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文章的特点

合集下载

《谈生命》批注

《谈生命》批注

《谈生命》批注
《谈生命》是-篇优美的散文,作者冰心以生命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批注:
1.生命的比喻:文章开头。

冰心将生命比喻为“一颖小树”。

形象地描述了生命从地底聚集生力、勇敢快乐地破壳而出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生命的起始和成长的艰辛。

这个比喻巧妙地抓住了生命的本质,使抽象的生命理念变得具体可感。

2.生命的韵律:在描述生命的过程中,冰心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描绘,如“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韵律和节奏。

这种韵律不仅体现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也体现在生命的起伏和变化中。

3.生命的坚韧:文章中,冰心通过描绘小树在困境中挣扎、挣脱的过程。

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即使面对艰难险阻,生命也会坚定目标,勇往直前。

最终挺立抬头。

这种坚韧的精神是生命的宝贵品质。

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的。

4.生命的价值:在文章的结尾,冰心提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她认为生命“不是自私的享乐”,而是要有一种"宏伟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

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5.文笔的优美:冰心的文笔优美流畅,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命的各个阶段和细节,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她的文字既有力量又富有情感,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内心。

综上所述,《谈生命》是一篇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描述和比喻,冰心引导读者去思考和领悟生命的真谛。

冰心短篇散文精选

冰心短篇散文精选

冰心短篇散文精选 篇一:冰心的散文特点 冰心的文章特点 冰心的文章有散文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与小 朋友谈访印之行》 《我参加了一次动人的会见》 《我们的祖先所唱的歌谣》 《中野绿子和小慧》 《老舍和孩子们》 《腊八粥》 《我的童年》 《童年杂记》 《灯光》 《我的中学时代》等等;诗: 《可爱的》《纪事》《一条红领巾》《六一节在拉萨》《献给我们挚爱的宋庆龄奶奶》等等; 小说:《一个兵丁》《离家的一年》《冬儿姑娘》《好妈妈》《小桔灯》《回过以前》《记一 件最难忘的事情》等等。

冰心, 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省长乐县。

从小喜欢读书识字, 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 这为她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8 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

“五四”运动爆发 后,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 创作。

1919 年 9 月发表第一篇小说 早期的冰心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及基督教义和泰戈尔 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在“爱”的思想指导下,其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 然、 人类爱。

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烈。

建国后,冰心散 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 激情,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

在风格上既保持了过去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的特点又 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 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 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 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 并非文白相加, 而是经过精心提炼、 加工, 使之相互融合, 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 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冰心我的老师批注赏析

冰心我的老师批注赏析

冰心我的老师批注赏析冰心《我的老师》批注赏析。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

其中,她的散文《我的老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老师的缅怀和敬仰,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本文将对这篇散文进行批注和赏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冰心的文字之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散文的整体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对老师的回忆、对老师的赞美和对老师的思考。

在第一部分中,冰心回忆了自己在学校时的老师,描述了老师的风采和教诲,展现了对老师的深切怀念。

在第二部分中,冰心对老师进行了赞美,称颂了老师的高尚品德和教育理念,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在第三部分中,冰心对教育事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呼吁人们要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关爱学生,以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的语言特点。

冰心的散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文章的开头,冰心用“飒飒秋风,悄悄送走了我的学生时代”来描绘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留恋之情。

又如在文章的结尾,冰心用“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她为我点燃的心灯,照亮我走向未来的道路”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

冰心的《我的老师》主要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她通过对老师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对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呼吁人们要尊重教师,关爱学生,重视教育事业。

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刻而感人,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冰心的《我的老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老师的缅怀和敬仰,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刻而感人,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冰心的简介20字

冰心的简介20字

冰心的简介20字
范文一:
冰心,20世纪女作家,代表作《雨巷》。

她文笔清新脱俗,
作品感人至深,堪称文学界的一朵奇葩。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冰心的代表作和文学特点,重点突出了她的文笔和感人至深的作品。

用词简洁明了,突出了冰心独特的艺术魅力。

范文二:
冰心,20世纪女作家,曾获“斯大林文学奖”。

她的作品表现
对生命的崇高慷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真情挚爱,意蕴深远。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冰心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荣誉和她作品的文化内涵,突出了她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表现,用词高屋建瓴,富有哲理性和文学感染力。

总体分析:
两篇文章在介绍冰心方面涉及到了她的代表作、文学特色、荣誉、文化内涵等方面,突出了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刻的一面。

用词简洁明了、富有哲理,突出文学感染力,是两篇表达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

冰心散文的特点范文

冰心散文的特点范文

冰心散文的特点范文冰心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真挚的言辞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冰心的散文作品是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表达,充满着情感和人性的关怀。

以下是冰心散文的几个特点:1.温情感人:冰心的散文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温情感人的风格,她以真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其中蕴含的感动和美好。

她用包容和关怀之情表达着对生命的赞美和珍视。

2.简洁凝练:冰心的散文风格简洁而凝练,她善于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

她的句子有时只有几个字,但却能传递出强烈的感情和意义。

冰心的文字流畅自然,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示出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精彩细节。

3.精神追求: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她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的渴望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冰心的散文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4.真实感受:冰心的散文作品真实而鲜活,她以亲身经历和深入思考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

冰心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她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文字中,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5.叙述生活:冰心以平实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她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描写,展示出生活的点滴和生命的真谛。

冰心的散文常常以一种肯定人性的态度来叙述人们的生活,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思考,让读者对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冰心的散文作品充满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她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出温情和关怀。

她以真实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冰心的散文作品如同一扇窗户,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美好和真实的生活。

冰心文章的特点

冰心文章的特点

冰心的文章首要特征是感情真挚。

冰心散文是她那纯真的内心世界流淌出来的心泉,包含着感悟人生的真味,她的散文就是展示其独特人格风貌的心史。

冰心散文大都以纯真的爱心作为灵魂,冰心散文的感情真挚,不但是坦率的写出自我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出主观的爱憎好恶,而且还表示为情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美在纯真,妙在自然。

冰心散文的情真,还融合着理真。

她的散文富有哲理,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从某一生活局面和自然景色的变更中受到启发,道尽人世睿智哲理。

冰心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文采清丽,华美优雅。

冰心的散文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选用广言词汇又略含西文句法的口语文;遣词用字,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清新洗练,流利自然,含蓄隽秀,极富韵致。

有一种大家闺秀气派,堪称东方才女的典范。

冰心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意象鲜明,清新新颖。

所谓意象清新,表示在作品里则是画面清新,色彩妍丽,生气蓬勃,情趣盎然。

冰心散文的意象鲜明,还表示在作家能以高超的艺术技巧给所表示的意象着色敷彩,达到和美协调,并在色彩的调谐中暗示作家的主观情感。

总而言之,冰心散文的创作,在美学特性上,呈现出柔美的品格特征。

我们说,这是一种女性的腻美。

冰心的散文真诚的抒写自己的见闻感受,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愫,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意愿。

以广博慈蔼的爱心、温馨柔婉的情致、鲜明清隽的意象,清新明丽的语言建造了一个柔美的艺术境界。

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清丽典雅的语言冰心的散文语言清丽典雅,富有韵味。

她的散文语言既有口语文的流利,又有文言文的凝练,又具有清新明丽、典雅细腻的风格。

二、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的语言。

冰心还追求散文语言节奏感和音律美。

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散文也要讲求节奏,因此,冰心在散文创作中注意追求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她通过巧妙地安插平仄,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对称的句式,恰当地选用了双声、叠韵、儿化、叠音词等方式,使语言抑扬顿挫、委婉曲折,从而形成文章行云流水般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冰心散文的语言艺术特点

冰心散文的语言艺术特点

冰心散文的语言艺术特点著名作家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冰心女士,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

”一个世纪以来,冰心的散文哺育了整整几代人。

热爱冰心的人可谓“四世同堂”。

有人甚至认为,冰心散文的影响,不在鲁迅、周作人之下,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文字影响的却很少。

冰心的“爱”的源泉来自于她的和谐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实践证明,作家的少年记忆、文化记忆、民族记忆乃至历史记忆是支撑作家全部创作的精神源泉。

尤其是童年记忆特别重要,它往往会不可思议地贯穿着一个作家的一生。

由于冰心的家庭出身和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冰心高贵的精神、高雅的气质以及卓越的文学成就。

一、冰心散文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充分的展现其散文的风格美。

1、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散文的语言风格突出地表现为柔婉、纤巧如绵绵春雨,温柔、沁人心脾,本体和喻体之间通过作者的想象常常结合得非常贴切而富有诗意。

例如在《笑》中,描写雨后树叶上的残滴,在月光的照耀下“好似荧光点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在《往事(二)》中,描写月下青山“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海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这两个句子中的“荧光点点”、“娟娟的静女”都体现了语言的纤细与轻柔。

冰心散文中的比喻,不仅运用于写景的语言中,也运用于寓意深厚地描写抽象事物的语句里。

在《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谈论的话题是“生命”.冰心在文中是这样写的:“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它从地底里聚集起许多生力。

在冰雪下延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生命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而在冰心的笔下,则把生命比喻成了“一江春水”与“一棵小树”真是绵里藏针,既富哲理,又不乏柔情。

冰心文章特点

冰心文章特点

(一)、语言精炼冰心散文的诗美特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成熟上,在最小的空间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遥寄诗人太戈尔〉》全文短小精悍,含蓄地把作者的感情倾注在纸上。

字数有限,却韵籍深远。

感情至真、至诚的在诗化语言中流露出来。

着是语言诗美的表现之一。

(二)、文化诗性“真正具备文化诗性的散文,它一定具有诗一般的生命激情和难以拒绝的美感。

她不仅以一种美学的眼光进入文化迷宫,用诗性的智慧去探测历史的真相,而且饱含着作家的真情实感,洋溢着作家心灵的跃动;同时,安的意象“语言和表达必然也是优美的”“冰心散文中许多文章引用了古诗词,这不仅体现了冰心深湛的古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更在语言上美化了文章,韵味更浓,体现了散文的文化诗性特征。

如:《山中杂记》中写道:“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细细咀嚼,这两名形容乱山,显然地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

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作者借两句古诗描写了海上和山上看月出的意境:一是乱石观月,何等的“臃肿、崎岖、僵冷”,一是海上观月,何等的“妩媚、遥远、璀璨”。

文章富有想象力,展示了宏大壮丽的画面。

这两句诗的对比下表现了自己爱海的心理。

这比直接表达更高雅,更有文化底蕴。

以古典诗词抒怀,其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散文的诗情蕴意。

(三)、诗化结构冰心散文还有诗化的结构特点。

不管是描述上还是抒情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诗化的现象。

层次分明,一个内容写完就分段,但总体上连贯,形式上,诗的跳跃性较强。

如《宇宙的爱》,《往事之一(七)》中写道: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心文章特点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

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

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

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

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

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

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

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

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

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

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

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

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

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

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

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

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二、以景拟人,渗透生命真谛冰心的另一些作品,总是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出某种哲理来。

例如《往事(一)之十四》[1]是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

作者在描述心目中的海的女神时,或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来形容海上云霞的明媚和风雨的阴沉。

或用夸饰以女神曳着白衣蓝裳,头插新月的梳子,挂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翔,来描绘海的美丽。

还有的认为:“海太大了,我太小了。

”全篇既把海景的变幻渲染得溢彩流霞,又点出海的神秘、有容、虚怀、广博。

冰心从海的女神的轻柔的潇洒的丰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像海那样既广博精深,又虚怀若谷。

这些特点启迪人们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得到升华。

又如冰心在晚年的力作《霞》[2]中写到:“……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灿多彩的。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

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这些文字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

”在《往事(二)之一》[3]这篇散文中,冰心写到:“……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他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树林子里,到天空中,渺无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

……“点缀完了,自己看着,似乎起了感慨,人生经得起追写几次的往事?生命刻刻消磨于把笔之顷……”这篇文章的艺术韵味鲜明而动人。

全文沉浸于淡淡的哀愁之中,宛如流水般的思绪导引读者进入静思默想的境界。

在由景而引发的感触中,令人体味到作者纤细而敏感的内心。

郁郁黄昏,本已带着沉寂之感;雪中送友,平添了感伤情调;大雪掩迹,更把“山回路转不见君”的惆怅之情加深了一步;东坡诗句,则使深沉的人生感叹扩大化了。

全文动人的低回的情感抒发,在作者构筑的冥想世界中变得如歌如泣,哀婉凄清。

在文字中,既有乡思乡愁,也微露人生的悲凉感,但同时也透露着渴求进取,把握时间和生命的积极意义。

冰心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动中法度”。

三、语句“清丽”而“典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冰心创作风格如此异常鲜明,也得益于她的语言功底。

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斐声文坛。

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

”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练明快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例如《寄小读者之通讯四》[3]这样描写江南水乡:“一簇一簇的茂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树枝低亚。

当儿村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

”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飞红点翠的图画。

它用纯正的北方口语娓娓写来,又借鉴古典文学中炼字炼句的长处,精选词汇,多用对偶,在清丽之中,又具典雅之美,显示了提炼口语而又熔化古文的妙用。

又如《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五》[3]中,在写旅行中与海结缘时,她写道:“枕上听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也仿佛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

”饮食起居与海相伴的情形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在描写异域的水光天色时,她又信手拈来我国古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贴切而自然,简洁而生动。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

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的语言清丽爽洁。

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之一》[3]中,幽幽思绪,柔绵情感,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

因雪而生抑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语言温琬、雅致。

如在《寄小读者之通讯十五》[3]中,作者写到:“今晨黎明即醒,晓星微光,万松淡雾之中,我披衣起坐。

举眼望到廊的近处,我凝注着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梦中转侧的女孩子,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

”这类温琬、雅致的叙述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清愁;“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不写了”,话语中深藏着多少羁旅乡思的淡怨。

冰心的语言清新柔美,婀娜多姿,在《樱花赞》[4]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樱花赞》是语言的图画。

读这样的作品,忽而使你感觉仿佛在荧屏前欣赏影视作品,忽而又令你宛如徜徉樱花丛中:“日本到处都是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由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

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几句简洁、准确的描写便赋予了静态的樱花以跃动生机,它的魅力,足以使读者与作品构筑的艺术世界浑然融为一体。

《樱花赞》又是语言的音乐:“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采流光。

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

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生的太阳前进!”在这里,作者一方面着力于内在情感律动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注意外在语言的音韵的匠心营构,使散文句句铿锵、音象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美的愉悦。

有人曾将她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

”“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

如《樱花赞》、《小桔灯》[5]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温婉、清丽、细腻、隽永等特色,同时又一改“微带着忧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欢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

例如在《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二》[3]中,作者写到:“在这篇通讯里,我给你们介绍一幅极感人的图画……”,“看!画的左上角,是人民大会堂,门前只停着一辆轿车,司机站在车边等着,是‘夜深人静’了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