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合集下载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深度解析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深度解析一、原题回放(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文本详析:1、作者简介:(一)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

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

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五十五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

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异见,或限于当时环境见识亦颇多偏见。

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 两字的妙处。(3分)
【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
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 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比起前两年的考题,同样是考查能力 层级D(鉴赏评价)的题目,回答起来更脱离格律,单纯用 答题模板套作的话恐难得分,表现出四川对考生古诗文素养 要求提高的趋势。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 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 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
北京卷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 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 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汇编
诗词鉴赏题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 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 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 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 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解析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 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 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 “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 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 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
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 为“一”,与题目“早梅”契合。
僧齐己曾写《 早梅 》:前村深雪 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 “数”改为 “一”,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 几枝③昨天夜里一枝梅花开放 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注意:
1、关键词类 2、诗(词)眼类
1、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怎样统领全篇的 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哪 个字可以统摄全篇?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 归 (宋·周密)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2014年全国高考17套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回顾ppt

2014年全国高考17套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回顾ppt
意象内涵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尤其
是一些传统意象的内涵,更需要我 们掌握。在高中课本中,与“猿声 ”一样,表示着愁绪的意象还有: “鹧鸪” “秋雨梧桐”“春水” 。这些意象和“猿声”一样,它们 的内涵已经固化为较稳定的象征意 义。因此熟记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有利于我们迅速完成题目。
【课内链接】“猿声”
【课内链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诗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课内链接】亲爱的同学们,表达怀人愁绪的诗作可谓多矣!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 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洛 阳、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 卒年及生平不详。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 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 心”句。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完美整理版)

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生版)诗歌鉴赏指导0903 1546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释】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释】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高考研究2014-12-27 16042014年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资料一、考点解说与解答的前提条件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四个小考点(见后面解说)。

要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1、知人论世。

尽可能多的掌握古代诗人(词人)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本人不同生活时期的特点,了解本人诗词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等。

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前提。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原)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2、掌握必要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和答题模式,并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加强针对性训练,才能在正式考试中做起来得心应手。

做题时,问啥答啥,扣句分析,有理有据。

3、正式答题前一定要从诗题、到每句诗词甚至每个字词去咬文嚼字,采用“翻译+想象”的方式力求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特别是特定意象的特殊含义,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要注意“诗眼”,注意其中的议论抒情句),进而把握整首诗词的意思与情感。

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保证。

【诗词后有注释的千万要认真阅读,因为可能从中了解的生平、写诗词时的背景、重要字词的音义和用典(出现引文)等信息】。

具体说“读懂”的八项方法:(1)、关注题目(解释: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2)、关注首尾句(联)(解释: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4)、关注常用意象及其含义(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7)、关注熟悉的的概况(解释:经历、思想、风格)(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4、由己推人。

即学会站在诗人(词人)角度去想,如果“我”是“他”,会怎样?5、虽然我们平时学习诗词时(包括考试的题型)有所侧重,但是希望同学们对我们课本上的古代诗词(3、5册)都能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个方面去多做分析与思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明确诗歌1.送别诗:①直接写别情;②间接写别情;③写送别时环境;④写送别时场面、人物语言、动作;⑤回忆相聚时的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2.怀古诗:①借古讽今;②怀古伤己;③赞美英雄业绩,或羡慕,或自况。

3.边塞诗:①边塞战争;②同仇敌忾、分忧杀敌;③揭露边塞战事给百姓带来劫难或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严重负担和灾祸。

4.思乡诗:①对故乡或故国饱含思念之情;②对亲人故友倍加思念;③出征或他乡为官;④家中思妇。

5.咏物诗:①绘形绘声,逼真传神;②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言志;③借物讽喻。

6、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以山水田园、人文景观作为描写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来或抒发情怀,或寄托理想,或娱乐遣兴。

7、生活杂感诗:①寄情山水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青春易逝的伤感;④仕途失意的苦闷;⑤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指导(一)形象1、形象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和咏物言志的事物形象)2、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和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的类型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是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9)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的《定风坡》。

答人物形象分析题的模式:这首(句)诗(词)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或形象特点)的(身份)形象。

(后两个括号里的内容视具体的诗词内容而定。

还要根据分数确定是否结合诗词具体分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练习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却仍思报国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答:锦里先生是一位安贫乐道、诚恳热情的清寒隐士。

虽有“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

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

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

锦里行者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3、意象与意境(主要)(1)意象的概念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2)意象的特殊含义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品性纯洁高尚。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11)杜鹃鸟(布谷、子规、杜宇)——凄凉哀伤的象征,或游子思乡之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⒁夕阳(斜阳、落日):多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⒂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⒃流水:愁思。

⒄竹子: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⒅鹧鸪:满腔的离愁别绪或思念之情。

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⒇霜:常常表现某种特定处境下心灵不能承受之重。

(21)长亭:送别难舍之情。

(22)斑马:别后不舍之情。

(3)意境的概念与常用术语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意境答题常用术语: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荒凉寥落、凄清冷寂、苍凉凄美、恬静优美、雄浑壮阔、高远辽阔、幽静宁谧、朦胧渺茫、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乐观旷达。

(4)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1.解题步骤:固定模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思想或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答题表述模式: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创设了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