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五大剿总指挥系统(4)华中剿总 博客

合集下载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乘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战略决战的序幕是在山东战场上揭开的,这就是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济南战役。

华东野战军集中强大兵力对济南发动攻击,经8昼夜激战,歼敌11万人,取得胜利。

这是人民解放军解放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重点的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

[1] 中共中央1948年秋,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北解放区已拥有该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铁路线。

东北野战军经过休整补充,到1948年8月止,拥有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并有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

东北剿总序列

东北剿总序列

东北剿总序列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

副总司令: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孙渡、万福麟、张作相、马占山、陈铁。

参谋长:赵家骧。

副参谋长:宋子英、郝家骏、姜汉卿、袁克征、彭杰如。

一、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副主任:贺奎。

参谋长:李如和云山1、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参谋长:董汉三93军-军长:盛家兴,副军长:龙泽仁,参谋长:殷开本。

(辖暂编18、20、22师)2、54军-军长:阙汉骞,参谋长:杨中藩。

(辖81、198师、暂编57师)3、新编第5军-军长:刘书翰,副军长:范玉书,参谋长:裴治。

(辖26、60师、暂编50师)4、新编第8军-军长:沈奎,参谋长:李文昭。

(辖88师、暂54师、暂55师)5、暂编64师。

6、第79师。

7、第184师(滇军孙渡部)。

二、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副司令:曾泽生。

1、60军-军长:曾泽生,参谋长:徐树民。

(辖182师、暂21师、暂52师)2、新7军-军长:李鸿,副军长:史说,参谋长:龙国钧。

(辖暂38师、暂56师、暂61师)三、八兵团司令:周福成,参谋长:蒋希斌。

53军-军长:周福成(兼),副军长:赵镇藩,参谋长:郭业儒。

(辖116师、130师、暂30师)四、九兵团司令:廖耀湘,参谋长:杨昆。

1、新3军-军长:龙天武,副军长:杨昆,参谋长:李定陆。

(辖14师、54师、暂59师)2、新6军-军长:李涛,副军长:刘建章,参谋长:黄有旭。

(辖169师、新22师)3、新1军-军长:潘裕昆,副军长:文小山,参谋长:呈时杰。

(辖50师、暂53师、新编30师)4、第71军-军长:向凤武,副军长:熊新民,参谋长:王多年。

(辖87师、91师)5、第49军-军长:郑庭笈,副军长:陈衡,参谋长:周声复。

(辖105师师)五、独立建制部队1、整编207师-师长:戴朴,副师长:赵侠,参谋长:黄定兴。

(辖第1、2、3旅)-驻沈阳2、52军-军长:刘玉章,副军长:平尔鸣,参谋长:廖传枢。

【军事政治】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共6页)

【军事政治】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共6页)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十五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推行

十五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推行

十五“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推行(一)空前规模的内战与工农红军之长征(二)“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与东北军之调动(三)东北军110师被歼之经过(四)东北军第109师在直罗镇被歼(五)陕南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继续加紧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企图最后消灭中国的革命力量。

1932年,当日军在我国东北扩大占领区、东北义勇军奋起抵抗的时候,国民党的军队不但不开赴东北对日作战,反而加紧了对红军的清剿,致使日军在我国东北的侵略更加猖狂。

(一)空前规模的内战与工农红军之长征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是在江西省苏区。

第一次围剿,由南昌行营主任鲁涤平指挥11个师又3个旅,共约44000人。

鲁涤平、朱绍良与蒋光鼐各率一路,攻向吉安、永丰、宜黄地区。

该作战从蒋、冯、阎中原大战后的1930年12月16日开始至1931年1月3日结束。

本来这3路兵力预定从12月20日开始行动,但鲁涤平的中路认为对红军作战极易取得胜利,因而提前4天发动进攻,结果其第18师于12月36日在兴国东北的龙冈遭到全歼,师长张辉瓒被活捉;谭遭源的第50师,于1931年1月3日在宁都以北之东韶被消灭两个团而结束。

第二次围剿,由国民党的军政部长兼南昌行营主任何应钦指挥,攻向兴国、宁都以北地区。

其部队计有19个师又4个旅和1个骑兵师、3个航空队,共约113000人。

作战从1931年4月1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

结果公秉藩第28师和上官云相第47师的1个旅在兴国以北的东固镇被全歼,而郭宗华的43师之大部、高树勋的第27师、郝梦麟的第54师、刘和鼎的第56师之一部则在兴国和宁都以北地区遭到歼灭。

第三次围剿从7月1日开始至9月20日结束。

这次由蒋介石在南昌指挥,以何应钦为剿匪前敌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右翼军总司令由陈铭枢担任,仍攻向兴国以北地区。

兵力共为18个师又2个旅和5个航空队,人数约为13万左右。

民国时期国民党特务组织衍变

民国时期国民党特务组织衍变

民国时期国民党特务组织衍变第一阶段:组建时期(1927-1931)国民党最早的特务机构形成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反共“清党”期间。

深谙中国传统政治权谋的蒋介石,对于重要而敏感的特务机构的组建,采取了双管齐下、分而治之的方针,这便导致了后来国民党中统与军统的分别出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

由此,两大特务机构即使在其形成初期,其组织人事与隶属关系也是泾渭分明的。

(一)中统前身1、“中央俱乐部”早在北伐之前,陈立夫、陈果夫便在国民党内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央俱乐部”的小团体,参加者都是陈立夫、陈果夫一系的人。

因“中央”与“俱乐部”两个英文单词的起头都是C,而二陈姓名英文拼音字母开头也是C,故外人称之为“CC系”。

为了掌握党内动态情报,二陈又秘密搞了一个小组作为“CC”的触角,开始做情报工作。

但只是二陈的“私货”,没有组织编制和正当经费来源。

不过,却仍被认为是国民党中统的起源。

2、“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后,决定加强特务工作,以应付党内外斗争的需要。

同年2月底,蒋介石稳固了他的统治秩序,是月底,他采纳陈果夫的建议,决定让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专司负责党务情报搜集工作,任命陈立夫为科长。

不久后由张道藩、叶秀峰先后任科长,1929年改由徐恩曾任科长。

1930年夏,调查科又增设了两个小组,其中“特务组”主要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搜集有关情报资料,进行策划与调查研究,设计指导反共活动;“文言组”负责搜集整理各种报纸杂志及其他出版物,制成剪报,择其要者送有关方面参考,以供掌握中共及其他党派的最新动态。

同时,调查科也开始向上海、武汉、开封等各大城市派驻特派员并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各级各单位的“特务室”。

(二)军统前身1、“黄埔同学联络小组”1927年8月,蒋介石因在国民党内部受到汪派及桂系等派系的共同攻击,四面楚歌,急于用非常手段对付政敌,故授意胡靖安(黄埔二期,后为军统头目、陆军中将)离开黄埔,在上海成立“黄埔同学联络小组”专事联络黄埔同学搜集各方情报,并监视部队,可谓蒋介石特务机构的肇始。

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军统和中统a

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军统和中统a

国民党两大情报系统——中统和军统在世界间谍史上,主要有四大出色的情报机构,包括英国的军情五局、美国的CIA、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

事实上,间谍由来已久,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就列举了乡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五种间谍。

而在西方,间谍史则从摩西开始。

在近现代的中国,西方文明大举入侵,外国现代化的特务工作体制也传入中国。

在民国时期,蒋介石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也开始根据现实情况,模仿FBI,建立自己的情报系统。

国民党的特工系统主要有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和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国民党的情报组织政出多门,虽然各有分工各有倚重,不过仍然内斗不断。

中统主要是负责党务、文教、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报。

军统主要负责军事情报。

国民党的军统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处,后期发展成为军委会统计调查局、国防部保密局,因其属于军队序列,所以一般称其为军统。

主要头目是戴笠,后来的唐纵、郑介民、毛人凤;而中统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中央党部调查委员会,国民政府统计调查局。

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故称其为中统。

主要头目是徐恩曾。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

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

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

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

(类似现在美国的FBI);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

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

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其又不能及时的联络这些基层组织。

东北剿总序列

东北剿总序列

东北剿总序列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

副总司令: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孙渡、万福麟、张作相、马占山、陈铁。

参谋长:赵家骧。

副参谋长:宋子英、郝家骏、姜汉卿、袁克征、彭杰如。

一、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副主任:贺奎。

参谋长:李如和云山1、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参谋长:董汉三93军-军长:盛家兴,副军长:龙泽仁,参谋长:殷开本。

(辖暂编18、20、22师)2、54军-军长:阙汉骞,参谋长:杨中藩。

(辖81、198师、暂编57师)3、新编第5军-军长:刘书翰,副军长:范玉书,参谋长:裴治。

(辖26、60师、暂编50师)4、新编第8军-军长:沈奎,参谋长:李文昭。

(辖88师、暂54师、暂55师)5、暂编64师。

6、第79师。

7、第184师(滇军孙渡部)。

二、一兵团司令:郑洞国,副司令:曾泽生。

1、60军-军长:曾泽生,参谋长:徐树民。

(辖182师、暂21师、暂52师)2、新7军-军长:李鸿,副军长:史说,参谋长:龙国钧。

(辖暂38师、暂56师、暂61师)三、八兵团司令:周福成,参谋长:蒋希斌。

53军-军长:周福成(兼),副军长:赵镇藩,参谋长:郭业儒。

(辖116师、130师、暂30师)四、九兵团司令:廖耀湘,参谋长:杨昆。

1、新3军-军长:龙天武,副军长:杨昆,参谋长:李定陆。

(辖14师、54师、暂59师)2、新6军-军长:李涛,副军长:刘建章,参谋长:黄有旭。

(辖169师、新22师)3、新1军-军长:潘裕昆,副军长:文小山,参谋长:呈时杰。

(辖50师、暂53师、新编30师)4、第71军-军长:向凤武,副军长:熊新民,参谋长:王多年。

(辖87师、91师)5、第49军-军长:郑庭笈,副军长:陈衡,参谋长:周声复。

(辖105师师)五、独立建制部队1、整编207师-师长:戴朴,副师长:赵侠,参谋长:黄定兴。

(辖第1、2、3旅)-驻沈阳2、52军-军长:刘玉章,副军长:平尔鸣,参谋长:廖传枢。

漂泊海外的华东“剿总”司令刘峙

漂泊海外的华东“剿总”司令刘峙
到 个 当教 员 的职 业 , 仅 解 决 了 丈 夫 和 不 孩子 的 饭碗 , 因教 员许 可书 的 到手 , 还 使 印 尼 政 府 答 应 把 他 们 的 居 留 期 由 三
个月延长至两年。
文。未几 , 自省 国 民党 大 势 已去 的 刘
峙 , 赶 到 江西 吉安 , 后一 次祭 扫 了 又 最
确 14 求 学 , 国后 就 石 呢 , 也 恨 不得 生 啖其 肉 , 9 9年 1 回
} 职粤军, 参加过
南京 国民政 府
团 总 指 挥 、 南 河
阳 “ 匪 ” 北 鄂 剿 军
平阳被 犬欺 ” 刘峙亦难 躲此厄 , , 更难 堪 的是油水 被榨后 , 然又发 现 口袋里 的 突
的“ 剿总” 司令来了场大围剿, 致使其损失惨
重, 连港九 也不敢再 住下去 了, 遂于 1 5 年 0 9 秋天携妻 带子 , 更往南 洋“ ” 撤退 。
个 “ 机将 军 ” 双 的绰 号。 最后 的结局 是
全 军 覆 灭 , “ 跑 将 军 ” 有 福 ” 乘 一 但 长 “ ,
何应 钦在 蒋支持 下组 阁 , 又在蒋 唆 侨 极 多 , 峙 夫 人 在 一 所 华 语 小 学 里 找 刘
茂物忽然又有 了
党 兵 败 大 陆 以 后
华东 “ 总 ” 令 剿 司
仗 ” 留穗 数 月 , 不 到一 点 儿 复 职 希 , 得 望, 遂落 落 寡欢 去到 九 龙 , 先做 好 了 预
长期 当“ 客” 港 的安 排 。
吝在 此 。 一 时 之
} 的 l卜 夕
总’ ’ 司令刘峙
总 ” 令 复 出 的 来 龙 去 脉 , 成 了 当 地 司 更
9 0日, 月2 刘峙听到了蒋介石将来广州 的消息 , 马上窜回香港 , 从此 留居九龙做寓 公。1 5 年 3 蒋介石在 台湾宣布复行 0 9 月, “ 总统 ” 职权后 , 他和何成浚等人联名致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五大剿总指挥系统(4)华中剿总博客
(一),国民党华中剿总:总司令部
总司令:白祟禧
付总司令:张轸,宋希濂,夏威,潘文华,徐祖贻,李品仙,陈明仁
参谋长:徐祖贻
(二),国民党华中剿总:指挥系统表
国民党华中剿总:下辖3个兵团(第3,第12,第14兵团),3个绥靖区(第13南阳,第16咸宁,第5信阳)1个警备司令部(武汉)。

第3兵团:下辖3个整编师(第7,第48,第58师,)司令:张淦(桂系),
付司令:张光玮
整编师第7师:下辖2个旅(第171旅,第172旅,),桂军主力之一
师长:李本一
整编师第48师:下辖2个旅(第138旅,第176旅,),桂军主力之一
师长:张光玮
整编师第58师:下辖2个旅(第183旅,新编第10旅)龙云滇军系统
师长:鲁道源
第12兵团:下辖4个整编师(第3,第10,第11,第85师,)
司令:黄维(中央陈诚系统),
付司令:胡琏(中央陈诚系统),吴绍周(中央汤恩伯系统),
参谋长:肖锐
整编师第3师:下辖3个旅(第3旅,第18旅,第75旅),
师长:覃道善
整编师第10师:下辖2个旅(第11旅,,第118旅)(中央陈诚系统),
师长:熊绶春
整编师第11师:下辖2个旅(第51旅,第58旅,),(中央陈诚系统),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师长:胡琏(兼)
整编师第85师:下辖3个旅(第23旅,第110旅,第216旅).(中央汤恩伯系统),
师长:吴绍周(兼)
第14兵团:下辖2个整编师(第20,第28师,)
司令:宋希谦(中央何应钦系统),
付司令:杨干才(川军杨森系统),
整编师第20师下辖2个旅(第133旅,第134旅),师长:杨干才(兼)
整编师第28师:下辖2个旅(第52旅,,第80旅)
师长:李勃
第13绥靖区:(南阳)2个整编师(第9,第15师),司令:王凌云
付司令:万式炯
整编第9师:下辖2个旅(第9旅,第76旅)
师长:陈克非
整编第15师:下辖2个旅(第36旅,第7旅,)
师长:刘平
第16绥靖区:(咸宁)1个整编师(第52师),
司令:霍揆章
付司令:刘雨卿李睃奇中丁德隆
整编第52师:下辖2个旅(第33旅,第82旅)
师长:倪祖耀
第5绥靖区:(信阳)下辖10个保安旅
司令:张轸
付司令:赵子立,朱其平
剿总直属:
整编第46师:下辖2个旅(第188旅,新编第19旅)师长:谭何易
整编第97师:下辖2个旅(第174旅,新编第175旅)师长:马拨萃
武汉警备司令部
司令:陈明仁(兼),
(三),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指挥系统表
(49年4月,国民党华中剿总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
国民党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下辖3个兵团(第1,第3,第19兵团),3个绥靖区(第6,第8,第16绥靖区,)。

1个绥靖司令部(湘鄂边区),1个警备司令部(武汉)
总司令:白祟禧
付总司令:李品仙,夏威,张轸,徐祖贻,宋希濂,陈明仁
参谋长:徐祖贻
第1兵团:下辖3个军(第29,第71,第79军,)
司令:陈明仁
付司令:刘进,彭壁生,张际鹏,熊新民
参谋长:文于一,邓定远
第29军:下辖3个师(第197,第234,第307师),军长:陈明仁(兼)
第71军:下辖2个师(第87师,第88师,),
军长:熊新民
第79军:下辖3个师(第98师,第194师,第199师),
军长:龚传文
第3兵团:下辖2个军(第7,第48军,)
司令:张淦(桂系),
付司令:张光玮
第7军:下辖3个师(第171,第172,第224师),桂军主力之一
军长:李本一
第48军:下辖3个师(第138,第175,第176师),桂军主力之一
军长:张文鸿
第19兵团下辖2个军(第127,第128军,)
司令:张轸
付司令:赵子立,朱其平
第127军:下辖3个师(第309,第310师,独立师),军长:赵子立
第128军:下辖2个师(第311,第312师),
军长:辛少亭
独立师
师长:张旭东
第6绥靖区:下辖1个军(第56军),
司令:张光玮
第56军:下辖3个师(第228,第229,第230师),军长:马拨萃
第8绥靖区:下辖1个军(第46军),2个保安旅
司令:夏威
付司令:刘和鼎,钟纪,廖运泽
第46军:下辖3个师(第174,第188,第236师),军长:谭何易
第16绥靖区:2个军(第97,第103军),
司令:霍揆章
付司令:丁德隆
第97军:下辖2个师(第33,第82师),
军长:蒋当翊
第103军:下辖1个师(第347师),
军长:王中柱
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
司令:宋希濂
付司令:方睃靖,沈静
第14兵团:下辖3个军(第2,第15,第124军,)司令:宋希濂(兼),钟彬
付司令:张光玮
第2军:下辖3个师(第9,第76,第164师),军长:陈克非
第15军:下辖3个师(第64,第160,第243师)军长:刘平
第124军:下辖2个师(第60,第223师)
军长:赵援
长官公署直属:
第58军:下辖3个师(第183,第226,第265师),军长:鲁道源
第126军:下辖个师(第304,第305,第306师),军长:王中柱
武汉警备司令部
司令:刘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