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单元1.1
《汽车文化》教案2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汽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各部位的图片视频:汽车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的视频资料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概念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基本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
让学生理解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汽车品牌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及其历史汽车品牌的文化内涵汽车品牌的识别:标志、设计风格、技术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品牌的识别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汽车品牌的特点和差异。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品牌的标志和设计风格视频:汽车品牌的历史和广告资料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品牌历史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汽车品牌的特点和识别要素。
第三章:汽车设计与创新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汽车创新的趋势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欣赏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美观、实用、安全、环保汽车创新的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创新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创新的意义和影响。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文化》图片:汽车设计图纸和创新汽车的设计特点视频:汽车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设计原则的理解。
《汽车文化(第2版)》课件 汽车文化 第1章

16
2.汽车识别代码(VIN )
我国2004年发布实施了国家标准《道路 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T 16735-2004)(用来代替原国家标准GB/T 16735-1997和GB/T 16736-1997),是我 国汽车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其规定了每一辆 出厂的汽车上必须标有车辆识别代码。
23
1.1 汽车 概述
读一读
对于年产量小于500辆的汽车,车辆识别代码第1部分是世界制
造厂商识别代号(WMI),第2部分是车辆说明部分(VDS),第3
部分的第3、第4、第5位与第一部分的3位字码一起构成世界制造厂
商识别代号,其余5位是车辆指示部分(VIS),如图1-7所示。
WMI
VDS
VIS
地理区域 国别
表1-1 汽车型号中部4位阿拉伯数字代号的含义
车辆类别代号(首位)
载货汽车
1
越野汽车
2
自卸汽车
3
牵引汽车
4
专用汽车
5
客车
6
轿车
7
挂车
8
半挂车及专业半挂车 9
主参数代号(中间两位)
产品生产序号(末位)
表示汽车总质量的数值(t)。当汽车 总质量小于10 t时,前面以“0”占位
表示汽车总长度的数值(0.1 m) 表示汽车发动机排量的数值(0.1 L)
图1-3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11
1.1 汽车 概述
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作为动力装 置,通过自身提供的电能(而不是依靠 架线供电)驱动的汽车,如图1-4所示。 根据供电方式不同可将电动汽车分为蓄 电池式、燃料电池式和混合动力电动汽 车。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1.3 汽车类型与分类1.4 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2.2 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3 汽车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2.4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汽车技术与创新3.1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与发展趋势3.2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3.3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3.4 汽车安全技术与舒适性第四章:汽车市场与销售4.1 汽车市场概述与市场环境4.2 汽车销售渠道与模式4.3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4.4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第五章:汽车驾驶与安全5.1 汽车驾驶基础与操作技巧5.2 交通法规与驾驶行为规范5.3 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4 汽车事故理赔与维修保养第六章:汽车零部件与系统6.1 发动机系统6.2 传动系统6.3 制动系统6.4 悬挂系统与轮胎6.5 电子控制单元(ECU)与车载网络第七章:汽车维修与保养7.1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7.2 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7.3 汽车保养项目与周期7.4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7.5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服务质量第八章:汽车产业政策与法规8.1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概述8.2 汽车生产许可与认证8.3 汽车排放标准与环保法规8.4 交通安全法规与行驶证、驾驶证管理8.5 国际汽车产业政策与合作第九章:汽车金融服务与保险9.1 汽车金融服务概述9.2 汽车贷款与融资租赁9.3 汽车保险类型与条款9.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9.5 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第十章:汽车行业趋势与未来10.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自动驾驶技术与发展前景10.3 车联网与智慧交通10.4 汽车共享经济与管理10.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第十一章:汽车设计美学与内饰11.1 汽车设计原则与风格11.2 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11.3 内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1.4 汽车色彩与材质选择11.5 汽车设计趋势与创新第十二章:汽车赛事与文化12.1 汽车赛事的历史与发展12.2 著名汽车赛事与规则12.3 赛车技术特点与竞技策略12.4 汽车运动与文化内涵12.5 我国汽车赛事与国际交流第十三章:汽车行业竞争与国际市场13.1 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13.2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13.3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13.4 汽车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13.5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第十四章: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4.1 汽车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4.2 汽车尾气处理与净化14.3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14.4 汽车生产与回收再利用14.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汽车伦理问题的内涵与外延15.2 汽车安全与乘客权益保护15.3 汽车制造商的社会责任15.4 汽车使用与交通文明15.5 汽车社会影响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领域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行业未来趋势,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汽车文化》教案(全)

《汽车文化》教案(全)第一章:汽车发展史1.1 汽车的起源与发展1.2 汽车工业的崛起与成熟1.3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1.4 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2.1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类型2.2 汽车传动系统2.3 汽车制动系统2.4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第三章:汽车品牌与车型3.1 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简介3.2 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3.3 不同类型的汽车车型3.4 汽车设计风格与审美趋势第四章:汽车驾驶与安全4.1 驾驶技能与操作规范4.2 交通规则与法律法规4.3 汽车安全驾驶习惯4.4 应急处理与救援知识第五章:汽车养护与维修5.1 汽车养护知识与方法5.2 汽车常见故障与诊断5.3 汽车维修技术与工艺5.4 汽车配件与用品的选择第六章:汽车能源与环保6.1 汽油与柴油发动机的优缺点6.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现状6.3 汽车尾气排放与环境保护6.4 汽车节能技术与措施第七章:汽车产业与经济7.1 汽车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7.2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7.3 汽车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7.4 汽车市场与消费趋势第八章:汽车用品与改装8.1 汽车用品的分类与功能8.2 汽车内饰与外观改装8.3 汽车性能改装与优化8.4 汽车改装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汽车文化与生活9.1 汽车与生活方式的变迁9.2 汽车运动与赛事9.3 汽车俱乐部与车友会9.4 汽车摄影与艺术创作第十章:汽车未来发展趋势10.1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10.2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10.3 汽车共享经济与租赁市场10.4 汽车设计的创新与变革第十一章:汽车市场营销与销售11.1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手段11.2 汽车销售流程与服务理念11.3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11.4 汽车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第十二章:汽车金融与保险12.1 汽车金融产品与服务12.2 汽车贷款与还款技巧12.3 汽车保险种类与购买指南12.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汽车法律法规13.1 汽车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13.2 汽车注册与上牌流程13.3 交通违规与处罚规定13.4 汽车报废与回收政策第十四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汽车使用与伦理道德14.2 汽车企业社会责任14.3 汽车安全与行人保护14.4 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五章:汽车旅游与休闲15.1 汽车旅游的方式与线路规划15.2 汽车露营与户外活动15.3 汽车集结活动与自驾游15.4 汽车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的历史、结构、品牌、驾驶、养护、能源、产业、用品、文化、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
汽车文化课件-第1章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

图1-31 菲亚特1899年车,该车是世界上第一辆微型车, 其功率仅3~6马力
早期菲亚特公司的车型基本上都是豪华跑车, 1912年开始转向大众化的小型车,当年便造出了自己 的第一辆小型车——“Zero”,这代表着菲亚特从头开 始的愿望。“Zero”也是欧洲小型车的先驱之一(图132)。
图1-32菲亚特1912年推出的Zero, 该车拥有4缸发动机,功率为30马力。
卡尔· 本茨(Karl Benz, 1844~1929)(图1-8)是世 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 1844年出生在德国卡尔斯鲁 厄市,父亲是一位火车司机, 在小卡尔出生前不幸死于事 故。本茨从小就表现出过人 的动手能力,1866年他从卡 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毕业, 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图1-8 卡尔· 本茨
图1-5 奥托的发明 第一台固定式四冲程发动机
1924年汪克尔建立了一个转子发动机的小型试验室, 开始了潜心发明转子发动机的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 1929年他终于获得第一个转子发动机专利(图1-6)。为 了纪念他的杰出成就,因此人们把转子发动机称为“汪 克尔发动机”。
图1-6 汪克尔发明的转子发动机
图1-36“气流”牌轿车,1934
1.4.2 “前驱”先锋——雪铁龙 1919年6月第一辆雪铁龙A型车问世(图1-37),这 是欧洲第一辆采用流水线方式生产的汽车。雪铁龙将人 字齿轮图案作为自己的车标,以纪念对齿轮工业的贡献。
图1-37 雪铁龙A型,1919
1934年4月18日,世界上第一辆采用前轮驱动的汽 车Citroen Traction Avant轿车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 面纱(图1-38)。
1897年狄塞尔在德国卡塞尔展出了第一台实用的 柴油机(图1-7)。由于其远高于汽油机的热效率和较 高的安全性,柴油机成为了重型车辆和军用车辆的首选 动力。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柴油机称为“狄塞 尔”(DIESEL)。
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漫长的 一百多年,汽车的发展历史表明:汽车 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 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第1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
1.1汽车的诞生
1.1.1汽车的起源 车,就是用轮子在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 汽车最早的发展首先要追溯车轮的发展。车轮
针对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
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
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升力,这便是“鱼
型鸭尾”式车型。
有“鸭尾形”尾翼的汽车
7.楔形汽车
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已接近于理想的造型。
1.2.2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是汽车上的重 要装置,没有发动机汽车便无从谈起, 因此发动机的发展对汽车的发展起着致 关重要的作用。
3.流线型汽车
林肯·和风牌轿车
4.甲壳虫汽车
1938年的大众甲壳虫汽车
新甲壳虫汽车
5.船型汽车
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
6.鱼型汽车
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 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
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汽车
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 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 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向风的不 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 一般来讲横向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 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 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向风的 吹袭,有发生偏离的危险。
的发展,是由滑动(移动)变为滚动的飞跃。 随着车轮的发明,逐渐开始出现用马来拉带轮
子的车。17世纪,四轮马车一度承担几乎所 有的长途客运任务。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汽车文化》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
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与配件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2、了解世界经典名车;3、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4、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5、了解汽车运动;6、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7、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二)能力目标1、能讲解汽车工业的发展史;2、识别汽车的品牌与车标含义;3、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4、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外界知识的了解;2、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初步认识;3、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提高;三、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四、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单元一汽车的诞生与发展1)单元介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汽车诞生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全套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让学生了解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汽车的基本构成汽车的工作原理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对汽车的认识。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教师演示汽车的工作原理。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汽车构成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短文。
第二章:汽车的类型与品牌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让学生掌握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各大汽车品牌的起源和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
学生观看各大汽车品牌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起源和发展。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汽车销售员向顾客介绍汽车品牌。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类型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汽车品牌的短文。
第三章:汽车的设计与制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2 教学内容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
学生小组讨论汽车设计的创新点。
教师演示汽车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设计的填空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制造工艺的短文。
第四章:汽车的使用与维护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4.2 教学内容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
学生观看汽车维护的视频,了解维护的基本知识。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汽车维护的经验。
4.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关于汽车使用的选择题。
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维护的短文。
第五章:汽车的安全与环境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
例
授课内容
一、复习或者说明本次课程的重要性(5分钟)
1. 如今的汽车非常先进,各种的功能,速度非常的快,能过达到每小时百公里,不用说远古时代,就是近朝近代的军事中的急行军也不过日行百里。
车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功能简单到智能驾驶,汽车在当今的生活中地位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汽车发展的这个过程。
二、导入课程(10分钟)
汽车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人们要学习、了解、掌握汽车文化知识。
汽车诞生已逾一百三十年。
一百多年来,汽车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汽车融科技、艺术和实用于一身,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汽车的造型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汽车工业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进步,同时汽车的发展也带动着整个社会向着繁荣的方向发展。
如果将19世纪80年代的汽车
与现在的汽车作比较,任何人都会看到其间的变化之大。
三、课程设计过程(50分钟)
1.1.1 车轮的起源
汽车的进步离不开车轮的发展,轮子被视做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以至我们经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
实际上,人类驯服火的历史超过150万年,而开始使用轮子的历史只不过六千年的时间。
车轮的出现是青铜时代以后的事情。
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滚木上拖船,也使用纺轮,又有滚铁环的戏法儿,但是没有发明轮子。
引出:凡使用轮车的民族,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从古巴比伦学来的。
轮子的演化过程:
陶轮-----有辐条的轮子------现代的车轮;
1.1.2 发动机发明之前的交通工具
关于汽车发明前的交通工具,各种论述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1)中国古代车辆的发展。
(2)国外古代车辆的发展。
中国: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随机提问:车轮的形成或者发明的条件?(伴随青铜利器)
课后可以去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让指定的同学介绍?
强调演化的过程
No 授课内容
1.1.3 蒸汽机的发明
一个现象:人们出于某种原因把水装入一个密闭的瓶子里,用
木塞子塞紧瓶口然后加热。
在水被烧沸腾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不可
思议”的事情----瓶塞子“嘭”的一下就飞了。
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将瓶盖改成活塞,于是发明了蒸汽机,这也
是人类工业史上的一次飞跃。
人们用煤炭加热锅炉,
锅炉内的水被
加热成水蒸汽,在体积膨胀的时候推动气缸内的活塞,从而驱动船
只、火车、纺织机器等。
这种形式的引擎称为蒸汽机。
1712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斯•纽柯门在前人的基础上,成功制
成了纽柯门蒸汽机,如图1-16所示。
它的热效率低,燃料消耗量
大,但是在欧洲流行了60年,主要用于矿井排水。
18世纪初,英国人瓦特在纽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比马的力气大的多,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人
们对便利、高效的运输工具的需求从此有所改观。
1769年,法国人库诺又研制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
的三轮车,这种三轮车利用装在车前的一个锅炉产生的蒸汽推动汽
缸中的活塞来驱动前轮。
这种早期的蒸汽机车在一次加水后只能行
驶3.2~4.8 km,在开动之前,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
的蒸汽,且热效率很低。
随着蒸汽汽车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发现蒸
汽汽车非常笨重,对路面的破坏很大,且对煤的消耗量也大。
通过想象引
发同学的思
考。
2.预习下节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