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及市占率走势分析预测
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2018年6月目录一、政策端:有的放矢,国家意志助推产业升级 (5)1、引导转型,提高补贴标准指明转型方向,质和量两手抓都要硬 (5)2、拟定战略,购置税减免携手股比开放,国家新能源战略坚定不移 (7)3、设定标准,双积分年考强推战略落地,油耗压力敦促企业转型 (7)二、现状与供给:产品结构上移明显,存在消费崛起基础 (9)1、分地域:17年CR4占比30%,限购城市驱动高增长 (9)(1)一线大城市销量占比高,限购是主要驱动力 (9)(2)三四线城市渗透率低,低速替代主导购买需求 (10)2、分结构:过渡期A00冲量,下半年AO-A级有望接力 (11)(1)17年A00销量占比50%,18过渡期抢装预期高增速延续 (11)(2)过渡期后A0-A级车蓄力,下半年或成放量主力 (12)(3)技术推动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 (14)3、目录端:补贴推动技术升级明显 (15)(1)18年新目录续航里程和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均结构性上移,技术升级明显 (15)(2)部分车型可以拿到1.2倍以上补贴,两款车型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 (16)(3)车企加码布局,目录结构趋势上移明显 (17)4、新车型:众多新品值得期待,存在消费崛起基础 (19)(1)A00结构升级A0,A级车成为主战场 (19)(2)新车型单车带电量提升明显 (20)(3)A00级车:向A0结构性提升,下半年有望蓄力高增速 (21)(4)A级车:成为主战场,存在消费崛起基础 (22)三、需求端:共享出行仍具潜力,消费大风刮起正当时 (22)1、我国具备共享出行的培育土壤,共享出行仍具潜力 (22)(1)出租车:2016年新能源渗透率仅为7%,仍有较大渗透空间 (23)(2)网约车:2017市场存量超过220万,新能源仍有较强替代空间 (25)(3)分时租赁:行业有望保持45%复合增长,电动车具备天然优势 (27)①分时租赁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有望保持45%复合增速 (27)②多场景下分时租赁出行性价比高 (28)③补贴退坡迫使A00电动车升级,AO级电动车仍具备较强经济性 (29)④车企加速布局分时租赁,小微型电动车具备天然优势 (30)2、个人消费:技术+成本带来产品升级,存在消费崛起基础 (31)(1)低速电动车:A00过渡期冲量,仍存替代空间 (31)(2)补贴退坡倒逼产品升级,个人消费有望崛起 (35)①消费理念的逐渐转变成为拉动需求的潜在驱动力 (35)②逐步显现的产品力优势夯实个人消费基础 (35)政策端:补贴退坡倒逼技术升级,双积分保障中长期发展,市场自发需求是核心。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新能源汽车大变革催生十万亿市场空间 (7)1、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达到十万亿级别 (7)(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 (7)(2)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的市场 (9)①第一阶段:公共交通领域的电气化 (10)②第二阶段:货物流通领域的电气化 (10)③第三阶段:商业运营领域的电气化 (11)④第四阶段:私人用车领域的电气化 (12)2、中短期看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来袭,车企纷纷抢占赛道 (12)(1)国际汽车巨头发力新能源汽车,全球进入新能源汽车新阶段 (12)(2)我国主流汽车厂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强强联合加强自身地位 (15)二、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产业变革 (21)1、全球汽车发展历程:电动汽车有望重现百年前辉煌 (21)(1)蒸汽机汽车阶段(1800-1872) (21)(2)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阶段(1873-1885) (21)(3)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油汽车并行阶段(1885-1925) (22)(4)燃油汽车独霸阶段(1925-1960年代) (23)(5)电动汽车复兴曙光渐显阶段(1960年代-1990年代) (23)(6)电动汽车复兴阶段(1990年代至今) (23)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24)(1)萌芽阶段:以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为开始点 (25)(2)试点阶段:以2009年四部委出台“十城千辆”计划为起点 (25)(3)财政补贴阶段:以2010年财政部决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购买补贴为起点 (26)(4)市场化阶段:以补贴政策取消为起点 (27)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和时代所向 (27)(1)新能源汽车加大对石油的替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8)(2)移动污染源污染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 (28)(3)新能源汽车助力汽车行业产业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29)(4)新能源汽车促进电力消纳,降低并网难度,减轻调峰调频压力 (30)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32)321、上游 ..................................................................................................................(1)钴 (32)(2)锂 (35)372、中游:四大材料 ..............................................................................................(1)正极 (37)(2)负极 (41)(3)隔膜 (45)(4)电解液 (50)523、下游:三电系统 ..............................................................................................(1)动力电池:2018年上半年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52)(2)电机电控:2018年上半年集中度提升明显 (55)4、终端:新能源汽车竞争相对激烈,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56)四、行业发展核心要素 (62)1、政策驱动 ..........................................................................................................62(1)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全球发展 (62)(2)禁售燃油车政策出台叠加停产燃油车计划,新能源汽车未来确定性强 (66)(3)补贴退坡淘汰落后产能,助力龙头企业发展 (70)(4)双积分政策开启市场化导入阶段 (73)802、技术驱动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快速迭代导致新能源汽车产品换代改款频率加快80 (2)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脱颖而出,技术进步迅猛 (82)(3)正极材料:2020年后技术迭代速度变慢,高镍三元势不可挡 (95)(4)负极材料:硅碳复合材料将成负极材料未来方向 (101)(5)隔膜:陶瓷涂覆隔膜将成为主流,高安全性复合隔膜有望成为下一代隔膜 . 103 (6)电解液:中短期看高镍电解液开发是关键,长期看逐步向固态电解质过渡 . 1043、市场驱动 ........................................................................................................107(1)多因素影响消费者需求,购买价格为首要因素 (107)(2)痛点 (109)①成本 (109)②续航里程 (119)③充电 (122)五、与传统汽车产业链比较研究 (125)1、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结构对比 (125)(1)动力传动系统 (129)①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差异 (129)②动力电池供应模式 (130)③电机电控供应模式 (133)(2)热管理系统 (135)2、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好于传统汽车零部件 (137)3、纯电动汽车更适合智能化发展趋势 (141)4、小结 ................................................................................................................144六、与手机产业链比较研究 (145)1451、智能手机产业链分析 ....................................................................................(1)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 (145)(2)智能手机的技术迭代 (149)(3)苹果手机产业链分析 (153)2、长期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复制苹果产业链发展 (157)(1)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大于智能手机行业 (157)(2)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要好于新能源汽车 (158)(3)手机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对比:苹果和特斯拉 (159)①特斯拉与苹果的相似之处 (159)A.精品化路线,主打头部爆款,坚持极简主义 (160)B.软硬件结合的闭环生态,打造全产业链布局 (163)C.重视研发投入,高筑技术壁垒 (163)②特斯拉与苹果的不同之处 (164)A.行业的成熟度不同 (164)B.特斯拉技术壁垒难以企及苹果 (164)C.特斯拉盈利状况有待提高 (164)1663、小结 ................................................................................................................七、结论 (167)1671、行业前景 ........................................................................................................2、短期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168)1683、各环节核心要点 ............................................................................................(1)上游锂钴 (168)(2)中游材料 (168)(3)下游电池 (169)(4)下游零部件 (169)(5)下游整车 (169)1694、行业比较启示 ................................................................................................5、未来5-10年最具备投资价值的是优质整车、电池和资源企业 (170)新能源汽车大变革催生十万亿市场空间。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正文目录一、政策:择优扶强,驱动产业升级 (5)1.1、降补贴提门槛,由普惠扶持转向择优扶强 (5)1.2、严苛需求标准,驱动产业升级 (7)1.3、双积分政策倒逼车企加大新能源车型投入,确保产销高增长 (8)二、下游需求:供给驱动,政策弱化 (9)2.1、乘用车:供给增加,非限购城市需求启动 (9)2.2、客车:公交需求透支,座位客车电动化提升空间大 (12)2.3、专用车:短期路权是核心驱动力,经济性将驱动物流车电动化加速 152.4、18年产销展望:预计将突破100万辆 (16)三、中游供应链:格局分化,价格承压 (18)3.1、需求高增长,供给过剩,价格承压 (18)3.2、格局分化 (23)四、上游资源:钴强势,锂震荡 (28)4.1钴:资源长期短缺,价格持续上行 (28)4.2锂:供需格局逐步扭转,价格处震荡区间 (31)五、相关建议 (33)六、风险提示 (34)图表目录图表1:电动客车:18年纯电动补贴上限下降27%,插电式下降45%左右(万元) (5)图表2:电动乘用车:18年纯电动高续航补贴上升,插电式下降8%(万元) (6)图表3:电动专用车:18年补贴上限下滑33%,度电补贴下滑40%左右(元/kwh) (6)图表4:新能源车国家补贴标准:能量密度下限不断提升(wh/kg) (6)图表5:纯电动乘用车高能量密度车型占比迅速提升(wh/kg) (7)图表6:纯电动客车高能量密度车型占比迅速提升(wh/kg) (7)图表7: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电耗迅速下降 (8)图表8:双积分下新能源乘用车数预测 (8)图表9:乘用车及专用车高速增长(销量:辆) (9)图表10:EV乘用车和专用车贡献主要增量(销量:辆) (9)图表11:A00级EV及A级PHEV贡献乘用车主要增量 (10)图表12:新能源车交强险分城市:六大限购城市占比44% (11)图表13:新能源车交强险分省份:山东排名第四(低速电动车集中) (11)图表14:18年主要优质电动新车型情况概览 (12)图表15:17年一季度销量明显低于往年同期(辆) (13)图表16:15-19年新能源公交运营予以补助(万元/辆/年) (13)图表17: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逐年提升 (14)图表18:公交客车电动化率高 (14)图表19:座位客车在传统客车销量占比高,电动化提升空间大 (14)图表20:主要城市燃油货车与新能源专用车路权对比 (15)图表21:新能源物流车上牌集中于路权优势城市 (16)图表22:18年产量节奏预测(辆) (17)图表23:分车型产量预测 (18)图表24:电池及材料需求预测 (19)图表25:动力电池价格及产能利用率(元/wh) (20)图表26:正极价格及产能利用率(元/吨) (20)图表27:负极价格及产能利用率(元/吨) (21)图表28:隔膜价格及产能利用率(元/平米) (21)图表29:电解液价格及产能利用率(万元/吨) (21)图表30:材料价格预测 (22)图表31:动力电池及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23)图表32:2016年前十装机统计 (24)图表33:2017年前十装机统计 (24)图表34:2016年三元出货量结构 (25)图表35:2017年三元出货量结构 (25)图表36:2016年动力电池电解液出货量结构 (26)图表37:2017年动力电池电解液出货量结构 (26)图表38:2016年人造石墨负极出货结构 (27)图表39:2016年人造石墨负极出货结构 (27)图表40:2016年湿法隔膜出货量结构 (28)图表41:2017年湿法隔膜出货量结构 (28)图表42:全球范围内钴资源类型 (29)图表43:2017年钴出货量国家占比 (29)图表44:全球主要钴矿山产量情况表(吨) (30)图表45:国内主要公司粗制氢氧化钴新增产能状况(吨) (30)图表46:全球钴供给与需求测算表(吨) (30)图表47:长江有色:钴(元/吨) (31)图表48:全球锂资源分布情况 (31)图表49:国内主要盐湖提锂企业扩产规划 (32)图表50:全球碳酸锂总体供需(万吨) (32)图表51: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元/吨) (33)一、政策:择优扶强,驱动产业升级1.1、降补贴提门槛,由普惠扶持转向择优扶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始于09年的十城千辆工程,经过4年摸索,13年财政部出台了普惠型补贴政策,产业开始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化石能源日益短缺,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期。
新能源汽车,又称电动汽车,基于电力驱动而非传统的燃油动力,具有能源效率高、无排放、低能耗、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是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及趋势。
一、市场格局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中国市场为主导。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2万辆和138万辆,占全球总量的近60%。
中国市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政策扶持和厂商竞争。
在政策方面,中国政府提出“双积分”政策和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
厂商竞争方面,国内厂商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凭借不同的技术、产品和营销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持续发力。
除中国市场外,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欧洲市场主要受益于欧盟政策的推动和能源转型的需求,目前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已接近200万辆。
美国市场在2018年出现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小幅下滑,但随着特斯拉Model 3的火爆销售,预计未来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二、趋势1. 产品差异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厂商间将加强产品差异化的竞争。
虽然电池续航里程已经成为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指标,但产品特性和服务创新同样重要。
如智能驾驶、车辆安全和绿色能源技术等,将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焦点。
2. 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和创新性强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材料,如超级电容、增材制造技术、轻量化材料等。
这些技术创新将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轻的车身,大大提升领先厂商的技术壁垒。
3. 产业整合:未来市场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厂商之间,而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
如电动汽车制造商将与电池生产商、充电站运营商和智能交通系统公司等联手,形成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群。
这种产业整合将大大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汽车业的未来方向之一,市场格局主要以中国市场为主导。
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达到了新高。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27万辆,同比增长了63%。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达到了141万辆,同比增长了76%。
以下将从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
首先是中国市场。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数据,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41万辆,同比增长了76%。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07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34万辆。
这一销量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比提高到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2%。
这一成绩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提供购置补贴和免费充电设施等,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也促使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
其次是全球市场。
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根据IEA的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27万辆,同比增长了63%。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所增长。
例如,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61,000辆,同比增长了80%。
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90,000辆,同比增长了35%。
这些增长得益于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
总结起来,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销量达到了141万辆,同比增长了76%。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达到了227万辆,同比增长了63%。
这一增长得益于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市场的扩大,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8年版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简介【名称】【编号】1598368【价格】纸质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优惠价】¥7200 元【电话】400 612 8668、0、0传真:0【邮箱】【网址】【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向客服咨询。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电动汽车详细可分为三类:即仅以车载蓄电池(或电容)为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以多个车载动力源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截至**主要是指以内燃机及蓄电池)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
经过**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世界瞩目,但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距却没有那么大。
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企业在关键的电池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具备了率先启动产业化的条件,有实现跨越的机会。
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缩短差距、实现跨越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
我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开始于**年,经过两个**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世博、“十城千辆”示范平台的应用拉动,中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技术处于持续进步状态,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年我国共生产了83900辆新能源汽车,相比于**年的17 533辆,增长近4倍。
截至**已经建成了723座充电站,28000个充电桩。
**年**月开始免征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截至**月份,一共有将近4万辆新能源汽车享受了这个政策。
中国的电动乘用车市场**年全年共销售54473辆,较**年同比增长%。
如果增速不断上升,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超过美国。
经过**年一剑的历程,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从研究开发的阶段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冉冉升起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据中国市场报告网发布的2018年版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在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中,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和主要汽车制造商发展重点。
2018年新能源汽车

2018年新能源汽车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点之一。
首先,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38.3万辆,同比增长了62%,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
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108.6万辆,同比增长了72.1%,超过了国内外所有竞争对手。
其次,中国政府的支持政策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减免政策,使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如充电设施的建设、停车优惠等。
这些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第三,新能源汽车技术得到了快速进步。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充电时间缩短,使得使用新能源汽车更加便捷。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也大幅增加,不仅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品质和性能。
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和居民小区附近的充电桩供应不足,给用户的充电体验带来了不便。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虽然已有明显提升,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经济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提高充电桩的供应。
同时,政府还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普及,成为中国及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2018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
政府的支持政策、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6月目录一、新品牌:特斯拉树立新能源车高端品牌标杆 (5)1、2003~2007年:技术难题、融资困局和管理混乱初步解决 (5)2、2008~2012年:渐有起色,仍难掩资金窘况 (5)3、2013~2017年:走向龙头,引领汽车工业开启电动智能化时代 (7)二、新产品:全球车厂发力新能源,挑战特斯拉地位 (8)1、国内主流车企新能源战略规划 (9)(1)吉利 (9)(2)长安 (9)(3)上汽集团 (10)(4)北汽新能源 (10)(5)广汽 (10)(6)东风 (11)2、外资传统车企新能源战略规划 (11)(1)大众:2030年目标全面电动化,启动史上最大电池招标 (12)(2)宝马:豪华品牌加速转型新能源 (13)(3)戴姆勒:2022年全面电动化 (14)(4)通用:聚焦中美市场,2025在华全面实现电气化 (14)(5)福特:完善高性能新能源车型布局 (15)三、新技术:零部件升级换代,变革中寻求突破 (16)1、动力电池:方型与软包对圆柱型的挑战 (16)2、驱动电机:从交流感应到永磁同步的转向 (19)四、新机遇:借助特斯拉产业发展,中国厂商远期有望走向全球市场 (22)1、短期: 国内材料厂商参与松下、LG的产业链,可直接获益于特斯拉成长 (22)(1)特斯拉经多方调研对比,联手松下逐鹿电动汽车市场 (22)(2)松下电池产业链相对封闭,国内企业难以切入 (22)(3)正极材料:当升科技,迎政策优势,扩大高镍产能 (24)(4)隔膜:星源材质与LG深度合作,直接受益于LG产业链 (24)(5)电解液:跟随主要客户LG,新宙邦“远洋”欧洲,抢占动力电池市场先机 (24)(6)负极材料:璞泰来,绑定锂电池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负极材料产能 (24)2、中长期:类似于此前的苹果产业链,特斯拉有望带动国内供应链发展 .. 25(1)特斯拉汽车一度引爆话题,市场观察者将其誉为“汽车版iPhone” (25)(2)特斯拉引领全球,开启智能汽车时代 (27)3、全球新能源车企群雄并起,中国供应链有望走向全球 (29)五、主要风险 (31)1、新能源车政策低于预期 (31)2、新能源车产业链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31)3、特斯拉产能低于预期 (31)特斯拉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热潮,树立新能源车高端品牌标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及市占率走势分析预
测
2017 年全球电动汽车交付量达到 1,223,600 辆,与 2016 年相比增长58%。
其中包括所有纯电动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式乘用车、美国/加拿大市场的轻型卡车和欧洲市场的轻型商用车。
销量的 66%来自纯电动汽车 (BEV),34%来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
由于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备受青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纯电动汽车所占份额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由于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影响,中国市场份额增长 73%高居榜首,美国增长 27%、欧洲增长 39%紧随其后,但其差距仍在扩大。
在日本,丰田 Prius Prime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瞬间成为畅销车型,且与第四季度发布的全新日产聆风一起,使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 150%。
纵观全球,12 月份销量再创记录,全球交付量超过 17 万辆,比之前 11 月份的历史最高纪录高出
17%。
继过去的 5 个月中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之后,12 月份全球电动汽车份额首次触及 2%大关。
2017 年全年的全球份额为 1.3%。
预计 2018 年销量将增至 190 万辆,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上电动汽车的强势引进以及期待已久的特斯拉 Model 3 的大规模生产。
截至 2018 年底,预计全球将有超过 500 万辆电动汽车和轻型卡车投入使用。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及增长率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仍毫无争议地成为最重要的电动汽车(中国称之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其销量同比增长了 73%,与 2016 年的 351,000 辆相比,增长了 255,000 辆。
中国市场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 49.5%。
日本和韩国 (+130%) 进一步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发展,其销量共计增长了 76%。
今年欧洲增长了 39%,其中德国是增长最多的国家,同比增长达 108%;而一些小型市场表现更佳,例如冰岛 (+248 %)、葡萄牙 (+126 %) 和斯洛文尼亚(+166 %)。
美国增长 27%,与其他地区相比,其发展速度相对较缓。
考虑到特斯拉Model-3 增产计划一再延迟,该增长率仍然尚可。
最初预计 2017 年全年
Model-3 的交付量为 50,000 辆,可全面满足美国车辆预定者的需求。
而实际数量仅为 1770 辆。
加拿大受延期影响较小,与 2016 年相比增加了 72%。
“其他”包括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大洋洲境内的 30 多个国家/地区,其中加拿大(18,600 辆),韩国(13,900 辆)和马来西亚(7,400 辆)是增长率最大的三个地区。
存在上述问题并不使人感到十分惊讶,但车辆预定者似乎仍然颇有耐心。
如果特斯拉确实能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Model 3 完全有机会将电动车引入主流汽车市场。
全球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动汽车的十大市场,充分凸显了中国在促进全球电动汽车成交量方面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一个现象是,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 96% 来自国内生产和国内品牌。
上述成交量并不能充分展示各个国家/地图电动汽车的引进趋势。
成交量遥遥领先的是挪威,其 2017 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所有新车销量的 39%(不包括轻型商务车)。
冰岛占 14%,瑞典 5.3%。
12 月份,挪威市场的电动汽车份额首次达到 50%,其中 28%消费者购买了纯电动汽车,22%消费者购买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以上数字仅将乘用车市场纳入考量范围(商用车不在考虑范围内)。
较大的经济体通常仅征收 1%或 2%的新车销售税。
而 2017 年中国全年平均征收 2.4%。
更另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市场全年份额一直在持续上涨,12 月份中国市场达到 4%,德国和法国市场达到 2%。
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讨论这一主题。
2016、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成交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注:右侧列中的%更改针对的是电动汽车部分的份额,而非成交量的更改。
比亚迪是 2017 年排名第一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其自 2015 年以来始终蝉联第一。
胜利并非一蹴而就,比亚迪 2017 年上半年起步缓慢,且在全年电动汽车市场中损失了 3.9%的份额。
北汽,即北汽新能源(北汽电动汽车部门)成长迅速,在排名中攀升 3 位,且与上一名差距越来越小。
北汽新能源只生产纯电动汽车,而比亚迪大部分销售车辆仍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特斯拉和宝马双双位列第三。
两家制造商报告的全球交付量几乎相同,特斯拉为 103,082 辆,宝马(包括微型汽车)则少 2 辆。
最后,往往会对这些数字进行轻微调整,具体取决于一个国家/地区的实际交付量以及道路交通管理机构是否已登记。
2017年,四大制造商的交付量已超过 10 万辆,并且取得了巨额利润。
2017 年“100+”竞争者中又新增两个集团: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售出116,000 辆,实际已成为最大的集团。
吉利知豆 + 沃尔沃 + 康迪联盟授权产品共计销售 103,000 辆,并加入“100+”俱乐部。
2017 年销量突破 100 万,插电式电动汽车份额超过 1%
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1-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电动汽车交付量恢复了前几年 50%以上的增长率。
如果继续保持这一步调,那么到 2025 年为止,销售的每 3 辆轿车中就有 1 辆是电动汽车。
如今难以想象,即使今年全球市场仅仅占有 1%的市场份额,但并非遥不可及。
2011-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交付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 2018 年中国市场将持续增长,特斯拉 Model 3 会成功增产,日产聆风、雪佛兰 Volt、雷诺 Zoe 和宝马 i3 等其他高产车型的销量也将增加。
2018 年,欧洲、韩国和日本品牌计划推出 15 款全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 4 款全新纯电动车型。
预测 2018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 190 万辆,其中美国 40 万辆、欧洲42 万辆、中国 92 万辆,上述之外的其他地区 16 万辆。
这意味着成交量将增长 55%,轻型汽车行业份额增长 67%,达到 1.95%。
如果印度加入角逐,全球总量甚至可能会更高。
预计纯电动汽车将占所有电动汽车份额的 72%。
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仍然无足轻重。
2017 年仅交付了 3400 辆,与 2016 年的 2300 辆相比有所增加。
目前投入使用量超过 300 万
2011-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 2017 年底,可充电轻型车辆的全球保有量为 320 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占 6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 37%。
此外,约有 50 万辆重型电动汽车已投入使用,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电动巴士。
预计2018 年底,全球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可能会突破 500 万辆。
但是,在大多数国家,其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尚不明显。
全球机动车保有量为 13 亿辆,电动汽车保有量为其 1/250(5 百万辆),仅占 0.4%。
但是,电动汽车增长速度日益加快,整体情况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历史销售预期。
文章来源:中国产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