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大班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美术教案画春笋

大班美术教案画春笋

大班美术教案画春笋教案标题:大班美术教案画春笋教学目标:1. 通过绘画春笋的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春笋的图片或实物样本2. 彩色纸张、颜料、画笔、水杯、毛巾等绘画用具3. 教学投影仪(如有条件)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样本向幼儿展示春笋,引导幼儿观察春笋的外形、颜色和纹理等特点。

2.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春笋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春笋是什么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你们喜欢春笋吗?”示范与指导(10分钟):1. 向幼儿展示一幅绘有春笋的图片,简单介绍绘画春笋的步骤和技巧。

2. 通过示范,向幼儿展示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春笋的形状和纹理。

3. 强调绘画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画笔清洁、控制用色等。

实践与创作(20分钟):1. 分发彩色纸张和绘画用具给每个幼儿。

2. 让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对春笋的观察和理解,用线条和色彩绘制春笋。

3.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适时巡视、指导和鼓励幼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展现个人创造力。

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邀请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绘画时的感受和体会。

2.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每位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尊重和学习他人的作品。

延伸活动:1. 继续探索春笋的特点,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绘本或观察实物来加深对春笋的认识。

2. 利用其他材料(如粘土、纸板等)进行春笋的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组织幼儿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拓展他们对美术的视野和理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教师要积极与幼儿互动,提供个别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春笋绘画教案幼儿园

春笋绘画教案幼儿园

春笋绘画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春笋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对春笋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画笔和颜料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4.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表达情感中,感受画画的乐趣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春笋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的理解。

2.学生对画笔和颜料的认识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描绘表现出自己对春笋的理解。

2.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表达情感中,感受画画的乐趣和美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孩子们观察一幅春笋的图片,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春笋的认知、感受。

2. 新知呈现1.介绍春笋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春笋。

2.介绍画笔和颜料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让孩子们明确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自己理想中的春笋作品。

3. 分组实践1.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际绘画操作。

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开始在纸上描绘春笋的形状,着重表现春笋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

3.学生通过调配颜料,进行春笋的绘制,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千姿百态的春笋作品。

4. 展示作品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一些互动活动让他们分享绘画的体验和收获,增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老师进行总结,让孩子们了解这次绘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了解画画的乐趣和美好。

五、教学评价为了检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绘画水平,有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通过观察和检查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表现水平。

2.通过互动活动和分享体验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听取家长的评价来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水平。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春笋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

2.绘画时老师需要给予更多的技术指导,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掌握画笔和颜料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3.创设更多的互动环节,通过分享体验和互相评价来增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美术教案春笋幼儿园

美术教案春笋幼儿园

美术教案春笋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笋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通过绘画、剪贴、涂色等手段,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增强幼儿的想象力,营造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内容1.春笋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的介绍。

2.运用画笔、剪刀等工具,进行绘画、剪贴、涂色等制作活动,营造春天的氛围。

3.活动要求:每位小朋友制作出一副春笋画和一个春天的小手工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师要提前了解春笋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绘画、剪贴、涂色等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春笋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2.谈论下雨天的美好,溪流的缠绵,草地中春笋的妩媚,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二步:指导制作1.给孩子们讲解如何使用画笔和颜色,画出一个精美的春笋。

2.教师可以根据小朋友们的年龄和个性,提供不同的制作方式和材料。

3.孩子们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制作一个春天的小手工作品。

第三步:展示和鉴赏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春笋画和小手工作品。

2.引导孩子们观察、表述,并给出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3.教师可以从中选出一些特别出色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

五、教学评价与心得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评估孩子们的作品,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教师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孩子们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3.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小朋友们的心理健康,不强求竞赛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并自信面对自己的作品。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美术教案春笋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小朋友的学习效果,还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美好的生活。

幼儿园大班美术画竹笋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画竹笋教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画竹笋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幼儿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竹笋的外形特征2.画竹笋的基本步骤3.利用颜色、线条等元素表达竹笋的形态三、教学准备1.竹笋模型或图片2.纸、铅笔、橡皮擦、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展示竹笋的模型或图片,向幼儿介绍竹笋的外形特征。

可以说:“大家看,这是一根竹笋,竹笋长得像什么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一起观察一下。

”步骤二:观察练习分发纸和铅笔,让幼儿观察竹笋的形态,并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画竹笋的基本形状。

鼓励幼儿尽量观察细节,比如竹笋的长度、弯曲程度、细节纹理等。

步骤三:画竹笋让幼儿用铅笔在纸上勾画竹笋的形状,可以先画出轮廓,再逐渐填充细节。

老师可以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竹笋的比例和形态。

步骤四:涂色学习使用颜料和画笔给竹笋上色。

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竹笋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也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一些常见的颜色来涂色。

步骤五:再创作鼓励幼儿在竹笋的周围增加一些自己想象的元素,比如小动物、花朵等。

让他们用想象力创作更加丰富多样的画面。

步骤六:展示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可以鼓励他们互相欣赏、评价和分享,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观察练习、画竹笋、涂色和再创作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幼儿在观察竹笋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和画画,不仅加深了对竹笋外形特征的认知,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和引导,同时鼓励幼儿勇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通过分享和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可以促进幼儿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美术画春笋教案

美术画春笋教案

美术画春笋教案教案标题:美术画春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笋的特点和象征意义;2. 学习绘画春笋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笋实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彩色画笔、画纸、水杯、毛巾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彩色画笔、画纸。

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春笋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春笋的兴趣,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笋的了解和印象。

2. 介绍春笋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如春笋代表生机和希望等。

示范绘画:1. 教师示范绘画春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注重对线条、形状和细节的描绘。

2. 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春笋的形态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春笋的特点和细节。

学生练习:1. 学生使用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勾勒春笋的外形,注意比例和形状的准确性。

2. 学生使用彩色画笔填充春笋的颜色,可以根据实物或图片进行参考,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和绘画风格,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作品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将作品展示在教室中,供同学们欣赏和交流。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绘画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绘画其他植物的形态和特点,拓展他们的美术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春季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春花、春雨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2.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对线条、形状和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和创意性;3.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促进他们的艺术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程度;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关于美术画春笋教案的一个简要示范,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幼儿园美术《春笋》教案

幼儿园美术《春笋》教案

幼儿园美术《春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春季产生的新绿,并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教具准备
1.海报纸
2.画笔
3.颜料
4.毛笔
5.记号笔
三、教学过程
1. 活动一: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图片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包括挖笋、削皮、切片等步骤。

2. 活动二:画春笋
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春笋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春笋的外形和颜色。

2.让幼儿在海报纸上用记号笔先画出春笋的形状。

3.用毛笔和颜料为春笋着色,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3. 活动三:分享作品
把幼儿的画作贴在画板上进行集体展览,由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他们的绘画体验和成果。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们对于春笋的生长过程比较感兴趣,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春笋的形态和颜色。

在画春笋的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他们自己创造出不同形状的春笋,给予了我很大的惊喜。

在分享作品环节中,让幼儿展示作品,他们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

感觉这次教学非常成功,通过活动使幼儿们更好地了解了春笋和春天,也提高了幼儿的美术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交流合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绘画竹笋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画竹笋教案

幼儿园大班绘画竹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竹笋的形态特征及颜色并能正确运用。

2.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理解画意。

教学准备
1.竹笋图片或实物
2.模板纸
3.涂料、颜料盘、画板、画笔、水、毛巾等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1. 竹笋介绍
教师向学生介绍竹笋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并带着学生去实地观察竹笋。

2. 竹笋绘画
教师将竹笋的形状放在模板纸上,然后让学生跟着模板纸画出竹笋的形状。

3. 涂色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给竹笋涂上颜色,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涂色。

4. 完成作品
完成绘画后,学生可以进行分享,让同学们欣赏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

教学评估
1.通过现场观察和学生间交流,评估学生对竹笋形态特征及颜色的理解
程度。

2.通过作品的完成度和色彩搭配的合理性来评估学生的绘画技巧和颜色
感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竹笋的形态特征和颜色,提高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在绘画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理解画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春笋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春笋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春笋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春笋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春季的春笋,并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2. 提供机会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己对春笋的感受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技巧。

教学准备:1. 春笋的图片或实物2. 纸张、颜料、画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3. 盖子、纸杯、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4. 活动区域的准备,如桌子、椅子和报纸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展示春笋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 与幼儿一起讨论春季的春笋,询问他们对春笋的了解和感受。

2. 创作环节:- 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春笋的形状和颜色。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可以画出春笋的生长环境或与春笋相关的场景。

- 提供手工制作材料,让幼儿制作春笋的手工艺品,如纸杯春笋或春笋盖子画。

3. 分享环节:- 邀请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手工艺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春笋的感受和创作过程。

4. 反思环节:- 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询问他们对春笋活动的喜欢和不喜欢之处。

-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以及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艺术技巧和创造力。

教案反思:- 教案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创作?-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表达?-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和指导?- 教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是否能够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反思教案,教师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笋大班美术教案【精选】
春笋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两支春笋。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掉。

3、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表像什么?(宝踏、火箭、铅笔等)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采吃。

二、玩笋壳
1、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

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看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选择小竹笋符合春天的季节特征,迎合了幼儿认识、观察植物变化的目标要求。

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竹笋并不陌生,通过本次活动又加深了他们对竹笋的认识。

孩子们在仔细观察与讨论中了解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和竹笋长成竹子
的变化过程,在剥笋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剥笋这一生活技能。

但是,在活动中感觉幼儿没有完全尽兴,剥的不过瘾。

因此可延伸剥笋活动时间,活动结束鼓励幼儿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剥笋做家务。

春笋大班美术教案2
一、一代漫画宗师,成就“三毛”一生!
“三毛”——一个上海“小瘪三”的形象成为中国几代人成长的伴随者。

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一经久不衰的漫画人物呢?
“三毛之父”——张乐平。

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开创者。

1910年11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盐县,父母是张乐平最早的美术启蒙者。

他的许多作品是以上海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

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在上海诞生,很快就跻身当时最著名的漫画明星之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张乐平与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离沪赴外地宣传抗日。

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

同年创
作了《三毛外传》。

1947年,《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开始连载,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

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的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一时间激起社会强烈反响,引起了一切善良人的共鸣。

建国后,又创作了许多“三毛”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

这位中国漫画事业和儿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师,他的整个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平民意识,因此人们称他为“平民画家”。

他笔下的三毛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被誉为“三毛之父”,小读者们亲切地称他为“三毛爷爷”。

1992年9月27日,一代宗师张乐平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82岁。

二、幽默不失童真,诙谐蕴藏内含!
(一)长春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突出“教材具有充分的开放性”。

力求在开放性上有更大的突破。

这样可以扩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注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其他学科、社会文化环境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软化学科边缘,把幽默、读图、歌词、戏剧、舞蹈、绘画等艺术作品纳入语文学习的视野,力求实现艺术与语文的通感教育。

每一册教材中都有一个板块是以“幽默”为主题的内容,期间学习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在本册中引入了中国的漫画大师张乐平的经典之作《三毛》从而来激发学生对幽默的感受与学习。

在张乐平老先生近四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那些旧社会、战争年代的作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有些太过遥远,如果将那一时段的作
品引入课文,学生无法体会其中带来的讽刺与幽默,因此课文选入的《雨后春笋》是一篇六格漫画,它是在张乐平老先生为表现1950年代后已经“脱离苦海”的三毛而创作的作品。

漫画中,三毛穿着整齐与战乱中衣不裹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三毛还背着小书包,表现出解放后,孤儿的“三毛”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巨大变化。

(二)长春版教材突出体现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

本套教材的选文与创写文,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并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一是贴近儿童现实生活和儿童喜闻乐读的,二是用现代视角审视有现代观念的,三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

漫画与幽默的表现形式就是突出的代表。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不但重视感悟积累,朗读背诵,更能够获得美的熏陶感染,把汉语言文字教育与文学教育有机地整合,协调发展。

学生在欣赏漫画的同时,不公要弄懂画面的内容,感受到幽默画面带给我们的愉悦,又要自然地结合画面认识这些成语,理解它们的含义。

在理解了成语含义的基础上,还要尝试着用一些成语练习说话,学会运用这些成语。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在观察时还要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三毛看到帽子长高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不只看表现现象,学习深入思考问题,养成勤于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诙谐中蕴藏内含。

三、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2、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过观图读成语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三)教学难点:
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
1、识字与写字。

(1)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采用拼音识字和听读识字的方法进行。

拼音识字。

就是直接出示注音生字,在学生练习拼读以至达到熟练拼读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成语,从而进一步巩固识字。

(2)本课会认的字只有6个,会写的字只有5个,但都是在成语中出现的,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做依托,对字本身的意义理解上有难度,对成语的认识与理解也有难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成语的意思,并且借助图画来弄懂这些字的意思。

这样为学习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打下了基础。

本课生字“酣”是一人会义字,由“酉”和“甘”会意,表示酒味甘醇,饮者畅快尽兴。

(3)书写上要注意的。

“笋”和“解”书写易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一笔的位置,强调“笋”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头;“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文是“牛”,不是“午”,因此竖要出头。

(4)字音的强调。

“津”字的读音容易混淆,读“jīn”而不能读成“jīng”。

2、观察图画,学习成语。

(1)问题与对策。

在教学时,学生通常只会注意漫画好笑而忽视了细致地观察,老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画,能说清楚画面上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哪里,正在做什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比较完整清楚的故事。

弄清每幅图画下面的成语和图画内容之间的联系,并理解每个成语的意思。

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2)大胆想象,练习表达。

在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些词语中所描绘的这种表现呢?练习口语表达能力,用这些成语说话,达到真正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

四、体味幽默快乐,感受学习乐趣。

(一)观察思考,找到漫画中最令人发笑的地方。

观察:三毛的帽子和那要么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观察:前三幅图没有下雨,后三幅图中下了一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了。

再思考:课题以“雨后春笋”的意思原来就是下雨后,竹笋生长得速度非常快。

三毛仅小睡了一会儿的功夫,竹笋长得就使帽子摘不下来那么高了。

从而进一步理解“雨后春笋”的意思: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多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大量出现。

(二)培养幽默细胞,激发幽默潜能。

通过学习完本课甚至于本单元的两幅漫画,使学生们懂得了漫画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在欢笑中减轻压力并且学到知识,能够让学生们更喜欢学习。

从小培养学生的幽默细胞,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幽默潜能,从而树立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一、一代漫画宗师,成就“三毛”一生!——强大的历史背景做后盾;
二、幽默不失童真,诙谐蕴藏内含!——具备充分的入选理由;
三、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

——丰富而新颖的教学价值;
四、体味幽默快乐,感受学习乐趣。

——深远而悠长的延伸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