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A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2019年高考考前适应性练习试卷

山西2019年高考考前适应性练习试卷

山西2019年高考考前适应性练习试卷语文本卷须知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9页,第二卷9至10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回答1—6题、11⑴或12⑴题、13—15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作答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A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

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观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表达。

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

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那么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

然而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

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假设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

山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山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9 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卷)选择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8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1.(3 分) C (A 项“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错,经学一分为三成为人文学科,经学作为学科已经不存在了,而不是成为附庸。

B 项因果不成立,原文是“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D 项“可惜后来逐渐被礼俗取代”错,根据原文,被取代的是“礼的精神原则”而不是“礼学”)2.(3 分) B (“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3.(3 分) D (“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错,条件与结果颠倒)(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 分)4.(3 分) D (2012 年至 2013 年增速呈下降状态)5.(3 分) B (A 项因果关系勉强,“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原因陈述不充分;C 项“如能……就能……”表述绝对化,还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D 项“大量使用了 AI 智能技术,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错,文中阿里巴巴“菲住布渴”酒店只是“全球第一家”)(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分)7.(3 分) B (文章并非始终以“我”和挑山工的对比为主线)二、古代诗文阅读(12 分)(一)文言文阅读(9 分)10.(3 分) C (A 项“吾”应该属下,做下句主语。

B 项“谓……曰”常用固定结构,不应该断开。

D 项“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为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结构与前面相同,中间不可断开。

原文标点应为: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

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11.(3 分) A (此处的“经传”特指古代儒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12.(3 分) A (“经常举荐他为官”错,文中“推”的意思是“指出优点”)(二)古代诗歌阅读(3 分)14.(3 分) A (意境不同: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17.(3 分) B (A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C 项“克服”和“挑战”搭配不当;D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18.(3 分) D (精挑细选:非常仔细地挑选。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

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

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入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凤毛麟角。

中国经学学者应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

在这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

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载体,经学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可以从文史哲角度研究经学,但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道咸以后,清朝社会政治系统已开始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譬如在与西洋交涉中,曾国藩所一贯主张的“以诚待人”其实并未真正得到遵守。

许多中西交涉最终只能以战争形式解决,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不只是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是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如孙诒让、廖平、康有为、章太炎(后期)、唐文治、梁漱溟等已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极有争议,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

借用时下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入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抉发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

(高考语文模拟)山西省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模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山西省2019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模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设计,大家首先想到美观、酷、炫,这远远不够。

就像设计一个杯子,如果设计者只想着杯子,500年以后他设计的东西还是杯子。

但我们要的不是杯子,是解渴,或是为表示心意给朋友当礼品。

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设计也不同。

工业设计的内涵就是要适应人文环境,同时要解决问题。

设计不仅要考虑表面看到的东西,还要考虑适用、安装问题,生产、维修问题以及回收再利用等等。

衣服脏了怎么办,过去都用棒槌、搓板洗,现在有洗衣机了,但一定离不开洗衣机吗?在西方或香港,很多地方都有洗衣房。

一边看书、上网、喝咖啡,一边洗衣服,沟通了邻里关系,还节约了资源。

洗衣方式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我们需要的其实是干净的衣服,而不是洗衣机,这就是共享经济。

中国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今后的发展需要设计。

设计要提出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它不是要人买什么东西,而是通过现代技术、现代方式的融合提出新的方案,把问题解决了。

工业设计不是设计一个物品,是要能生产、制造、流通、使用、回收,这是设计要考虑的。

只钻在技巧或手段上,没有系统思维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

我们现在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中国到底要做什么?中国地大物博,人多,这是优势。

但地大了什么地形地貌都有,发展不平衡,且人均资源也太少。

因此设计者首先是要理解中国传统精神,不要只追求表面符号。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重点不是物和符号,而是传统精神。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三)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9届高三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三)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语文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凃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追问高春花城市和乡村是人类文明世界的两个空间实体,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互动关系。

从哲学层面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合理性,对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结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为混沌的空聚合体,没有城市也无所谓乡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临海城市”时就深刻揭示了城乡隔离的状况。

城乡对立最初表现为乡村对城市的统治,住在乡村庄园和城堡、作为乡村社会代表的封建领主是城市的主宰,他们征收税赋、摊派劳役,行使城市行政管理权与司法审判权。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城市生产方式取得了比较优势,乡村被纳入城市生产体系。

这种以城市为主导的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城乡对立也带来了诸如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等问题,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乃至恩格斯所称的“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新的生产力将打破旧的城乡对立而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城乡关系必将由对立走向融合。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世今生”为时空视域,科学分析了城乡关系由同一到分异再到融合的路径,体现了城乡关系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019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答案A卷·语文

2019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答案A卷·语文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特 深刻 发

征 丰富

20 有文采

分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9.(6 分)答案示例:①朴实,具有生活气息,如运用口语,“你听! 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 ”。 ②生动,具有 诗意,如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牙呲眼突……”,又如引用歌 词诗文等。 ③简明,具有哲理,如多用含意深刻的短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④灵活,句式整散结合,如“然而我想,自由需付代价,理想更须力行”。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 3 点,意思符合 文本语言特点即可给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2 分 3 页)
2.(3 分) B (“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经 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3.(3 分) D (“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错,条件与结果颠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 分)
4.(3 分) D (2012 年至 2013 年增速呈下降状态) 5.(3 分) B (A 项因果关系勉强,“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原因陈述不充分;C 项“如能……就能……” 表述绝对化,还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D 项“大量使用了 AI 智能技术,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错,文中阿 里巴巴“菲住布渴”酒店只是“全球第一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分) 7.(3 分) B (文章并非始终以“我”和挑山工的对比为主线) 二、古代诗文阅读(12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分) 10.(3 分) C (A 项“吾”应该属下,做下句主语。B 项“谓……曰”常用固定结构,不应该断开。D 项“亦为汝等 将来之津梁也”为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结构与前面相同,中间不可断开。 原文标点应为: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 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 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 11.(3 分) A (此处的“经传”特指古代儒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 12.(3 分) A (“经常举荐他为官”错,文中“推”的意思是“指出优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3 分) 14.(3 分) A (意境不同: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 17.(3 分) B (A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C 项“克服”和“挑战”搭配不当;D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18.(3 分) D (精挑细选:非常仔细地挑选。 再三斟酌:多次反复考虑以决定取舍。 以防万一:用以防备难以 预料的事情。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 变幻 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难以揣测。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紧张到极点。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 件的声势或变化之大) 19.(3 分) C (根据原文语境的陈述主体,排除 A、B 两项;再根据“先判断后选择”的顺序,排除 D 项)

2019年山西省高考第三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析

2019年山西省高考第三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析

山西省2019年高考第三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追问高春花城市和乡村是人类文明世界的两个空间实体,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互动关系。

从哲学层面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合理性,对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结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为混沌的空聚合体,没有城市也无所谓乡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临海城市”时就深刻揭示了城乡隔离的状况。

城乡对立最初表现为乡村对城市的统治,住在乡村庄园和城堡、作为乡村社会代表的封建领主是城市的主宰,他们征收税赋、摊派劳役,行使城市行政管理权与司法审判权。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城市生产方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优势,乡村被纳入城市生产体系。

这种以城市为主导的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城乡对立也带来了诸如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等问题,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乃至恩格斯所称的“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新的生产力将打破旧的城乡对立而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城乡关系必将由对立走向融合。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世今生”为时空视域,科学分析了城乡关系由同一到分异再到融合的路径,体现了城乡关系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中国的城乡关系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金局,“三农”问题仍然突出。

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存在着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乡村共处于城乡空间,形成了空间极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非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6 分)
6.(6 分)①“文旅融合”将成为旅游产业发展新蓝海;②旅游市场将会加速洗牌,旅游投资将趋于理性;③科技 创新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将在旅游服务中大量应用。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精彩 个别地方有创意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封轨,字广度,渤海 县人。 稳重谨慎,喜欢学习,广泛通晓儒家经典传文。 他同光禄大夫武邑人孙惠蔚志趣相 投友善交好,孙惠蔚常常称赞封轨说:“封生对于经书义理,不但章节句读分析精妙,而且能明确标示出纲要和格 式,概括旨意和要领,我不如他的地方很多啊。 ”封轨注重仪容的整齐洁净,姿貌魁伟。 有人说:“学士不应注重梳妆 打扮,这位贤者为何独独这样呢? ”封轨听到后,笑着说:“君子应当整饰衣服礼帽,重视自己的外貌(形象),为什么 一定要头发蓬乱,满脸污垢,如此才称为贤者呢?”说话的人听后羞愧地离开。 太和年间,授予著作佐郎,不久升任尚 书仪曹郎中,兼任员外散骑常侍。受命出使高丽,高丽王高云自恃地处偏远,声称有病不亲自接受皇帝诏命。 封轨严 正地责问他,对他晓喻大义,高云才肯面朝北方接受诏书。 这以前,契丹人掳掠魏国边民六十余人,这些人又被高丽 抢掠带回东边。 封轨详尽向朝廷报告此事,并发送公文向高丽王求取,高丽王发给物资全部送回。 主管官上奏说封 轨出使远邦,不辱朝廷使命,临时变通处置,劝说安抚藩国君主,把边民解救回国,应当予以封赏。 世宗下诏说:“封 轨随机应变,责求归还掳走的边民,本是使者应做的事情,只是光大国威受到称赞,应该赏赐升官一级。 ”于是调任 考功郎中,后来授予本郡中正。 渤海太守崔休被调入朝中任吏部郎,为他哥哥政绩考核的事向封轨请托。 封轨说: “法规,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可因为旧上司的缘故就违背法律规定。”崔休赞叹他恪守正道。 封轨在台省中,被称 为儒雅之士。 封轨上奏请求朝廷派遣四门博士中通晓经学的人,检验查看各州学生。 皇帝听从他的意见颁发诏书。 不久,被授任国子博士,加封扬武将军。又代理通直散骑常侍,前往汾州慰劳山胡。 不久,以本官兼任东郡太守,又升 任前军将军、行夏州事。 封轨喜欢制定法规教令,任官的地方多有政绩。 后转任太子仆射,转任廷尉少卿,加封征虏 将军。 去世之后,追赠为右将军、济州刺史。 当初,封轨深受郭祚赏识,郭祚常对他的儿子景尚说:“封轨、高绰二人, 都是治理国家的人才,必定会成大器。 我举荐这两个人,不只是为国进用贤能,也是为你们的将来铺设桥梁啊。 ”封 轨被看重就像这样。 封轨既以方正刚直自守本分,高绰也以风度气概树立名声。 尚书令高肇被授予司徒时,高绰前 去拜访祝贺,封轨竟然没有到场。 高绰环顾不见封轨,就连忙回家,说:“我一生自认为没有违背规矩,今天这般行 为,远不如封生啊。 ”封轨认为注重德行谨慎言谈是涵养德性的根本,奸恶邪僻谗佞巧语谄媚是世间极大的祸害,于 是撰写《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这些文字大多没有记载下来。
2.(3 分) B (“目的是为晚清经学研究的衰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错,其目的是为了证明“似乎中国传统经 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3.(3 分) D (“当前还没有系统通贯的经学史,无法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深入清理”错,条件与结果颠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 分)
4.(3 分) D (2012 年至 2013 年增速呈下降状态) 5.(3 分) B (A 项因果关系勉强,“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原因陈述不充分;C 项“如能……就能……” 表述绝对化,还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调节;D 项“大量使用了 AI 智能技术,人工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错,文中阿 里巴巴“菲住布渴”酒店只是“全球第一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分) 7.(3 分) B (文章并非始终以“我”和挑山工的对比为主线) 二、古代诗文阅读(12 分) (一)文言文阅读(9 分) 10.(3 分) C (A 项“吾”应该属下,做下句主语。B 项“谓……曰”常用固定结构,不应该断开。D 项“亦为汝等 将来之津梁也”为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结构与前面相同,中间不可断开。 原文标点应为: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 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 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 11.(3 分) A (此处的“经传”特指古代儒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 12.(3 分) A (“经常举荐他为官”错,文中“推”的意思是“指出优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3 分) 14.(3 分) A (意境不同:本词凉爽舒适,李词凄清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9 分) 17.(3 分) B (A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C 项“克服”和“挑战”搭配不当;D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18.(3 分) D (精挑细选:非常仔细地挑选。 再三斟酌:多次反复考虑以决定取舍。 以防万一:用以防备难以 预料的事情。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 变幻 莫测: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难以揣测。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紧张到极点。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 件的声势或变化之大) 19.(3 分) C (根据原文语境的陈述主体,排除 A、B 两项;再根据“先判断后选择”的顺序,排除 D 项)
语文试题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
秘密★启用前
2019 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卷)
选择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8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1.(3 分) C (A 项“这使经学学科成为人文学科的附庸”错,经学一分为三成为人文学科,经学作为学科已 经不存在了,而不是成为附庸。 B 项因果不成立,原文是“似乎中国传统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D 项“可惜后来逐渐 被礼俗取代”错,根据原文,被取代的是“礼的精神原则”而不是“礼学”)
作文评分标准与细则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20
基 础
思想健康 分
感情真挚


表 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20 语言流畅
分 字迹工整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13.(10 分) (1)君子应当让自己衣冠整洁,重视自己的外貌形象,为什么一定要蓬头垢面,如此才称为贤者呢?(5 分。 句子 大意 2 分,“整”“尊”“瞻视”各 1 分) (2)我一生自认为没有违背规矩,今天这般行为,远不如封生啊。(5 分。 句子大意 2 分“ , 自谓“ ” 愆“ ” 举措”各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 15.(6 分)①三句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②表达词人保 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③词人自嘲,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而能保持旷达的心境。 ④表现词人 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出①给 2 分,②③④答出任意两点给 4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6 分)(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犹有所待者也 而御六气之辩 (每空 1 分。 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1 分) 20.(5 分)答案示例: ①巧用反复和叠用手法,强调了“满意”的程度;“太太”一词语带双关,既指妻子,又是程度副词“太”的叠加以 表示非常满意。 广告词以消费者口吻,夸赞房产质量,凸显了广告人的服务意识。 (3 分) ②“天大”一词语带双关,既指“天大”制药商家,又用夸张(比喻)手法,凸显民众健康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地表 达了商家“为您服务”的民本思想。 (2 分)
语文试题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
21.(6 分)答案示例: 内容:漫画上面女人的红挎包被抢,一孩高喊“抢红包啦”;下面一群人听到喊声都立刻查看微信群。 (3 分) 寓意:讽刺一些民众迷恋微信红包、见危不救的贪婪、冷漠心态。 (3 分) (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立意参考: ①要珍惜品牌文化;②只有共享才能保持文化长久发展;③保持服务特色才是立身之本;④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 ……
9.(6 分)答案示例:①朴实,具有生活气息,如运用口语,“你听! 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 ”。 ②生动,具有 诗意,如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牙呲眼突……”,又如引用歌 词诗文等。 ③简明,具有哲理,如多用含意深刻的短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④灵活,句式整散结合,如“然而我想,自由需付代价,理想更须力行”。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 3 点,意思符合 文本语言特点即可给满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8.(6 分)答案示例:①“行走的”与这群挑山工的工作吻合,“脊梁”喻指他们是中国起支撑作用的建设者大军 之一。 ②他们“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垂首弓背,沉稳踏实”,体现了中国人埋头苦干的精神。 ③他们不仅“挑山有诀 窍”,还能创新“直行”,寻找“避让游客”的窍门,体现了中国人“苦干加巧干”的工匠精神。 ④他们追求理想,崇尚自 由,从艰苦的挑山工作中寻找乐趣和目标,体现了当前中国人的“追梦”精神。 ⑤他们拥有家国情怀,为能够成为“泰 山建设者”而自豪,体现了中国人的奉献精神。 ⑥作者这样作比,表达了对挑山工这群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