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原料(粘土)详解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黏土介绍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黏土粘土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一般的粘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
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者是一次黏土。
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硅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黏土,又作粘土,是颗粒非常小的可塑的硅铝酸盐。
除了铝外,黏土还包含少量镁、铁、钠、钾和钙,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
黏土一般由硅铝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
但是有些成岩作用也会产生黏土。
在这些过程中黏土的出现可以作为成岩作用进展的指示。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
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黏土矿物的颗粒细小,常在胶体尺寸范围内,呈晶体或非晶体,大多数是片状,少数为管状、棒状。
黏土矿物用水湿润后具有可塑性,在较小压力下可以变形并能长久保持原状,而且比表面积大,颗粒上带有负电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学活性,具有与其他阳离子交换的能力。
粘土一般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
一般在原地风化,颗粒较大而成分接近原来的石块的,称为原生黏土或一次黏土。
这种黏土的成分主要为氧化锡与氧化铝,色白而耐火,为配制瓷土之主要原料。
而黏土再继续风化而变幼,再经流水及风力迁移,而在下游形成一层厚厚的黏土,称为次生黏土或二次黏土。
这种黏土因受污染,含金属氧化物较多,色深而耐火度较低。
因黏性及可塑性佳,为配制陶土之主要原料。
高岭土是以高岭石亚族矿物为主要成分的软质黏土。
主要由高岭石矿物组成。
自然界中,组成高岭土的矿物有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两类。
颜色为白色,最高白度大于95%,硬度为1~4。
1。
陶瓷工艺学1绪论、 第一章 原料 PPT课件

湖南醴陵
所产的瓷器有日用瓷与陈设瓷,薄胎注浆,瓷质洁 白,装饰的主要特色是釉下五彩,闻名中外。另除有釉上 贴花和喷花等外,1958年还试制成功一种感光晒花的新 装饰法。建国以后,这个地区的瓷器在技术方面不断革新 创造,生产发展很快,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瓷区之一。
广东石湾陶器
相传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以人物、鸟兽等雕塑陈列品为主。釉色丰富, 刻画细腻,形象生动,别具风格。此外还有大量的日用陶器。建国后, 还首创了“结晶釉”
3.1陶瓷研究的发展历程
陶器
高铝质、粘土和 瓷土的应用 釉的发明
原料纯化 陶瓷工艺的发展 陶瓷理论的发展
陶器 传统陶瓷
先进陶瓷 微米级
纳米陶瓷
高温技术
显微结构 分析的进步 性能研究的深入 无损评估的成就 相邻科学的推动
3.2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
除用于日常生活中外,陶瓷作为结构和功能材料广泛
用于科学技术和工农生产领域的重要性,对此人们仍没有
• 唐代:远销日本、印度、波斯、埃及。 • 宋代:远销50余国,远至欧洲。 •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瓷器输送至世界各国,与
世界各国在文化、经济、贸易、政治上建立了联系。 • 中国瓷器在国外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的美誉,被外国人视为奇珍异宝。 • 十七世纪以后,各国竞相仿造,并逐渐创立自己的风格。 • 中国瓷器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值得我
由于其高温下的缺点,在陶瓷 生产中多不采用
钡长石 熔点高(1710℃),熔融温度 普通瓷制品不选用 范围较窄
1.2.3 长石类原料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长石是熔剂型原料,可降低烧成温度,减少燃料消耗。 高温下熔化后能填充坯体的孔隙,熔解粘土及石英类
粘土矿物1

(2)非膨胀性
在伊利石晶层之间 吸附有钾离子。它受到 相邻两晶层负电荷的吸 附,因而对相邻两晶层 产生了很强的键联效果, 连接力很强,使晶层不 易膨胀。
(3)电荷数量较大
同晶替代较普遍, 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但部分电荷被K+离子 所中和,阳离子交换 量介于高岭石与蒙脱 石之间。
(4)胶体特性
3、水化云母组
又叫2:1型非 膨胀性矿物或伊利 组矿物。
水化云母组具有以下特征:
(1)2:1型晶层结构
晶层结构与蒙脱石相似, 同样是由两层硅片夹一层 铝片组成,硅片和铝片的 比例为2:1,故又称2:1 型非膨胀性矿物。
伊利石是其代表。分子 式为: K2(Al·Fe·Mg)4 (SiAl)8O20(OH) 4·nH2O。
晶层类型
两种晶片的配合比例不 同,而构成: 1:1型晶层 2:1型晶层 2:1:1型晶层
(1)1:1型单位晶层
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 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 晶层。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 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 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 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单位晶片
从化学上来看,四面体 为 ( SiO4)4-, 八 面 体 为 (AlO6)9-,它们都不是化 合物,在它们形成硅酸盐粘 土矿物之前,四面体和八面 体分别各自聚合。
(1)四面体片(简称硅片)
在水平方向上四面体通过共 用底部氧的方式在平面两维方向上 无限延伸,排列成近似六边形蜂窝 状的四面体片(简称硅片)。
粘土矿物的分类
粘土矿物根据结晶学特征分 为三类:
一、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二、纤维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三、非硅酸盐粘土矿物(非 晶质粘土矿物)。
第一章 油田化学——粘土矿物

☞蒙脱石由于晶格取代作用产生的负电荷由K+来平衡,由于
蒙脱石取代位置主要在Si-O四面体中,产生的负电荷离晶层 表面近,故与K+产生很强的静电力, K+不易交换下来。
☞ K+的大小刚好嵌入相邻晶层间的氧原子网格形成的空穴
中,起到连接作用,周围有12个氧与它配伍,因此, K+连
吸附性越强交换能力越大,通常离子的交换能力由弱到强 的排列顺序为 Li+<Na+<K+(NH4+)<Mg2+<Ca2+<Ba2+<Al3+<Fe3+<H+ c. 离子浓度 离子浓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强
粘土矿物的性质
四、 粘土的凝聚性
(1)概念:粘土矿物(颗粒)在水分散体系状态下, 通过不同的联结方式产生絮凝或聚结(集)的现象。 粘土颗粒的联结:絮凝和聚结(集)
②作用机理:浓差扩散。
粘土矿物的性质
1、 吸附:物质在两相界面上自动浓集(界面浓度大于内部 浓 度)的现象。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钻井液处理剂) 吸附剂:吸附吸附质的物质(粘土) 2、分类 (1)物理吸附:范德华引力引起,一般无选择性, 吸附热较 小,容易脱附。例:阴离子和非离子处理剂在粘土上的吸附。 (2)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引起,具有选择性,吸附热较大, 不易脱附。例:阳离子处理剂在粘土上的吸附。
构的)和非晶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粘土矿物绝大多
粘 土
数是晶质的。 (2)粘土:疏松的尚未固结成岩的以粘土矿物为 主的(≥50%)沉积物。 (3)粘土岩(俗称:泥页岩):粘土矿物经沉积、
陶瓷工艺学——原料

第二节 硅质原料
1.2.1 石英——SiO2——燧石
隐晶质SiO2 ,SiO2 液经化学沉积在岩石夹层中, 硬度高。
陶瓷工业常做研磨材料:砌筑球磨机内衬,研磨 体球石用。
SiO2>98%。
陶瓷——原料
陶瓷课件
第二节 硅质原料
1.2.1 石英——SiO2——石英砂
花岗岩、伟晶岩风化的产物,可简化工艺。 杂质多,成分变化波动较大。 河床砂用于墙地砖,大缸大生产,可减小其变形。 平潭海砂:大量用于玻璃工业生产。 东山海砂:是我国水泥行业的标准砂。
第三节 粘土类原料
1.3.1 ——粘土成因与分类
各种富含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风化,水解,热液蚀变等作 用可变为粘土。
风化残积型 热液蚀变型 沉积型
陶瓷——原料
陶瓷课件
第三节 粘土类原料
1.3.1 ——粘土成因与分类
风化残积型——一次粘土
成因:深层的岩浆岩(花岗岩、伟晶岩、长石岩)在原产地风化后即残 留在原地,多成为优质高岭土的矿床,一般称为一次粘土(也称为残留 粘土或原生粘土);粘土的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较大波动。
一级转变的体积变化大,但由于其转化速度慢,体积效应小, 且在高温下有液相存在,对坯体影响不大。
二级转变的体积变化小,但转化速度快,瞬间完成,体积效 应大,无液相,对坯体影响大,必须严格控制。
陶瓷——原料
陶瓷课件
第二节 硅质原料
1.2.2 ——SiO2多晶转变特性
石英理论晶型转化的基础条件:慢升温,维持晶型转化在 平衡态下进行。
高档白瓷:白度大于75,Fe2O3 0.3%; 高压电瓷: Fe2O3+TiO2 0.6%( Fe2O3高温分解, 有气体产生,留下气孔,高压下易被击穿。
粘土矿物分析

作为岩石组分的粘土矿物其含量、种类及其分布、产状等对地层伤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由于粘土矿物颗粒细小(<0.01mm),比表面极大,并具有特殊的结构组成,因此它们对外来作业流体如注入水、压裂液、酸化液、压井液等的侵入极为敏感。
当与外来流体接触时,粘土矿物往往会发生膨胀、微粒运移、生成某种沉淀等从而堵塞储层油气流动的孔隙通道,造成储层渗流能力的下降,损害油气层。
因此了解粘土矿物的性质对油田开发十分重要。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及产状等。
选取了西泉5井的部分岩石样品进行了上述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西泉5井区三叠系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统计表根据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韭菜园子组砂层以蒙皂石(包括蒙脱石和皂石两个亚族)为主,63%~98%,平均87.8%;其次为伊/蒙混层(20%~99%,平均72.76%),绿泥石(1%~55%,平均9.33%),另有高岭石(1%~12%,平均5.74%)和伊利石(2%~16%,平均6.24%)(见表1)。
对韭菜园子组敏感性的简单分析:(供参考)韭菜园子组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含量较多,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是遇水易膨胀的矿物,易发生粘土膨胀和分散造成地层伤害。
韭菜园子组绿泥石含量相对较高(平均9.33%),绿泥石是酸敏性矿物,酸化时易造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酸敏)。
另外伊利石和高岭石是速敏性矿物,易造成颗粒运移堵塞地层。
粘土矿物分析在储层潜在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一、粘土矿物类型粘土矿物(clay minerals)是粘土和粘土岩中晶体一般小于2微米,主要是含水的铝、铁和镁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有的在其成分中还有某些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存在。
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族矿物、蒙皂石、蛭石、粘土级云母、伊利石、海绿石、绿泥石和膨胀绿泥石以及有关的混层结构矿物,此外还包括具过渡性的层链状结构的坡缕石(凹凸棒石)和海泡石以及非晶质的水铝英石。
土力学

/tulixue/COURSE/CHAPTER3/Chap3_3_5.htm 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土的粒径级配第一节土的粒径级配一、土的粒度成分(粒径级配)二、土的粒径级配的测定方法三、粒径级配累积曲线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一、土中矿物类型二、粘土矿物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土中的水第三节土中的水土中水和气体是土的基本组成部分,随外界条件的变化,二者比例相继变化,使土的状态和性质也发生改变,土中水对土的性质影响较为显著,气体则不太明显。
一、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二、土中水的类型三、土中的气体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一章>本章小结第一章土的三相组成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讨论了土的三相组成,包括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土的矿物成分、土中水的类型、土中的气体等。
这些内容是学习土力学原理和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也是评价土的工程性质、分析与解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时讨论的最基本的内容。
巩固与提高1.何谓土粒粒组?粒组划分的原则是什么?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如何划分砂粒粒组与粉粒粒组?3.什么是土的粒度成分(颗粒级配),工程中如何表示粒度成分?4.土的矿物成分种类包括什么?5.常见的粘土矿物有那些?它们的性质如何?自我测试您想测试一下自己对本章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吗?请进入在线测试。
您还可以进一步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业,或选择习题库中的习题进行练习。
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学习指导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学习指导内容简介土的物理性质是指三相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及固、液二相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性质。
土的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力学性质,其指标在工程计算中常被直接应用。
土的工程分类应能反映土性质的变化规律。
视频导学教学目标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粘性土的稠度与可塑性、土的工程分类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土的各种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2、掌握影响各指标大小的因素及各指标的单位与常见值3、掌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求取方法,熟悉各指标的实际应用4、了解土的透水性和土的结构5、熟悉工程分类中的土质分类原则及建设部的土质分类标准6、了解土的压实性能基本概念天然密度、土粒密度、含水量、孔隙比、孔隙度、饱和度、容重、稠度、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学习内容第一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第二节粘性土的稠度与可塑性第三节土的透水性第四节土的结构第五节土的工程分类第六节土的压实性学时安排本章总学时数:7.0学时第一节 2.0学时第二节 2.0学时第三节 1.0学时第四节 0.5学时第五节 1.0学时第六节 0.5学时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第一节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三相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
第一章 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研究现状第一节问题的提出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是泥质烃源岩的二大组成部分,一直是岩石矿物学家和有机地球化学家研究的重点。
在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常以分散状、顺层富集状、局部富集状和生物残体等形式分布于粘土矿物中(苗建宇等,1999;张林晔等,2003),二者间相互共存,属统一的地质体,表明粘土矿物与有机质具有密不可分性。
纵观泥质烃源岩的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蒙脱石和伊利石,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油气储量的变化与蒙脱石的变化相一致(Weaver,1960;王行信,1990);在含油气盆地中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蒙脱石不断地向伊利石转化,这些特征表明蒙脱石与伊利石相比,具有更大的变化性和不稳定性,与油气的关系更为密切,是更值得重视的无机矿物。
有机地球化学理论认为干酪根是烃源岩中有机质的主体,可以细分为腐殖体、镜质体、壳质体和惰质体等(Durand, 1980; Tissot and Welte, 1984),表明有机质组成的多样性。
干酪根的获得是在实验室中利用各种酸对烃源岩进行处理(Durand, 1980),除去无机矿物后得到的一些有机质,因而,破坏了自然状态下有机质与无机矿物间的相互关系;从干酪根的结构上来看,不论是Ⅰ型干酪根,还是Ⅲ型干酪根,其结构不稳定且多变(傅家谟和秦匡宗. 1995),表明它不是稳定的化合物,而是经各种处理后得到的有机质的混合物。
由此看来,干酪根虽属烃源岩中的有机质,但它脱离了与之共存的无机矿物,不能很好地反映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以及有机质与无机矿物间的相互关系,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开展研究。
综合烃源岩、无机矿物和有机质的特征,认为开展烃源岩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关系研究很有必要,特选取泥质烃源岩中易变化的粘土矿物—蒙脱石与有机质的相互关系作为探索研究的重点。
在石油地质学领域存在有机质的早期成油理论和晚期成油理论之争(黄第藩等,2003);到70年代树立了干酪根热降解的晚期生油理论的核心(Durand,1979,Tissot and Welte,1978),并在此理论指导下不论在海相,还是在陆相的油气勘探中都取得了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大多数陶瓷厂家还仅仅使用筛分法来表示和控制原 料的细度,此法只能测定粒径大于60μm的大颗粒,较粗糙, 精确度不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粘土的工艺性质
粘土的组成和工艺性质是生产中合理选择粘土原料的重要指 标。粘土原料的工艺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矿物与颗粒组成。
性状态进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量。
可塑性指数则为液限与塑限 之差,表示粘土能形成可塑泥团 的水分变化范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可塑性指数W:W=W2-W1(液限与塑限之差 )
塑限W1——反映粘土被水润湿后,形成水化膜,使粘土颗粒能 相对滑动而出现可塑性的含水量。
液限W2——反映粘土颗粒与水分子亲和力的大小。
伊利石类矿物构成的粘土,一般可塑性低, 干后强度小,干燥烧成收缩小,烧结温度低,烧 结范围窄。一般在800℃左右开始烧结,完全烧结 温度在1000~115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粘土中的杂质矿物
它们通常以细小晶粒及其集合体分散于粘土中,也有成为 独立的矿物颗粒或者覆盖在粘土矿物颗粒表面上它们的数量有时 不多,但会影响甚至决定粘土的工艺性能。
Al2O3 2SiO2 nH2O (Al4 [Si4O10] (O H)3 nH2O) ( n=4~6)
白、黄 灰、褐
同上
片、粒 杆状
管、片 状
0.3~3 μm
< 1 μm
可塑性差,耐火度 高,白度好
可塑性好,综合性 比高岭石好,干燥
收缩大
蒙 蒙脱石 脱 (微晶高 石 岭石)
Al2O3 4SiO2 nH2O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蒙脱石类 Al2O3·4SiO2·nH2O(蒙脱石n>2,叶蜡石n=1)
2:1型层状结构,两端[SiO4]四面体,中间 夹一个Al-(O,OH)八面体,构成单元层。单 元层间靠O键相连,结合力较小,水分子及其它 极性分子易进入晶层中间形成层间水,层间水的 数量是可变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可塑性指标:在工作水分下,粘土(或坯料)受外力作用最 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可塑性指标——反映粘土的成型性能
应力大,应变小——挤坯成型 应力小,应变大——旋坯成型
影响可塑性的因素:
矿物组成 固相颗粒大小和形状 液相的数量和性质 吸附阳离子的种类
水分适中,颗粒细小,有机杂质,阳离子浓度大、半径 小、电价高可塑性较好。
可塑性 定义:粘土—水系统形成泥团,在外力作用下泥团发生
变形,形变过程中坯泥不开裂,外力解除后,能维持形变, 不因自重和振动再发生形变,这种现象称为可塑性。
表示方法:可塑性指数,可塑性指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可塑性——可塑性指数 可塑性限度(塑限)W1:塑限(塑性限度)系粘土(或坯料)由
固体粉末状态进入塑性状态时的含水量。 液性限度(液限)W2:液限(液性限度)系粘土(或坯料)由塑
(4)含碱矿物 主要是长石类,云母类矿物。它们的熔剂作用强烈,影响粘
土可塑性,会降低烧结温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表5 粘土主要矿物组成
类
别
矿物
化学通式 (晶体结构式)
颜色
颗粒 形状
粒度
工艺特点
高 岭 高岭石 石 类 多水高岭石
(叙永石)
Al2O3 2SiO2 H2O (Al4 [Si4O10] (O H)3)
风化残积型粘土矿床一般SiO2含量高,而A12O3含量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工艺性质:
(1)SiO2 :若以石英状态存在的SiO2多时,粘土可塑性降低, 但是干 燥后烧成收缩小。
(2)Al2O3 :含量多,耐火度增高,难烧结,高岭石类。 (3)Fe2O3<1% ,TiO2 <0.5% :瓷制品呈白色,含量过 高,颜色变深,还影响电绝缘性。 (4)K2O、Na2O:降低烧结温度,缩小烧结范围,伊利石类。 (5) CaO、MgO:降低粘土的耐火度,缩小烧结范围,过量 可使坯体起泡。 (6) H2O、有机质:可提高可塑性,但收缩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 .伊利石类
化学通式:K<2(Al,Fe,Mg)4(Si,A1)8O20(OH)4·H2O
与蒙脱石结构类似,2:1型层状硅酸盐,但 [SiO4]四面体中Al3+较蒙脱石多,晶间阳离子常为 K+,也有部分被H+,Na+取代, K+半径大小正好嵌 入层间,因此晶格结构牢固,不发生膨胀。
第一章 原料及预处理
原料是材料生产的基础 作用:主要是为产品结构、组成及性能提供合适的化学成 分和加工处理过程所需的各种工艺性能。 包括:天然原料、化工原料
特点:天然原料化学组成不纯,便宜;化工原料高纯度。
节约资源,物尽其用。
材料科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学院
一、粘土
第一节 粘土类原料
定义:粘土是一种颜色多样,细分散的一种或者多种含 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体。
类细小。非粘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杂质一般是较粗的颗粒。 淘洗可获得较纯的粘土。
<1um的细颗粒愈多,则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大,干后强 度高, 而且烧结温度低,(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片状比 杆状堆积面积大,塑性大,强度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颗粒组成——测定方法 国外:对超细粉体的分级技术研究较早(早在五、六十年
(Al4 [Si8O10] (O H)4 nH2O) (n>2)
白、浅 细粒、 黄色 鳞片状
<0.5 μm
易碎,颗粒细小可 塑性好,收缩大烧 结温度低,色泽差
蒙 脱 叶腊石 石 类
Al2O3 4SiO2 H2O (Al2 [Si4O10] (O H)2)
白、浅 黄、浅
灰色
鳞片状
含结晶水少,总收 缩不大,膨胀系数 小,宜用于快速烧
(1)石英 使粘土可塑性差,坯料成型困难,干燥后强度低,影响上
釉操作。所以我国南方陶瓷工厂多采用淘洗法(也可用水力旋流 器)将粘上中的石英颗粒除去。
(2)铁质矿物 针铁矿、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影响产品
烧后色泽,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等;如果分散度大则往往采用 电磁选矿法除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三:膨润土可塑性大,触变厚化性强,严重影响泥浆性能。 煅烧时脱水过程长,收缩大,Al2O3含量低,又吸附了其它阳 离子,杂质较多。因此烧结温度低,烧后色泽差,会使坯体软 化变形,用量不宜太多,一般在5%左右。
四: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而变化,引起C轴膨胀与收 缩,因此蒙脱石吸水性强,吸水后体积膨胀,容易破裂。颗粒 极细,可塑性强,干燥后强度大,干燥收缩也大,烧结温度低。
(3) 碳酸盐及硫酸盐 方解石(CaCO3)、菱铁矿(MgCO3)、石膏(CaSO4·2H20)、明矾
石(K2SO4·A12(SO4)·6H2O)及可溶性硫酸盐K2SO4、Na2SO4等。碳酸 盐分解产生CaO、MgO,起熔剂作用,能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 硫酸盐分解温度较高,容易引起坯泡。石膏还会和粘土熔化形成 绿色玻璃质熔洞。
特点:
一:蒙脱石显著的特点是能吸收大量的水,体积膨胀,如 以蒙脱石为主的膨润土其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30倍,这就是 膨润土的名称的由来。
二:离子交换能力强,晶格中的四面体层Si4+部分被A l3+、P5+置换。八面体层中Al3+被Mg2+、Fe3+、Zn2+、Li+ 等置换,使晶格中电价不平衡。晶层之间吸附阳离子如 Ca2+、 Na+等,又增加了蒙脱石的离子交换能力。根据吸附离子不同 分为Na蒙脱石,Ca蒙脱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组成的意义
1)矿物鉴定 2)估计耐火度 3)制品的颜色 4)成型性能 5)制品在烧结中膨胀或气泡的可能性 6)示性分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粘土的矿物组成
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类(包括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
蒙脱石类(包括蒙脱石、叶蜡石等)和伊利石类(也称水云母)
等等。
高岭石
叶腊石
伊利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a.高岭石类 晶体结构式:Al4[Si4O10](OH)8,1:1型层状结构硅酸盐,
Si-O四面体层和Al-(O,OH)八面体层通过共用氧原子联系成 双层结构,构成结构单元层。层间以氢键相连,结合力较小,所 以晶体解理完全并缺乏膨胀性。
特点:吸附能力小,可塑性和结合性较 差,杂质少、白度高、耐火度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粘土类型 强塑性粘土 中塑性粘土 弱塑性粘土 非塑性粘土
措 施:
表3 粘土可塑性
指数 >15 7~15 1~7 <1
指标
>3.6 25~3.6 <2.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离子交换性 定义: 起因:粘土颗粒带电荷,来源于Si4+被Al3+,Fe2+等置换以
及边缘断键,而出现负电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粘土的成因及分类
各种富含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风化,水解,热液蚀变等作 用可变为粘土。
粘土的成因是什么? 风化残积型 热液蚀变型 沉积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风化残积型—— 一次粘土
成因:深层的岩浆岩(花岗岩、伟晶岩、长石岩)在原产 地风化(物理、化学、有机风化)后即残留在原地,多成为优 质高岭土的矿床,一般称为一次粘土(也称为残留粘土或原生 粘土);粘土的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较大波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粘土的分类
按成因分: 原生粘土(一次粘土)
次生粘土(二次粘土)
两者区别:
化学组成 耐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