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套管绝缘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哈理工)

高压套管绝缘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哈理工)
高压套管绝缘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哈理工)

330kV油纸电容式套管电磁计算与

结构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条件与任务

1.设计条件

额定电压U A =330kV ,I N =315A ,最大工作电压U m =363kV ,1min 工频耐压试验电压为570kV 干闪络实验电压为670kV ,温闪络试验电压为510kV ,1.2/50全波冲击试验电压为1050kV 2.设计任务

(1)确定电容芯子电气参数 1.绝缘层最小厚度 2.绝缘层数

3.极板上下台阶长度

4.各层级尺寸

5.温升

6.热击穿电压

(2)选出上下瓷套并进行电气强度枝枝绝缘 (3)画出极板布置图,E-r 分布图以及装配图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原理

1.所谓套管就是用来把电流引入或引出变压器,断路器或其他设备的金属外壳,也用于导体或母线穿过建筑物或墙壁,其中最常用的是电容式套管,其一般为油纸绝缘和胶纸绝缘套管,而瓷套是外绝缘,一般认为是辅助绝缘

(1)电容式套管具有内绝缘与外绝缘,其内绝缘是主绝缘,外绝缘是瓷套,如外胶纸式变压器套管无下瓷套

(2)胶纸套管的电容芯子是由厚0.05~0,07毫不透油单面胶纸和具有一定尺寸的电容极板卷制而成的圆柱电容芯子,一般高压电容式套管的绝缘层最小厚度为1~1.2mm 工频常温下胶纸绝缘的tan δ≤0.007

(3)油纸电容式套管的电容芯子由电缆纸多层铝箔极板卷制而成的圆柱电容芯子,工频常温下,油纸绝缘的tan δ≤0.003 (4)胶纸套管与油纸套管的比较

1.机械强度高,法兰可直接固定在电容芯子上,结构坚固结实,可作45°或水平安装

2.胶纸套管充油量少,密封较容易

3.在变压器中采用时,下部不用下磁套,可以减小尺寸

4.胶纸的耐电晕性强于油纸

二.设计内容

1.确定电容芯子电气参数 (1)绝缘层最小厚度

还代超高压电容套管,一般min d 取得很薄,约在1~1.2m 左右,其目的在于提高套管的局部放电性能和选取较高的最大工作场强rm E

设胶纸套管的绝缘厚度为rm E =1.2mm ,油纸套管的绝缘厚度为1.2mm

(2)rm E 按最大工作电压下不发生有害局部放电这一原则而决定,当最小绝缘厚度min d 确

定即可计算rm E ,,由式

0.451(

)k r

d

U k ε=

可得局部放电起始场强

0.450.551

k k r U k E d d

ε=

= 其中k 1取4.3(胶纸)10.6(油纸)r ε取4(胶纸)13.5(油纸) D 同取1.2mm

0.450.55

4.3

2.084*1.2

k E =

=MV/m (胶纸) 0.450.55

10.6

5.463.5*1.2k E ==MV/m (油纸)

对于胶纸套管而言,rm E 的可取值,取rm E =2.1mv/m ,对于油纸套管,因局部放电有能发展的特点要求k E 应不低于(1.5-2)rm E ,以保证局部放电性能。 取rm E =2.8mv/m

当d mm 和rm E 决定后,绝缘层数n 即可按下式求取

min

rm U U

n U E d =

=

? 层数: 胶纸:363

832.1*1.2*3n =

=

油纸:363

622.8*1.2*3

n =

=

k h U k d =

滑闪起始,任何极板在空气或油中Kh=13.5时厚度最小绝缘层的滑闪电压 胶纸:13.5 1.214.79w U kV == 与干试电压相比,安全裕度

14.79

1.37670/62

=

均满足校核

(3)极板上下台阶长度

可根据经验确定上瓷套长度L B ,取Ls=272cm

干放电平均场强约为0.3mv/m ,则干闪络电压Uf=816kV 与干试电压相比较,安全裕度为816/670≤1.22

进行湿试电压校核

L=Lb=272cm 裙数n 取20裙间距离13.6cm 裙宽度λ=0.5l=6.8cm 裙倾角20° 对于高压套管常用下列经验公式

0.770.813.56 2.65/Vs L nl a a =+

式中L —套管的瓷套的有效高度

a —裙宽,0000;

L —裙距,均以厘米来计

U 3=3.56×2.720.77+2.5×20×13.60.82=871.5kV

大于湿试电压510kV 裕度=1.7

冲击电压查图可知,以上均有足够裕度,1.2/50全波 U S =50+5.06a=50+5.06×272=1426kV 安全裕度:1426/1050=1.36>1.0合格 内外绝缘的配合,除了内绝缘的耐电强度应高于外绝缘以外,还应考虑内绝缘对外绝缘的电场调节作用,即电场的屏蔽作用,为了屏蔽,电容芯子的接地极板应比法兰高出约为上瓷套放点距离L 1的8.5-10%而芯子的最内层极板赢低于上瓷套的上端盖约为20-25%的上瓷套放电距离L 1,这样可以减小法兰和上端盖附近的电场集中,使上瓷套表面电压分布较为均匀,以提高闪络性能。

因此,电容极板的上部台阶长度与瓷套的放电距离有如下关系: 1n λ=(8.5~10)%L 1+(20~25)%L 1=L 1

1n λ≈65%L 1

式中 L 1——上瓷套的放电距离

1n λ——极板上台阶的总和,在实际设计中,各台阶长度相等,n 为层数

选择内绝缘对上瓷套的屏蔽长度,上端为20%L B ,下端为10%L B ,则电容芯子的上端绝缘长度1n λ=0.7Lb

胶纸:10.70.7*272

2.383B L cm n λ=

== 油纸:10.70.7*272

3.162

B L cm n λ=== 令下台阶为上台阶的60% 胶纸:2λ=1.4cm 油纸:2λ=1.9cm 胶纸:λ=3.7cm

油纸:λ=5cm

(4)各层极板尺寸

2670

0.577/14*83E MV m =

=(胶纸)

26700.569/19*62

E MV m ==(油纸)

Ws 上为在干试下端轴向场强小于平均放电场强0.65mv/m 由于法兰长度L 未作规定,可选择最有利条件 4.1r l ξξ==则

n 183l *3.7991 4.11n cm λξ=

==--(胶纸) n 162

l *51001 4.11

n cm λξ=

==--(油纸) 法兰长度Lf=Ln-(0.1Lb+9)=99-(27+9)=63cm 其中9cm 为选取对下瓷套的屏蔽长度 法兰长度Lf=64cm (油纸) 下瓷套长度

胶纸:290.1H H L n L λ=++

Lh=(8.3X1.4+9)/0.9=139.1cm 取139cm L0=99+83X3.7=406.1cm 取406cm 实际上0n /l 406/99 4.1l ξ=== 油纸290.1H H L n L λ=++

H L =(62×1.9+9)/0.9=141cm

3n n ρρλ=+=100+6.2×5=410cm

实际上:0n /l 406/99 4.1l ξ===

补:冲击电压校验1.2/50金波 Us=50+5.066=50+5.06×272=1426kv 安全裕度:1426/1050=1.36>1.0 合格

下瓷套闪絡电压,可以放电平均场强0.65mv/m 来校正 胶纸:Us=1390×0.65=903.5kv >670kv 油纸:Us=1410×0.15=916.5kv >670kv 而入层的极极长度

()x n L n x ρλ=+-

在等电容的情况下,任何一层的电容为

000002111

2ln 2ln 2ln 2ln

ln /ln /ln /ln /r r r r k x x n n C r r r r r r r r πεεπεεπεεπεε--=

==???==???=

式中:Lo —最内层(零序)极的半径与长度

n r —最外层(接地)极板的半径与长度

r ε—相对介电常数,油纸绝缘3.5,胶纸3.8-4.5 0ε—真空的电容率,8.854×00F/m 电容式根据合比定理

11

2n 12

01110

l ln ln ln ln ln n

x x x x n x

x n l l l l a c e g a c e g A r r r r r b d f h b d f h r r r r r =--++++???====???===???==???===++++???∑

式中0/r n r r ξ=,在一般情况下可取0n l /l r l ξξ==,只有当l ξρ=时,则取l ξρ=;当

r l ξξ=时,1ln o o n r l r =,在工作电压下最内层和最外层绝缘工作场强均为rm E

设最内层绝缘中工作场强为rm E 时 则由式可得01

*rm U A

E nr l =

解出零序极极半径01*rm U A r E l n

=

接地极极半径*

r n rm l A

U r E n

ξξ=

由上式可得10()2A x x l l x

r r ρ+= 解出极极半径10()2A

x x l l x

r r ρ+=

取 4.1r ξ= 胶纸1n (l )148532ln r

l n

A l +=

=

0r =4.4cm 363 4.1*14853

*18.64406*83

3*21n r cm =

= 油纸1n (l )112052ln r

l n

A ξ+=

=

036311205* 3.3410*623*28r cm =

= 363 4.1*11205

*13.5410*62

3*28n r cm == (5)温升

温升计算的目的是,校核套管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最大发热温度不超过材料的耐热性要求, 一般油纸为105℃,胶纸为120℃,胶质套管最大温升出现于浸油部合芯子直径最粗段,基本上属于径向发热。可根据发热量与散热量平衡来计算导杆附近最大温度与套管周围油温之差即最大温升

12

12

12

22ln n n

r r r ρρρρθπλπσ

++?=

+

式中 n r —芯子浸油部分最大外半径 0r —导杆外半径

λ-芯子在油中的表面散热系数,一般可取500

1ρ—单位长度的导杆发热量(w/m ),2

P IR =

.,其中I 为额定电流,R 为导杆单

位长度有效电阻

2ρ—套管单位长度的介质发热量(w/m );2

2

P vc t g ωδ=.其中v 为额定电压,c 为

套管电容;

ω=2 f π =314,00为在工作状态下的介质损耗 L —电容芯子绝缘部分总长度 对于胶纸套管

rn=18.04cm ro=4.4cm λ =0.22

2P I R =

ρ—导体电阻率2

/mm m Ω?对于铜ρ=0.018[1+0.004(θ-20)]

θ为导体的计算温度选取额定电流的密度为2A/mm 2 I A

=2 A=I/2=2502mm 有效横截面积为2502mm ,取横截面积4002

mm ,r=11.29m ,R=ρ×l/A ρ=0.018[H0.004(120-20)]=0.0252 2

/mm m Ω? L =lo =4.06m

tan δ=0.01 , tan δ胶纸0.03-0.01

2P I R ==2500 0.0252×1/400=15.75(w/m )

01211

(

)

2378*102ln 9*10

r

r r l l C F εξ-+==? ω=2πf=314

212.84/p W m =

12

12

12

22.60.523.12522ln o n n

C r r r ρρρρθπλπσ

++?=

+

=+=<

对于油纸:

rn=13.5cm r0=3.3cm λ=0.25 r ε=3.5

ρ=0.018[1+0.004(105-20)]=0.024 Ωmm 2

/m

因为额定电流在2-25 A/mm 2,选取额定电流密度为2 A/mm 2 1/A=2 A=500/2=250 mm 2

有效的横截面积为250,取横截面积300 mm 2,半径r=9.77 mm L=l 0=410 cm=4.1 m

tg δ=0.005,tg δ油纸0.002-0.007,λ=0.25

P 1=I 2R=5002

×0.025×(1/300)=20 W/m

01211

(

)2351*102ln 9*10

r

r r l l C F εξ-+==? ω=2πf=314

2 5.9/p W m =

12

12

12

20.490.6121.12522ln o n n

C r r r ρρρρθπλπσ

++?=

+

=+=<

(6)热击穿电压

热击穿电压可以按单向冷却圆柱体结构的情况计算,由于忽略了轴向散热,计算值常偏低,一般可利用福克热击穿公式做计算,在交流电压下其式为

()5

()0

1.9*10tan f c r U kV af λ

?εδ=?

式中tg δ0 —— 电容芯子在周围环境温度下的介质损耗值 a —— 介质损耗的温度系数 λ1εr1f —— 符号同前 φ(c) —— 与结构尺寸和导散热量有关的系数,根据我国实践经验,一般套管取φ(c)=0.63

因此可得套管的热击穿电压

5

1.2*10tan f r U af λ

εδ=

胶纸:λ=0.22 a=0.04/℃ f=50

εr =3.8

tg δ0=0.01

5

0.22

1.2*102040.04*50*3.8*0.01

f U kV ==

油纸:λ=0.25 a=0.07/℃ f=50 εr =3.5

tg δ0=0.005

表1 胶纸

层Lx(cm) Rx(cm) Er(kV/cm) 层Lx(cm) Rx(cm) Er(kV/cm)

0 406 4.40 21 42 250.6 11.13 13.4

1 402.3 4.5

2 20.8 4

3 246.9 11.32 13.4

2 398.6 4.64 20.

3 4

4 247.

5 11.71 13.4

3 394.9 4.77 19.9 45 239.5 11.7 13.4

4 396.2 4.9 19.6 46 235.8 11.89 13.4

5 387.5 5.03 19.2 47 232.1 12.08 13.4

6 383.8 5.16 18.9 48 228.4 12.26 13.4

7 380.1 5.3 18.6 49 224.7 12.45 13.4

8 376.4 5.43 18.4 50 221 12.64 13.4

9 372.7 5.57 18.1 51 217.3 12.83 12.5

10 369 5.71 17.8 52 213.6 13.02 13.5

11 165.3 5.85 17.6 53 209.9 13.20 13.5

12 361.6 6.00 17.6 54 206.2 13.39 13.6

13 357.9 6.15 17.0 55 202.5 13.57 13.7

14 354.2 6.3 16.8 56 198.8 13.76 13.7

15 350.5 6.45 18.6 57 195.1 13.94 13.8

16 346.8 6.6 16.4 58 191.4 14.13 13.9

17 343.1 6.76 16.2 59 187.7 14.31 14.0

18 339.4 6.71 16.0 60 184 14.49 14.1

19 335.7 7.07 15.8 61 180.3 14.67 14.2

20 332 7.23 15.6 62 176.6 14.86 14.3

21 328.3 7.23 15.6 62 176.6 14.84 14.3

22 324.6 7.59 15.3 64 169.2 15.19 14.6

23 320.9 7.72 15.1 65 165.5 15.37 14.7

24 317.2 7.89 15.0 66 161.8 15.54 14.9

25 313.5 8.06 14.8 67 158.1 15.70 15.1

26 309.8 8.23 14.7 68 154.4 15.87 15.3

27 306.1 8.41 14.6 69 150.7 16.03 15.5

28 302.4 8.58 14.5 70 147 16.20 15.8

29 298.7 8.75 14.4 71 143.3 16.35 16.0

30 295 8.93 14.2 72 139.6 16.51 16.3

31 291.3 9.11 14.1 73 135.9 16.66 16.6

32 287.6 9.29 14.0 74 132.2 16.82 16.9

33 283.9 9.47 14.0 75 128.5 16.96 17.2

34 280.2 9.65 13.9 76 124.8 17.11 17.6

35 276.5 9.83 13.8 77 121.1 17.25 18.0

36 272.8 10.02 13.7 78 117.4 17.39 18.4

37 269.1 10.20 13.7 79 113.7 17.53 18.8

38 265.4 10.39 13.6 80 110 17.66 19.3

39 261.7 10.57 13.6 81 106.3 17.79 19.8

40 258 10.76 13.51 82 102.6 17.91 20.4

41 254.3 10.95 13.5 83 99 18.04 21

表2 油纸

层Lx(cm) Rx(cm) Er(kV/cm) 层Lx(cm) Rx(cm) Er(kV/cm) 0 410 3.30 28 322508.47 17.9 1405 3.42 27.4 332458.66 17.9 2400 3.55 26.7 342408.85 17.8 3395 3.68 26.0 352359.04 17.8 4390 3.81 25.5 362309.23 17.8 5385 3.94 25.0 372259.42 17.9 6380 4.08 24.4 382209.60 17.9 7375 4.22 23.9 392159.79 18.0 8370 4.36 23.5 402109.98 18.1 9365 4.50 23.1 4120510.17 18.2 10360 4.65 22.6 4220010.35 18.3 11355 4.80 22.2 4319510.54 18.4 12350 4.96 21.8 4419010.72 18.6 13345 5.11 21.5 4518510.90 18.8 14340 5.27 21.1 4618011.08 19.0 15335 5.43 20.8 4717511.26 19.2 16330 5.60 20.5 4817011.43 19.5 17325 5.76 20.2 4916511.60 19.8 18320 5.93 20.0 5016011.77 20.1 19315 6.10 19.7 5115511.94 20.5 20310 6.27 19.5 5215012.10 20.9 21305 6.45 19.3 5314512.26 21.3 22300 6.63 19.0 5414012.42 21.8 23295 6.80 18.9 5513512.57 22.3 24290 6.98 18.7 5613012.72 22.9 252857.17 18.5 5712512.87 23.5 262807.35 18.4 5812013.01 24.3 272757.53 18.3 5911513.15 25.1 282707.72 18.2 6011013.28 25.9 292657.90 18.1 6110513.41 26.9 302608.09 18.0 6210013.50 28 312558.28 17.9

2.电机工程手册(4)

4.GB/T4109-199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钢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 《钢结构基本原理》 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钢框架主次梁设计 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 姓名:周世超 学号: 指导老师:龚永智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钢平台结构(布置及)设计。 (二)、设计规范及参考书籍 1、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GB/T50105-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GB/T50001-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GB5009-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钢结构设计规范[S](GB50017-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GB50205-2001) 2、参考书籍

(1)沈祖炎等. 钢结构基本原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毛德培. 钢结构[M].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陈绍藩. 钢结构[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李星荣等.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 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二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三)、设计内容 某多层图书馆二楼书库楼面结构布置示意图如图一所示,结构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楼面板为120mm厚的单向实心钢筋混凝土板。荷载的传力途径为:楼面板—次梁—主梁—柱—基础,设计中仅考虑竖向荷载与动荷载的作用。框架按照连续梁计算,次梁按照简支梁计算。其中框架柱为焊接H型钢,截面尺寸为H600X300X12X18,楼层层高取3.9米 采用的钢材为Q345,焊条为E50 柱网尺寸9 ×9,永久荷载5,活荷载10 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 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 (四)、设计内容要求 1)验算焊接H型钢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如不满足请自行调整 2)设计次梁截面CL-1(热轧H型钢)。 3)设计框架主梁截面KL-1(焊接工字钢)。 4)设计框架主梁短梁段与框架柱连接节点,要求采用焊缝连接,短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设计一台换热器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概述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工艺计算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2. 核算压强降 经验公式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设计结果一览表 设计评述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9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徐凯 指导教师:张玲张亚男秦敏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日期:2009.11 宁夏理工学院

前言 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在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浮头式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及整个设计过程。 在浮头式换热器中,浮头式换热器的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亦称浮头。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有如下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这个特点在现场就能清楚地看出来。这种换热器的壳体和管束的热膨胀是自由的,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一般比固定管板高20%左右,在运行中浮头处发生泄漏不易检查处理。浮头式换热器适应于壳体和管束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工作条件下。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理论与实际并重。书中对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中所需的各学科知识均有简要的介绍和解释。同时该书对换热器在编写时注重介绍的方法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期间得秦敏、张春兰、张亚男、张玲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难免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徐凯 2009-11-2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1) 第三章确定设计方案 (3) 3.1 换热器类型的确定 (3) 3.2 管程及壳程的流体安排 (3) 第四章确定物性数据 (4) 4.1定性温度的确定 (4) 4.2列表 (6) 第五章传热面积的估算 (7) 第六章工艺结构尺寸的确定 (9) 6.1 管径和管内流速的确定 (9) 6.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的确定 (9) 6.3 平均传热温差的校正 (10) 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确定 (10) 6.5 壳体内径的确定 (11) 6.6 折流板的确定 (11) 6.7 其它附件的确定 (12) 第七章所设计换热器的校核算 (13) 7.1 传热热流量的核算 (13) 7.2 壁温的校核计算 (15) 7.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的核算 (17) 参考文献 (19) 换热器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1)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由设计任务书可知: 厂房总长为120m,柱距6m,跨度为24m,屋架端部高度为2m,车间内设有两台中级工作制吊车,该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为-22℃。暂不考虑地震设防。 屋面采用1.5m×6.0m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屋面坡度为i=1:10。卷材防水层面(上铺120mm 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和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7KN/㎡,雪荷载标准值为0.4KN/㎡,积灰荷载标准值为0.5KN/㎡。 屋架采用梯形钢屋架,钢屋架简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二选材: 根据该地区温度及荷载性质,钢材采用Q235-C。其设计强度为215KN/㎡,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接,构件采用钢板及热轧钢筋,构件与支撑的连接用M20普通螺栓。 屋架的计算跨度L。=24000-2×150=23700,端部高度:h=2000mm(轴线处),h=2150(计算跨度处)。 三结构形式与布置: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见图1所示: 图1 屋架支撑布置见图2所示:

图2 四荷载与内力计算: 1.荷载计算: 活荷载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故取两者较大的活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防水层(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0.35KN/㎡找平层(20mm厚水泥砂浆)0.02×20=0.40 KN/㎡保温层(40mm厚泡沫混凝土0.25 KN/㎡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钢屋架和支撑自重0.12+0.011×24=0.384 KN/㎡ 总计:2.784 KN/㎡可变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屋面活荷载(取两者较大值)0.7KN/㎡积灰荷载0.5KN/㎡风载为吸力,起卸载作用,一般不予考虑。 总计:1.2 KN/㎡永久荷载设计值 1.2×2.784 KN/㎡=3.3408KN/㎡可变荷载设计值 1.4×1.2KN/㎡=1.68KN/㎡2.荷载组合: 设计屋架时应考虑以下三种组合: 组合一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 屋架上弦荷载P=(3.3408KN/㎡+1.68KN/㎡) ×1.5×6=45.1872KN 组合二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屋架上弦荷载P1=3.3408KN/㎡×1.5×6=30.07KN P2=1.68KN/㎡×1.5×6=15.12KN 组合三全跨屋架及支撑自重+半跨大型屋面板自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专业班级:应化1301班 姓名:王伟 学号: U201310289 指导老师:王华军 时间: 2016年8月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 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 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 3.课程设计说明书 (6) 3.1确定设计方案 (6) 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 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 3.1.3流程安排 (7) 3.2确定物性数据 (7) 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 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 3.3.3 传热面积 (8) 3.3.4 冷却水用量 (8) 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 4.7.1 壁厚 (12) 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 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 4.8.2 管板尺寸 (13) 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 (17)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题目及工艺参数---------------------------------------------------1 一、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2 二、结构设计-------------------------------------------------------------5 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5 2、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5 3、筒体内径确定-------------------------------------------------------5 4、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6 5、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7 6、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7 7、外头盖结构设计-----------------------------------------------------8 8、接管的选择--------------------------------------------------------------------------------------8 9、管箱结构设计-------------------------------------------------------8 10、管箱结构设计------------------------------------------------------8 11、垫片选择----------------------------------------------------------9 12、折流板------------------------------------------------------------------------------------------9 13、支座选取----------------------------------------------------------10 14、拉杆的选择--------------------------------------------------------13 15、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13 16、防冲板------------------------------------------------------------13 17、设备总长的确定----------------------------------------------------13 18、浮头法兰---------------------------------------------------------------------------------------14 19、浮头管板及钩圈----------------------------------------------------14 三、强度计算--------------------------------------------------------------14 1、筒体壁厚的计算-----------------------------------------------------14 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5 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 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 --------------------------------------------16 5、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16 6、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17 7、固定管板计算-------------------------------------------------------18 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19 9、管子拉脱力计算-----------------------------------------------------20 四、设计汇总-----------------------------------------------------21 五、设计体会--------------------------------------------------------------21 参考文献--------------------------------------------------------------2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 2、工作原理 (2) 二、原始数据 (3) 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 1、齿轮机构的设计 (4)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 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 五、参考文献 (27) 六、小结 (28)

一、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传动机构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 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 0—z 1 、z 1 、—z 2 ,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 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 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 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 2 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 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 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 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 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 律单位mm mm °°°°°°mm mm 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 等加速等减 速 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 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 符号K n2L O2A H L BC 单位r/min mm 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 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 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 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 位置号位置 组 号 学生号 A B C D 1 1 3 6 8/ 10 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 2 1/ 4 7 8 11 1 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 3 2 5 7/ 9 12 1/ 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班级:11-0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3) 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5) 第四章工艺计算 (6) 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6) 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7) 4.2.1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7) 4.2.2估算传热面积 (9) 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11) 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11) 5.2壳体内径的估算 (13) 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4) 5.4折流板 (14) 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20) 6.1管程换热系数 (20) 6.2 壳程换热系数 (20) 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23) 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5) 8.1 管程阻力计算 (25) 8.2 壳程阻力计算 (26) 总结 (28)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热交换器(又称列管式热交换器)是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管子(称这些平行的管子为管束),让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进行热量交换。 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管子根数很多,从而壳体直径比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大。这是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因而换热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热交换器的管外空间成为多程。而当装设折流板时,则不论流体往复交错流动多少次,其管外空间仍以单程对待。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虽然它面临着各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挑战,但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优势地位。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

钢结构课程设计

. . XX 工程学院 建筑钢结构 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

目录 前言 (2) 某车间刚屋架设计 1.设计资料 (3) 2.荷载计算 (5) 3.荷载组合 (5) 4.内力计算 (6) 5.杆件设计 (7) 6.节点设计 (11) 参考文献 (19)

前言 本书意在完成钢结构设计课的作业,以及对自己两学期来钢结构设计课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本书主要对一个单层厂房的屋盖进行设计验算,。编撰过程由于疏忽或个人知识面的局限性,难免会产生一些失误以及错误,望各位老师批评改正。

某车间钢屋架设计 1. 设计资料 1.1屋面类型 无檩屋面,屋面采用1.5X6m 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2杆件及连接 杆件采用Q235钢,钢材强度设计值f =215N/mm 2。角焊缝强度设计值 为 2/160mm kN f w f 1.3屋架主要尺寸 Ⅰ.跨度30m Ⅱ.屋架上弦坡度1/10 Ⅲ.架端架高度1990mm Ⅳ.屋架跨中高度3340mm 1.4其他设计资料 Ⅰ.厂房长度240m Ⅱ.屋架支撑于钢筋混凝土柱顶 Ⅲ.柱距6m Ⅳ.柱网布置如图

Ⅴ.架几何尺寸 Ⅵ.屋架支撑布置

2.荷载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0?1.4 kN/m2=1.4 kN/m2 屋架自重0.12+0.011?30=0.45 KN/m2 永久荷载 2.2 KN/m2 共 4.05 kN/m2屋面活载 1.0 kN/m2 3. 荷载组合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值为 q=1.35×4.05+1.4×0.7×1.0=6.45KN/㎡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荷载组合值为 q=1.2×4.05+1.4×1.0=6.26KN/㎡ 故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起控制作用。 Ⅰ.全垮永久荷载加全垮可变荷载 F=6.45×1.5×6=58.05KN Ⅱ.全垮永久荷载加半跨可变荷载

【精品毕设】简易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简易机械手机械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沈柳根学号:20110611119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11机电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2015年1月5日

摘要 简易机械手是工业机械手的简化,功能相似,而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以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械手是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工业机械手设计是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完技术基础课及有关专业课以后的一次专业课程内容得综合设计。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的机械分析与综合能力、机械结构设计的能力、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能力,掌握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于气动机械手的设计,展现了各个相关学科知识在这里的整合,有利于理解专业知识。 关键词:简易机械手;结构设计;气动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任务介绍及意义 (1) 1.1设计任务意义: (1) 1.2设计任务要求介绍: (1) 2 总体方案设计 (3) 2.1 结构分析 (3) 2.3 设计简介 (3) 3 机械传动结构设计 (5) 3.1传动结构总体设计 (5) 3.2手指气缸的设计 (6) 3.3纵向气缸的设计 (12) 3.4横向气缸的设计 (13) 4最终图纸 (15) 4.1装配图 (15) 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钢结构课程设计参考示例

参考实例: 钢结构课程设计例题 -、设计资料 某一单层单跨工业长房。厂房总长度为120m,柱距6m,跨度为27m。车间设有两台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该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为-20℃。 屋面采用1.5m×6.0m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屋面坡度为i=1:10。上铺120mm 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和三毡四油防水层等。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6kN/㎡,雪荷载标准值为0.75kN/㎡,积灰荷载标准值为0.5kN/㎡。 屋架采用梯形钢屋架,其两端铰支于钢劲混凝土柱上。柱头截面为400mm ×400mm,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根据该地区的温度及荷载性质,钢材采用Q235―A―F,其设计强度f=215kN/㎡,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接。构件采用钢板及热轧钢劲,构件与支撑的连接用M20普通螺栓。 屋架的计算跨度:Lo=27000-2×150=26700mm,端部高度:h=2000mm(轴线处),h=2015mm(计算跨度处)。 二、结构形式与布置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见图1所示。

图1 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屋架支撑布置见图2所示。

符号说明:GWJ-(钢屋架);SC-(上弦支撑):XC-(下弦支撑);

CC-(垂直支撑);GG-(刚性系杆);LG-(柔性系杆) 图2 屋架支撑布置图 三、荷载与力计算 1.荷载计算 荷载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故取两者较大的活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放水层(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0.35kN/㎡找平层(20mm厚水泥砂浆)0.02×20=0.40kN/㎡ 保温层(120mm厚泡沫混凝土)0.12*6=0.70kN/㎡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0kN/㎡钢屋架和支撑自重0.12+0.011×27=0.417kN/㎡ 管道设备自重0.10 kN/㎡ 总计 3.387kN/㎡ 可变荷载标准值 雪荷载0.75kN/㎡积灰荷载0.50kN/㎡ 总计 1.25kN/㎡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105Pa。 4、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114000吨/年煤油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1章设计概述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1](205) 1、1、1 传热的概念 所谓的传热(又称热传递)就是间壁两侧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问题。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凡是有温差存在时,就必然发生热量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1、1、2 传热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都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了达到并保持一定温度,就需要向反应器输入或输出热量,又如在蒸发、蒸馏、干燥等单元操作中,都要向这些设备输入或输出热量。所以传热是最常见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无论是在能源,宇航,化工,动力,冶金,机械,建筑等工业部门,还是在农业,环境等部门中都涉及到许多有关传热的问题。此外,化工设备的保温,生产过程中热能的合理利用以及废热的回收利用等都涉及到传热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普遍的存在于化工生产中,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化工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经常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强化传热过程,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 ②削弱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减少热损失。 1、2 换热器的概念与意义[2] 1、2、1 换热器的概念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设备,简称为换热器。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1、2、2 换热器的意义 热交换设备是工业生产中为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一种工艺设备。在化工、炼油、动力、原子能等众多的工业部门和行业中,广泛使用加热器、冷却冷凝器及其他热交换设备来满足一定的工艺生产条件;由这些设备构成的换热系统的状况,对整个化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及整个化工系统的投资与操作费用关系重大。在一般化工厂的建设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0%-20%[3];在石油炼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35%-40%[3]。因此,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范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 学生姓名: 组员: 学号:2009219754106 指导教师:邓小林 2013年12月28日

目录 作品内容简介 (2)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3) 2 结构特点 (3) 2.1 绞碎机的结构 (5) 2.2 压榨机的结构 (5) 3 工作原理 (6) 4 性能参数 (7) 5 创新点 (8) 6 作品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8) 7 参考文献 (9) 附图: (10)

作品内容简介 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家用辅助机器的绞碎机和压榨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绞碎机和压榨器往往只具有绞碎或者压榨的功能,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小组经过深入研究分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一款同时具备绞碎和压榨功能的绞碎压榨机。 该机主要由螺杆、四叶刀和绞碎筒体组成绞碎系统实现绞碎功能。由双旋向螺杆、压榨活塞和压榨筒体组成的差动螺旋机构实现压榨功能。该机可同时实现绞碎和压榨功能,在具备上述功能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随时拆开,单独作为绞碎机和压榨机使用。 该机具有结构巧妙、拆装方便、使用方便简单、工作稳定可靠、效率高等特点。

1 研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注重生活的质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不法生产商为了谋取暴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更无法谈及高品质生活。例如:阴霾笼罩的食品市场中的劣质肉馅、含化学色素的合成果汁和化学物质合成的速冲豆浆等。这无疑是阻挡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绊脚石。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大赛“绿色、环保、创新”的主题,通过走进社会,深入到群众中,我们研究小组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设计一台家用绞碎压榨机器。 目前,市场上手动的绞碎和压榨机都是分离的。其中,大部分的绞碎机是针对中小企业或者作坊设计的,结构多为变螺距锥形螺杆与相应的锥筒配合,使用电动机带动实现绞碎功能,但是结构复杂不利于维修,体积大、功耗大不适合家庭使用。压榨机则多为在密闭的空间里通入压缩空气能实现高效率、大规模压榨,但是需要辅助的空气压缩机增大机器设备的体积、功耗大,噪声大不适宜小规模的家用压榨。我们的作品是针对家庭绞碎和压榨,实现全手动驱动而设计的两用家庭绞碎压榨机,具有体积小、噪声小、绿色环保等特点。 该机器不但能够为人们提供新鲜的肉馅,而且能够提供各种新鲜的果汁等。该机器不仅能够对水果、豆类、瓜类和肉类等进行单独压榨或者绞碎,而且能够对其进行先绞碎后压榨。它是把绞碎和压榨功能集为一体的机械产品,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和绿色环保等的特点。它适用于广大的普通家庭,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因此该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 结构特点 如图2-1所示是按1:1所绘制的绞碎压榨机三维模型,设计尺寸规格为304mm*476mm*245mm。图2-2为绞碎压榨机的分解图。绞碎压榨机由绞碎机构、压榨机构和机架三部分部分组成。绞碎机构与压榨机构间通过绞碎筒体右端盖14和连接螺母套筒15实现连接,机架11、17与机身8、20通过内六角螺钉连接。

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设计报告

XX 工学院 课程实训 课程名称:钢结构设计原理专业层次:土木工程(卓越)

1、设计资料 1)某厂房跨度为24m,总长90m,柱距6m,屋架下弦标高为18m。 2)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顶,上柱截面40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屋面采用1.5×6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屋面板不考虑作为支撑用)。 4)该车间所属地区西安。 5)采用梯形钢屋架。 考虑静载: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包括嵌缝)1400N/m2 ②二毡三油防水层400N/m2 ③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400N/m2 ④支撑重量70N/m2 考虑活载:活载700N/m2

6)钢材选用Q345钢,焊条为E50型。 2、屋架形式和几何尺寸 屋面材料为大型屋面板,故采用无檩体系平破梯形屋架。 屋面坡度 i=1/10; 屋架计算跨度L 0=24000-300=23700mm ; 端部高度取H=1990mm ,中部高度取H=3190mm (为L 0/7.4)。 屋架几何尺寸如图1所示: 1拱50 图1:24米跨屋架几何尺寸

三、支撑布置 由于房屋长度有6米,故在房屋两端及中间设置上、下横向水平支撑和屋架两端及跨中三处设置垂直支撑。其他屋架则在垂直支撑处分别于上、下弦设置三道系杆,其中屋脊和两支座处为刚性系杆,其余三道为柔性系杆。 上弦平面支撑布置

屋架和下弦平面支撑布置

垂直支撑布置 4、设计屋架荷载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会同时出现,从资料可知屋面活荷载大于雪荷载,故取屋面活荷载计算。由于风荷载为0.35kN/m2 小于0.49kN/m2,故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沿屋面分布的永久荷载乘以1/cosα=√1+102/10=1.005换算为沿水平投影面分布的荷载。桁架沿水平投影面积分布的自重(包括支撑)按经验公式( P=0.12+0.011 跨度)计 w 算,跨度单位为m。 标准永久荷载: 二毡三油防水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13201030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2.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1.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钢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钢结构设计 设计题目: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钢屋架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大学三年级 姓名:郭锐 学号:19 指导教师:王鹏 日期:2016年12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学院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3 年级姓名:郭锐学号:13325 课程设计题目: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钢屋架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一)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长度90m,柱距6m,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用1.5×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1/10~1/12。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m m,混凝土C20,屋面活荷载0.50 kN/m2,屋面积灰荷载0.75 kN/m2,屋架跨度、屋架计算跨度、屋面做法和屋架端高按指定的数据进行计算。 1、屋架跨度(1)21m(2)24m 2、屋面计算跨度(1)L0=L (2)L0=L-300mm 3、屋面做法(1)有保温层(2)无保温层 4、屋架端高(1)h0=1.8m (2)h0=1.9m (3)h0=2.0m h=2.1m (4)0 (二)设计要求 1、由结构重要性,荷载特征(静荷),连接方法(焊接)及工作温度选用钢材及焊条。 2、合理布置支撑体系,主要考虑 (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3)垂直支撑 (4)系杆(刚性或柔性) 并在计算书上画出屋盖支撑布置图,并对各榀屋架进行编号 3、荷载及内力计算

(1)屋面恒载计算。 (2)屋面活荷载与屋面雪荷载不同时考虑。 (3)屋面积灰荷载属于可变荷载。 (4)利用结构的对称性,仅计算屋架左半跨杆件内力。 (5)计算屋架杆力时,应考虑三种荷载组合。 (6)将屋面分布荷载转化为屋架节点荷载,利用左半跨单位节点荷载内力图计算杆力。 (7)确定各杆最不利内力(最大拉力或最大压力) 4、杆件截面选择 (1)屋架杆件常采用双角钢组合组成的T形截面或十字形截面,要根据λx=λy的等稳条件选择合理的截面形式。 (2)正确确定杆件的长细比,由轴心受力杆件确定杆件截面及填板数量。 (3)设计小组内每位同学所计算的上弦杆,下弦杆,斜杆截面选择过程要在计算书内详细说明,其余杆件截面选择可按同组内其他同学计算成果统一列表取用。 (4)杆件截面规格不宜过多,与垂直支撑相连的竖杆截面则不宜小于2L63×5。 5、节点设计 (1)熟知节点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步骤。 (2)要在计算书内写出一般上下弦节点,下弦跨中节点,下弦支座节点及屋脊节点设计过程。 6、屋架施工图 (1)用铅笔绘制1#施工图 (2)施工图应包括 ①屋架简图(比例1∶100),左半跨标明杆件长度,右半跨注明杆件最不利内力,以及起拱度。 ②屋架正面图,上、下弦平面图(轴线比例1:20,杆件、节点比例1:10)。 ③侧面图,剖面图及零件详图。 ④注明全部零件的编号,规格及尺寸(包括加工尺寸和定位尺寸)孔洞位置,孔洞及螺 栓直径,焊缝尺寸以及对工厂加工和工地施工的要求。 ⑤材料表(一榀屋架的材料用量)。 ⑥说明(钢号、焊条型号、起拱要求、图中未注明的焊缝尺寸和油漆要求等)。 指导教师(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