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计算题(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计算题训练(三)解析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计算题训练(三)1.成渝高铁是从成都东站至重庆北站,全程308km,设计时速350km/h。
以下是2019年3月1日G8541次列车时刻表,如果你乘坐该次列车旅游。
求(1)从资中北至永川东的距离和平均速度;(2)该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2018年11月29日,在贵州伟才实验学校举行的第三届冬季田径运动会比赛中,高三(2)班飞人某某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11.5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求:(1)该同学在本次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100米比赛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
如果计时员是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成绩会比他的真实成绩提高多少秒?(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两小问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3.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km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0.8km/h的速度慢骑了12min,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min,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km/h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
试求:(1)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2)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4.便捷的交通与高速的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小明随家人从长沙坐高铁来武汉旅游,准备游览武汉东湖、磨山、楚河汉街、黄鹤楼、归元寺、两江四岸夜景、园林博览会及木兰八景等景区。
下面是他们乘坐的G312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1)回答下列问题:G312次列车由广州南到武汉运行时间是多少min?由长沙南到武汉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2)在武汉火车站下车后,准备第一站到东湖玩。
马上小明用滴滴出行软件叫一辆快车,显示要花22元,同时看到站旁一指示牌如图,上车后若司机遵守交通规则,最快要多少分钟到达?5.李婉毎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4月12日的步行情况。
机械运动--计算题(含解析)讲解

七、计算题(题型注释)1.西南大道贯穿我市境内通往自治区首府南宁,其中从我市都安县城至南宁路段为高速公路。
轿车司机于上午8时正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南宁?【答案】 (1) 90km/h (2) 9时15分)【解析】从图示中可知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从图示中可知从乙地到贵阳地的路程75km 和最大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到贵阳的时间; 解:(1)h km hkm km t s v /905.075120111=-==(4分) (2)min 4575.0/10075222====h hkm kmv s t (4分) ∴轿车到达南宁时间:min 159min 45min 308h h =++(即9时15分) (2分) 2.(5分)我国研制成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飞龙7型”可以从飞机上发射,能以超过声音速度飞行,其速度可达500m /s ,射程为32km ,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大,故很难拦截。
在一次演习中,从导弹发射到击中敌舰只用了30s 。
请问导弹发射地距离敌舰多远? 【答案】【解析】导弹的速度是已知的,为500m/s ;导弹发射到击中敌舰只用了30s ,根据t=s/t,求出导弹发射地距离敌舰多远.解:导弹与敌舰的距离S=vt=500m/s ×30s =1.5×104m ; 答:敌舰的防御时间为30s .3.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
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 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l965m ,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 。
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 牌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答案】限速40km /h ,49.5s 【解析】试题分析: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通过隧道的速度不能超过40km /h ;===hkm km v s t /4055.00.01375h= 49.5s 考点: 速度的计算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 ,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 11 (2)46km/h 【解析】试题分析: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20:10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7:10到达黄山,所以全程的时间为11h .因为全程运行了506km ,所以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50646/11s km v km h t h=== 考点:信息给予题,路程时间的计算点评:本题主要要求学生能从列车时刻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平均速度的计算,计算平均速度时,在南京站停留的时间也要计算在里面。
2022-2023学年甘肃省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分项专题练习—机械运动(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甘肃省九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分项专题练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小王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分别为25.92cm,25.93cm,23.95cm,25.91cm,则最接近物理课本真实长度的是()A.25.92cm B.25.43cm C.25.9cm D.25.93cm2.(甘肃兰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联考物理试题)一辆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 s内通过3m,第2s内通过6m,第3s内通过9m…,则有()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m/sC.雪橇前2s的平均速度是4.5m/s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m/s3.(甘肃兰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的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4.(甘肃省白银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5.(甘肃省武威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在百米短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起跑时的速度为6m/s ,中途的速度为9m/s ,最后冲刺时的速度为10m/s ,如果他的成绩为12.5s ,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 .9.67m/sB .8m/sC .9m/sD .6m/s6.(甘肃兰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 .030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 /s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7.(甘肃省临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A .3∶1B .5∶3C .3∶4D .4∶38.(甘肃省临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 .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 .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 .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D .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9.(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在下图所示的各个图像中,可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10.(甘肃兰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1260cm 30cm s s ==,,秒表每格为1s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B .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 .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2m/sD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11.(甘肃省临泽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读数时视线要,图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 。
《机械运动速度计算12种题型》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速度计算12种题型一、基础计算型例1.某列车从永川到重庆,发车时间为上午11:35,到站时间是下午2:35,如果列车行驶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求永川到重庆的距离。
解:下午2:35时=14:35时,t=14:35-11:35=3h,则由=s tυ得:s=υt= 54km/h×3h=162km答:永川到重庆的距离为162km。
例2.某人骑自行车到相距5千米的地方上课,他骑车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不迟到,他至少需要提前几分钟动身?解:5km= 5000m,设他要提前x秒5x≥5000,x≥1000所以他至少要提前1000秒∵1000秒=1000 / 60分钟≈17分钟答:至少提前17分钟。
例3.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问:闪电处距观察者有多远? (υ声=340米/秒,υ光=3×108米/秒)解:根据=s tυ得,s=υt∴闪电离观察者的距离:s=υt= 340m/s×4s=1360m答:闪电离观察者的距离为1360m。
二、比值型例4.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4/3]∶[2/4] =2∶1∴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2∶1三、交通标志牌型例5.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甲“80”的含义: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乙“南京市60km”的含义:从该标志牌到南京还有60km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解:根据=s t υ可得:60km =0.75h 80km/hs t υ== 答: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至少还需要0.75h 。
四、桥(山洞或隧道)问题型例6.一列火车长300米,完全通过一个长1.5千米的隧道,用了1.5分钟,若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需要多长时间?解析: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 1=L 隧道+L 车=1500m+ 300m= 1800m 根据=stυ可得,火车的运行速度:111800m =20m/s=72km/h 1.560s s t υ==⨯ 因甲乙两地的距离:720km 远大于火车的长度300m ,所以计算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度, 故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时, 需要的时间:22720km=10h 72km/hs t υ==答:以同样速度通过相距720千米的甲、乙两地时需要10h 。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0.5s, A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 C不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车是静止的B. 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平衡车轮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D. 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解答】解: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平衡车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平衡车相对于人是静止的,故A正确:B、平衡车的重力加上人的重力才等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故D正确.故选B.【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是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4)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6.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7.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8.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故选C.【分析】(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10.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1.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 AB<t BCB. t AB=t BCC. v AB>v BCD. v AB<v BC【答案】D【解析】【解答】解:(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5s,t BC=3s,所以t AB>t BC.故A、B错误;(2)由题意知s AB=s 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AB= =sm=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BC= = ;所以v AB<v BC.故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 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12.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B. 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C. 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零 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可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答案】 D【解析】【解答】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C不符合题意.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3.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地面、汽车B. 汽车、地面C. 汽车、汽车D. 地面、地面【答案】 A【解析】【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哈尔滨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甲、乙、丙、丁为四辆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甲、丙、丁D.乙、丙、丁2.小强和小明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小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皮筏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小明是运动的D.溪水是静止的3.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B.前3s内,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5s时,甲、乙两车相距40m4.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5.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122v v +B .123v v C .12122v v v v + D .121232v v v v + 6.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 .刻度尺B .天平C .量筒D .弹簧测力计7.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14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m/s ,后34路程的平均速度2m/s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1m/sB .1.5m/sC .1.6m/sD .2m/s 8.小明一次50m 短跑过程训练中,测得从起点到达不同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通过第2个10m 所用的时间为4.00sB .前20m 小明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明通过距离0点20m 处的速度一定为5m/sD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6.25m/s 9.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4:9B .3:4C .3:1D .1:310.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322路公交车的平均速度为300m/sB .青岛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C .崂山最高峰巨峰的高度约为113.27m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11.甲物体的速度是36km/h ,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 ,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900m ,通过比较可知( )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12.2019年10月18日﹣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在武汉举行。
机械运动练习题

机械运动练习题1. 题目:直线运动一个小球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以10 m/s的速度向右移动。
如果经过5秒钟后停止,请计算小球从A到停止位置所经历的距离。
答案:小球从A到停止位置经历的距离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出。
在这个例子中,速度为10 m/s,时间为5秒。
所以距离 = 速度×时间 = 10 m/s × 5 s = 50 米。
2. 题目:匀速圆周运动一个物体以5 rad/s的角速度沿着半径为2米的圆周运动。
请计算该物体在2秒钟内所绕的角度和所经历的路程。
答案: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可以用公式ω = θ / t计算,其中ω代表角速度,θ代表所绕的角度,t代表时间。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解出所绕的角度θ = ω× t = 5 rad/s × 2 s = 10 rad。
所经历的路程可以通过圆周的公式计算,即路程 = 圆周长 = 2 ×π×半径 =2 ×π× 2 m ≈ 12.57 米。
3. 题目:加速度运动一个汽车以初速度为10 m/s的速度驶过一个加速带,在经过8秒钟后最终达到30 m/s的速度。
请计算汽车在这段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可以通过初速度、最终速度和时间的差值计算得出,即加速度 = (最终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
在这个例子中,最终速度为30 m/s,初速度为10 m/s,时间为8秒。
所以加速度 = (30 m/s - 10 m/s) / 8 s = 20 m/s² / 8 s = 2.5 m/s²。
4. 题目:转动运动一根长度为2米的杆以每秒2 rad/s的角速度绕一个固定轴旋转。
请计算该杆在3秒钟内绕轴所绕的角度和所经历的路程。
答案:在转动运动中,角速度可以用公式ω = θ / t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角速度为2 rad/s,时间为3秒。
所以所绕的角度θ = ω×t = 2 rad/s × 3 s = 6 rad。
物理机械运动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
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A. F1:F2:F3=2:1:4 s1:s2:s3=2:1:4B. F1:F2:F3=4:1:2 s1:s2:s3=2:4:1C. F1:F2:F3=2:4:1 V1:V2:V3=2:1:4D. F1:F2:F3=2:1:4 V1:V2:V3=2:4:1【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 ,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0,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 F1=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1=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1=v0t。
(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2=2v0t。
(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 因此,F3=2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v0,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3=v0t。
综上分析:F1:F2:F3=f:f:2f=2:1:4,v1:V2:v3=v0:2v0:v0=2:4:1s1:s2:s3=v0t:2v0t:v0t=2:4:1故答案为:D。
【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1、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计算题(题型注释)1.西南大道贯穿我市境内通往自治区首府南宁,其中从我市都安县城至南宁路段为高速公路。
轿车司机于上午8时正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南宁?【答案】 (1) 90km/h (2) 9时15分)【解析】从图示中可知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从图示中可知从乙地到贵阳地的路程75km 和最大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到贵阳的时间; 解:(1)h km hkm km t s v /905.075120111=-==(4分) (2)min 4575.0/10075222====h hkm kmv s t (4分) ∴轿车到达南宁时间:min 159min 45min 308h h =++(即9时15分) (2分) 2.(5分)我国研制成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飞龙7型”可以从飞机上发射,能以超过声音速度飞行,其速度可达500m /s ,射程为32km ,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大,故很难拦截。
在一次演习中,从导弹发射到击中敌舰只用了30s 。
请问导弹发射地距离敌舰多远? 【答案】【解析】导弹的速度是已知的,为500m/s ;导弹发射到击中敌舰只用了30s ,根据t=s/t,求出导弹发射地距离敌舰多远.解:导弹与敌舰的距离S=vt=500m/s ×30s =1.5×104m ; 答:敌舰的防御时间为30s .3.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
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 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l965m ,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 。
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 牌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答案】限速40km /h ,49.5s 【解析】试题分析: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通过隧道的速度不能超过40km /h ;===hkm km v s t /4055.00.01375h= 49.5s 考点: 速度的计算4.某一时期,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 ,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1)202次列车运行全程的时间是 h . (2)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 11 (2)46km/h 【解析】试题分析: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20:10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7:10到达黄山,所以全程的时间为11h .因为全程运行了506km ,所以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50646/11s km v km h t h=== 考点:信息给予题,路程时间的计算点评:本题主要要求学生能从列车时刻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平均速度的计算,计算平均速度时,在南京站停留的时间也要计算在里面。
5.如图所示,重500N 的小丽同学,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800m 的测试中,以3min20s 的好成绩跑完全程.求:(1)跑前小丽站立地面,他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牛顿? (2)小丽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答案】(1)500N ;(2)4m/s . 【解析】试题分析:(1)小丽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重力与地面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故地面对小丽的支持力大小等于小丽的重力大小;小丽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小丽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小丽的重力;所以小丽站立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F=G=500N ;(2)小丽跑完全程的时间t=3min20s=3×60s+20s=200s,小丽跑步的路程为800米,所以小丽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S/t=800m/200S=4m/s . 【考点定位】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平均速度6.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准备进行1000m 比赛。
比赛开始后,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兔子以8 m/s 的速度飞速奔跑,而乌龟只以0.1m/s 的速度缓慢爬行,1 min 后兔子发现远远超过了乌龟,便骄傲地睡起了觉,而乌龟却坚持以不变的速度爬行。
2 h 后兔子醒了发现,乌龟已快到终点了!于是兔子赶紧用原来的速度追赶,请问最终谁取得了比赛的胜利?(通过计算说明)【答案】设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兔 ;t 兔 =s/v+t=1000m/8m/s+7200s=7325s 设乌龟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 龟 t 龟=s/v 2=1000m/0.1m/s=10000s因为t 兔<t 龟,所以兔子取得比赛的胜利。
【解析】试题分析: 在此题中注意兔子在睡觉的前后速度都是8 m/s ,而它在中途睡觉的2h 的时间也应该计算在内,所以兔子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是,t 兔 =s/v+t=1000m/8m/s+7200s=7325s ;乌龟在全程是做匀速运动,所以乌龟所用的时间是t 龟=s/v 2=1000m/0.1m/s=10000s ,通过计算出的时间可以看出,兔子所用的时间比乌龟少,所以兔子获胜。
考点: 速度的计算7.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 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 ,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 /s 的速度跑开。
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 的安全地区?【答案】(1)、导火索完全燃烧所用时间:120s (2)、120s 时间点火者可跑出的距离:600m (3)、离爆炸点500m 的安全距离<600m (4)、点火者能跑到安全地区【解析】分析:此题利用公式S=V×T,要先计算炸药从被点燃到爆炸,一共所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点火者一直朝远离爆炸点的方向跑,若能跑到500m ,则他到了安全区,若不能,则他会处于危险区. 解答:解:导火索从点燃到爆炸用时t=11S v =96cm 0.8cm=120s ; 点火者在这段时间内跑的路程S 2=v 2t=5m/s×120s=600m>500m 答: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8.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为单位表示,马赫数指的是该速度是声速的多少倍(声速是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340m/s )。
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速度为2马赫,它从北京到上海飞行的时间大约半小时,则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答案】1224km 【解析】试题分析:680m/s=2448km/hkm h h km vt S 12245.0/2448=⨯==考点:路程时间的计算点评: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其意义即此飞机运动速度是声速的2.5倍,故可由此求出飞机的速度.已知飞机速度和时间,要求路程可用公式s=vt 求解9.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出租车的牵引力为3×103N ,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
求:(1)出租车行驶的速度?(2)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和功率?【答案】(1)20m/s (2)1.8×107J ,6×104W 【解析】 试题分析:解:(1)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5min=300s ,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6.0km=6000m ;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s m smt s v /203006000===; (2)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W=Fs=3×103N×6000m=1.8×107J ;出租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率=⨯==sJt W P 300108.176×104W 。
考点:速度的计算、功和功率的计算10.(6分)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若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m ,汽车的牵引力为2×103N ;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 。
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 。
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汽车牵引力在反应过程所做的功;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0.7s ;(2)4×104;(3)10m/s. 【解析】 试题分析:(1)v=20m/s ,S=14m根据速度公式得:t=s/v=14m/20m/s=0.7s ;(2)P=FV=2×103N×20m/s=4×104W ;(3)制动过程平均速度:v=S 总/t 总=30m/(0.7s+2.3s)=10m/s 【考点定位】速度 功率计算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这两个路段的运行过程中,哪个路段运行得快? 【答案】(1)267.9km /h (2)济南西到南京南站运行的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段运行的速度快。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可知列车全程运行的时间为t=4.92h ,又知全程s=1318km ,根据sv t=即可求出列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根据表中数据,利用sv t=分别求出列车在济南西到南京南、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然后比较即可知道在哪个路段运行的最慢.(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h 92.4h 6055h 44h55min t 1318km S =+===, h /km 9.267h92.4km 1318t s ===υ (2)列车在两个路段运行的速度分别为①济南西到南京南:617km 406km -1023km S 1==h 2.2h 6012h 212min 2h 3409-46:11t 1=+=+==: h t /km 5.280h2.2km 617s 111===υ ②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km 295km 1023-km 1318S 2==h 12.1h 607h 1min 7h 148:11-55:12t 2=+=== h t /km 4.263h12.1km 295s 222===υ 由以上计算可知:济南西到南京南站运行的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段运行的速度快。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点评:给定信息题解决的关键是在于从所给的信息中抽象出相应的物理问题,所以解答第(1)小题成为解决本题的重心,剩下的问题同理即可解决了.1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下图所示,汽车通过隧道前后司机座位前面的速度计的指针如右图所示,假设汽车匀速运动,此隧道的长度为多少千米?【答案】5.81km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隧道用时t=1h25min-1h20min=5min=0.083h ,观察速度表单位、分度值,读出v=70km/h ,s=vt=70km/h×0.083h=5.81km考点:手表、速度表读数,图片信息读取,单位换算,s=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