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4红蜻蜓教案(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 (五线谱) (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五线谱) (1)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
这首歌曲以轻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红蜻蜓飞舞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
但在此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认识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培养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歌唱技巧。
3.加强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提高识谱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集体演唱的协调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2.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美感。
4.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五线谱、歌词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合唱架:用于集体演唱。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谱号、音符、节奏等基本元素。
同时,讲解歌曲的音阶、拍子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句演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在合唱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相互配合,提高协调性。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红蜻蜓的舞蹈或画作。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

《红蜻蜓》教案一、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歌词描述了孩子们与红蜻蜓玩耍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红蜻蜓的喜爱和美好的童年回忆。
歌曲采用大调式,3/4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得旋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动感。
歌词内容简单易懂,情感真挚,适合学生进行演唱。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歌曲中运用的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等节奏型,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韵味,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旋律。
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感受歌曲中的温情和美好。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声音进行《红蜻蜓》的演唱,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八分音符,以及歌曲中的音高和音准。
五、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电子琴、红蜻蜓道具。
2.教学资源:配套音频、自制谱例。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童年》,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答出童年是美好、快乐的。
(2)教师介绍《红蜻蜓》是一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歌词描述了孩子们与红蜻蜓玩耍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红蜻蜓的喜爱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
教师播放《红蜻蜓》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提问学生听完后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蜻蜓。
2.学唱歌曲(15分钟)(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练习。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咬字吐音等问题。
四年级音乐下册 红蜻蜓教案 人音版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红蜻蜓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 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
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教学难点: 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教学过程:一、游戏:听一听、辨一辨、连一连、唱一唱、吹一吹。
(出示课件)1. 听一听——辩一辩。
方法:这里有5条旋律,老师弹奏其中的4条,每条弹奏2遍,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听一听,哪条旋律没有弹奏?然后出示你的手指表示你的答案。
2. 听一听——连一连。
方法:教师将其中的2条旋律连起来弹奏,组成四小节一行的旋律,请学生听出是哪二条旋律的连接,以两个手的手指表示答案。
3. 听一听——唱一唱。
方法:A 将听到的两条旋律各唱一唱,要求唱准音与节奏。
B 将两条旋律组合成一首曲子唱一唱,要求唱的连贯。
二、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 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 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
聆听要求: A 歌曲的情绪?B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3. 出示歌谱。
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 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 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
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7. 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 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 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交换演唱)B 学生分声部练习。
三、教师小结 师生再见。
《红蜻蜓》优秀教学设计

段歌词。
(5)带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5、力度处理(1)聆听汽车近的时候和远去时候的声音,说一说:有什么变化?引出渐强、渐弱记号。
(2)加入力度记号范唱《红蜻蜓》,mf的时候是蜻蜓飞到我们身边了,P 的时候是离我们远了。
(3)完整演唱歌曲6、学习第二声部师:同学们唱的很好,现在老师来唱一段歌谱,你们看看老师唱的是哪里。
哪一行旋律?生回答师:《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合唱,有两个声部,我们再来学一学第二声部吧。
(1)跟琴唱歌谱(2)加入歌词,跟着老师唱一唱。
(3)播放伴奏唱第二声部。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复演唱)(4)师生合作:同学们唱高音声部的旋律,老师唱低音声部旋律。
试试看,合唱是一种怎样的效果。
7、合唱曲谱师:下面老师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叫做《真假卧底》小女孩队来唱第一声部歌谱,红蜻蜓队的同学小声唱第二声部歌谱,来干扰一下他们,被对方声部带跑的同学,你就是卧底了!哪个声部的卧底最少哪个声部获胜。
7、合唱歌词。
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小游戏:聆听汽车远近,理解渐强渐弱记号在表现歌曲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聆听老师范唱低声部。
体验低声部旋律。
师生合作小游戏:学生认真找准自己的声部。
与其小组合作。
通过聆听、对比,来学习控制音量的强弱,从而更好的表现歌曲。
初步感受乐曲低声部,在反复聆听和学唱的过程中熟悉高低声部旋律。
通过小游戏,提高趣味性和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并从感性上熟悉高低声部旋律及歌词。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红蜻蜓》教案。
课程内容包括歌曲学唱、旋律练习、歌词理解以及简单的音乐知识。
歌曲《红蜻蜓》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易于学生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红蜻蜓的形象,感受歌曲中的意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等,同时他们对自然界中的红蜻蜓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聆听、演唱等方式,深入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审美感知:通过学习《红蜻蜓》,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2. 音乐表现:通过歌曲的学唱和旋律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歌曲的情感。
3. 文化理解:通过歌曲《红蜻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1. 学生层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音乐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符等,同时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此基础上,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行为习惯: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强的特点,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愿意展示自己。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4红蜻蜓》教案 (1)

人音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4红蜻蜓》教案 (1)一. 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四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歌曲的演唱、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表达。
但在音乐素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音高、节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音高、节奏和音准。
2.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的处理。
3.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4.音乐欣赏法:聆听不同版本的《红蜻蜓》,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音乐。
3.乐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
4.装饰音和滑音的练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其余学生欣赏并给予掌声。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红蜻蜓》,引导学生欣赏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蜻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思念朋友或亲人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歌曲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情感表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分析歌曲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思念、友谊等情感。
-通过演唱、动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将情感融入音乐表现中。
2.教学难点
a.歌曲中部分节奏型的掌握。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节奏型,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需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辅助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b.简谱中音高与音长的识别。
-对于音高与音长的辨识,教师需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借助音高卡片、五线谱等辅助工具,降低学习难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对《红蜻蜓》歌曲的学唱、欣赏,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a.感知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培养音乐感知素养。
b.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提升音乐情感素养。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通过编创动作、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的基本概念、音高、音长、节奏以及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红蜻蜓》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听歌曲并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歌曲的节奏,并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节奏。
3.学习歌曲的整体演唱并合唱。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播放《红蜻蜓》这首歌曲,让学生先闭目倾听,然后学生可以轻声跟着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歌曲分析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讲解歌词和曲调的内容并分段学习,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歌曲。
3. 节奏学习
学生们可以跟着歌曲的节奏,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先小声地,然后可以一起合唱大声地唱歌曲。
4. 整体演唱
让学生们全班合唱歌曲,并根据歌词的内容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音乐才华。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品来评价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评价方案:
1.学生们对学习过程和歌曲的理解是否足够深入。
2.学生们使用手拍和口型来表达歌曲节奏的能力。
3.学生们歌曲演唱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反思,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下一次的教学过程可以更好的完成目标。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时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蜻蜓》音乐教案
桃源实验小学翦英霞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感受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开阔视野。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夏天快来了,在池塘周围你们发现什么小昆虫没有,特别是要下雨的时候。
请学生说一说。
播放中国新生代蹇佳成《红蜻蜓》---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1、蹇佳成的表现好不好?表演大方吗?(学生回答)
2、歌唱的好吗?你们想不想学?(学生回答)
师:这首歌,今后再学,今天我们来学另一首同样歌名的日本民歌《红蜻蜓》,希望学后,同学们能想想蹇佳成一样大方的表演。
二、新课教学
1、初次听歌,解释介绍作品,需要什么心情来学。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2、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
四、跟琴唱
1、教师范唱
2、教唱旋律
3、师弹琴学生跟唱。
4、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
(重难点句教师教唱)
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
5、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乐谱上方的换气标记。
6、分组表演
7、全班一起唱
五、拓展活动
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音乐丰富多彩,国外也有许多好听的民歌。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了解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走出音乐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