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脸幼儿园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可爱的小脸”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脸的构造”,重点介绍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构成及其功能;第二章“表情的认识”,引导幼儿识别不同表情,了解表情背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脸的构造,认识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表情的认识和识别。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关注他人情感的需求,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脸的构造,了解五官及其功能。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识别不同表情,理解表情背后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五官图片、表情卡片、镜子。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彼此的脸,引导幼儿发现脸的五官。

2. 新课导入:展示五官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解它们的功能。

3. 例题讲解:通过表情卡片,引导幼儿识别不同表情,了解表情背后的情感。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表情猜猜看”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表情的认识。

5. 巩固知识: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自己的表情卡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脸》2. 内容:(1)脸的构造: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2)表情的认识:开心、生气、害怕、惊讶、难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表情卡片。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认知,制作出代表自己情感的表情卡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识别表情、表达情感方面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父母的表情,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可爱的小脸—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可爱的小脸—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可爱小脸—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可爱小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认识自己》,详细内容为“可爱小脸”。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解和认识自己脸部特征,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自己观察到信息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脸部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画有脸部特征卡片、磁性白板、磁性五官贴纸。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和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爱小脸,你们知道自己小脸有哪些特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画有脸部特征卡片,引导幼儿认识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

(2)邀请幼儿到讲台上,用镜子观察自己脸部特征,并分享观察到信息。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发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让幼儿画出自己脸部特征,并剪下来贴在白纸上。

(2)鼓励幼儿互相观察和交流,分享彼此作品。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磁性白板和磁性五官贴纸。

(2)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脸部拼图,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脸部特征卡片,标明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在另一侧磁性白板上展示幼儿作品,展示脸部拼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可爱小脸,并用文字描述每个五官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在认识脸部特征方面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共同观察和描述家人脸部特征,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

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

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复习眼、鼻、嘴、耳的功能。

2、初步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3、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1、摆放四张桌子,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

2、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

二、复习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功能。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进行操作活动。

玩法:在活动室的后面摆放四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及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运用感官去看图书、闻花香、吃水果、听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等。

(1)交待要求指导语:到每一张桌子前面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用脸上的哪些器官宝宝来发现它们的秘密?(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运用感官的活动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鼻子闻闻花香、耳朵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

2、幼儿讲述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3、教师小结。

三、感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重要性。

1、播放“小熊是如何造成近视眼”的动画短片,让幼儿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通过捏鼻子、捂嘴巴、耳朵等游戏展开对鼻子、嘴巴、耳朵重要性的讲述。

四、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这些器官?2、播放课件,小结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常识。

课件内容:经过有臭气的地方需捂住鼻子、有噪音时需捂住耳朵、不大喊大叫、吃东西前先洗手、正确用眼等画面。

五、以“小裁判”的游戏引导幼儿判断行为的对错。

玩法:拍摄幼儿在园活动时一些正确或错误用眼、鼻等行为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判断对错,以此检验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师幼一起玩‘盲人摸象“的游戏。

活动反思:1、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遵循了教育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首先是通过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然后是幼儿操作体验学习,接着再通过有趣的动画、直观的课件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可爱的小脸》。

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认识自己”,第二节“我们的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自己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以及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幼儿了解脸部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脸部特征,知道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名称及其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作用。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五官卡片、镜子、教学挂图、小熊玩偶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唱《小脸歌》,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脸部。

(2)教师出示小熊玩偶,让幼儿观察小熊的脸部特征,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五官卡片,让幼儿说出卡片上的五官名称。

(2)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

(2)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观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4. 游戏互动(1)教师组织“贴五官”游戏,让幼儿将五官卡片贴在正确的位置。

(2)教师组织“找朋友”游戏,让幼儿根据五官特征找到自己的朋友。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的脸部特征都是独特的,要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脸》2. 板书内容:(1)我们的脸(2)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名称及其作用(3)画出自己的脸部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和家人的脸部特征,并标注五官名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脸部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一、教学内容《可爱的小脸》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脸部器官,了解其功能和特点,通过观察、体验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脸部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自我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脸部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同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脸部器官的功能。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脸部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脸部器官图片、镜子、玩具娃娃。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出示脸部器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脸部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教师结合图片,讲解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 观察体验教师发放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脸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描述娃娃的脸部特征。

5.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脸部。

7.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故事或游戏,引导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同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脸2. 板书内容: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器官的图片和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和同伴的脸部特征。

2. 答案:根据观察,真实地描绘自己和同伴的脸部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脸部器官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脸部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脸部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5. 作业设计:作业应能够巩固幼儿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自主观察和表达。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教学难点解析幼儿在认知发展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认识自己》,详细内容为“可爱的脸”。

通过本章学习,孩子们将了解人脸的基本结构,学会表达自己的脸部特征,并培养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人脸的基本结构,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自己脸部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学会欣赏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人脸的基本结构,学会表达自己的脸部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自己脸部特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脸结构图、镜子、画纸、画笔等。

2. 学具: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人脸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五官名称。

邀请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尝试描述自己的五官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如何用画笔和彩泥表现自己的脸部特征。

引导幼儿用画纸和画笔绘制自己的脸部,注意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彩泥和学具制作自己的脸部模型,教师巡回指导。

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猜是谁的脸。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脸部特征。

六、板书设计1. 人脸结构图2. 五官名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3. 课题:可爱的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可爱脸庞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认为可爱的脸部特征。

2. 作业题目:用彩泥制作你的脸部模型答案:幼儿用彩泥和学具制作自己的脸部模型,家长协助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认识人脸结构和表达自己脸部特征方面的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可爱的脸”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二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二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熊猫二
- 1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一
1、小圆镜若干
2、室内设置4个游戏区:“吹球”、“套圈”、“闻气味”、“听声音”,相应的游戏材料若干。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五官,知道五官的正确位置,学会比较自己与同伴脸部的异同。

2、尝试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五官的用途。

3、能迁移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音乐仿编活动,进一步提高探索五官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指五官
采用教师发指令,幼儿指五官的方式,加强幼儿对五官位置认识,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2、幼儿认识自己脸部的器官,比较自己与同伴的异同。

(1)每人拿小圆镜照自己的脸(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说说脸上有哪些器官。

(2)相互观看对方的脸,找找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逐渐引导幼儿发现细微或内在的不同点(如大眼睛、小眼睛、胖、瘦、眉毛粗细、长头发、短头发等)。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五官的作用。

(1)设置4个游戏区,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吹球:只能用口,将乒乓球由起点沿路轨吹动至终点。

套圈:用眼睛瞄准套圈。

闻气味:嗅装有不同气味的小瓶,如醋、香水、酒、水等。

2 / 2。

幼儿园中班教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教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教案《可爱的小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美丽的我》,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可爱的小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并描绘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脸部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画笔表达自我形象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互相欣赏、尊重和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脸部细节。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画纸、画笔、彩泥、镜子。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脸部特征。

2.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脸部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和脸型。

3. 实践:(1)让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并与同伴分享。

(2)引导幼儿用画笔和彩泥描绘自己的脸部特征,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幼儿为例,现场示范如何描绘脸部特征。

5. 随堂练习:幼儿独立完成自己的脸部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脸》2. 板书内容:(1)脸部特征:眼睛、鼻子、嘴巴、脸型(2)描绘方法:画笔、彩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为家人画一幅可爱的脸部肖像。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和描绘方面的困难,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为家人画肖像,增强亲子互动。

(2)组织脸部特征主题活动:如制作面具、脸部拼图等,提高幼儿对脸部特征的认识。

(3)开展观察力训练: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脸部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小脸幼儿园教案
1. 教学背景
时间: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 学生。

主题:“可爱的小脸” 主题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并学习绘画基本概念;
2.提高孩子们的手工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
2.1 教学重点
1.了解和学习如何画一个小脸;
2.让孩子们感受到画画的乐趣;
3.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2.2 教学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所想象得到的小脸;
2.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2.3 教学方法
1.激发兴趣法;
2.互动交流法;
3.模仿创作法。

2.4 教学过程
时间内容活动
8:30-8:40 上课和自我介

点名,问候学生,并自我介绍。

8:40-9:10 了解和学习小
脸的基本概念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小脸的基本概
念,让学生了解小脸的组成结构,以及绘画小脸时的要
点。

9:10-9:30 实践操作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用具,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例和要求,进行小脸绘画。

9:30-
9:40
休息在学习和绘画中间,给学生适当的休息时间。

9:40-10:00 批评和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批评和表扬,对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习惯进行指导和改进。

10:00-10:15 教学反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总结。

3. 教学评估
3.1 评估目标
1.学生对小脸的组成结构有所了解,能够根据老师的示例和教导进行绘
画;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
3.学生的绘画作品能够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评估方法
1.创意作品展示和评选;
2.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 教学体会
本次教案中,我采用了激发兴趣法,互动交流法以及模仿创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园的小班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绘画教学中来,并且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

此外,我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反思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能力。

总之,本次教学中得到了幼儿园小班学生们的广泛肯定,期待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美好的记忆和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