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小班科学《可爱的小脸》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可爱的小脸》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可爱的小脸》教案活动总目标:1、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2、感受和体验五官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主要功能,发展感知能力。
3、能积极运用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懂得保护自己的五官。
《我的耳朵灵》活动目标: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可以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发展幼儿认真倾听的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2、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
指导要点: 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
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
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
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
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
5、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3)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各种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图片、实物,将它们展示在科学区中,说说或演示它们发出的声音。
《我的眼睛亮》活动目标:在游戏中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 1、教室中幼儿常见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笔、积木、剪刀等。
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

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3篇我的小脸幼儿园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复习眼、鼻、嘴、耳的功能。
2、初步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3、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1、摆放四张桌子,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
2、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
二、复习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功能。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进行操作活动。
玩法:在活动室的后面摆放四张桌子,每张桌上分别放有散发香味的花、图书、好吃的水果及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运用感官去看图书、闻花香、吃水果、听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等。
(1)交待要求指导语:到每一张桌子前面去玩一玩,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用脸上的哪些器官宝宝来发现它们的秘密?(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运用感官的活动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鼻子闻闻花香、耳朵听乐器发出的声音等。
2、幼儿讲述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3、教师小结。
三、感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重要性。
1、播放“小熊是如何造成近视眼”的动画短片,让幼儿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通过捏鼻子、捂嘴巴、耳朵等游戏展开对鼻子、嘴巴、耳朵重要性的讲述。
四、了解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基本常识。
1、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这些器官?2、播放课件,小结保护眼、鼻、嘴、耳这些器官的常识。
课件内容:经过有臭气的地方需捂住鼻子、有噪音时需捂住耳朵、不大喊大叫、吃东西前先洗手、正确用眼等画面。
五、以“小裁判”的游戏引导幼儿判断行为的对错。
玩法:拍摄幼儿在园活动时一些正确或错误用眼、鼻等行为的照片,引导幼儿进行判断对错,以此检验幼儿的经验。
活动延伸:师幼一起玩‘盲人摸象“的游戏。
活动反思:1、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遵循了教育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首先是通过师生轮唱“五官歌”自然导入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然后是幼儿操作体验学习,接着再通过有趣的动画、直观的课件循序渐进地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脸(一、教学内容《可爱的小脸》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脸部器官,了解其功能和特点,通过观察、体验和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脸部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自我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脸部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同伴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脸部器官的功能。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脸部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脸部器官图片、镜子、玩具娃娃。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出示脸部器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解脸部器官的特点和功能教师结合图片,讲解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 观察体验教师发放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脸部,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描述娃娃的脸部特征。
5.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的脸部。
7.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故事或游戏,引导幼儿关爱他人,尊重同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脸2. 板书内容: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器官的图片和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和同伴的脸部特征。
2. 答案:根据观察,真实地描绘自己和同伴的脸部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脸部器官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脸部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脸部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5. 作业设计:作业应能够巩固幼儿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自主观察和表达。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教学难点解析幼儿在认知发展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
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

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脸,了解脸部的基本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认知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脸部器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 学习描述脸部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等。
3. 创作自己的脸部画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脸部器官的图片,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准备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 准备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脸。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脸,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脸部特征。
2. 展示脸部器官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并学习描述这些器官的特征。
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手指触摸脸部器官,加深他们对这些器官的认识。
4. 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创作自己的脸部画作。
5.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画作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听取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了解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扩展:1. 组织一次脸部特征主题的竞赛,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片中的脸部特征是否正确。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完成脸部画作,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脸部模仿游戏,让幼儿模仿各种脸部表情,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观察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引导。
2. 在绘画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脸部作品。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竞赛和游戏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了解。
2. 开展脸部特征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我的小脸小班教案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产生兴趣,尤其是对自己的小脸蛋产生好奇。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特征,如小脸蛋、小眼睛等。
因此,开展以“我的小脸”为主题的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自己的面部特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小脸的特征,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我和外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小脸图片、五官图片、镜子、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3.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小脸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的小脸长得什么样吗?”2. 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小脸的特征。
(二)主题活动1. 认识五官(1)教师出示五官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说出五官的名称,如:“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五官动作,如:眨眼睛、皱鼻子、张嘴巴等。
2. 画自己的小脸(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小脸。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3. 主题活动总结(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我知道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我学会了画自己的小脸。
”(三)游戏环节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五官找家”游戏,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 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脸接龙”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幅家庭小脸画。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五官卡片、镜子等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自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教案《可爱的小脸》

幼儿园中班教案《可爱的小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美丽的我》,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可爱的小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并描绘自己的脸部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脸部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用画笔表达自我形象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互相欣赏、尊重和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脸部细节。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画纸、画笔、彩泥、镜子。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的脸部特征。
2.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脸部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和脸型。
3. 实践:(1)让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并与同伴分享。
(2)引导幼儿用画笔和彩泥描绘自己的脸部特征,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幼儿为例,现场示范如何描绘脸部特征。
5. 随堂练习:幼儿独立完成自己的脸部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脸》2. 板书内容:(1)脸部特征:眼睛、鼻子、嘴巴、脸型(2)描绘方法:画笔、彩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为家人画一幅可爱的脸部肖像。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和描绘方面的困难,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为家人画肖像,增强亲子互动。
(2)组织脸部特征主题活动:如制作面具、脸部拼图等,提高幼儿对脸部特征的认识。
(3)开展观察力训练: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并描绘脸部细节。
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

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教案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1.1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脸,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幼儿对自身特征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1.2 适用年龄:适用于小班幼儿。
1.3 教学时间:二、知识点讲解2.1 知识点一:介绍脸部的基本结构,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2 知识点二:讲解脸部的表情变化,如笑、哭、生气等。
2.3 知识点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如皮肤颜色、眼睛大小等。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活动一:让幼儿坐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小脸,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脸部的基本结构。
3.2 教学活动二:通过表情卡片游戏,让幼儿学习脸部的表情变化,引导幼儿模仿不同的表情。
3.3 教学活动三:让幼儿用自己的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小脸,并标注出脸部的各个部分。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脸部结构,了解脸部的表情变化。
4.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4.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己的接纳和爱护,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脸部的表情变化,并能够模仿不同的表情。
5.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脸部结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前五个章节的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如果您对内容有其他要求或需要进行修改,请随时告诉我。
教案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彩笔、画纸6.2 学具:•幼儿自带的小镜子6.3 注意事项:•确保镜子干净、完好无损,便于幼儿观察。
•表情卡片需包含各种基本表情,如笑、哭、生气等。
•彩笔和画纸要足够每个幼儿使用。
七、教学过程7.1 教学活动一:观察小脸•教师带领幼儿坐在镜子前,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脸。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看自己的小脸,能说出自己脸上有哪些部分吗?”•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引导幼儿说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

小班综合教案我的小脸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自我认知。
二、教学内容1. 脸部特征的认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2. 脸部表情的表达:喜、怒、哀、乐。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镜子、人脸图片、表情卡片。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
2. 讲解:向幼儿展示人脸图片,讲解脸部特征,引导幼儿认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3. 互动:让幼儿相互观察对方的脸部特征,并尝试描述。
4. 表情游戏:发放表情卡片,让幼儿学习脸部表情,如喜、怒、哀、乐,并模仿。
5. 总结: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并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脸部特征。
五、作业1. 家长协助:让家长帮助幼儿在家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并尝试描述。
2. 绘画作业:让幼儿绘画自己的脸部,表现出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
六、教学活动:脸部拼图游戏1. 目标:让幼儿通过拼图游戏,加深对脸部特征的认识。
2. 准备:脸部拼图板、拼图卡片。
3. 过程:a. 教师出示拼图板,讲解游戏规则。
b.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将拼图卡片正确地拼在脸部拼图板上。
c. 完成游戏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脸部特征。
七、教学活动:脸部模仿大赛1. 目标:让幼儿通过模仿脸部表情,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准备:人脸图片、表情卡片。
3. 过程:a. 教师展示人脸图片,讲解模仿要求。
b. 幼儿轮流模仿人脸图片上的表情,如喜、怒、哀、乐。
c. 邀请其他幼儿评价模仿是否准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八、教学活动:脸部绘画创作1. 目标:让幼儿通过绘画,展示对脸部特征的认识和创造力。
2. 准备:画纸、画笔、颜色。
3. 过程:a. 教师讲解绘画要求,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