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减少门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患者候药时间中的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患者候药时间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5-12-30T11:32:22.8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作者:顾军生[导读] 江苏盐城第三人民医院国内有许多专家对缩短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各医院的特色、规模、布局设施不尽相同。
顾军生(江苏盐城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 224001)【摘要】目的:探索如何缩短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
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查找、研究、总结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长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和措施。
结果:患者平均等候取药时间由原来的7.7 分钟降为3.7 分钟,降幅57 % 。
结论: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改善服务流程,科学制定对策与措施,可有效缩短了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
【关键词】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品管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442-01因大多数医院存在“三长一短”现象,即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是患者对医院产生不满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1]。
国内有许多专家对缩短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各医院的特色、规模、布局设施不尽相同,门诊药房又作为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最后环节,减少患者的等候取药时间,也就缩短患者就诊的总等候时间。
因此,探索既适合各自医院特点,又具备可行性、科学性和可参考的对策与措施来缩短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我院药学科门诊药房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经过十大步骤历时六个月,分析、查找、研究、总结门诊患者等候取药时间长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和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现状分析品管圈管理前,我院药房窗口运行现状:取药人数(处方张数平均值):1 号窗口387;2 号窗口216;3 号窗口200;4 号窗口108;高峰时段病人等候取药时间(平均分钟):1 号窗口8.7;2 号窗口8.4;3 号窗口7.6;4 号窗口68:00--9:00 收费处缴费情况、药房取药情况统计分析:百分比=(缴药费人次)466/(缴费总人次)673×100%=69%。
品管圈对缩短急诊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的影响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37302投稿邮箱:zuixinyixue@·护理管理·品管圈对缩短急诊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的影响邱芬,邬宇娟,彭丹(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急诊科,广东 深圳 518055)0 引言品管圈是应用科学工具,通过自发组织团队,以协作方式,持续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解决主要工作问题和提高效率的管理手段,目前已经成功实践和应用在医院管理,效果较为满意[1]。
标本对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病区的观察、防治措施的制订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2]。
抢救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3]。
护士及时执行急查标本医嘱并快速送检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可早期识别危急值,采取抢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机,保障患者的安全。
为此,于2020年2~10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抢救室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时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者分别于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2020年2~10月开始品管圈活动,为何,采用单盲现场调查的方法,分别抽取222例和226例在该院急诊抢救室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两组年龄均数、性别和病种比例等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评价指标。
研究选择抢救患者(急查标本离科未达标准时间的患者)平均急查标本离科时间为评价指标。
其中标准急查标本离科时间为 15 min 。
1.3 方法。
组圈的建立和活动开展:QCC 小组由2名急诊医生和7护士组成,建立“先锋圈”。
圈名中的“先”表示前卫工作,预见性诊疗和护理,“锋”表示护理服务的工作节奏及时高效,先锋寓意急诊工作以急危重患者为中心,针对危重症患者的需求,通过团队协作,高效、安全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护理质量。
品管圈在提升急诊分诊率中的实践与体会

品管圈在提升急诊分诊率中的实践与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患者分诊率方面的效果。
方法品管圈小组各成员对急诊分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
结果在随机抽查的140位急诊科就诊患者中,急诊分诊率由活动前的43%提升到了91%(P<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急诊患者分诊率,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候诊时间,避免了错误分诊导致的相应问题,同时及时的为患者疾病的救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预检分诊;正确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所创,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连的人员,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选定质量改善的主题,以“PDCA-SDCA”管理循环为基础,在圈员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利用头脑风暴,全员参与,发挥团队合作,并运用各种数据统计及品管(QC)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品质管理,对自已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个人在工作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1】。
为了合理的维持就诊秩序,快速高效的为患者提供诊疗,应三甲医院评审要求,我科在2016年4月至10月期间,开展了提升急诊分诊率优化就诊秩序为主题,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7年1月成立急诊品管圈,取名速度与激情,由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共9名人员组成,调查对象随机抽查急诊科就诊患者140名。
1.2方法1.2.1活动实施日期为2016年4月至10月,推举圈长一名(副主任医师)指导工作,其他圈员各有分工。
每周进行1-2次圈员活动,每次1个小时。
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管理重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确立活动的主题为提升急诊分诊率。
选题理由为:(1)对护士而言,正确有效的分诊,可以合理的维持就诊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2)对医生而言,能快速高效的为患者提供诊疗,对患者的疾病起到积极作用(3)对患者而言,则有效的减少了候诊时间(4)对科室而言,是三甲评审的硬性指标,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满意度。
品管圈在减少门诊患者中药房候药时间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减少门诊患者中药房候药时间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刘艳双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24(14)5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减少门诊患者中药房候药时间中的应用效果,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方法:组建品管圈,随机追踪统计2023年5月8日—6月4日261人次门诊患者的中药房候药时间,利用柏拉图和80/20法则确定减少中药房门诊患者候药时间的改善重点,通过鱼骨图导出要因,制定人员管理、系统设备、流程方法对策并实施。
比较改善前后患者候药时间,确认品管圈方法的有效性。
评价本次活动取得的有形和无形成果,制定标准化流程。
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42.7 min减少至18.0 min,目标达成率100.82%,进步率57.84%。
圈员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减少中药房门诊患者候药时间,优化中药房工作流程,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总页数】4页(P135-138)
【作者】刘艳双
【作者单位】涟水县中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2
【相关文献】
1.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患者候药时间中的应用分析
2.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患者候药时间中的应用分析
3.应用品管圈在减少门诊患者中药调剂候药时间的效果分析
4.品管圈管理下的自动发药系统在缩短患者候药时间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管圈在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问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问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儿科门诊患者候诊时间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拟订活动计划,把握现状,确定目标值,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及实施。
结果:对策实施后儿科门诊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由对策实施前的40.1min缩短至24.2 min。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缩短了儿科患者的候诊时间,减少了人员滞留,使儿科就诊秩序进入良性循环,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患儿得到了快捷、优质的诊疗和护理,减少了就诊的不良情绪,提升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候诊时间品管圈(QCC)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联的人员共同组成的小团体(又称QC小组),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我院作为省内一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量逐年增长,儿科门诊的增长尤为明显,2012年比2010年儿科门诊量上升43.3%,在护士人数不增加的客观情况下,缩短儿科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成为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比较迫切的要求。
为此,我们于2013年7月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达成此目的。
资料与方法方法:①组圈、取圈名、定圈徽:QCC由我科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组成,护士长担任圈长,此外,邀请管理经验丰富的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担任督导员。
取圈名为“加速圈”;圈徽图案中P代表平洲分院,+代表加速,9片叶子代表9位组员,藤蔓代表组员团结一致,努力完成本次活动。
②选定主题:圈长组织第1次圈活动,号召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需要改善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整理成问卷,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106份,回收问卷中排在第1位的是“患者多,候诊时间长”,综合考虑圈员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等因素后,最终选出本次活动主题“缩短儿科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收费窗口门诊患者等候时间中的应用

( 2 9 2× 8 0 . 2 % X6 0 % )=1 5 1秒 。
1 . 2 . 1 成立 品 管 圈小 组 。 收费 窗 口按 照 自愿 参 加
的原 则 由 1 1人组成 1个 圈 , 选 出圈长 1 名、 辅 导员 1 名, 分 别 由科 室 负 责人 和 院办 管理 人 员 担 任 。经 头 脑 风暴 法决 定 了圈名 “ 晨 曦 圈” 和 圈徽 , 财 务 窗 口是 患者就 医 的第一个 窗 口, 象 征着晨 曦 ; 希望通 过窗 口
1 . 2 方 法
间; ( 4 ) 工作人 员 与患者 距 离 较远 , 窗 口内外信 息 沟
通不畅, 耗 时较 多。
1 . 2 . 4 目标设 定 。现况 调查 结果 显示 , 活动 前 门诊
患 者收 费窗 口等候 时 问平均 2 9 2秒 , 根 据改善 重 点 、
圈能力设 定 活动后 的 目标值 1 5 1 秒。
・
6 4・
1 4 1
品 管 圈活动在 缩短 收 费 窗 口 门诊 患 者 等候 时 间 中的应 用△
吴 丽 华①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品管 圈活 动 在 缩 短 门诊 患 者 收 费 窗 口等 候 时 间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 方 法 成 立 品 管 圈活 动 小 组 , 梳
关键词
品管圈
缩短
收费窗 口
门诊患者
等候时间
门诊 收费 窗 口是 患 者 就诊 的第 一 个 窗 口, 窗口 服务 的质 量 和效率 直接 影 响到患 者就 医体验感 受 和 门诊 满 意度 。而收 费窗 口排 队时 间长往 往是 患者 反
品管圈在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2021 : 41 (1)50・DOI:10.16424/32-1807/r.2021.01.013品管圈在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中的实践效果评价**[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项目(MSZ19103)** [作者简介]袁明军,男,汉族,生于1989年2月,江苏省盐城市人,研究方向:临床急诊急救护理。
*** [通信作者] 顾玉慧,电话=139********,E-mail: ****************袁明军**,顾玉慧***,崔秋霞,许晓娟,郁红霞,陈小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南通226001)[摘 要]目的:完善医院急诊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借助质量管理工具实现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探讨品管 圈对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应用效果遥方法: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2018年4—9月与 2019年4—9月)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滞留时间、医护患三方满意度以及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统计评价遥结果:活动前后分别收治患者8 375例和8 400例,前后时段病例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当(P>0.05)遥活动后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医护患满意度改善(P<0.05),圈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遥结论:医院对急诊质量管理实施品管圈模式, 及时发现和解决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的影响因素,优化流程,加速科室和院内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急诊拥堵现象,提升了医护和患者满意度遥[关键词] 品管圈; 质量管理; 急诊抢救室; 滞留时间[中图分类号] R47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887(2021)01-0050-05中间柱和挠侧柱、尺侧柱。
且手术操作较简单,软组 织损伤、分离破坏较小,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率,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

WH ERE
品管工 活动 具 地点
XX
科
头脑风 XX
暴
科
头脑风 暴、甘 特图
XX 科
查检表、 XX
柏拉图 科
条形图
XX 科
解析
BBB 鱼骨图、 XX CCC 柏拉图 科
对策 拟定
实施
D 与检
讨
C
效果 确认
标准
化
A
检讨
与改
进
全体成 员
头脑风 暴、小 组讨论
XX 科
全体成 员
PDCA
XX 科
GGG
AAA EEE
26
2.89
团队合作
26
专业知识
25
沟通协调
24
责任心
15
解决问题能力 20
2.89 2.78 2.67 1.67 2.22
参与度 脑力激荡
制表人:AAA 时间:2021.02.21
改善前
改善后
QCC手法应用 5
4
3
2
1
0
团队精神
专业知识
沟通协调
计划拟定
计划拟定
制图人:AAA 时间:2021.02.28
现况把握 › 改善前查检表
原因 1
相关母乳喂养知识缺乏
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查检表
时间
2
3
4
制图人:AAA 时间:2021.03.15
5
6
7
混合喂养 活动不便 乳头条件差 家属影响
查检时间:2021年3月1日~2021年3月15日 查检人:AAA 查检内容:见查检表 备注:用“正”号来记录事件发生次数,一划表示一次事件,由查检人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对减少门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中的应用。
方法:
急诊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 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缩短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
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减少
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提高了急诊胸痛患者生存质量,及时发现危重患者,为
其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
关键词:品管圈;胸痛;急诊分诊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指的是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
人员,为了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按照特定的科学
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管理
改进[1]。
在急诊科工作中,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直接决定医疗护理质量
和效率。
目前护士的分诊大多依据个人经验,可靠、成文的分诊标准不多;在就
诊患者众多时,护士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获得患者的个人资料和客观诊断依据;
不同疾病相同症状也是导致分诊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2]。
2015年4月我院正
式获批成为辽宁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
2015年9
月-2016年9月急诊胸痛患者就诊量2247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栓塞患者需急诊手术919人。
我科于2016年3月成立“生命时速圈”,针对提出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误检,危重患者未得到正确分诊分流延误就诊时间,急诊患者生命体征测量不及时等情况,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取得了
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 品管圈的成立
成立“生命时速”圈寓意着急诊医护人员们争分夺秒,救死扶伤,为急诊胸痛患者
做到更好的服务,完成共同保卫患者生命健康的使命,坚持与时间赛跑,与病魔
战斗,与患者站在同一站线上,为其赢得宝贵救治时间。
1.2 人员组成
由1名圈长、1名书记员、6名圈员组成,工龄在1~17年,平均工龄5.2年,护士3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士长2名,信息技术人员1名。
圈长负责
计划、领导、组织安排,圈员进行分工执行具体任务,圈员中选定书记员做好记
录整理工作。
1.3 活动程序
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P(plan 计划)、D(do 实施)、C(check 确认)、A (action 处置)制定工作流程方案,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急诊胸痛患者登记表统
计分析,圈员运用头脑风暴制作对策方案,改善工作流程,实施后进行确认及总结。
2方法
2.1 主题选定
召开品管圈会议,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
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分,选定“减少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为活动主题。
选题
理由:(1)对患者而言:有效缩短胸痛患者分诊时间。
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及时发现危重患者,为其赢得宝贵救治时间。
(2)对同仁而言:缩短分诊护士
对胸痛患者分诊时间。
(3)对医院而言: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
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召开圈会根据护士层级能力,进行人员分工。
分诊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患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急救区、重症区、急症区,进行初步判断,进行救治的过程。
正确的分诊是指最后诊断与初步诊断相符。
分诊错误包括病情
分级错误、分科错误。
根据这一标准,据调查统计我科2016年10~12月份分诊
正确率为96.57%。
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找出2014年10~12月份共259例分诊
错误,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1)护士因素。
专业知识、经验储备不足,少数
护士医学知识贫乏或资历尚浅经验少,仅限于机械的执行医嘱、做治疗,对疾病
的发展预见性差。
未查体或查体不仔细。
护患沟通不良。
个别时间段,反映及判
断能力的降低,管理混乱。
(2)患者及家属的因素。
患者及家属医保卡未带或
未结算、走错就诊区域、不了解胸痛优先,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难以确诊。
隐瞒病史。
主诉失误。
有偏见,不愿与护士交流。
不合作、急于就医。
(3)疾病因素。
多种疾病拥有一些共有症状,不易区分,外伤介于两学科。
疾病本身
的进展性。
(4)医院性因素。
就诊高峰期患者多。
科室布局不合理,医疗标识
不明显,根据“80/20原则”制作柏拉图显示未查体或查体不仔细和专业知识有限
两项为影响预检分诊正确率的主要因素[3]。
2.3检讨与改进
任何改善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本院预检分诊现状
及找出影响分诊准确率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出整改计划和预期目标,按PDCA
步骤实施,实施一步,检讨上一步,考虑下一步,品质需要持续改善,所有每完
成一次循环后,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PDCA改善循环。
2.4实施流程
抽选2015年9月-2016年2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就诊的急诊胸痛患者500
例及 2016年3月-9月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就诊的急诊胸痛患者500例,对月平均
分诊时间进行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急诊胸痛患者月平均分诊时间明显少于品管圈管理前(p<0.05),如表1.
品管圈管理前后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情况比较(min/例)
我科通过不断召开品管圈小组会议找出目前影响分诊护士分诊准确率的因素,并对其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改进后:通过采取信息化分诊模式,病人到达急诊分诊台后护士对其
评估病情并测量病人生命体征,获取后的病人信息及生命体征到医生电脑上,并对病人进行REMS和NRS评分使患者就诊更加准确、快速的筛查出高危胸痛患者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
另外我科通过建立分诊培训班、加强护士对病人的问诊与观察、根据NRS评分进行分诊,使
分诊护士有效的提高了对胸痛患者的病人评估;护士为胸痛患者贴胸痛优先标识,患者可以
优先做心电图后补充挂号;急诊大厅内就诊标识细化、加大;在分诊台增加必要醒目的标识。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保证了各种抢救治疗处置及时有效提高了胸痛患者的就诊分诊时间,减
少了患者猝死的危险,大大的提高了分诊的准确率;使病人评估更严谨,保证了核心制度的
落实,缩短胸痛患者在急诊室停留及等候就诊时间,改善急诊就诊环境,减少过度医疗引起
的有限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可以充分体现出此次品管圈活动对于减少急诊患者分诊时间
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4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健康问题,导致
医院急诊人数不断上升,急诊室的工作负荷明显增加[4]。
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本院胸痛分诊
现状找出影响急诊胸痛患者分诊时间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出整改计划,制定出相应预期目标,不断进行PDCA循环,总结经验。
我科的生命时速圈意味着生命时刻与时间速度赛跑,
急诊信息化缩短了分诊时间,有效提高分诊效率,提高病人救治率,本次品管圈活动推进了
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急诊分诊开展品管圈活动。
有效的提高了
医疗服务质量,大幅降低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提高胸痛患者的就诊率,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精神。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
提高了护士质量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更能发扬团队
精神带来的工作满足感。
同时圈员们还利用了品管圈工具手法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
科研思维能力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团体合作性,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决
定权,提升了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也加强了科室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曾美蓉.品管圈在提高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0).
[2]苏玲敏,张茂.急诊预检分诊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2);1406-1408
[3]刘学芳,蒋宁宁.品管圈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8):173-174.
[4]周丽金,陈丽萍,刘庆.品管圈在急诊腹痛患者分诊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7):3-6.
*通迅作者:闫硕:(1985-)女,本科,主管护师,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