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抢救仪器管理中的应用(全文)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抢救记录规范性中的作用

立 “ 色小卫士” 品管圈。通过现状调 查 ( 9例 患者的急诊 抢救护理 单中漏/ 记率为 2 .% ) 蓝 1 补 4 3 、原 因分析、设定 目
标 ( 漏/ 记 率从 2 . % 降 到 l. % ) 将 补 43 1O 、制 定 对 策 ( 迫切 需要 解 决 的 问题 点 :抢 救 记 录 单 设 计 不 合 理 、 管 理 不 到 位 、
抢救 车功能不足 ) 、对 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 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 。结果 ( ) 有形 成果:急诊抢救护理 1 记录漏/ 补记率 由对策实施前的 2 . %降至 2 8 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O ) 2 P< . 1 。( )无形成果 :品管 圈方法运用、
团 队精 神 、 专 业知 识 、人 际 关 系 、护 理 品质 意识 、 脑 力 开发 6个 方 面 得 到 显 著 提 高。 结 论 开展 品 管 圈 活 动 不 仅 提 高
13 活 动程 序 .
根据 品管圈活动十三 步 2 2 现 状 调 查 及 原 因分 析 .
根 据 目前 急 诊 抢 救 记
抢 救记录不 及时、准确 、规范
法制定工作计划 、掌握部 门内的关键问题 2 2 1 现 状 调 查 ..
点 、确 定 主题 、现 状 调查 、分 析 原 因 、掌 录现 存 问 题 制定 调 查 表 ,内容 包 括 7 漏 类 握 改 善 主 题 的 重 点 、制 定 目 标 、提 出 对 / 记 项 目, 即患 者基 本 资 料 、生 命体 征 、 补
2 22 原 因 分 析 及 设 定 目 ..
作者单位 :50 1 7 3 1海南省海 u市,海南省 人 民医院急救 中心
用 品管 圈
图 1 抢 救记 录漏 项 原 因 冰 山 图
品管圈XXXX急诊

❖ 急救器材一般不外借,如急救时外借要在外借物品本上办理登记手续 ,由经手人签名。重要物品经护士长同意后方可借出。
制定的对策(七):
仪器检测本:
日期
仪器名称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检测者签名
检测结果
注:仪器检测每周一上午主班检测一次。
制定的对策(八):
待 维 修
去向牌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科室)
注:抢救仪器损坏后及时打电话给电工组维修并挂上待维修牌。 如有外借在放置该仪器的位置上挂上去向牌并标明科室。
急救药品使用后的查对补充流程:
使用急救药品
及时补充
不能及时补充
查对有效期 放处方单于备用箱内 做好交接班并由下班 及时补充
一般药品在正常的储藏条件下能较长期地保持有效 性,但是某些药品如抗生素、生物制品、某些化学 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即使在正常的储藏条件下, 其效价(或含量)也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增加毒性 ,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会给患者带来更大 的伤害。曾有报道,过期失效的四环素中有60%的成 份已分解,并产生有害的化合物,这种分解产物的 含量,如超过人体耐受量的一半以上,服用后在体 内会损害肾脏的肾小管细胞,使肾功能遭受破坏, 酸性物质不能排出而潴留于体内,引起通常所称的 “范尼可氏综合征”。因此,对效期药品加强管理 是非常必要的。
品必须随时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保证药品及物品定位放置、定人管 理、定期检查、定量供应。 ❖ 根据抢救需要,增加用量大的急救药品数量,减少抢救室备用药品基 数。 ❖ 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运用“五常法”提高急救仪器完好率。
实施期间:2010年07月5日~2010年07月18日 负责人:王慧敏、王冬洪、张运金 实施地点:急诊科抢救室
急诊科品管圈主题拟定精选全文

可协助之方法
脑力激荡法
对问题加以整理,汇总 记名式团体技巧法、查 检表 优先次序矩阵
脑力激荡法4大原则:
1. 禁止批评、嘲笑 2. 欢迎自由联想
3. 构想愈多愈好
4. 欢迎搭便车,改善 他人提出的意见
举例
他好象跟 别人打架了
邻家小 朋友
长蛔虫 了吧
妈妈
我看是不想 上学假装的
爸爸
我看是吃壞 东西了
↓ 柏拉图→ ←查检
真因
2024/9/28
解析内容
原因:所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因素都称为原因 要因:根据经验或投票所圈选出来的原因 (并没有实际到现场收集数据来验证) 真因:至现场对现物收集数据后,所验证出来 的真正原因,也就是用数据圈选出来的原因。
2024/9/28
解析的内容
问题的结构有如冰山
2024/9/28
品管圈主题选定
急诊科
什么是品管圈
品管圈(缩写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现 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 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 的小集团。
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
品管圈注重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 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手法、全员参与,对 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 1、基层人员组成,中层以上干部不组圈, 但要参与,扮演 、支持、鼓励、关心辅 导的角色 2、组圈时必须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性质 类似 3、自动自发精神 4、讨论的事项必须以品质为中心
三个月所有急诊诊疗次数
主题评价表注意事项
1、每期选一个主题,不要同期 解决数个题目
2、选题应了解上级方针,两者 绝不可违背。
品管圈基础知识 ——解
析
何金风
QCC活动的步骤
计 划 Plan
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刘芳【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简称“品管圈”)在降低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品质管理工具对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统计改进前后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
结果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0.89%,降低至实施后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提高了圈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期刊名称】《浙江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21)003【总页数】3页(P221-222,232)【关键词】品管圈;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管理【作者】刘芳【作者单位】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正文语种】中文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是指一群工作性质相似者,以7~12人组成一个小组,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循环法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活动[1]。
QCC活动最主要的特点是自下而上、团队合作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最重要的窗口,大部分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常需院内转运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转运危重患者时,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供必须的监测和支持,才能确保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性[3]。
2015年2月1日~7月31日,本院急诊科采用QCC降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508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4],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Ⅰ级和Ⅱ级的急诊危重患者。
按照QCC实施前后分为非QCC组241例和QCC组267例。
非QCC组:男132例,女109例,年龄18~91岁,平均(51.8±18.3)岁。
PDCA管理工具在改进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在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工作质量的过程。急救、生命支持医学装备是指直接抢救或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设备[1],是医院医学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患者急救时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体现着医院职能部门对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及为临床做好服务的理念。
7.6制订了维修班设备科巡检、保养记录本;
7.7整理了全院及各科室仪器设备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设备清单及分布;
7.8制作了科室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并悬挂到位;
7.9购买了仪器设备状态标识牌并黏贴到位。
7.10将全院急救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操作流程汇编成册。
8、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因为在本次PDCA循环中各项记录不全占比较高故下一个选题为“PDCA管理工具在改进医院医学装备记录规范中的应用”,现正在进行中。
1.分析现状,找出质量问题
1.1确认问题: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中的核心条款“6.9.6.2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内容,确定了我们的选题理由。
1.2成立项目小组:成立了以院领导为辅导员的10人小组,并制定了小组职责。
1.3制定计划表:按照选题内容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进度要求,采取”4W1H”的方法制定了项目计划进度表—甘特图,时间从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
5.3针对设备仪器无分类目录或目录不全主要因进行整理了全院及各科室仪器设备目录;整理了全院及各科室仪器设备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设备清单等;
5.4针对仪器设备操作程序及状态标识不全主要因要求设备科将全院仪器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整理排版印发;设备科统一购买设备状态标识牌等。
急诊科品管圈-绿色生命链

能认真收集数据,积极反馈情况
现数据收集量偏小,进一步完善
能结合临床实际 制定规范科学可行的工作流程
实施后需做好质量追踪,不断完善
组织活动、积极参与 密切配合、集思广益
形式多元化,通过各种方式展现 品管圈如小品、视频等
定期检查标准化措施的落实情况,提高护士对标准化制度流程执行的慎独精神 定期核查救护车仪器的正确使用是否继续维持在预期的效果
活动计划拟定 圈员从实际工作中详细、明确的提出问题 根据圈员特点、能力合理安排工作
现状把握
真实、客观
进一步扩大核查范围
目标设定 解析 对策拟定 效果确认 标准化
圈会运作情形
遗留问题
科学、可行性强
提高圈能力
善用QCC各种手法详尽地进行分析
QCC手法应用还需熟练
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拟定对策
对策拟定还需更细致
真因确认
项目 原因
要因
仪
保养维修
器
意识不强
保
养 维
质量标准 未执行
修
分工
不
不明确
及
时
协作精神 不强
人次 4 3 2 1
合计
10
累计 百分比
40%
70%
90% 100%
真因确认分析表
保养维修 意识不强
质量标准 未执行
分工 不明确
真因确认柏拉图
协作精神 不强
例数 累计百分百
真因确认
项目 要因 原因
仪 流程不
活动主题拟定
分
析
问题点
护士 急 可 重视 迫 行 程度 性 性
圈员 能力
总分 顺序
提高急救药 品管理质量
33 19 17 9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仪器误报警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仪器误报警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仪器误报警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ICU仪器误报警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使用中仪器发生错误报警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仪器发生错误报警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结果ICU仪器报警误报率由46.5%以上降低到18%以下。
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ICU仪器误报警率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品管圈;仪器误报警;护理管理ICU是一个仪器使用密集的科室,为了测定危重患者各种参数是否正常,用药是否合理,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这就是ICU病房仪器的功能体现。
提高ICU 护士对仪器的正确设置,能有效降低仪器的误报警率,提高护士对报警的敏感性,以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1],我科2013年7~8月,为降低ICU仪器误报警率进行品管圈活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1日~7月31日我科使用中的仪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8月1日~8月31日我科使用中的仪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为观察组(活动后),选择以上仪器在使用中报警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仪器名称、编号、发生报警、报警类别、是否误报警。
在排除仪器本身故障前提下,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使用中仪器发生误报警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1.2.1成立品管圈小组我科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由9名护士组成一个圈,选出圈长、副圈长各1名。
督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
经智力激励法投票决定了圈名(爱希优圈)和圈徽,圈名意义:与本科室“ICU”音近。
“爱”即全体圈员互助互爱,团结和谐;“希”即全体圈员年轻及富有热情,有无限潜能,是品管圈、科室、医院未来的希望;“优”即优化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1.2.2调查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使用中仪器发生错误报警率可能的原因进行数据收集,因果关联分析得出:护士方面三种情况:病情变化前后未调节报警参数、持续未调节报警参数、报警值设置错误占据了仪器误报率的68.3%,根據80/20原则,将护士方面三种情况作为是本次品管圈活动改善的重点。
护理品管圈现状及在急诊“120”管理工作中应用概况

护理品管圈现状及在急诊“120”管理工作中应用概况现代品管圈的管理内容和目标突破了原有的企业质量管理范围。
因此,被推广应用于各种行业,也逐渐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既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更需要将理念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随着《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以基本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
医疗领域品管圈管理的目标是增强医务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士气,改善医疗工作环境,最终达到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管理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目的。
目前,品管圈已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医院中广泛开展,且效果显著。
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在性意识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品管圈活动已经在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健康教育,提高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中的应用,护理文书书写,专科护理这些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文就护理品管圈现状及在急诊“120” 管理中应用作一综述。
1. 品管圈定义“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础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即为品管圈。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TQM)的一环,这个团队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运用各种品质管理(Quality control .Qc)手法,全员参与,对团队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
2. 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2.1. 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1]。
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疾病的康复和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李斌等[2]在解决急诊患者安全转运交接班漏项问题时,对造成转运交接班项目缺陷的主要原因,利用品管圈成员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咨询高年资有经验的医师、护理专家,针对护士在环节质量上容易疏忽的问题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选定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PDCA循环达到预期目标,急诊患者转运交接班漏项率由改善前的9.7%降至改善后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抢救仪器治理中的应用
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
结果急诊抢救仪器能够做到整洁规范有序摆放,随时处于最佳备用状态,性能保持良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抢救仪器得到了最优化治理,保证了在抢救患者时能够及时有效的使用仪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抢救患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中意度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中意度,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值得在临床推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XX.03.568 XX】R-1 XX】B XX】1671-8801(20XX)03-0367-01
品管圈即品质治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
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医院科室的平时治理中可有效的提高各部门的职能。
圈名“风火轮圈”,象征着急诊科的护士风风火火,干练,积极,富有朝气的工作状态,时刻为抢救患者做好准备。
成员:圈长一名,负责圈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辅导员有护士长担任,把握和指点方向。
圈成员七名,由护理骨干组成。
1 方法
1.1 确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圈员针对本科存在的
问题,提出6个待选课题,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全体成员从问题的紧迫性、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预期效果、经济性5方面分别用9分、3分、1分三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的主题,即“提高急诊抢救仪器的准确率”。
将选题上报护理部审批,通过后迅速开展品管圈活动。
1.2 现状分析。
我院急诊科抢救仪器包括:除颤器1台、转运呼吸机1台、转运监护仪3台、转运吸痰器2台、洗胃机2台、心电图机2台、微量泵7台、气管插管用喉镜2套、中心静脉置管包2套等。
1.3 原因分析。
根据目前抢救仪器的常存在的问题制定调查表,内容包括:抢救仪器未归位,未充电或充电不足,数量不准确,故障,未清洁,未检测。
1.4 设定目标。
根据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设定了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值:通过两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将准备抢救仪器的平均时间从43s减少40%提高到25.8s。
1.5 对策实施:改善布局――将抢救治疗室地面用醒目的绿色颜色带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做好标识,如除颤仪、转运呼吸机、心电图机等。
每个区域放置各种仪器专属的带轮子不锈钢治疗车,并在治疗车上做好标示;各类抢救仪器分类放置在标识好的带轮子的不锈钢治疗车上;使用相同颜色的标签,标明仪器名称,编号,粘贴在适宜的位置利于使用后仪器归位。
在各仪器放置的治疗车区域墙面上安置好固定的充电插座,以利于抢救仪器用后及
时方便的充电。
在抢救治疗室的墙面上制定“抢救仪器一览表”,以便于方便醒目的查阅抢救仪器的使用、外借、检修、归位情况等。
四定原则治理――所有指定的抢救仪器按抢救治疗室划分的布局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所有抢救仪器由仪器质控组长专人治理,按质控检查表做好每周抢救仪器的治理并做好每周的质控反馈工作。
抢救班护士每班次提前十分钟到岗,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
检查抢救仪器是否归位,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蓄电功能是否正常,仪器设备的清洁度如何,以及各种仪器设备的电源线、导联线、功能线等是否已绕成大小合适的线圈用子母粘贴带固定于仪器车旁便于操作;检查心电监护仪是否备好电极片,心电图机是否备好心电纸,除颤仪是否备好导电胶,转运呼吸机氧气筒氧气是否充满,吸痰器是否备好吸痰等。
抢救班下班前5分钟检查本班工作是否已完成,仪器设备是否已安置妥当。
强调仪器使用后的及时整理制度,凡是在抢救中被使用过的仪器,则被视为失去了完好的应急状态,必须马上恢复。
做到日清洁、周保养、月维护。
规范与培训――对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操作示范,并提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注意事项。
制定抢救仪器操作、消毒、保养流程图,供学习和查阅。
进行全员培训抢救仪器操作步骤,包括实习护士、进修护士和新入科护士等。
科室专业带教老师每月指定时间授课和考核,经培训考核合格,掌握仪器的性能、参数调节、连接、消毒、维护及简单的故障处理等,方可操作仪器设备。
对抢救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使用注意事项要求每位护
士熟练掌握。
2 结果
3 讨论
3.1 抢救效率提高。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抢救仪器的治理之后,以地标固定仪器设备的放置法,使整个环境整洁有序,一目了然,护士能够快速准确无误地拿取所需抢救仪器,护士准备抢救仪器的平均时间从实施前43S缩短到18S,而且抢救仪器时刻处于最佳备用状态,仪器的性能随时随刻能得到保证,达到了取之能用,用之良好的效果,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 护患中意度提高。
交接班时护士只需根据定点放置的抢救仪器和抢救仪器一览表对抢救仪器进行清点查对,缩短了交接班时清点物品的时间。
幸免了因护士之间习惯的不同而胡乱放置仪器导致接班护士找不到仪器的现象,减少了护士之间的抱怨。
仪器定点放置和抢救仪器一览表一目了然,护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抢救仪器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的数量、性状和去向等,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准备仪器备用,幸免因需要紧急抢救而仪器不足而导致的慌乱和压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中意度。
对患者而言,看到整洁有序的抢救环境和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加强了对医院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中意度。
3.3 有效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浪费:由于采纳了专人负责制,仪器得到了合理的使用和保养,幸免了人为的损坏,
有效延长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反复购买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