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核实验题全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3分)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分) 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分)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2分) 3、用嘴巴尝(无味道)。
(2分)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3分) 5、整理器材。
(1分)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0分)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1分)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分)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分)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1分)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分) 6、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一)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一)一、实验探究专题(一)(共8题;共35分)1.某同学为了研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他把一大包白糖同时倒入100毫升水中充分搅拌后沉淀,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他认为白糖不能溶解在水中。
(1)要把沉在杯底的白糖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__。
杯底沉淀了很多白糖是因为________(3)要把沉在杯底的白糖从水中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小明同学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如下图)。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杯子内装满水B.杯子内没有一点水C.有少量水进入杯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杯子内装满水B.杯子内没有一点水C.有少量水进入杯子(3)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A.纸湿了B.纸没有湿(4)实验中还能观察到()。
A.纸湿了B.纸没有湿(5)如果上述实验中,纸没有湿,说明()。
A.空气是一种气体B.空气是有重量的C.空气能占据空间(6)如果上述实验中,纸没有湿,说明()。
A.空气是一种气体B.空气是有重量的C.空气能占据空间(7)如果小明的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
A.纸会湿B.纸不会湿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8)如果小明的杯子底部有一个破洞,()。
A.纸会湿B.纸不会湿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3.写出下面两幅图中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实验的错误之处。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4.温度计。
读作:________ 写作:________5.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个实验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
分别用滤纸A、B、C 过滤经搅拌后的沙子水、面粉水和食盐水,在滤纸上看到的结果是:滤纸A:________ 滤纸B:________ 滤纸C:________(4)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核实验题全集

西师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核实验题全集目录1、拓印树皮2、观察大树3、观察小草4、观察水葫芦5、观察树叶6、观察蚯蚓7、观察蚂蚁8、观察金鱼9、比较硬度10、认识金属11、比较材料的韧性12、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13、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14、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5、谁流得快一些16、比较水的多少17、空气占据空间吗18、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1、拓印树皮实验器材:一张白纸、()、大树。
实验过程: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实验结论:树皮有的光滑有的()2、观察一棵大树实验器材:一支蜡笔、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实验过程:(1)看大树的()。
(2)闻大树的()。
(3)摸大树的()。
(4)量大树的()实验结论:树都生长在()里。
()()都有()、()和树根。
但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树皮有的光滑有的(),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3、实验名称:观察小草实验器材:狗尾草实验过程:(1)观察狗尾草的结构和外形特点(2)观察狗尾草的果实串。
实验的结果:植株矮小,茎细软,毛茸茸的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4、实验名称:观察水葫芦实验器材:水葫芦、小刀、一个水槽,记录纸实验过程:(1)观察水葫芦的生活环境,根系,叶、叶柄。
(2)剖开水葫芦的叶柄,看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3)画出简图。
实验结论:(1)水葫芦生活在水中,根系不发达。
(2)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5、实验名称:叶的观察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实验过程:(1)仔细观察叶的结构(2)观察同一种植物的叶, 比较新鲜叶与落叶(3)观察不同种植物的叶,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
实验结论:(1)叶是由叶柄、叶片、组成的,叶片上有叶脉。
(2)相同植物的叶,形状相同,老嫩不同。
(3)不同植物的叶,形状相同不。
6、实验名称:观察蜗牛实验器材:蜗牛,放大镜,一条树枝实验过程:(1)观察蜗牛的结构特点(2)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受外界刺激的反应。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第一单元水实验活动:给烧杯内的水加热实验实验材料:清水、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步骤;a.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点燃酒精灯加热。
b.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之下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c.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杯底产生气泡,上升变小,且速度逐渐加快,杯壁上方有水珠,水面有水汽形成。
温度计显示数上升。
沸腾时:杯底大量气泡迅速上升,到水面破裂,水面有水汽。
温度计显示数不变。
移走酒精灯: 气泡上升变大,速度变慢,直至没有气泡产生。
温度计显示数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活动2 冰融化成水的实验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实验过程:a.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b.在冰融化的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c.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实验记录:冰融化前--------表面比较结实冰融化一半----冰面有水出现,是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冰完全融化-------是冰变成了水,呈液态,温度高于0℃,慢慢会达到室温,水面降低(体积变小)。
实验结论: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并且体积变小。
实验活动3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2 根搅拌棒、食盐、小苏打、水、天平、量筒等。
实验步骤:a.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8份。
b. 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0 毫升清水。
c.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d.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检测测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检测卷班级: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小明把沙倒入了盐水中,他可以用(填“过滤”或“蒸发”)的方法把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可以通过(填“过滤”或“蒸发”)的方法把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
2.一般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3.因为空气可以被___________(填“压缩”或“拉伸”),所以我们能往篮球里打很多空气。
4.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小时的降水总量。
5.下列体现空气会流动的例子有和,体现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有,体现空气没有固定形状的有。
(填序号)①给足球打气②电风扇③各种形状的气球④扇扇子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的打“×”)6.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气态,液态,固态。
……………………………………………………( )7.空气看不见,所以它不存在。
……………………………………………………………………( )8.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9.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 )10.空气和水、石头等一样,也真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 )11.热水壶中冒出的“白汽”就是水蒸气。
……………………………………………………… ( )12.食盐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一起蒸发了。
…………………………………………( )1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 )14.水变成水蒸气或变成冰,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水这种物质。
…………………………( )15.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6.鱼儿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一些( )。
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17.下列哪一项不是空气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专题(二)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题(二)一、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3分)1.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在试管中加入10 mL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保温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内的温度变化。
③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④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水结冰的温度记录表时间0分钟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温度25℃() 4℃()0℃状态水水水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1)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2)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表格中。
(3)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4)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B.平视C.俯视(5)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6)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_____。
(7)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8)由实验记录表中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9)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10)水在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2.空气的奥秘。
(1)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2)把一团纸塞入一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水中,杯底的纸不会湿,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图片中的阿姨们,她们在愉快地水中漫步,她们的脸会不会湿?3.简答题。
小水滴旅行记同学们好!我是小水滴,我的家在大海。
有一天,我想和我的小伙伴们去旅行。
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去旅行,于是放射万丈光芒,照得我们都暖烘烘的。
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就变轻盈了,慢慢向空中飞去,小伙伴说,我们变成了水蒸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核实验题全集
目录
1、拓印树皮
2、观察大树
3、观察小草
4、观察水葫芦
5、观察树叶
6、观察蚯蚓
7、观察蚂蚁
8、观察金鱼
9、比较硬度
10、认识金属
11、比较材料的韧性
12、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
13、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14、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5、谁流得快一些
16、比较水的多少
17、空气占据空间吗
18、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1、拓印树皮
实验器材:一张白纸、()、大树。
实验过程: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
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实验结论:树皮有的光滑有的()
2、观察一棵大树
实验器材:一支蜡笔、一个放大镜、一把尺子
实验过程:
(1)看大树的()。
(2)闻大树的()。
(3)摸大树的()。
(4)量大树的()
实验结论:
树都生长在()里。
()()都有()、()和树根。
但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
树皮有的光滑有的(),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3、实验名称:观察小草
实验器材:狗尾草
实验过程:
(1)观察狗尾草的结构和外形特点
(2)观察狗尾草的果实串。
实验的结果:植株矮小,茎细软,
毛茸茸的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4、实验名称:观察水葫芦
实验器材:水葫芦、小刀、
一个水槽,记录纸
实验过程:
(1)观察水葫芦的生活环境,根系,叶、叶柄。
(2)剖开水葫芦的叶柄,
看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
(3)画出简图。
实验结论:
(1
)水葫芦生活在水中,根系不发达。
(2)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5、实验名称:叶的观察
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
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实验过程:(1
)仔细观察叶的结构
(2
)观察同一种植物的叶, 比较新鲜叶与落叶
(3)观察不同种植物的叶,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
实验结论:
(1)叶是由叶柄、叶片、组成的,叶片上有叶脉。
(2)相同植物的叶,形状相同,老嫩不同。
(3)不同植物的叶,形状相同不。
6、实验名称:观察蜗牛
实验器材:蜗牛,放大镜,一条树枝
实验过程:
(1)观察蜗牛的结构特点
(2)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受外界刺激
的反应。
(3)观察蜗牛吃食、呼吸、排泄。
(4)怎样饲养蜗牛。
实验结论:蜗牛是软体动物,有保护身体壳,有触角,有眼,用腹足爬行。
7、实验名称:观察蚯蚓
实验器材:
浅盘、长纸盒、湿土、水、
干土、蚯蚓
实验过程:
(1)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
(2)把蚯蚓放在水中,看它的反应
(3)观察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
实验结论:(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蚯蚓受到外界刺激会卷缩
8、实验名称:观察蚂蚁
实验器材:面包、白糖、死掉的小昆虫、放大镜、蚂蚁
实验过程:
(1)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
(2)观察蚂蚁的吃食、运动和反应,
蚂蚁爬行时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实验结论:
(1)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
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2)蚂蚁爬行时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蚂蚁是群居动物。
9、实验名称:观察金鱼
实验器材:
金鱼,玻璃缸,1只滴管,少许食物色素调制的红水
实验过程:Array(1)观察鱼的身体结构
(2)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3)观察金鱼的运动
(4)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实验结论: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
鳃呼吸。
9、实验名称:比较硬度
实验器材:
卡纸、铁钉、塑料尺、木条
实验过程: (1)先用铁钉在卡纸、木条、铁钉、塑料尺上刻画。
(2)再用铁钉在卡纸、木条、铁钉、塑料尺上刻画。
(3)再用铁钉在卡纸、木条、铁钉、塑料尺上刻画。
(4)再用铁钉在卡纸、木条、铁钉、塑料尺上刻画。
做好记录,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铁钉>塑料>木条>卡纸
10、实验名称:认识金属
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片,
砂纸、玻璃杯、热水、空饮料罐、 电池、导线,小锤
实验过程: (1)用小锤敲打铁、铜、铝等金属片,记录发生的现象
(2)把铁、铜、铝等金属片放进有热水中,观察导热性能
(3)用砂纸磨铁、铜、铝等金属片观察金属光泽现象
(4)用线路检测仪分别连接铁、铜、铝等,检测导电性能 实验结论:
金属材料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易传热。
11、实验名称:比较材料的韧性
实验器材:塑料条、铁片、卡纸条、钩码、纸条、记录表实验过程:1、在相同厚度的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一端上分别标出刻度2、在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另一端挂上一个相同的重物3、把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一端用重物压住,挂重物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
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4、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的韧性不相同,有的材料韧性较好,有的材料韧性较差
12、实验名称:材料在水中的沉与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各种物体(木头、塑料、橡胶块、石头、泡沫块、铁块等)
实验过程:1、将水倒入水槽中2、把木头、塑料、橡胶块、石头、泡沫块、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况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写记录表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游的沉(
13、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吸水性
实验器材: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卡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滴管、放大镜
实验过程:1、用吸管吸水滴在卡纸片、塑料片、铁片、木
片上, 2、观察几分钟。
实验结论:塑料不易吸水铁片不易吸水木片吸水纸片易吸水
14、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器材:水、食用油、塑料杯、滴管、玻璃、蜡光纸、木条
实验过程:1、用眼睛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和透明度2、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玻璃上,然后进行观察3、将水倒入油中然后进行观察4、用鼻子闻它们的气味5、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在蜡光纸上,然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
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
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15、实验名称:谁流得快一些
实验器材:1小杯水、一小杯油、1小杯洗洁精、三个滴管、一张实验记录表
实验过程:1、设计水、油、洗洁精的流动比赛2、确定在玻璃片上流动的比赛方法3、分组实验,做好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黏度大,流动速度慢,黏度小流动速度快
16、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器材: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
实验过程:1、观察三个塑料瓶里的水的高度,并猜测多的多少2、采用多种方法测量出三个塑料瓶里的水的方法,并观察记录。
3、比较水多的瓶子比水少的瓶子里的水多少4、认识量筒,并用量筒测量出三个瓶子里的水,并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用量筒测能准确地测量出水的多少
17、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器材:1个玻璃杯、1个水槽、纸巾、1个瓶子、两根吸管、一块橡皮泥
实验过程: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另一根吸管不插入水里,然后用嘴往瓶子里吹气,观察并记录结果2、将一团纸巾放在一个被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观察并记录
实验结论: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18、实验名称: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器材: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步骤: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用量筒测能准确地测量出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