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六年级国学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

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

B、司马迁

C、徐市

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

B、丞相

C、始皇

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4、秉笔直书中,( B )最后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

B、南史氏

C、太史仲

5、不是关于友情、友谊的成语是( D )

A.刎颈之交

B.患难之交

C.忘年之交

D.破釜沉舟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中“父子”的意思是( C )

A. 父亲

B. 儿子

C. 父亲与儿子

7、《燕王复仇》选自( A )

A、《史记·燕召公世家》

B、《史记·管晏列传》

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

张良 C、孔子

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C )11、A、李斯;B、萧何;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汉书》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

A、齐桓公

B、刘邦

C、嬴政

D、项羽

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

C、《晋世家》

D、《管晏列传》

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

B、项羽

C、刘邦

D、张骞

15、( A )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

A、鸡犬新丰

B、同甘共苦

C、多多益善

D、投笔从戎

16、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

A、史官

B、翰林

C、中书令

D、尚书

17、“隹”的本义是指( C )

A、野鸡

B、麻雀

C、短尾巴鸟

D、家禽18、“矰”是指( C )

A、锅

B、赠送

C、短箭

D、刀具

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

A、李白

B、李峤

C、杜甫

D、白居易

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A、项羽

B、刘邦

C、勾践

D、张良

21、凡由“舟”组成的字,大都与(A )有关。

A、船

B、横木

C、运输工具

2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是( A )

A 张良

B 萧何 C韩信

24、凡是由“殳”组成的字,大都与_B__有关。

A、力量、功效

B、打、杀、撞击

C、禽类

2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二、填空

1、“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2、“破釜沉舟”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3、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汉初三杰分别是___张良___、____萧何__、__韩信___。

6、《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7、“鸡犬新丰”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8、“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是史官董狐记载的。

9、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前不见古人,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

14、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

15、《资治通鉴》是______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值得再度的好书”。

16、在古代,贝壳因珍贵,常用作货币使用,凡是由“贝”组成的字大都与钱财、财富有关,比如___贫_、_贸_、____货_。

17、宁为百夫长,______胜作一书生___。(杨炯《从军行》)

18、人以铜为镜,________可以正衣冠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可以见兴替_____;以人为镜,___可以知得失

19、《以铜为镜》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 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编年体通史___。

20、三晋是指_____韩_、__赵____、___魏_____。

2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2.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选自《笔》,作者(李峤)。

23.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选自《垓下歌》,作者是(项羽),

24、《垓下歌》的作者是(项羽)。

25、“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中的“子房”是指(张良。)

2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选自《凉州词》,作者( 王之涣 )。

2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三、判断:

1、《史记》是司马光所著。(×)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张飞自刎于乌江。(×)

4、《垓下歌》是项羽所作。( √ )

5、韩信的主要贡献在运输粮草上。(×)

6、“竹”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竹子。(√)

7、力原来指一种农具,后来就常常假借用来指力量、力气。(√)

8、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巨万”的意思是数目极多。(√)

9、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废”的意思是出卖。(√)

10、“卧薪尝胆”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立、发奋图强。(√)

11.“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的书法指的是史官依据礼义或褒或贬的书写史事的法则。(√)

12、项羽失败是因为不够英勇。(×)

13、萧何给楚汉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常用来表示以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四、列举题

1、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文言文的意思。)

(郭隗说:“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贤纳士,那就先从我郭隗开始。至于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难道还会以千里为远而不来吗?”)

2、本册我们学过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请来列举几个。

卧薪尝胆、田忌赛马、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投笔从戎等等3、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1)、解释词语意思:

圯:____桥_______ 履:______鞋子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张良一愣想揍他一顿。又见对方是上了年纪的人,勉强隐忍下来,下去把鞋子拾上来。)

4、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得失?请写一写这面”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你知道的我国古代的史书。

《史记》《汉书》《战国策》《左转》《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测试题含答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40分) 1.《山园小梅》中将百花凋零衰败与梅花的明媚艳丽作对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 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4.《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行人快要出发的时候又把信 件打开,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比是《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晏殊《浣溪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惘的情感,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8.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10.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13.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小学五年级国学《增广贤文》测试题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30分) 1、______________,死不认尸。 2、命里有时终须有,______________。 3、公孙弘是汉朝的______学家,他的哲学最高范畴是“____” 4、“而立之年”指___岁;“不惑之年”指___岁;“知天命”指___岁。 5、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有三个很著名的梦,即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这是陆游的________中的诗句。 7、《孺子可教》讲的是____的故事,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建立了___朝。

8、《陈涉世家》是司马迁的著作《______》中中的一篇关于陈胜和吴广的传记,其中,陈渉说了一句与“英雄不问出处”相似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字____,号______,又号_____;与杜甫合称_____。为了与李商隐和杜牧的“小李杜”区别开,又被称为________。 10、善必寿考的“考”是什么意思:________ 11、爽口食多偏作病,____________。 12、虎生犹可近,________________。 13、子曰:“巧言令色,_______” 14、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15、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二、选择题。(20分) 1.“江中后浪催前浪”的下一句是() A.前浪死在沙滩上 B.世上新人赶旧人 C.江山代有才人出 D.一代新人胜前人

2.“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告诉我们要()A. 齐心协力 B. 斤斤计较 C. 珍惜时间 D.坚持不懈 3.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A、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B、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4.“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上一句是()A、画龙画骨难画虎 B. 知人知面不知心C.有意栽花花不发 D.深山毕竟藏猛虎5.故事《石崇斗富》中石崇是什么朝代的人?()A. 西晋 B.唐朝 C.汉朝 D.秦朝 6.“蒿草之下,或有兰香”与下面哪句话意思相近() A. 黄河尚有澄清日 B.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C.茅茨之屋,或有侯王D、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7.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他在诗界被称为()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新课标语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 (一) 国学片段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我是小助手 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指元气。凝:结也。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七政: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称。才,指有能力的事物。古人认为,天地能生养万物,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可与天地并立,因此合称三才。 众阳之宗:主宰着所有阳性事物。宗,宗主、主宰的意思。 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形象。太,极大、极盛的意思。象,形象、象征。 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 淫气:阴气、邪气。 月里蟾蜍: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窃食成仙,奔向月宫,化为蟾蜍。 月魄:指月亮上黑暗无光的部分。 我是小翻译 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 长虹又称为虫带虫东,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奠:凝:宗:象: 2.“七政”和“三才”分别指的是什么?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弘扬传统文化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盘古开天辟地还有一层意思:盘是盘问、盘诘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话意思就是: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辟天地。 (二) 国学片段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我是小助手 云霓之望:云出现在雨前,是下雨的征兆,即非常盼望下雨。霓,即虹,出现在雨后。 雨露:古人认为夜气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参商: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互不相见。 牛女两宿:牛郎星和织女星。 傅说:商朝的大臣。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15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1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武则天) 2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 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2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2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 2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2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 2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2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2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3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墨子》《韩非子》练习及答案(最新)

《墨子》 (一) 经典国学再现 昔者晋文公好士①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②之裘,韦③以带剑,练帛④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⑤之,故⑥臣为之也。我是小助手 ①士:大臣。 ②牂(zāng)羊:母羊。 ③韦:熟牛皮。 ④练帛:大帛,粗疏的丝织品。 ⑤说:通“悦”,喜欢。 ⑥故:所以,因此。 我是小翻译 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粗疏的丝织品做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考考你的智慧 1.根据文意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好士之恶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练帛之冠:()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其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个怎样的人?你能讲出一个关于晋文公的小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扬传统文化 晋文公重耳 上面这则小故事的起因是当时晋国流行一种讲排场、摆阔气的坏习气,晋文公便带头用朴实节俭的作风来纠正它,他穿衣服决不穿价格高的丝织品,吃饭也决不吃两种以上的肉。不久之后,晋国人就都穿起粗布农服,吃起糙米饭来。晋文公是不是很伟大呢? 晋文公不仅提倡节俭,还很讲信用。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晋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它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同学们,晋文公的故事是不是对我们也很有启发呢。 《墨子》 (二) 经典国学再现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 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 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 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

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 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 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 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 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第二十二章)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国学常识500题

国学常识竞赛200题 首次分享者:小桥流水已被分享5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编辑

要求:以下内容全部背诵。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一) ◎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④,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⑤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⑦问于孔子曰:“羿⑧善射,奡⑨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⑩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二)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修饰之,东里⑤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⑥。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⑦。夺伯氏⑧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⑨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三)

◎子曰:“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子曰:“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信乎,夫子○11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12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13谲○14而不正,齐桓公○15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五)

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六年级国学试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 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 B、司马迁 C、徐市 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 B、丞相 C、始皇 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4、秉笔直书中,( B )最后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 B、南史氏 C、太史仲 5、不是关于友情、友谊的成语是( D ) A.刎颈之交 B.患难之交 C.忘年之交 D.破釜沉舟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中“父子”的意思是( C ) A. 父亲 B. 儿子 C. 父亲与儿子 7、《燕王复仇》选自( A ) A、《史记·燕召公世家》 B、《史记·管晏列传》 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 张良 C、孔子 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C )11、A、李斯;B、萧何;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汉书》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 A、齐桓公 B、刘邦 C、嬴政 D、项羽 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 C、《晋世家》 D、《管晏列传》 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 B、项羽 C、刘邦 D、张骞 15、( A )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 A、鸡犬新丰 B、同甘共苦 C、多多益善 D、投笔从戎 16、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 A、史官 B、翰林 C、中书令 D、尚书 17、“隹”的本义是指( C ) A、野鸡 B、麻雀 C、短尾巴鸟 D、家禽18、“矰”是指( C ) A、锅 B、赠送 C、短箭 D、刀具 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 A、李白 B、李峤 C、杜甫 D、白居易 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A、项羽 B、刘邦 C、勾践 D、张良 21、凡由“舟”组成的字,大都与(A )有关。 A、船 B、横木 C、运输工具 2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是( A ) A 张良 B 萧何 C韩信 24、凡是由“殳”组成的字,大都与_B__有关。 A、力量、功效 B、打、杀、撞击 C、禽类 2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二、填空 1、“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2、“破釜沉舟”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3、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塘。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汉初三杰分别是___张良___、____萧何__、__韩信___。 6、《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7、“鸡犬新丰”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8、“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是史官董狐记载的。 9、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前不见古人,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 14、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 15、《资治通鉴》是______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值得再度的好书”。 16、在古代,贝壳因珍贵,常用作货币使用,凡是由“贝”组成的字大都与钱财、财富有关,比如___贫_、_贸_、____货_。 17、宁为百夫长,______胜作一书生___。(杨炯《从军行》) 18、人以铜为镜,________可以正衣冠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可以见兴替_____;以人为镜,___可以知得失 19、《以铜为镜》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 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编年体通史___。 20、三晋是指_____韩_、__赵____、___魏_____。 21.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2.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选自《笔》,作者(李峤)。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

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师:孟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面:“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反面: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看看此文孟子在讲什么呢? 1、读文,感悟文意:

5下-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案

9、宽(一) 教学时间:2016、2、29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论语》(上)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文字内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2、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二、读文理解诗的内容 出示: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朗读课文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2、理解课文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3、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三、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9、宽(一)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学习方法、态度、为人方面对自身的影响与熏陶感染,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9、宽(二) 教学时间:2016、3、7 教案序号:2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难点:1、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 2、背诵相关段落。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相关段落。

六年级国学题

六年级国学题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2.《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3.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4.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8.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9.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10.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2.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14.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1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16.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17.“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19.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20.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最新(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带答案)六年级国学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 1、《始皇出游》写了( A )外出巡游的经过. A、秦始皇 B、司马迁 C、徐市 2、( A )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A、皇帝 B、丞相 C、始皇 3、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这句话里子房是( C) A、韩信 B、萧何 C、张良 4、秉笔直书中,( B )最后一个赶来记载史实的. A、太史伯 B、南史氏 C、太史仲 5、不是关于友情、友谊的成语是( D ) A.刎颈之交 B.患难之交 C.忘年之交 D.破釜沉舟 6、耕于海畔,苦心戮力,父子治产.中“父子”的意思是( C ) A. 父亲 B. 儿子 C. 父亲与儿子 7、《燕王复仇》选自( A ) A、《史记·燕召公世家》 B、《史记·管晏列传》 C、《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8、“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谁的故事?( B )A、韩信 B、 张良 C、孔子 9、两汉时期,两次派张骞出驶西域的皇帝是( B ) A 汉高祖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10、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C ) A、李斯; B、萧何; C、魏征. 1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汉书》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C ) A、齐桓公 B、刘邦 C、嬴政 D、项羽 13、破釜沉舟选自( B ) A、《高祖本纪》 B、《项羽本纪》 C、《晋世家》 D、《管晏列传》 14、《大风歌》的作者是( C ). A、管仲 B、项羽 C、刘邦 D、张骞 15、( A )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 A、鸡犬新丰 B、同甘共苦 C、多多益善 D、投笔从戎 16、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是( A ) A、史官 B、翰林 C、中书令 D、尚书17、“隹”的本义是指( C ) A、野鸡 B、麻雀 C、短尾巴鸟 D、家禽 18、“矰”是指( C ) A、锅 B、赠送 C、短箭 D、刀具 19、“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作者是( B ) A、李白 B、李峤 C、杜甫 D、白居易 20、( C )忍辱负重的故事,逐渐演化成了成语“卧薪尝胆”. A、项羽 B、刘邦 C、勾践 D、张良 21、凡由“舟”组成的字,大都与(A )有关. A、船 B、横木 C、运输工具 2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2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的是( A ) A 张良 B 萧何 C韩信 24、凡是由“殳”组成的字,大都与_B__有关. A、力量、功效 B、打、杀、撞击 C、禽类 2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二、填空 1、“舟”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 2、“破釜沉舟”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3、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塘.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汉初三杰分别是___张良___、____萧何__、__韩信___. 6、《大风歌》的作者是刘邦 . 7、“鸡犬新丰”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汉高祖刘邦 . 8、“赵盾弑其君”这句话是史官董狐记载的. 9、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 10、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2、四维指礼、义、廉、耻 13、前不见古人,_______后不见来者_______, 14、_____念天地之悠悠___,独怆然而涕下. 15、《资治通鉴》是______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毛主席称为“一部值得再度的好书”. 16、在古代,贝壳因珍贵,常用作货币使用,凡是由“贝”组成的字大都与钱财、财富有关,比如___贫_、_贸_、____货_. 17、宁为百夫长,______胜作一书生___.(杨炯《从军行》) 18、人以铜为镜,________可以正衣冠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可以见兴替_____;以人为镜,___可以知得失 19、《以铜为镜》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 司马光____主持编篡的,是我国第一部____编年体通史___. 20、三晋是指_____韩_、__赵____、___魏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