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主义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设计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集中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承担新使命,明确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学生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与提升。

法治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商议讨论,明辨是非,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法治意识和法治情感。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且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讲清楚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新时代的内涵、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2•明确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教学难点:1,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2.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知识清单,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从十九大看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课二、开始新课(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探究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体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学生看相关PPT图片谈感受说一些现实生活中铜陵的“新”(学生代表上讲台分享课前准备)并分析这些“新”意味着什么教师总结:体现一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奇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历史意义一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探究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了,但我们对历史阶段的判断没变(变)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党作出三次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一组分析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前的历史背景(前)第二组分析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第三组分析应对之策教师进一步总结:①分别从1956、1981、党的十九大分析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一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分析原因③(不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探究三: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及要求?(原因)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要求)观看张富清视频,学生谈感想教师总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2.理解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

3.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教学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 中国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1.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1.3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历史意义。

2.向社会主义过渡2.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道路和主要内容。

2.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

2.3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3.毛泽东思想3.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2.讨论法:通过讨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和应用,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1.教材:《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

六、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地位的掌握情况。

2.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去新时代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去新时代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去新时代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 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深远影响;4. 培养学生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互动的形式开展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1. 讲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个人、社会以及整个国家有何意义。

【讲授】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意义a) 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b) 意义:i)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ii)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iii) 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发展;iv) 提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和宝贵经验。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a) 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b) 主要特征:i) 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ii) 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成为主要问题;iii)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iv)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v) 党的新时代强军思想指引。

【总结】4.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迎来了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于我们每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我们应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
3.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意义(板书)
(1)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2)既然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3)既然处于初级阶段,就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小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100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第十四课小平,您好(板书)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总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
活动一:研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9-100,思考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状况?
6、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正确认识这一国情,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⑴基本国情:

⑵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级备课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在1989年共和国40周年庆典的游行中,北大的学生队伍中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哪些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活动三:心动和行动
(出示材料)材料一:农业:我国拥有的农业劳动力大约是美国的100倍,但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却与美国差不多。就每一个劳动力所做的贡献来讲,我国每个农民能养活3个人,而美国每个农民则可以养活465人,英国每个农民可以养活126人。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第18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1.政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基础上,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确立。

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

2.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在经历2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的曲折探索后,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第1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4.了解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北平(2)内容①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1949年政协会议与1946年政协会议的不同(1)1949年政协会议将国民党反动派排除在外。

(2)1949年政协会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3)1949年政协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作用。

(4)1949年政协会议是长期存在的、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本教案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引导他们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评判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

2.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

3.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体现。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在本步骤中,教师将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在本步骤中,教师将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价值观蕴含和影响。

学生可以结合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和事件,探讨其中是否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彼此交流并讨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个人兴趣和学习成绩相结合等。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5分钟)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除了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外,还可以设立一些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后感或进行相关主题的综合研究报告,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思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

2. 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宏伟构想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3. 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主要内容。

4. 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一、历史背景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2. 新时代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条件。

3. 新时代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目标。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主要内容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

3. 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地位和作用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着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世界意义和时代性。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贡献。

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呈现,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展开思考。

3. 知识问答,教师抽问学生对历史背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主要内容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完善和总结。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主要内容。

2. 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和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案(一)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了解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掌握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

教学重点1.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

教学难点1.了解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小组讨论;3.视频展示。

教学内容一、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的区别和特点。

二、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路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就。

三、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生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任务。

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2.小组讨论的汇报;3.期末考试。

教学素材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相关PPT和视频资料。

家庭作业1.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默写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视频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同时,家庭作业和课堂测验的安排也有利于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厍的曲折. 教学要求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历程及在这一厍程中取得的成就与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第二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有没有进入社会主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拔)
教师提问: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即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新课教学
历史的回顾
出示幻灯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你了解吗(幻灯片)
中国在什么时候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
学生回答(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专题探索——激情燃烧的岁月
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所标记的人物是谁呢 学生回答(孟
泰) 教师再提问:孟
泰精神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即可。

教师再提问:孟
泰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呢
学生分组讨论。

出示图片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探究
出示材料材料一:鞍钢的历史影像资料以及图片展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后鞍山钢铁公司的情况对比)。

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这样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 看完了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一五”计划之后,毛泽东对于当年的感慨是否有了新的希望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活学活用
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看看这些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向学生展示一五期的主要成就图片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


课堂总结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农村合作社的成立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公私合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