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命运的比较分析论文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繁盛,浪漫主义式微。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实用理性传统的支配充满剧烈社会斗争的现实制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影响过大,遮蔽乃至吞没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念。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观在近代西方文学界是两个声势显赫同时并行的文学观念,这两种文学观念被引入中国后,其命运却有如天壤之别。
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观成为一个位列榜首的文学观念,它虽然在现代中国文坛上引起争议最多,它对当时文学创作的影响却是最大的。
当时蔡仪谈及创作方法时甚至说,在支配作家创作的诸种方法之中,现实主义以外“其它的创作方法”“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
因此,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界得到的探讨和分析比较多,形成的成果也比较扎实充裕。
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在当时却成发文学理论领域里的灰姑娘,不再被人们所提及,即使在谈到它时,也常常是把它作为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陪衬物来用的。
两个几乎同时传入中国的两个外来观念,一衰一荣,地位悬殊,国人为何厚此而薄彼?文学观念的淘汰机制是怎样形成的?是社会、文化抑或民族心理在中间起作用?对二者演化荣衰的原因进行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对于我们探索文学观念的演进规律,是有所裨益的。
“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坛的流变具有相当长的一个过程,曾经具有多个不同的称呼。
它最初以“写实主义”的名称出现于中国文坛,20世纪40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界还有“写印主义”的称谓。
尽管随着中国时代状况的变化,现实主义被不同时期的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但其基本精神被人们认为是反映和暴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其哲学基础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则是毫无疑问的。
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中国现代文论界基本上接受了高尔基的观点,即认为它是与浪漫主义相对的一个文学概念,解放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和分析大多采用高尔基的成说。
但是,在对“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上,人们的认识又表现出相当的不一致。
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引言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是20世纪初期至今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流派之一。
借鉴西方浪漫主义的思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在文艺创作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包括对情感的深入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对情感的深入表达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体验,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亦然。
浪漫主义作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将情感不加掩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们用语言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
通过情感的表达,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品展现了内心的痛苦、欢乐、爱与恨,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作品的力量。
对自然的崇拜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家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观察自然的变化,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他们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通过自然的景色表达内心的喜悦、悲伤、无助等情感。
这种对自然的崇拜,使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品具有独特的诗意和意境。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强调理想世界的追求,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家也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他们通过描述理想的社会、美好的未来和理想的人物形象,表达他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热情,并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品中,经常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无尽的想象力。
对历史的思考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家不仅关注个人情感和理想世界的追求,还注重对历史的思考。
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和对历史人物的再塑造,探寻历史的真相和探讨历史的意义。
他们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思历史的教训,并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对历史的思考使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作品更具有深度和思想性。
结论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自由和理想,它代表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旧传统的文化革命,它呼唤个人自由和民主平等。
在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开始追求内心世界的表达,他们开始关注个人情感和心灵的自由。
这种关注个人情感的倾向逐渐演变成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1.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浪漫主义作品通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欢乐和追求。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共鸣。
2.追求自由和理想: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生活状态。
作家们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境界。
例如,郁达夫的《春》中描绘了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这种对理想的追求使读者感到温暖和希望。
3.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作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和壮观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使读者感到宁静和舒适。
三、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现实的绝望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2.《春》:这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纯洁而美好的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3.《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四、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现代几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描述与比较)一、描述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如果从形态上进行归纳,应当说,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出现了四种主要形态。
(这里我套用学术界对浪漫主义形态划分的理论。
)1 、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五四”浪漫主义为代表,还包括40 年代的徐訏和无名氏。
2 、“革命浪漫蒂克”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是一种特殊的、有明显缺憾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可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见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97 页。
)说它是“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因为它比“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更加不纯,尤其在艺术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方面,它显出了“无所适”的尴尬。
故称为“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3 、革命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以郭沫若的历史剧为代表。
除了上面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我们没有提到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这就是第四种。
4 、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在属性上,它仍属于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在风格上,它与“五四”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又有区别,属于温婉、韵雅、灵秀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丰子恺等作家。
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虽未能掀起大波,可却实实在在存在,且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
代表这股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没有去表现各个时期知识分子苦闷、躁动的心灵,也没有去描绘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社会大潮,而另辟蹊径,着意描写20 世纪中国的田园生活与田园风光,讴歌淳朴、真挚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在那个严峻的岁月吹奏出一支优美和谐而又略带忧愁的田园牧歌。
他们的作品十分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 )他们的作品充满着主观抒情性。
沈从文在20 世纪20 年代末谈到废名的小说时曾经认为,废名是“用抒情诗的笔调写创作”。
中国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

浪漫主义文义的普遍知识中,提纲挈领式的内涵揭示并不鲜见,高尔基关于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的论断,朱光潜关于浪漫主义的本质在于它的主观性的总结,以及一般文论教程中较为统一的浪漫主义表现理想性的观点,都曾在中国浪漫主义认识史和研究史上产生过决定性的。
二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思潮,兴起于资产阶级渐次向封建贵族社会提出政权、法权和人权要求的过渡与转折时代,于是在相当普遍的意义上,浪漫主义文学所体现的主体心态的边缘化,主要反映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相对于贵族社会秩序与传统道德规范的平民化姿态。
三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思潮,兴起于资产阶级渐次向封建贵族社会提出政权、法权和人权要求的过渡与转折时代,于是在相当普遍的意义上,浪漫主义文学所体现的主体心态的边缘化,主要反映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主体的相对于贵族社会秩序与传统道德规范的平民化姿态。
中国浪漫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一开始便形成了引
人注目的传统,虽然这一脉传统并没有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发扬光大。中国现代文学的读者熟悉浪漫主义术语,知晓浪漫主义概念,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恰恰是在这种术语与概念的普及过程中悄然退隐了。将这样的退隐现象归结为历史的播弄和时代的离弃显然是最靠得住的,然而并不充分;浪漫主义文学所固有的边缘性心态、平民化姿态、自恋型情态等形态特质,常常是决定其从中国现代文坛逐渐退隐、消歇的内因。因此,历史地把握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及其演变,必先依赖于对中国现代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安 徽 文 学
WENXUE 文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
魏 雪
中 国 现 代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从 发 生 到 繁荣 兴 盛 直 到 重 要 文 学 潮 流 的 浪 漫 主义 在 现 代 文 学 的后 二 十 年 逐 这 与 中 国现 代 社 会 特殊 的历 史 环 境 以 逐渐衰落 . 有 着 一个 复 杂 的发 展 演 变 过 程 。 五 四 时期 渐 从 文 坛 隐 退 . 是现代浪 漫主义文学思 潮兴盛 的时期 . 2 O年 代 后 期 及 中 国作 家 对 西 方 浪 漫 主义 的接 受 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 中 国 现 代 作 家 对 西 方 浪 漫 主 义 的 接 受 在 某 种 程 兴 起 以“ 革命 罗 曼 蒂 克 ” 文 学 为 代 表 的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浪 漫 的 思 潮 .抗 战 时 期 是 中 国 现 代 浪 漫 主义 文 学 思 潮 的末 度 上 造 成 了 中 国现 代 浪 漫 主义 的先 天 不 足 。 “ 混 乱 ” 是 现 代 浪 漫 主 义文 学 代 表 社 团新 月 社 的成 员 梁 期 中 国现 代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思潮 从 兴 盛 到 衰 落 的 演 变
会 的作 家 的 创 作 也 出 现 了浪 漫 主 义 的倾 向 。 创 造 社 的 考 察 文 学 问 题 容 易 将 社 会 历 史 转 型期 的 社 会 文 化 思 作 家 创 作 以 郭 沫 若 的诗 歌 、 郁 达 夫 的小 说 、 田 汉 的 戏 潮 和 文 学 思 潮理 解 为 浪 漫 主 义 . 因此 很 多 人 将 五 四 时 浪 漫 的一 代 ” . 很 多人 将 浪 漫 主 义 理 解 为 一 种 剧 以及 成 仿 吾 的 文 艺 评论 作 为 代 表 . 显 示 了五 四时 期 期 成 为 “ 我 们 可 以从 浪 漫 主 义 的代 表 文 学 社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的 主要 特征 。 五 四浪 漫 主 义 文学 主要 表 时 代 的 特 殊 气 氛 现为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以郭 沫 若 的诗 集 《 女神》 为 代 团创 造 社 前 后 期 发 展 情 况 来 看 到 这 一 现 象 的 真 实 存 表 的抒 发 狂 飙 突 进 的 五 四 时代 精 神 的文 学 . 另 一 方 面 在 前 期 的 创 造社 高举 浪 漫 主 义 “ 为艺术而艺术” 的大 随着 社 会 革 命 的 发 展 , 后 期 的 创 造 社 则 转 向 了革 是 以 作 家 郁 达 夫 的 自叙 传抒 情 小 说 作 为 代 表 的展 现 旗 . 无 论是 认 识 评 价 上 的 困 惑还 是 所 受 到 知识 分 子 的苦 闷 、 具 有 浓 郁 的感 伤情 调 和抑 郁 情 绪 的 命 文 学 的倡 导 。 都 显 示 了 中国 作 家对 西 方 浪 漫 主义 文 学 第 二 个 阶段 是 2 O年 代 后 期 兴 起 的 以 “ 革 命 浪 漫 影 响 的 复杂 多 变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学取向和思想倾向。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特点与作品,并进一步探讨两者在文学创作中的异同。
一、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体现现实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写和批判。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上。
首先,现实主义作品对社会现象进行真实描写。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直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通过对主人公的独白,刻画了当时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和人物形象。
这种真实的描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并激起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其次,现实主义作品批判社会问题。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封建残余、民族危机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实主义以其直接的方式切入社会底层,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例如,茅盾的《子夜》通过描写一位孤独的女性来反映封建家庭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对待现实问题的揭示和批判上,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深受读者欢迎。
它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真实状态,为社会进步和革命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二、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体现浪漫主义是一种追求自由、寻找完美的文学思潮,这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在世界的表达,更加注重情感与想象的表达。
首先,浪漫主义作品追求自由与个性。
比如,郭沫若的《丰乳肥臀》中的主人公王安忆以她坚强的个性和勇气在封建社会中寻找自由与解放。
这种作品通过强调个人的追求和反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其次,浪漫主义作品注重感性与想象。
例如,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祖国土地的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这种思潮迅即超越空问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与之相似的特点。
但是,由于中国作家所处的特定现实环境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又使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更有不同。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上,强调主观性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高到创作的首位。
受其影响,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推崇情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并认为创作没有外在的目的,同时强调个性主义,表现出了基本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西浪漫主义接受取舍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l8世纪末和l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代替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作为一种思潮,浪漫主义远不只限于文学范畴,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在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过程中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
作为一种运动,它是对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的一次反叛,是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一次革命,它带来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
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
浪漫主义文学家的创作气质主要表现为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他们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
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
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言: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与其“社会关系的类似成正比”,“五四”前后中国文化界的现状与欧洲浪漫主义萌芽时期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深西方的影响,并且有一个与西方相的文化背景,这就是本世纪初发端思想启蒙运动。
以梁启超为首的产阶级改良派在变法维新失后,开始在思想领域进行蒙宣传,在世纪初出国的留生群体中,出现了比改良派更激进的倾向。
中国现浪漫主义就在这一背景萌芽,并在随后更为深刻波澜壮阔的“五四”启蒙运动中迅崛起,发展成蔚为壮观大潮。
“五四”是中国史前例的“人”的大解放的时期,是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历史上第次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思潮以狂飙突进之势与现实主文学并驾齐驱,风靡全国时代。
我们知道中浪漫主义文学红火的开始在1921年创造社成之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是手,他们高扬浪漫义旗帜,强调主观抒情,张“为艺术而艺术”,追文学的美和全,宣告新文学浪漫主的诞生,从此现代义上的浪漫主义文学正式登。
不仅是创造社为首举起了明的浪漫主义文学大旗并且浪漫主义色彩成了当时文学的普遍特。
正如郑伯奇所说:在五四运动以后浪主义风潮的确有点风全国青年的形势,狂风暴雨差不成了一般青年的日常口号,当时生的文学社团多少都带有这种向”[1]。
鲁迅冷峻的小说与散文同样也洋溢着高昂的理想与奇的情思。
鲁迅的文学活中也显示了强烈的个性主精神。
“《摩罗诗力说》不介绍西方浪漫主义作家作,还展露了鲁迅的浪漫主义理想”2]。
他的散文集《草》在写作方法上就体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可以说,从表象上看,鲁迅是现主义的,但其骨子里渗透着浪漫主义。
文学研会的冰心、王统
照、许地山等也曾探讨人生而进入“”与“美”的浪漫主义探索。
其如浅草、沉钟、湖畔等社团也和着造社的旋律进行着风格各的浪漫主义创作。
崇尚观张扬个性,热烈地呼唤性解放打破封建专制和礼教人的一切束缚和禁锢是四浪漫大潮的最强音。
在,不得不提的是郭沫若的在这个期诗歌创作。
《女》在1921年8出版,是新诗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开一代浪漫诗风的表诗作。
总得来说这部诗集最强烈的表现了反抗一,否定一切,破坏一切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同也歌颂了五四创造、创新、开拓时代精神。
那极度的自我张以“天狗”为象的形象,其境界之雄伟精神之强悍可谓千之绝唱。
这部诗集中如《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所表出来的勇敢叛逆和破坏的精神对理想、光明的热烈追求,造的开辟鸿荒的自我形象神奇的想象,嫉妒的夸张和宏的意境,语言的直和形式的自由,无不体现了积的浪漫主义特色。
当然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国,个性解放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唤结合在一起的。
烈火中新生的仅是个人的自我,也国家和民族。
20年代初《沉沦》《女神》的相继出,“创造”系列刊物的出版志着这场有理论、创作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达到了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
而,只要是研究浪主义作品,就必须对浪漫主义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浪漫主的文学理论是丰富而义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生在他的《西方美史》中曾对浪漫主义作极权威的概括,他认为,作为派运动的浪漫主义有下列三种特征:“第一,主观性第二,回到中世纪;第三,回到然。
”[3]无疑,朱光潜先对西方浪漫主义的归纳和分析是确独到
的,也是具有指导意和权威性的。
但是,应看到他关于浪漫主义原则的界说要是针对西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思而言的,他阐释的浪漫主义美学其背景是西方文学和西文化。
但是如果完全以这套理作为审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尺码不一定妥当。
在承认中国文学受西浪漫主义影响的前提,也需要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和作写作的情态来进行价判断,客观分析中的浪漫主义文学思。
综观20实际中国学的浪漫主义表征,结中国作家笔下的浪漫主义品,把浪漫主义作创作方法来看,它还是规则可言的,主要可以一下角度去把握:首先,观性抒情:浪漫主义者主张表自己的主观体验,抒发内心情怀,一特征在五四作家中表现突出,创造社作家郁达夫、郭沫,新月社诗人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可以说,现代文学30年事浪漫义文学的真正自觉的时代。
其次个性化色彩:浪漫主义的初意义是以人为本,张扬人的价值意义,即个性主义。
受此响,五四时期创造社、月社、湖畔诗社的作家和诗人为人和为文上都带有鲜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回归自然的原则:回顾现代作假创作,这一特征十分突出,郭若《女神》中的《欲海》、《光》、《太阳礼赞》,郁达的小说《沉沦》、《桂花》,废名的小说桃园》、《竹林故事》等。
三个方面即是我们考察中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式。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学思潮到“五四”达到高潮。
但是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不久这场运就走入了低谷由呼号呐喊变为低沉的歌吟。
之后也没有这种浪漫主义大潮的再兴起。
自此“五四”浪漫主义思潮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中探索,它大致沿着
两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歌型的浪漫主义,如沈文的小说《边城》,再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二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浪漫主义。
综观整个中国的现代史和学史,不难看出,造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思潮特殊命运的原因在于:性主义思潮并非受到人的抑制,而是本身中国基础薄弱;民族解放和社会解经常成为时代最迫切的问题;中文化中重理性、重实用传统的制以及浪漫主义文学身发展中的弱点等
真正的浪漫主义杰作作家的主体精神高扬的产物。
们独立不羁的人格,自生命内在的情感发天马行空式的想象驰骋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
屈原李白、吴承恩就是这样的精神人。
五四一代浪漫主义作强调自我重视创作主体的个人化重自我的生命体验。
后来社会命运动高涨,要求作家投身命运动,深入大众生活和人民众相结合,以文学服务于革命这本是历史的必然。
但是在强调树立阶级意识、群众意的时候却忽视了作家自的主体意识;强调作家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时候,忽视了作家仍然群众的启蒙者、教者,应该吸收人民的营,把自己的主体精神变得更强大,不是变成大众的随声附和附庸。
主体精神萎缩,当然也以有强烈震撼人心的漫主义之作的出现今天我国又经历着一个新的深刻革思想的解放也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敞开了阔的天地时代期盼新一代浪漫主义伟作家的出现。
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