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及流行性感冒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

合集下载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

流行性感冒
【WS 285-2008】
1 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 临床表现
2.1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

2.2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3 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4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罗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2.5 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2.6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3 实验室检测
3.1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3.2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

3.3 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3.4 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繁殖一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1和2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

4.2 确诊病例
4.2.1 流感样病例(发热,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并具备3中的任何一项者。

4.2.2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3中的任何一项者。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流感病毒有3种蛋白突起,即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和M2蛋白。

根据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抗原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不同又分成许多亚型,至今发现能感染人病毒株的血凝素仅有H1、H2、H3、H5、H7和H9亚型,神经氨酸酶有N1、N2、N3、N7,可能还有N8亚型。

甲型流感常导致流行,能引起世界性暴发流行:乙型常引起局部暴发;丙型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

1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是诊断流感的主要依据之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在流行初期,散发或轻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

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1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可由多种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

除注意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外,通常流感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而普通感冒呼吸道局部症状更突出。

1.2 SARS 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配合SARS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其他疾病,可作出SARS的诊断。

1.3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较流感轻,咳嗽症状较明显。

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深,并发肺炎时可见肺部斑片状阴影等间质肺炎表现。

呼吸道标本分离肺炎支原体可确诊,但技术要求较高。

支原体抗体及冷凝集试验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1.4 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症状较流感轻,可引起鼻窦炎、咽喉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

实验室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包括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查和PCR检测。

1.5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1.6 临床症状急性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

流感诊断标准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型和乙型两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H1N1、H3N2等亚型。

流感的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流感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流感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流感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流感患者常表现为突然发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咽痛、干咳等症状。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症状较为剧烈,且病程较短。

在流感高发季节,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患有流感。

其次,实验室检查是流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是否感染了流感病毒,对于流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某一地区出现流感疫情时,医生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的病史、接触史和病毒的传播途径,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

最后,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也是流感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流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这些诊断标准,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和诊断流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1、病史:有寒温失宜、生活失调、起居不当、过度 劳累及其他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等病史。
2、临床表现: 初起可出现鼻窍和卫表不和症状,表现为鼻咽
部不适,恶风、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 继而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重等,或有 胃肠道症状,纳差、腹泻、恶心呕吐,但以表症 为主。
3、相关检查
• 血象:病毒性感冒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有白细胞计数与 中性粒细胞增多及核左移现象。
• 胸部X线检查:胸片X线显示血管阴影增多,但无
肺浸润阴影(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或双肺弥 漫性、结节性阴影(流感病毒肺炎)。
• 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二、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1、普通感冒多因外感六淫,以风邪为主,冬春 季发病, 病情较轻,一般呈散发性,全身症状不 重,多无传变;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少痰--凉燥 厚朴、陈皮、法夏、苍术或用羌活胜
外邪侵袭 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
休治息疗。 原则:辛温解表,宣肺卫散寒。表不和——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虚证:多素体虚弱,年老或大病后、病程长,缠绵难愈。 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血象:病毒性感冒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风寒重证,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 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一、诊断依据
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 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 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 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 ,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 染。

感冒诊断与荐药技巧描述

感冒诊断与荐药技巧描述
◇上呼吸道常见症状: 鼻塞、流涕、咳嗽、咽痛、流眼泪、打喷嚏等
◇全身常见症状: 发烧、头痛、头晕、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
2-1.2 感冒类型
三、风热感冒: 发热重、怕冷轻、有汗、头胀痛、咽喉肿痛、咳嗽、 痰粘或黄、鼻塞黄浓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 白微黄
四、风寒感冒: 怕冷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白
5、抗病毒药:盐酸金刚烷胺 6、兴奋药:咖啡因。 7、其它药:人工牛黄、VB1等。
按感冒成分细分卖点
药品名称
泰诺 /雷蒙欣
解热镇痛药
扑热息痛 325
收缩血管药 伪麻黄碱
镇咳药 右美沙芬
抗组胺药 抗病毒药 兴奋药
扑尔敏
--
--
其他药 --
白加黑日 同上 325 伪麻黄碱 右美沙芬
--
--
--
白加黑夜 同上 325
色或稍微带点黄、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苔薄白
2-2.2 感冒的治疗措施
一、对症治疗为主:如口服解热镇痛药、缓解鼻粘膜充 血药、止咳化痰药等
二、抗病毒治疗,如:利巴韦林、板蓝根、双黄连口服 液、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病2天内使用效果最好)
三、根据顾客情况,辨证后正确推荐治疗风热、风寒感 冒的药物。
新康泰克 (蓝色装)
新康泰克 (红色装) 同上 500
万泽克立/ 快克/佩夫 人
同上 250
感康
科达琳 (成人)
同上 250 同上 250
伪麻黄碱
右美沙芬 苯海拉明 --
--
--
伪麻黄碱 ---
扑芬 扑尔敏
---
---
---
--
盐酸去氧肾 上腺素
扑尔敏
扑尔敏 扑尔敏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标准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标准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标准打喷嚏、发烧、咳嗽、畏寒、流鼻涕、浑身酸痛、喉头痉挛、角弓反张位、痉笑面容、全身骨骼肌痉挛、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昏迷、高热、头痛、咽喉疼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新生儿鼻塞、流清涕、恶寒、易疲乏、咽痛、周身不适、食欲异常、咳痰、咽喉炎、头重如裹、手足逆冷、痰呈粘液脓性、鼻塞、舌尖边红、苔薄黄1、急性鼻炎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

可伴咽痛。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2、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咳嗽少见。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

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病毒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

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

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

3、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

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

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4—1995前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所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爆发,丙型则多引起小儿散发病型。

在我国虽将该病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但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三菊。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感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流感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应用。

2 诊断原则流感流行时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

如确定诊断则需要分离病毒阳性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

3 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3.2 临床症状3.2.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3.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3.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3 实验室诊断3.3.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3.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

3.3.3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见附录C 中C1)。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病毒。

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

二、临床分型1.单纯型流感。

最常见。

2.中毒型流感。

极少见。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

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

2~3天即可恢复。

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1. 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H2N2和H3N2等)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年甲型H1N1流感还可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患者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常可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或ARDS,病死率高。

2. 肺外表现:⑴心脏损害: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

可见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⑵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及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⑶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在流感中罕见。

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F)和DIC等,甚至死亡。

四、并发症1. 继发细菌性肺炎:发生率为5~15%。

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脓性痰及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