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3分)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分) 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分)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2分) 3、用嘴巴尝(无味道)。
(2分)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3分) 5、整理器材。
(1分)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0分)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1分)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分)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分)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1分)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分) 6、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1 “吹蜡烛”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2 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方法: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另一根露在瓶子的外面,看能否吸到水。
实验现象:无法吸到水。
实验3 用感官辨别液体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观察步骤:1、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4 水温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5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6、量筒的使用方法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2021新版苏教版)

新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1.实验名称:“水会漏下去吗”实验步骤: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现象:水(不会)漏下去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2.实验名称:“纸团会不会湿”实验步骤:把纸团塞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立水中。
实验现象:纸团(不会)湿.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3.实验名称:气球吹得大吗实验步骤:将气球放入瓶中,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实验现象:气球(吹不大)实验结论:因为空气可以占据(空间)4.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实验步骤: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并将针筒口顶住橡皮,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后再松手,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在针筒里放一小块(泡沫)实验现象:活塞会(弹回去)实验结论:因为压缩空气有(弹性)5.实验名称:细长棍悬挂气球实验步骤:在一根细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实验现象:平衡棍会(发生倾斜)。
我们发现细长棍越(长),气球越(大),效果越明显。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6.实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实验步骤:(1)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3)将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99.11)克(4)把皮球充满气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100.42)克(5)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为(100.42-99.11=1.31克)实验现象:皮球充气前后质量不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7.实验名称:让纸蛇转动实验步骤:(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2)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挂在蜡烛火焰上方约(10厘米)处。
实验现象:纸蛇会(转动)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8.实验名称:让“热气球”上升实验步骤:(1)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
(2)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3)过一会儿松手,塑料袋就会上升。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一)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一)一、实验探究专题(一)(共8题;共35分)1.某同学为了研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他把一大包白糖同时倒入100毫升水中充分搅拌后沉淀,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他认为白糖不能溶解在水中。
(1)要把沉在杯底的白糖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__。
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是因为________(3)要把沉在杯底的白糖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小明同学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如下图)。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杯子内装满水B.杯子内没有一点水C.有少量水进入杯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杯子内装满水B.杯子内没有一点水C.有少量水进入杯子(3)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A.纸湿了B.纸没有湿(4)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A.纸湿了B.纸没有湿(5)如果上述实验中,纸没有湿,说明()。
A.空气是一种气体B.空气是有重量的C.空气能占据空间(6)如果上述实验中,纸没有湿,说明()。
A.空气是一种气体B.空气是有重量的C.空气能占据空间(7)如果小明的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
A.纸会湿B.纸不会湿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8)如果小明的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
A.纸会湿B.纸不会湿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3.写出下面两幅图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的错误之处。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4.温度计。
读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5.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
分别用滤纸A、B、C 过滤经搅拌后的沙子水、面粉水和食盐水,在滤纸上看到的结果是:滤纸A:________ 滤纸B:________ 滤纸C:________(4)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1. 实验一:吸水竹签
材料:竹签、水杯、水
步骤:
1) 将竹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 观察竹签吸水后的变化。
问题:
竹签吸水后变长了吗?为什么?
解答:
2. 实验二:隔水传声
材料:两个塑料杯、绳子、针
步骤:
1) 在两个塑料杯的底部分别扎一个小洞。
2) 用绳子将两个塑料杯系在一起。
3) 一个人捏住一个塑料杯的底部,另一个人用针扎洞的那个塑料杯对着自己的耳朵说话。
4) 观察声音是否能够传递到另一个塑料杯。
问题:
声音为什么能够通过绳子传递到另一个塑料杯?解答:
3. 实验三:测温
材料:水杯、温度计
步骤:
1) 将温度计放入水杯中。
2) 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
3) 将温度计取出,观察刻度的变化。
问题:
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刻度比冷水中的高,为什么?解答:
4. 实验四:检验空气的存在
材料:一个空瓶子、一张纸、一盒火柴
步骤:
1) 将纸卷成小球放在空瓶子的底部。
2) 用火柴点燃纸球。
3) 快速将空瓶子倒扣在一盒火柴上。
问题:
为什么纸球燃烧一段时间后就熄灭了?
解答: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第一单元水实验活动:给烧杯内的水加热实验实验材料:清水、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步骤;a.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点燃酒精灯加热。
b.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之下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c.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杯底产生气泡,上升变小,且速度逐渐加快,杯壁上方有水珠,水面有水汽形成。
温度计显示数上升。
沸腾时:杯底大量气泡迅速上升,到水面破裂,水面有水汽。
温度计显示数不变。
移走酒精灯: 气泡上升变大,速度变慢,直至没有气泡产生。
温度计显示数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活动2 冰融化成水的实验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实验过程:a.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b.在冰融化的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c.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实验记录:冰融化前--------表面比较结实冰融化一半----冰面有水出现,是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冰完全融化-------是冰变成了水,呈液态,温度高于0℃,慢慢会达到室温,水面降低(体积变小)。
实验结论: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并且体积变小。
实验活动3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2 根搅拌棒、食盐、小苏打、水、天平、量筒等。
实验步骤:a.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8份。
b. 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0 毫升清水。
c.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d.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的浸没
实验目的
观察和比较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浸没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个方形冰块
- 一块小海绵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碗水,使水面高度超过冰块边缘。
2. 将冰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取出冰块,将小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的变化。
4. 比较冰块和小海绵在浸没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
- 冰块在浸没过程中逐渐融化,最终消失在水中。
- 小海绵在浸没过程中吸收了水分,变得湿润。
实验二:液体的蒸发
实验目的
观察液体蒸发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个透明玻璃杯
- 一个纸巾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将纸巾盖在玻璃杯上。
2. 在纸巾上倒入一些水,不要过多,保持纸巾湿润。
3. 留意纸巾上的水分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水分的蒸发情况。
实验结果
- 水分会慢慢蒸发到空气中,纸巾逐渐变干。
实验三:固体的溶解
实验目的
观察固体溶解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小块糖块
- 一小块盐块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个杯子,将糖块放入一个杯子,盐块放入另一个杯子。
2. 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观察固体物质是否溶解。
3. 比较糖块和盐块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
- 糖块在水中逐渐溶解,水变甜。
- 盐块在水中逐渐溶解,水变咸。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二)一、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3分)1.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10 mL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保温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内的温度变化。
③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④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时间0分钟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温度25℃() 4℃()0℃状态水水水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2)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3)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4)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5)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6)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7)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8)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9)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10)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2.空气的奥秘。
(1)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2)把一团纸塞入一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水中,杯底的纸不会湿,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3.简答题。
小水滴旅行记同学们好!我是小水滴,我的家在大海。
有一天,我想和我的小伙伴们去旅行。
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去旅行,于是放射万丈光芒,照得我们都暖烘烘的。
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就变轻盈了,慢慢向空中飞去,小伙伴说,我们变成了水蒸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把教材中的几个实验与水的相应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2、把水的几个特点和相应的现象用线连接起来。
3、把教材中的几个实验与金属的相应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4、请把造纸的每个环节的序号填在图中的括号里。
①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 ②剥去树皮 ③搅拌纸浆
④将木头切成小片 ⑤沥干水分 ⑥漂白纸浆
⑦将木片煮烂成浆
会“爬”的水
会“团结”的水 会“喷射”的水 会“托举”的水 会“吃掉物质”的水 表面张力 浮力 毛细现象 溶解 压力 表面张力 浮力 毛细现象 溶解 压力
曹冲称象 水库大坝上窄下宽 树叶上的露珠 硬币漂在水面上 小纸船在水上漂动 粉笔吸墨水
用洗衣粉洗衣服 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 把铝勺、塑料棒放进热水里 把一段粗铝丝用铁锤敲打 金属丝作导线 金属的延展性 金属有光泽 金属的导电性 金属的导热性
5、分类与排序
分一分,下列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羊毛塑料铝合金石头蚕丝油漆洗衣粉石油酱油
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6、读了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你可能已经知道了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下面是把琴纳的研究过程进行了浓缩,请根据琴纳的研究过程写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填在后面的圆圈中。
●观察:他发现奶牛场的女工们从来都没有得过天花。
●好奇: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
●考察:琴纳到奶牛场实地考察,从中发现了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就
是牛痘,而女工们和牛一样,都患过牛痘。
●猜想:是不是患过牛痘就不再患天花?
●方法: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就不会得天花呢?
●实验:开始先给一个8岁的男孩接种牛痘,成功后又给2000多名村民接种牛
痘,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结论:用接种牛痘的方法,能防患天花。
由此我们得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7、如图5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说你让纸鹦鹉“站”在指尖上的探究实验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图5
8、把实验的具体操作与要研究的问题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 2、用圈图表示下列各物体之间的关系。
9、(一:生物、动物、植物、人)(二:车、汽车、自行车、拖拉机、吉普车)
10、
11、
走近科学家(请把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成果连起来) ◆在蜗牛的周围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等 ◆把两只不同的蚂蚁放在一起
◆在蜗牛的周围放上醋、酒等刺激物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探究蜗牛吃什么 ◆探究蜗牛对刺激的反
应 实验操作
◆剪一只纸鹦鹉,把回形针别在鹦鹉的底部
◆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时,在水面上滴少许油
◆蜗牛面前放上醋、酒等
◆把回形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
◆在不同纸的中央滴一滴相同的有颜色的水
◆用铁锤敲打铝丝
要研究的问题
◆探究纸的吸水性
◆对刺激有反应
◆探究金属的延展性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水的表面张力
◆防止水分蒸发
研究成果 《昆虫记》 研究水稻 《本草纲目》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比萨斜塔做实验,推翻亚里士 多德结论 发现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