盐C.停止实验,测量最终溶解了多少克食盐3.在做风的模拟实验中,蚊香的作用是()。

A.指引方向B.加热空气C.借助蚊香的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4.下面哪个实验能验证加热是否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A.把两包同样多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分别放入两杯同样的水中,然后同时用筷子搅拌,观察哪杯溶解得快B.把两包同样多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和一杯冷水中,观察哪杯溶解得快C.把两包同样多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和一杯冷水中,其中一杯用筷子搅拌,另一杯不搅拌,观察哪杯溶解得快5.小朋友,你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吗?剧中的主人翁潘冬子为红军送盐治疗伤口,可真是费尽周折。

他将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后倒在自己的小棉袄上,到达红军驻地后,将棉袄用水反复洗,洗过的水倒在锅内,加热后很快在锅内出现了食盐,潘冬子的这种做法属于()。

A.溶解和蒸发B.溶解和过滤C.蒸发和过滤6.可以把沙子和食盐分离的方法是()。

A.用筛子筛B.用磁铁吸C.放入水中过滤后蒸发7.要把混有食盐的沙子分离出来,最简单的方法是()。

A.倒人水中B.用筛网C.用磁铁8.在温度为()摄氏度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水。

A.-4℃B.0℃C.1℃9.在做“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中,科学老师用黄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来做这个实验,而不是用空气,是因为()。

A.观察得更加清楚B.老师不小心用错了气体C.不容易泄露10.制作天气预报,一般需要()个步骤。

A.4B.5C.6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当环境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水开始(),从()状态变成()状态。

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

教科版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

密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教科版2021—2022学年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水"、"空气"、"天气"等相关科学知识。

其中的实验技能和概念我们都掌握了吗?让我们一起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吧。

一、素养检测站(共 20分) 单选题(每题2分, 共20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当水温达到( )时,会慢慢结冰。

A.4℃ B.10℃ C.0℃2.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主要的原因是( ) 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 C.桌子产生热量3.在"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小苏打"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在杯子中搅拌时,洒出少量的水没有关系B.向杯子中加一份小苏打,不需要等到小苏打完全溶解就可以加第二份C.向杯子中加一份小苏打,充分搅拌,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倒入下一份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一些再也溶解不了的盐。

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 不断搅拌B.往杯里加水C.往杯里继续加盐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喝完饮料的空瓶,里面没有任何东西B.要使压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我们可以把它放进热水中C.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得更低,可以采用加盐的方法6.下列选项中,没有"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是( ) A.热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 B.刚出锅的馒头冒热气 C.礼花飞上天空7. 屠呦同学用直筒玻璃杯收集了24 小时的降水。

这些降水在直筒玻璃杯中的高度是12 毫米,用量筒测得它们共为75毫升。

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 ) A.12毫米B.75毫升C.128.测量气温时,应把在( )测量到的温度记录为当时的气温。

A.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外B.不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内答题C.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9.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遇到周末和假期,停止观测B.尽可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C.尽可能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10.下列描述天气的是()A.北京四季分明B.深圳明天有大雨C.昆明四季如春二、实验探究园(共60分)探究活动一11.工具仪器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获取实验数据。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统考卷 教科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统考卷 教科版(含解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共13题;共26分)1.在课堂中,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先往注射器里抽进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的活塞()。

A. 压不下去B. 能压到底C. 压到一定程度后压不下去2.以下关于水和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和空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B. 水会流动,空气不会流动C. 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不能占据空间3.将一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重量是550克。

如果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

这时称得的重量()。

A. 小于550克B. 等于550克C. 大于550克4.如图,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A. 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 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C. 空气能流动5.把圆桶里的水和油倒入长方形盒子,它们又都变成了长方形,这说明()。

A. 水比油流动快B. 水和油都是长方形的C. 水和油没有固定形状6.用眼睛直接可以区分开来的是()。

A. 水和白醋B. 水和盐水C. 白醋和酱油7.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B.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C. 水里没有空气8.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A. 空气看不见B. 空气抓不住C.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9.在观察气温变化特点时,我们需要测量五天的气温,下列做法对的是()。

A. 每天不同时间测B. 每天不同地点测C. 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10.判断水的冷热程度,以下方法更为准确的是()。

A. 用手触摸水杯外壁B. 看杯口“白气”的多少C. 用温度计测量11.自然界中水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属于水的固体状态的是()。

A. 霜B. 露C. 云12.冬天观察到河水结冰了,那天的温度可能是()A. 5℃B. 1℃C. -4℃1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 天气表B. 气温表C. 天气日历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共14题;共28分)14.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是没有云的。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二)一、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3分)1.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10 mL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保温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内的温度变化。

③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④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时间0分钟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温度25℃() 4℃()0℃状态水水水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2)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3)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4)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5)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6)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7)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8)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9)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10)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2.空气的奥秘。

(1)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2)把一团纸塞入一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水中,杯底的纸不会湿,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3.简答题。

小水滴旅行记同学们好!我是小水滴,我的家在大海。

有一天,我想和我的小伙伴们去旅行。

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去旅行,于是放射万丈光芒,照得我们都暖烘烘的。

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就变轻盈了,慢慢向空中飞去,小伙伴说,我们变成了水蒸气。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实验探究专题(附答案)1.为了观察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实验中会将装有四分之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

(如图)(1)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其正确的方法是()A. B. C.(2)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A.让碎冰结成块B.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C.让碎冰变得更多(3)在实验中,橡皮筋的作用是()A.方便拿住试管B.方便看清冰C.方便观察水面和冰面的高度(4)实验中发现水结冰所需的时间()A.非常短暂B.比较漫长C.需要1分钟(5)当水完全结冰后,冰面和水面的高度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6)观察水结冰发生的变化,可以得出哪些实验结论?2.请在下面的天气日历中获取信息,完成问题。

(1)从日历中,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

(2)根据雨量等级表,当天的降水属于________(填“大”“中”或“小”)雨。

3.401班“科学探索者”小组的同学在学校操场上观测天气,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要测量气温,必须带上________。

A.温度计B.风向标C.量筒(2)我们测量气温要选在________。

A.阳光直射处B.阴凉通风处C.随处都可以(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________。

A.8点B.12点C.14点(4)我们测得气温为9℃读作________。

A.摄氏九度B.九度C.九摄氏度(5)我们测量的一天的降水量是指________小时的降水总量。

4.小科在课堂上做过关于空气的如下实验:(1)实验一: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管口。

用同样的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

观察到以下现象:由上图可知,第________支注射器中装的是水。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容易被压缩。

(2)实验二:在自制天平上右侧拴上一个橡皮泥,左侧拴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发现天平平衡(图1)把气球吹胀再系上(图2),将会发现________,这说明空气________。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名师推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名师推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用自制小天平测空气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是()。

A.在天平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B.往气球里充更多的气C.把木条换成更粗一些的2.下列天气现象中,()是降水的形式之一。

A.雾霾B.雾C.冰雹3.水沸腾实验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变化图是()。

A. B. C.4.我们要测量一下今天的气温,需要使用哪种仪器? ()A.体温计B.水温计C.寒暑表5.水蒸发的快慢与()有关。

①温度② 湿度③衣服大小④ 通风大小⑤是否加热A.①④ ⑤B.①②④C.② ③④6.下列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水浇灭7.制作简易雨量器,用()比较好。

A.矿泉水瓶子B.茶杯C.直筒透明杯8.一杯浓糖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糖,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糖溶解。

A.不断搅拌B.往杯中加水C.使杯中的水蒸发9.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A.风扇B.轮胎C.瓶子10.用注射器做压缩水的实验时,能观察到()。

A.水温上升B.水很难被压缩C.水中出现大量气泡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空气压缩枪的制作需要()和()。

2.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重新回到()。

3.天气预报的信息有()、()、()、()、()。

4.制作天气预报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气象员做出预报、()、()。

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雨雪以及()等情况。

6.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叫()。

7.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块方糖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中的方糖溶解得慢。

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

8.水有质量,石子有质量,空气()(填“有”或“没有”)质量。

9.()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10.温度超过温度计最高值时,温度计会();温度低于温度计最低值时,温度会()。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解析版)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试卷(解析版)
【答案】×
【解析】
【详解】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所以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8.积云通常是灰色的,靠近地球表面,往往与雨天相联系。()
【答案】√
【解析】
【详解】乌云指的是白云中的饱和蒸汽和过饱和蒸汽凝成的雾滴越来越大之后改变了颜色的云。积云通常是灰色的,靠近地球表面,往往预示着雨天的来临。
22.下面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23.写出下面量筒中水的体积。
()()()
【答案】(1).10mL(2).13mL(3).4mL
【解析】
【详解】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它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使用量筒把放在桌面上,读数时,不能用手拿起来,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持平。图一的量筒的体积是10mL;图二的量筒的体积是13mL;图三的量筒的体积是4mL。
27. 根据以上信息,我判断当天的云量是( )。
A. B. C.
28. 当天18时的气温如图,请你读出当时的气温,并填入上表。
29. 根据当日气温ຫໍສະໝຸດ 据,画出气温变化柱状图。30. 你从气温变化柱状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至少写出2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来到学校,看见操场上的红旗微微地向东南方向飘展。
③从中午的时候起,天空中出现了较多的纤细的羽状云。
④小华测得了这一天各个时段的气温情况如下:
时间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2019新版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2019新版苏教版)

2019 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1.实验名称:“水会漏下去吗” 实验步骤: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现象:水(不会)漏下去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2.实验名称:“纸团会不会湿” 实验步骤:把纸团塞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立水中。

实验现象:纸团(不会)湿. 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3.实验名称:气球吹得大吗实验步骤:将气球放入瓶中,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实验现象:气球(吹不大)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4.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实验步骤: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并将针筒口顶住橡皮,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后再松手,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在针筒里放一小块(泡沫)实验现象:活塞会(弹回去)实验结论: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5.实验名称:细长棍悬挂气球实验步骤: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实验现象:平衡棍会(发生倾斜)。

我们发现细长棍越(长),气球越(大),效果越明显。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6.实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实验步骤:(1)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3)将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99.11)克(4)把皮球充满气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100.42)克(5)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为(100.42-99.11=1.31克)实验现象:皮球充气前后质量不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7.实验名称:让纸蛇转动实验步骤:(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2)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挂在蜡烛火焰上方约(10 厘米)处。

实验现象:纸蛇会(转动)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8.实验名称:让“热气球”上升实验步骤:(1)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

(2)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
(1)使用酒精灯加热时,我们常用外焰。

外焰即gh 图中的()。

(2)使用酒精灯时,方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B.用嘴吹灭酒精灯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3)如果有酒精洒到灯外燃烧,应该用()。

A.水浇灭
B.用物体扇灭
C.湿抹布盖灭
2.把胶水、醋、酒精、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1)在下表中填入所观察到的现象。

液体种类胶水醋酒精食用油
进入水中后的状态
在水中怎样扩散
充分搅拌或振荡后的状态
是否溶解
(2)我们发现,能溶解在水中的__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________。

(3)通过比较观察,我认为溶解与不溶解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3.若你在实验室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分)开始 1 2 3 4 5 6 7
温度(℃)98 86 77 70 65 61 58 57
(1)水温是如何变化的?
(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从热量角度考虑)
(3)若你所在实验室的室温是5℃(温度不变),那么24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为什么?
4.【实验题·操作】
小明同学想利用比较充气篮球和踩瘪的篮球的重量来验证空气是有重量的。

下面是他的实验过程,
(1)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________、篮球、________、气针等。

实验步骤:
(2)用气针和打气筒给篮球打满气,然后用电子秤称出其________。

(3)把气针插进篮球的气孔中,用脚将篮球踩瘪,把篮球里面的________尽量排净。

(4)把________放在电子秤上,称出其________。

(5)观察两次称量的数值是否发生变化,重复实验几次。

实验现象:两次称量的数值是________的。

实验分析:重复实验几次的目的是避免偶然________影响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是________重量的。

5.科学探究题。

依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下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小液柱。

若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__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若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

这个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
6.下表是小丽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量0 0 0 5 14 5 0 0 0 0 15 0 0 0 12
日期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降水量26 40 0 0 0 0 5 0 5 0 0 0 0 0 0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本月中,下雨天共(________ )天,其中小雨(________ )天,中雨(________ )天,大雨(________)天,暴雨(________)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________ )天。

周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合计
降水量(毫米)
(3)统计气温。

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两周的气温统计表,结合数据回答问题(日期单位:月、日,气温单位℃)
日期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气温19~28 18~27 18~28 18~29 19~30 18~28 18~27
日期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气温15~26 16~27 15~24 17~25 17~25 18~27 19~27
本地区这两周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平均气温是________,
7.著名的科学家________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后来人们知道空气是一种________气体。

科学家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________的。

8.小凡同学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慢有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

9.设计“水的温度是否能加快肥皂溶解”的研究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是否能加快肥皂的溶解。

(2)相同条件:________
不同条件:________
(3)实验结论是什么?
10.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________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 (1)A
(2)C
(3)C
2. (1)
(2)胶水、醋、酒精;食用油
(3)在水中是否均匀地扩散
3. (1)逐渐降低,且降低得越来越慢。

(2)水温降低,说明热量减少。

(3)5℃。

因为如果不是5℃就会存在温差,然后温度继续发生变化。

4. (1)打气筒;电子秤
(2)重量
(3)空气
(4)踩瘪的气球;重量
(5)变化;现象;有
5. 左;右;气体的热胀冷缩
6. (1)9;4;3;2;0;0
周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合计
降水量(毫米) 24 15 78 10 127
7. 拉瓦锡;混合;重量
8. (1)表面积
(2)A、C
(3)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9. (1)水的温度
(2)肥皂的大小、不搅拌
;冷水、热水
(3)水的温度影响肥皂的溶解,热水中的肥皂溶解得快,冷水中的肥皂溶解得慢。

10. 重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