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作业
1. 联系家乡的实际情况,说明所在地区聚落 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原因。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2. 围楼是分布 在闽东南山区的 一种聚落,请收 集有关围楼的资 料,说明其分布 的特点并简析原 因。
制作群
刘 金 李琼婵 陈敏玲 廖丽鹏 林 彦
蔡信涛 叶 青 沙少芳 姚丹虹
翁信聪 柳 斌 吴夏雯 潘齐云
►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生产设施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生活设施
(一)聚落的概念及分类
3. 聚落的分类: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乡村 ►城市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乡村
城市
人口
规模 联系
农业人口
较小
非农业人口
较大
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1 半坡原始村落
窑址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公共墓地 壕沟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课堂测验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3. 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中最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 C )
A.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B.气候条件恶劣 C.地块小,耕作距离远而不便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课堂测验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4. 我国北方与南方相比( B
居民点 地形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河流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示意
活动:
1)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2) 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2 平原和山区 聚落的差异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形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的高考复习策略与备考经验交流、高考的命题趋向及设题原则、高考的解题技巧等。
地形一.课标、考纲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在应用)二.与其它知识点及能力要求相联系的内容1.地形、地势、地貌的概念、类型等2.聚落:聚落的概念、类型、发展变化、分布、影响3.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三.重难点指导:㈠.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不同的地表形态聚落的类型、规模、分布密度、空间形态、聚落内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聚落发展变化等产生不同的影响⑴.地形条件对聚落的影响①.对聚落类型的影响城市聚落多分布于平原、盆地等地形区,而乡村聚落在平原、盆地、高原、山地、丘陵地形区均有分布。
从小区域来看,聚落多分布于沟谷、河谷、山间小盆地、山间台地等地形平坦的区域。
②.对聚落规模、密度的影响平原、盆地等地形区聚落规模大、密度大;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形区聚落规模一般较小,密度也较小。
如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聚落呈零星的点状分布或集中分布在水井、河流等水源地。
在丘陵、山地地形区,山间盆地则是聚落的最佳区位。
如四川盆地水热充足,人口密集,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
又如在云贵高原的低山丘陵的小盆地就是聚落密集之处,被当地人称为“坝子”。
③.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平原、盆地等地形开阔区域,聚落易于向多个方向扩展,形成集中式、团块状的聚落形态,如成都市、北京市;在山地、丘陵区的山谷、沟谷区,由于受地形限制,使得聚落沿山谷方向延伸,呈现典型的带状聚落形态,如我国的兰州市、宜宾市等。
高原区的牧民,由于逐水草而居及其每个牧民家庭为了占有足够面积的草场,聚落呈稀疏的散点状分布。
在山地、丘陵等地区的聚落,由于地形等阻隔,使得聚落被分割成片状,形成组团式的聚落形态。
④.对聚落内部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影响依山势而建的聚落,高低错落有致,体建筑视野开阔,个体建筑间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自然环境恶 劣,因此聚落分布较为分散,规模相 对较小。交通线路通常沿山谷或山脊 延伸,以降低修建难度和成本。
平原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
详细描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规模较大。交通线路通常呈网格状分布 ,以实现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
水文条件还对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建设成本产生影响。例如,在河流上架设桥梁或 隧道需要考虑到河流水位、流速、河床地质等因素,因此建设成本较高。此外, 水库的建设也会对周围地区的交通线路分布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特 征。气候条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和交 通出行的需求上。例如,在寒冷地区 需要考虑到冬季封路、雪崩等风险, 而在炎热地区需要考虑到道路热浪、 沙漠地带行车困难等问题。
VS
气候条件还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 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落和交通线 路的分布。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合 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而在 湿润地区则需要防止水患灾害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
04
实际案例分析
山地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受山地地形限制,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
河谷与聚落分布
总结词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交通受限,聚落分布多呈带状。
详细描述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河流流经形成的水系对聚落分布有一定影响。因此,河谷地 区的聚落分布多呈带状或沿河谷地带分布,规模较小。
02
地理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与交通线路分布
0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疑难辨析】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提示不是。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例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答案(1)C (2)A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3.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3
案例分析
山区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聚落分布特点
山区地势起伏大,聚落多位于山谷地带,沿河流 或山脊呈条带状分布。
交通线路分布特征
受地形限制,交通线路多呈带状或树枝状分布, 以适应地势变化,连接不同聚落。
影响
山区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聚落 规模较小,交通不便,但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
平原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为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提供 参考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网地区
交通线路较为密集,主要沿着河流和湖泊发展。由于水网 密布,交通线路的布局相对较为复杂,以桥梁和水上交通 为主。
气候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寒冷地区
冬季漫长且寒冷,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抵御寒冷 ,一些地区的交通线路采用了地下方式或者特殊的保温技术。
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多雨,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高温 和降水,一些地区的交通线路采用了高架方式或者特别的排水系统。
河流流域
聚落分布沿河流两岸较为 密集,交通线路也相对较 为稠密。
气候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温暖湿润地区
聚落分布较为密集,且规模较大 ,交通线路相对较为稠密。
寒冷干燥地区
聚落分布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 ,交通线路相对较为稀疏。
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资源丰富地区
聚落分布较为密集,且规模较大,交 通线路相对较为稠密。
度较短。
平原、盆地等平坦地形地区的聚 落规模较大,交通线路密集且长 度较长。
03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密切相关。
04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4.1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

阅读P88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表现: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的 类型 、分布 、 规模 和 发展 ,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区 北方平原 地区 南方丘陵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呈团聚型、棋盘 式的格局 分布相对分散 人口
平坦
复杂
较大
较小
聚居人口 较多 聚居人口 比较少
活动(P89)
二、地形对交通落线分布的影响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人类是自然环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 境的产物,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可以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要保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本章内容 既是前面第三章的延伸,又为学习必修2的知识打下基础。
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 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而在科技高度发 展的今天,自然条件影响的程度逐渐下降, 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路线分布的影响响
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北方平原地区和南方丘陵地区的聚落有何差异? 4.影响交通路线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5.我国的地势有何特点?交通路线分布密度有何 特点? 6.平原地区和山区两种地形分别对交通线路的布 局和形态特征有何影响? 7.交通路线的选线原则是什么? 8.科技进步对交通路线有何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和类别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 生产和 生活 活动而 聚居 的场所。 聚落包括 房屋建筑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 相关的 各种设施 。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 城市 和 乡村 两大类。
原创1:学科素养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 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 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 36 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 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
长桥卧波, 龙归大海!
英法海底隧道
技术措施
建设 “陆上桥” 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 的冻土地区。
密度最小的省份是哪几个? 3. 中国交通线路密度的大小与三级阶梯分布有什么
关系?
中国交通线路分布特点: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原因: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
浙北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密集, 呈网状分布的格局
宁绍平 原
浙中南丘陵区,地势起伏大,交
通线路较为稀疏浙,多中为浙线南状分丘布陵
对比分析,地 形对交通线路 哪些方面产生 影响?有何差 别?
兰州地处我国东西西部走山向区。,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
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黄河水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因此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提示:房屋建筑、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设施、规模、 家人及周围邻居所从事的生产行业——产业性质。
思考:铁路走向与地形的关系?
铁路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
丘陵
地形类型:
高原
A地
沼泽地
B地
任务五:请你来当交通线路设计师
沼泽地
B地
任务五:请你来当交通线路设计师
航拍兰州:两山夹一河
【图文助记】 1.修建道路时,采取“以桥 代路”的原因:修建道路时, 采取“以桥代路”的目的不 尽相同。如青藏铁路中“以 桥代路”是为了给生物留过 往通道;京沪高铁中“以桥 代路”主要是为了少占耕地。
4.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C )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的分布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河谷阶地 平原
如果在这三种地形中要选择 一处建房,你会选择在什么 地方? 高原
一、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因素
我们的祖先将半坡村 落布局在怎样的地形之上 该地形具有什么特征?半 坡人为什么将村落建立在 这样的地形上? 河谷阶地上 高亢平坦
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 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 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 36 km。大桥建成后将缩短 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 120余公里。
英法海底隧道
在交通选线时,一般要选 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南澳大桥全长11.8公里,连接南澳岛和莱芜半岛 是广东省最长的跨海大桥,从95年开始兴建, 投资20亿元,将于2012年全线通车。
既接近水源, 便于灌溉,又不会 被洪水淹没,同时 河流有防御作用。
甲
乙
比较甲乙两图中村落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人口 规模 密度 山地、丘陵 平原
少 多 小 大
格局
分散式 团聚型、棋盘式
小
大
云南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始 建于南宋末年,发源于城北象 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 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 巷,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 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 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 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 “东方威尼斯”,1986年国务 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 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全国首批受类共同承担保 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2002年,荣登“中国最令人向 往的10个城市”!
选择有利地形, 避开不利地形, 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积扇景观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盆地地 3 、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 3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 形封闭,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盆地中部有著名的塔克拉 上,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玛干沙漠。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 路有什么关系? 4 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方地形相对平坦,土壤 4、如自然因素中的水源、气候、河流,人文因素中的 、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 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交通、矿产资源、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
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地形因 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思考:为什么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在河谷阶地,给他们的 即接近水源,取水方便,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那些便利 ?
福建土楼
西塘古镇
上
海
傣家竹楼
丽江古城
北依象山
阅读书本89页材 西 料,思考丽江古城 枕 为什么冬无严寒, 狮 夏无酷暑?
5、说明你所在地形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环境因素: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土壤肥沃,适于 耕作
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交通 沿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 舒适的气候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金Fra bibliotek山子 山
丽江地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 风气候。由于纬度低和地形阻挡,受冬 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夏季因为 地海拔高和处于雨季,所以夏无酷暑。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 发展利用了哪些有 利的地形条件?
(1)筑城:利用地势 较高的平地坝子。 (2)气候:依托西面 和北面的山岭,冬季 风难以到达,夏季风 可以润泽。 (3)水源:雪山的水 资源可用。
二 十 四 道 拐
滇缅 公路
活动3
兰州
在交通选线时: 1、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 地段。 2、降低工程造价 3、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种铁路选线方案中,A方 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 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 修建和运营带来极大困难; 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 谷修建,但中间也需要穿越 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 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 图4-14 铁路选线 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 在图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 相比而言C方案相对合理。 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方案, 为什么?
4.1 地形对聚落及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 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分为哪两类?它们有什么不同?
半坡遗址复原图 半坡村落 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伸展, C 河谷阶地 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
B
河漫滩 A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活动 1
太 行 山
巫 山 雪 峰 山
大 兴 安 岭
祁连山 横 断 山 区
昆仑山
图4-8
中国地势三大阶梯
图4-9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
想一想: 2.关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交通线路密度的特点为西疏东密。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原因: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因而交通线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 路线较多,密度也最大; 并分析其原因。 第一第二阶梯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起伏大,因而交通线路稀疏。
随着科技的发展,复杂地形对交通线路布 局的影响逐渐减弱,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英 法海底隧道的贯通。
青藏铁路 英 法 海 底 隧 道
活动2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可分为两部分:西部 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中部又有平原、丘 陵和低山等。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 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1.西部的川西高原, 交通线路稀疏, 多呈”之”字形分布
2.东部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 交通线路稠密, 基本上呈网状分布。
减缓道路的坡度,但建设费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