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一)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核实验题全集

西师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核实验题全集目录1、拓印树皮2、观察大树3、观察小草4、观察水葫芦5、观察树叶6、观察蚯蚓7、观察蚂蚁8、观察金鱼9、比较硬度10、认识金属11、比较材料的韧性12、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13、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14、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5、谁流得快一些16、比较水的多少17、空气占据空间吗18、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1、拓印树皮实验器材:一张白纸、()、大树。
实验过程: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实验结论:树皮有的光滑有的()2、观察一棵大树实验器材:一支蜡笔、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实验过程:(1)看大树的()。
(2)闻大树的()。
(3)摸大树的()。
(4)量大树的()实验结论:树都生长在()里。
()()都有()、()和树根。
但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树皮有的光滑有的(),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3、实验名称:观察小草实验器材:狗尾草实验过程:(1)观察狗尾草的结构和外形特点(2)观察狗尾草的果实串。
实验的结果:植株矮小,茎细软,毛茸茸的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4、实验名称:观察水葫芦实验器材:水葫芦、小刀、一个水槽,记录纸实验过程:(1)观察水葫芦的生活环境,根系,叶、叶柄。
(2)剖开水葫芦的叶柄,看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3)画出简图。
实验结论:(1)水葫芦生活在水中,根系不发达。
(2)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5、实验名称:叶的观察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实验过程:(1)仔细观察叶的结构(2)观察同一种植物的叶, 比较新鲜叶与落叶(3)观察不同种植物的叶,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
实验结论:(1)叶是由叶柄、叶片、组成的,叶片上有叶脉。
(2)相同植物的叶,形状相同,老嫩不同。
(3)不同植物的叶,形状相同不。
6、实验名称:观察蜗牛实验器材:蜗牛,放大镜,一条树枝实验过程:(1)观察蜗牛的结构特点(2)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受外界刺激的反应。
小学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 教科版(含解析)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填空题(1)空气会()空间,例如我们给皮球打气,皮球会()。
(2)我们能把气球吹很大,是因为我们把()吹进了气球。
(3)在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打气筒连着气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将水挤出杯子,这是因为()二、判断题。
(1)空气能占据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2)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空间。
()(3)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4)喝牛奶时,只要用力挤压牛奶盒,牛奶就会从吸管里流出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选择题(1)把纸揉皱后塞人杯底,将杯子倒过来竖直放人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B.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C.空气能流动(2)小芳将气球嘴套在塑料瓶口上,气球在瓶内,用力向气球中吹气,却很难把气球吹得圆鼓鼓的,这是因为( )。
A.气球里有空气B.塑料瓶中有空气C.气球皮太薄(3)用手轻轻按压吹大的气球,会有鼓鼓的感觉,这说明( )。
A.空气占据了气球内部的空间B.空气会流动C.空气是透明的(4)用带漏斗的塞子紧紧塞住瓶口,然后把水倒进漏斗,水流不进瓶子里,这是因为( )。
A.漏斗的颈部太细了B.瓶内空气占据定的空间C.倒人的水太少了四、简答题。
在瓶中装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图)。
如果从B管往里吹气,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A B五、综合探究。
将乒乓球用杯子倒扣入水中,乒乓球会停留在杯子的哪个位置?图1 图2(1)请在图2中画出水面和乒乓球的位置。
(2)你这样画的理由是什么?六、实验探究。
先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观察现象,再将杯子慢慢倾斜,观察现象。
(1)装有纸巾的杯子里,除了纸巾,还有()(2)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杯子底部的纸巾会湿吗?为什么?(3)将杯子慢慢倾斜后,有气泡从杯子里跑出来,我们发现气泡会浮向水面,这说明空气要比水()。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第一单元水实验活动:给烧杯内的水加热实验实验材料:清水、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步骤;a.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点燃酒精灯加热。
b.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之下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c.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杯底产生气泡,上升变小,且速度逐渐加快,杯壁上方有水珠,水面有水汽形成。
温度计显示数上升。
沸腾时:杯底大量气泡迅速上升,到水面破裂,水面有水汽。
温度计显示数不变。
移走酒精灯: 气泡上升变大,速度变慢,直至没有气泡产生。
温度计显示数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活动2 冰融化成水的实验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实验过程:a.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b.在冰融化的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c.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实验记录:冰融化前--------表面比较结实冰融化一半----冰面有水出现,是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冰完全融化-------是冰变成了水,呈液态,温度高于0℃,慢慢会达到室温,水面降低(体积变小)。
实验结论: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并且体积变小。
实验活动3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2 根搅拌棒、食盐、小苏打、水、天平、量筒等。
实验步骤:a.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8份。
b. 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0 毫升清水。
c.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d.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水》复习与检测教科版(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水》复习与检测教科版(含答案)XXX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XXX《水》复与检测三年级班1.水到哪里去了一、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吸收热量)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实验操作: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水杯子里有小水珠这种现象出现,这是什么原因?答: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四、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蒸发(吸热)水水蒸气【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A.白色B.无色C.透明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形状B.有固定形状C.没有固定形状3.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体积B.有固定体积C.没有固定体积2.水沸腾了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跨越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液泡)浸入水中,不克不及遇到的底和壁。
3.视野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面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克不及离开被测的水。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裂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00℃。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水中:气泡发生水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100℃水酿成水蒸气,体积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作业设计】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A. 90℃B. 100℃C. 60℃2.水沸腾时的温度()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步降落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A.不变B.变大C.变小3.水结冰了科学观点方针1.当环境温度低于℃,水的温度降落到℃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酿成了固体状态。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二)一、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3分)1.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10 mL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保温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内的温度变化。
③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④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时间0分钟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温度25℃() 4℃()0℃状态水水水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2)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3)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4)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5)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6)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7)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8)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9)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10)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2.空气的奥秘。
(1)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2)把一团纸塞入一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水中,杯底的纸不会湿,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3.简答题。
小水滴旅行记同学们好!我是小水滴,我的家在大海。
有一天,我想和我的小伙伴们去旅行。
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去旅行,于是放射万丈光芒,照得我们都暖烘烘的。
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就变轻盈了,慢慢向空中飞去,小伙伴说,我们变成了水蒸气。
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试卷(2022年新版苏教版)

2022 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试验探究习题试卷1.试验名称:“水会漏下去吗” 试验步骤: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试验现象:水〔不会〕漏下去试验结论:由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2.试验名称:“纸团会不会湿” 试验步骤:把纸团塞在杯底,将杯子竖直倒立水中。
试验现象:纸团〔不会〕湿. 试验结论:由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3.试验名称:气球吹得大吗试验步骤:将气球放入瓶中,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试验现象:气球〔吹不大〕试验结论:由于空气可以占据〔空间〕4.试验名称:“挤压注射器”试验步骤: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并将针筒口顶住橡皮,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后再松手,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在针筒里放一小块〔泡沫〕试验现象:活塞会〔弹回去〕试验结论: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5.试验名称:瘦长棍悬挂气球试验步骤:在一根瘦长棍两端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之平衡,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
试验现象:平衡棍会〔发生倾斜〕。
我们觉察瘦长棍越〔长〕,气球越〔大〕,效果越明显。
试验结论:空气〔有质量〕6.试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试验步骤:〔1〕使用电子天寻常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翻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3)将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99.11〕克(4)把皮球布满气后放在电子天平上,称出质量〔100.42〕克〔5〕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为〔100.42-99.11=1.31 克〕试验现象:皮球充气前后质量不一样。
试验结论:空气有〔质量〕7.试验名称:让纸蛇转动试验步骤:〔1〕用卡纸剪一条纸蛇.〔2〕点燃一支蜡烛,将纸蛇悬挂在蜡烛火焰上方约〔10 厘米〕处。
试验现象:纸蛇会〔转动〕试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8.试验名称:让“热气球”上升试验步骤:〔1〕用细铁丝把大塑料袋口撑成圆形。
〔2〕将塑料袋撑开后罩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单选题】1.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A.变小B.变大C.不变2.在研究水结冰的试验中,给水位做上标记,是为了观察()。
A.水什么时候变成冰B.水变成冰后,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C.水变成冰的温度3.当温度达到( )以下时水会慢慢变成冰。
A.-4℃B.4℃C.0℃4.湿衣服晾久了会变干,这是属于()现象。
A.凝结B.凝固C.蒸发5.通常情况下,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开始结冰。
A.100℃B.10℃C.0℃6.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轻重变化7.下图所示的方法能把食盐从海水里分离出来的是()。
A. B. C.8.下列方法中最适合分离水和沙子的方法是( )。
A.过滤B.溶解C.蒸发9.可以使冰糖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达到最快。
A.搅拌B.用热水C.粉碎D.搅拌、用热水、粉碎三种方法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可以用筛子筛来分离沙子和豆子B.我们可以用磁铁来分离木屑和铁钉C.我们可以用水溶解来分离沙子和铁屑【判断题】11.往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1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要注意安全。
()13.因为白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14.在按计划完成实验,验证升高水温能加快白糖的溶解时,两个杯子里的水温不能一样。
( )15.把冰放在手心里摩擦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16.把塑料瓶压扁、水结冰等都是物理变化。
()17.液态的水只要受冷,一定会凝固成固态的水。
()18.为了公平的比较温度对白糖溶解速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选用大小不同的糖块。
()19.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出现的气体、留在杯中的液体都与混合前的两种物质不同,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20.在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有往锅里继续放盐,但汤喝起来越来越咸,这是因为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 )【填空题】21.在装满碎冰的杯子里加上一些盐,会使杯子里的温度变得更( )。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卷人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得分1.我们游泳上岸后,身体会感到格外冷,这是因为()。
A. 水特别冷B. 水蒸发带走了身体的热量C. 空气温度低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3.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衣服结成冰后被晾干,这是水()的过程。
A. 固态→液态B. 固态→气态C. 液态→气态4.我们通过实验,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A. 4B. 36C. 705.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沸腾的开水温度一般在()。
A. 80℃B. 90℃C. 100℃7.水结冰后体积()。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8.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 过滤B. 沉淀C. 蒸发9.如果杯子中装的是水,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B. C.10.在温度为()的地方。
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冰。
A. -3℃B. 0℃C. 7℃11.在50毫升水里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A. 食盐溶解的多B. 小苏打溶解的多C. 两者一样多12.下列温度下,冰融化得最快的是()。
A. 20℃B. 60℃C. 80℃13.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
A.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B.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C.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快1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16.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一)
一、实验探究专题(一)(共8题;共35分)
1.某同学为了研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他把一大包白糖同时倒入100毫升水中充分搅拌后沉淀,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他认为白糖不能溶解在水中。
(1)要把沉在杯底的白糖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__。
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是因为________
(3)要把沉在杯底的白糖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小明同学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如下图)。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杯子内装满水
B.杯子内没有一点水
C.有少量水进入杯子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杯子内装满水
B.杯子内没有一点水
C.有少量水进入杯子
(3)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A.纸湿了
B.纸没有湿
(4)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A.纸湿了
B.纸没有湿
(5)如果上述实验中,纸没有湿,说明()。
A.空气是一种气体
B.空气是有重量的
C.空气能占据空间
(6)如果上述实验中,纸没有湿,说明()。
A.空气是一种气体
B.空气是有重量的
C.空气能占据空间
(7)如果小明的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
A.纸会湿
B.纸不会湿
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
(8)如果小明的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
A.纸会湿
B.纸不会湿
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
3.写出下面两幅图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的错误之处。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4.温度计。
读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
5.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
分别用滤纸A、B、C 过滤经搅拌后的沙子水、面粉水和食盐水,在滤纸上看到的结果是:
滤纸A:________ 滤纸B:________ 滤纸C:________
(4)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
分别用滤纸A、B、C 过滤经搅拌后的沙子水、面粉水和食盐水,在滤纸上看到的结果是:
滤纸A:________ 滤纸B:________ 滤纸C:________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B.过滤液体时,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
C.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B.过滤液体时,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
C.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7)下列物质溶于水的是()。
A.沙子
B.面粉
C.盐
(8)下列物质溶于水的是()。
A.沙子
B.面粉
C.盐
6.下表是小米最近一个月的天气日历中的降水量(单位:毫米)记录,请你帮他完成数据整理和分析。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量6 0 11 0 0 0 0 0 0 18 0 0 0 0 23
日期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降水量42 0 0 0 0 0 8 0 0 5 0 0 0 0 0
(1)本月中,下雨天共()天,其中小雨()天,中雨()天,大雨()天,暴雨()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
本月共计降水()毫米。
(2)请你画出本月降水量柱状图。
(用铅笔,阴影部分涂淡一点,看得出即可)
(3)请你画出本月降水量柱状图。
(用铅笔,阴影部分涂淡一点,看得出即可)
7.小刚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但他两次使用温度计的时候都出现了错误的操作,请你写出他两次测量分别错在哪里。
(1)________
(2)________
(3)小刚正确操作后,测量出物体的温度如下,请你将读数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5)小刚正确操作后,测量出物体的温度如下,请你将读数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是某智能手机的天气预报屏幕截图:
(1)根据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是________,如果把天空当做一个圆,把今天看到的云量填到图里,能表示今天天气的是(________)。
A. B. C.
(2)根据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是________,如果把天空当做一个圆,把今天看到的云量填到图里,能表示今天天气的是(________)。
A. B. C.
(3)根据天气符号,预报的周六天气是________,周日的天气是________。
(4)根据天气符号,预报的周六天气是________,周日的天气是________。
(5)今天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向标的箭头会指向________方向。
(6)今天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向标的箭头会指向________方向。
(7)周五的最低气温是“-3℃”,读作________,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这天的________。
(8)周五的最低气温是“-3℃”,读作________,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这天的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实验探究专题(一)
1.【答案】(1)过滤
(2)错;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白糖是有限的
(3)过滤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白糖可以溶解在水里,但并不是无限溶解得。
对于可溶解的物质我们要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答案】(1)C
(2)C
(3)B
(4)B
(5)C
(6)C
(7)A
(8)A
【解析】【分析】小明同学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会有少量水进入杯子,但是纸没有潮,那是因为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但如果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纸就会潮。
3.【答案】手拿温度计的中间部分;温度计贴住了杯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使用。
我们不能拿温度计的中间部分,而应该拿住温度计的上端,且温度计不应该靠着容器的内壁或者杯底。
4.【答案】十摄氏度;-5℃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读数,我们在读数时,应该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5.【答案】(1)过滤
(2)过滤
(3)烧杯;漏斗;留有沙子;留有面粉;没有留下颗粒
(4)烧杯;漏斗;留有沙子;留有面粉;没有留下颗粒
(5)B
(6)B
(7)C
(8)C
【解析】【分析】(1)图示为过滤装置,主要分离不可溶解的物质。
(2)需要用到玻璃棒、滤纸、烧杯、漏斗、烧杯和铁架台。
不可溶解的物质如沙子、面粉不可溶解的,将会留在滤纸上。
(3)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在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盐可以溶解在水里,沙子和面粉不可以溶解水里。
6.【答案】(1)7|3|3|1|0|0|113
(2)
(3)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表格数据的分析。
小雨(0.1-9.9)mm中雨(10-24.9)mm 大雨(25-49.9)mm暴雨(50-99.9)mm大暴雨(100-249.9)mm特大暴雨250mm以上。
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到本月中,下雨天共7天,其中小雨3天,中雨3天,大雨1天,暴雨0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0天。
本月共计降水113毫米。
7.【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水中
(2)温度计接触杯底
(3)35;-5
(4)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水中
(5)35;-5
【解析】【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的液泡不能靠着容器的底部或者内壁。
且液泡要浸没在被测量的液体。
温度计的读数前应该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8.【答案】(1)多云;B
(2)多云;B
(3)晴天;小雨
(4)晴天;小雨
(5)西北
(6)西北
(7)零下三摄氏度;凌晨
(8)零下三摄氏度;凌晨
【解析】【分析】(1)当天空被云覆盖少于四分之一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晴天。
当天空被云覆盖多于四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当天空被云覆盖大于四分之三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阴天。
(2)根据天气符号,预报的周六天气是晴天,周日是小雨。
(3)、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旗烟飘的反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东南风就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4)本题考的是温度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