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精选试题)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章节练习(2014-09-10)

中医执业医师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章节练习(2014-09-10)

1.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与血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

肺脾肾B。

脾肝肾心C。

心肺脾肝D。

肺脾肝肾E。

心肺脾肾2.贯心肺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之气是()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之气是()A。

元气B.宗气C.卫气D。

营气E。

脏腑经络之气3.上贯心肺下注气街之气是()具有“傈疾滑利"特性之气是()A.元气B。

宗气C。

营气D.卫气E。

气4.与津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津液的输布排泄起主宰作用的是()A.心B.肺C。

脾胃D.肝E。

肾5.与血液循行关系密切的脏腑为()与津液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A.心肺脾肝B。

心肺脾肾C。

心肝脾肾D。

肺脾肝肾E。

心肺肝肾6.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

气能化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

以上均非7.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A。

体液B。

阴液C。

津液D.津E。

液8.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

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9.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元气的生成B。

宗气的生成C。

营气的生成D。

卫气的生成E.全身之气的生成10.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

营气D。

卫气E。

以上均非。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精液 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  精气血精液    习题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一、选择题(一)A型题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 E.营气 D.卫气 E.动气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推动功能B.温煦功能C.固摄作用D.气化E.营养作用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的固摄作用E.气化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元气E.宗气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营气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水谷精气E.脏腑经络之气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A.元气B.卫气C.宗气D.谷气E.营气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A.气机不畅B.气结C.气闭D.气逆E.气虚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心肺肾E.肝脾肾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谷气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2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4.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5.形成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是气的哪一项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机E.气化26.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E.液27.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脾胃D.肺E.肾28.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血D.津E.液2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A.脉管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3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2.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3.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4.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5.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3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38.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9.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E.血脉40.在机体内,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E.唾液41.液的灌注部位,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脏腑B.骨节C.孔窍D.脑E.髓42.下列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A.脾B.胃C.肺D.小肠E.大肠4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A.心肝脾肺三焦B.心肝脾肾三焦C.肺脾肾肝三焦D.心肝肺肾三焦E.肺脾肾心三焦44.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5.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呼气E.呕吐物46.气逆导致吐血的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7.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8.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9.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用补气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行津B.气能摄津C.气能生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50.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A.心肝肾B.肺脾肾C.脾肝肺D.肺肝胃E.心肝肺5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52.喻昌所论的“内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53.“上气海”是指:A.息道B.膻中C.丹D.心E.肺54.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十四经脉D.十五别络E.任督二脉5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A.元气B.真气C.营气D.卫气E.宗气56.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A.先天之精气B.水谷精微C.后天之精气D.营气E.元气5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A.心气充沛B.血液充盈C.脉道通畅D.三焦通利E.肺肝脾功能正常58.《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A.肾气B.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59.下列哪一项所论不妥:A.气虚则血少B.气旺则血充C.血虚则气少D.血足则气旺E.气不运则血不存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A.多汗B.多尿C.漏汗D.遗尿E.遗精61.“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62.临床上气的异常导致血的失常时,下述哪一项不妥?A.血虚B.血脱C.血燥D.血瘀E.出血63.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脾C.肺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64.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65.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汗B.尿C.粪D.呼气E.以上均非6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A.滋润和濡养作用B.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C.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D.排泄代谢产物E.以上均非67.“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6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A.来源相同B.性质相同C.特点相同D.分布相同E.功能相同69.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先天与后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结构方面E.以上均非70.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结E.以上均是7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A.生殖之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肾精72.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A.心脾肾B.心肺肾C.心肝肾D.脾肺肾E.肝脾肾73.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机B.气化C.气逆D.气脱E.气闭74.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称为气的:A.推运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75.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肾精B.元气C.脏腑之精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76.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A.气B.血C.神D.津液E.形体77.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气血同源D.血汗同源E.肝肾同源78.人体内何为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主宰:A.心B.肾C.神D.血E.气79.下面哪一项指的是“神之宅”:A.形体B.脏腑C.肾精D.血脉E.宗气80.“形之主”指的是:A.脏腑B.神C.肾精D.气E.津液81.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通常补气,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二)B型题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对脏腑的功能活动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5.主司腠理开合的是:6.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A.润泽肌肤B.化生血液C.温煦脏腑D.充养脑髓E.化生神志7.营气的作用是:8.津的生理功能是:9.液的生理功能是:A.肝B.心C.脾D.肺E.肾10.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1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1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肺脾肾B.心脾肝肾C.心肺肝脾D.脾肺肾肝E.心肺脾肾13.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4.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5.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脾胃B.肺C.心D.肝E.肾16.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17.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18.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A.气机不畅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结19.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20.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郁滞不通时,称为:2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体内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22.气的由下向上运动太过,称为:2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2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2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26.积于胸中之气称为:27.水谷之悍气是指:A.心B.肝C.脾D.肺E.肾28.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29.能助心行血的是:30.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A.心B.肝C.肺D.肾E.脾胃31.血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2.津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3.对津液的输布起主宰作用的是:A.气虚血少B.气虚血瘀C.气虚出血D.气随血脱E.血虚气亏34.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35.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36.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A.气虚B.气脱C.气滞D.气闭E.气逆37.血虚可导致:38.大失血时可导致:39.水液停滞可导致: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调控作用40.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指气的:41.控制着津液排泄是指气的:42.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是指气的:(三)D型题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胃E.肾2.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何作用间的协调平衡: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脏腑之精气E.先天之精气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精E.津液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主血脉B.肝主藏血C.脾主统血D.肺朝百脉E.肾主封藏7.气的主要来源是: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精气C.阴阳之精气D.五行之精气E.天地之精气8.人体之气生成的主要条件是:A.脏腑功能正常B.物质来源充足C.精气充足D.血液充足E.津液充足9.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B.胆C.脾D.胃E.肾10.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郁D.气结E.气脱11.元气充足必须依赖何脏腑之气正常:A.心气B.肝气C.脾气D.肺气E.胃气12.与宗气生成有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13.与宗气的分布密切相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14.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是: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手足三阴经D.手足三阳经E.任督二脉15.各类气中,具有阴阳相随关系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D.中气16.血的生成主要依赖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中介作用E.固摄作用17.在血的生成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肾E.胃18.津液的生成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19.津液的排泄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营养作用20.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之品是因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21.可以形成血行瘀阻的是: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虚22.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气为血之帅B.血为气之母C.气能生血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四)X型题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E.液2.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B.胃C.肺D.肾E.三焦4.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5.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A.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B.饮食物的消化吸收C.汗液的排泄D.体温的相对恒定E.大、小便的排泄6.气机失调可导致:A.血液上逆B.血液外溢C.血行迟缓D.津液停滞E.小便异常7.气的分类依据是:A.基本含义B.功能特点C.生成来源D.分布部位E.历代医家的共识8.与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A.肺B.肾C.脾D.胃E.三焦9.宗气的盛衰关系到:A.呼吸的强弱B.血液的运行C.视听的正常D.腠理的开合E.津液的布散10.卫气的功能有: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11.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A.心B.肝C.脾D.胃E.肾12.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A.心B.肺C.肝D.脾E.脉13.血液运行必备的条件是:A.营气充沛 D.津液滑利 C.血流充盈 D.脉道通畅 E.脏腑功能正常14.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15.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16.与津液的输布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肝E.三焦17.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膀胱E.三焦18.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以哪三脏作用最为重要:A.肺B.脾C.肾D.肝E.心19.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A.汗B.呼气C.尿D.粪E.呕吐物20.津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E.孔窍21.液主要灌注于: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22.津液的功能是:A.润泽肌肤B.滑利关节C.充养脑髓D.充养血脉E.寓神养神23.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24.血的营养滋润的作用体现在:A.面色红润B.肌肉丰满壮实C.皮肤润泽D.毛发乌黑光泽E.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25.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有度,依赖于:A.天癸促发B.肾气封藏C.肝气疏泄D.脾气运化E.以上都对2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繁衍生命B.濡养C.化血D.化气E.化神27.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哪些作用:A.防御B.抗邪C.调节D.康复E.出汗28.血液的化生是在哪几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A.脾胃B.心C.肺D.肾E.肝29.化神之源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以上都对30.气化的具体体现有:A.精血互化B.精化为气C.精化为髓D.津血互化E.津化为汗31.人体之精源于:A.肾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32.神的具体体现有:A.眼神B.表情C.言语D.应答E.神志33.人身之三宝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神34.“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A.剧烈呕吐B.大量泄泻C.大量饮水D.过用发汗方法E.过用下法二、填空题1.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气血津液病症_A3A4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1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气血津液病症_A3A4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1

中医医师第 1题:A3/A4型题(本题1分)刘×,男性,素体不强,易反复感冒,气短懒言,自汗,时寒时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此患者的治疗当选何法A.健脾益气B.养阴润肺C.补益肺气D.补益心气E.益气固肾【正确答案】:C第 2题:A3/A4型题(本题1分)刘×,男性,素体不强,易反复感冒,气短懒言,自汗,时寒时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若治疗上症好转,但见干咳,口干咽燥,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宜A.补肺汤加减B.左归丸加减C.右归丸加减D.沙参麦冬汤加减E.四物汤加减【正确答案】:D第 3题:A3/A4型题(本题1分)刘×,男性,素体不强,易反复感冒,气短懒言,自汗,时寒时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若日久不愈,症见口干唇燥,纳呆,干呕,面色潮红,大便于结,舌干,少苔,脉细数。

治疗选方 A.补肝汤B.益胃汤C.四物汤D.天王补心丹E.左归丸【正确答案】:B第 4题:A3/A4型题(本题1分)刘×,男性,素体不强,易反复感冒,气短懒言,自汗,时寒时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若患者出现腰酸腿软,眩晕耳鸣,口干咽痛,舌红,少津,脉沉细。

则治疗宜用A.补肝汤加减B.四物汤加减C.益胃汤加减D.左归丸加减E.天王补心丹加减【正确答案】:D第 5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性,15岁。

双下肢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及瘀斑,伴齿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其证候为A.阴虚火旺B.气不摄血C.肾虚火旺D.血热妄行E.胃火炽盛【正确答案】:D第 6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性,15岁。

双下肢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及瘀斑,伴齿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是A.补气摄血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滋阴降火,宁络止血D.清热利湿,凉血止血E.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正确答案】:B第 7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女性,15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精、气、血、津液、神A11、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包括A、肝B、心C、脾D肺E、以上皆是2、与血生成无关的脏腑包括A、心B、肺C、肝D脾胃E、肾3、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总体的外在表现是A、精B、气C、血D津液E、神4、具有固摄、中介、温煦与凉润功能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5、生气之根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6、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7、营气的分布特点是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行于脉外,布散全身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8、膻中又称作A、气海B、血海C、髓海D水谷之海E、经脉之海9、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0、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1、具有行血气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2、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3、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A、心与肺的功能活动B、肝与肾的功能活动C、肺与肾的功能活动D肺与脾的功能活动E、肝与脾的功能活动14、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宗气的生成B、元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中气的生成15、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功能的气是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6、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7、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8、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清气D脏腑精气E、以上均非1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A、中介作用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推动与调控作用E、温煦与凉润作用20、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1、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2、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易逸出脉外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3、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4、生气之源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25、元气运行的道路是A、脉外B、三焦C、心脉D胸腔E、全身26、由水谷精微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7、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28、津液的丢失必然会导致气的损耗,说明了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津能生气D津能载气E、气能摄津29、“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化津C、气能摄血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30、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1、“身之本”指的是A、心B、肺C、肾D精E、气32、精的功能包括A、濡养脏腑B、化血C、化气D化神E、以上皆是33、精的本始含义是指A、脏腑之精B、基本物质C、血液津液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34、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35、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心、肝、脾、肺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选择题A型题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 宗气B. 卫气C. 元气D. 营气E.肺气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卫气B.宗气 E.营气 D.元气 E.荣气3. 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的固摄作用C.气的防御作用D. 气机E.气化4. 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A.中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 营气5. 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营气6.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7. 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液C.血D.津E.气8.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9.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0. 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 血能载气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 气能生血E.血能生气11. 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12.全身气机调畅最重要的环节是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E.肺气宣发,亦主肃降13.濡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液D.血E.津14.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15.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16. 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17.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18.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19.中医关于“汗”的论述,下列不正确A.阳加于阴谓之汗B.肺主汗孔开合 C .汗为心之液 D.汗血同源 E.汗液的排泄通道称为“鬼门”20.《灵枢·本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A.营卫和调B.卫气和利C.营气和利D.宗气充盈E.元气充盈B型题A.肝B.心C.脾D.肺E.肾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A.心B.肝C.脾D.肺E.肾5.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6.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A.气虚B.气脱C.气滞D.气闭E.气逆7.血虚可导致8.大失血时可导致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9.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10.水谷之悍气是指X型题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胃E.肾2. 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3. 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4. 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 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B.胆C.脾D.胃E.肾6. 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 气能生血B.血为气之母C. 气为血之帅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7. 卫气的功能有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8. 津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E.孔窍9. 液主要灌注于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10. “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A.剧烈呕吐B.大量泄泻C.大量饮水D.过用发汗方法E.过用下法填空题1.上气海是指_______,下气海是指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经气血津液神)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基础理论(经气血津液神)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基础理论(经气血津液神)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夺血者无汗”所说明的生理关系是( ) (2011年第7题)A.气与血B.气与津C.血与津D.精与津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血汗之问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血与律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

血溢脉外化为津液,津液渗注于脉中,又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称为“津血同源”,因汗为津液所化,故又称为“血汗同源”,当血与汗的任何一方丢失过多,可致男一方的亏损,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亡血家不可发汗”等理论总结。

2.“亡血家不可发汗”的生理基础是( )(2010年第7题)A.气能摄津B.气能生津C.血能载气D.津血同源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血汗之间的关系,属于理解型考题。

3.“夺雪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了哪两者的关系( )(2009年第11题) A.气与血B.津液与血C.气与津液D.津液与汗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津汗同源,属于理解型考题。

4.水符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 ) (2009年第9题)A.宗气的生成B.卫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元气的生成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宗气的生成,属于识记型考题。

宗气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之清气相结合而成,聚汇于胸中,贯心脉以行气血,与全身的气血运行相关。

元气藏于肾中,为先天之气,卫气和营气都是由水谷4精微所化生.营气行于脉内,卫气行于脉外。

故选A。

5.随神往来者,谓之( )(2008年第9题)A.志B.魄C.魂D.意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内经》原文的掌握,属于识记型考题。

《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朗朗上口的一段《内经》原文,也是考试重点内容,望考生掌握。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精气血津液神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精气血津液神一、A11、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2、人体之精主要藏于A、肾B、心C、肺D、肝E、脾3、人体之精的功能不包括A、繁衍生命B、营养周身C、化生血液D、精能化神E、护卫肌表4、精的本始含义是指A、脏腑之精B、基本物质C、血液津液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5、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气为A、一身之气B、宗气C、元气D、卫气E、营气6、营气的分布特点是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行于脉外,布散全身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7、人体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A、元气C、一身之气D、卫气E、营气8、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9、行于脉外之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0、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11、上出息道,贯注心脉之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2、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功能的气是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3、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A、宗气的生成B、元气的生成C、营气的生成D、卫气的生成E、中气的生成14、卫气的生理功能是A、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B、贯心脉而行气血C、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D、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E、温养脏腑、肌肉、皮毛15、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为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6、元气的运行通道是A、脉外B、三焦C、心脉D、胸腔E、全身17、五脏之气的运动规律中,位置在上的心肺之气宜A、降B、升C、散D、入E、出18、六腑之气的运动宜A、升B、降C、出D、入E、散19、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A、心与肺的功能活动B、肝与肾的功能活动C、肺与肾的功能活动D、肺与脾的功能活动E、肝与脾的功能活动20、与津液的输布关系密切的脏腑为A、脾、肺、肾、肝、三焦B、心、肺、肾、肝、三焦C、脾、心、肾、肝、三焦D、脾、肺、肾、小肠、三焦E、大肠、肺、肾、小肠、三焦21、与血液生成作用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心、肺、肾B、肝、心、肺、肾C、脾、心、肺、肝D、脾、心、肝、肾E、脾、肝、肺、肾22、机体精神活动的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津液B、神C、气D、精E、血23、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24、关于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滋润作用B、质地较稠C、流动性小D、濡养作用E、灌注于骨节、脏腑和脑25、与津液生成无关的脏腑为A、脾B、胃C、小肠D、心E、大肠26、具有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统称的是A、津B、气C、血D、精E、神27、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的脏腑A、心、肺、肾、脾B、心、肺、肝、脾C、心、肾、肝、脾D、心、肺、肝、肾E、肾、肺、肝、脾28、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的是A、津B、液C、血D、气E、精29、与津液的排泄密切相关的脏腑为A、肺、大肠、肾B、心、脾、肾C、肺、心、肾D、肺、小肠、肾E、肺、脾、肾30、关于神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B、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C、调节精气的代谢D、滋润和濡养作用E、调节津液的代谢31、神生成的物质基础A、精B、血C、津液D、气E、以上均是32、主管生长发育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3、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4、生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35、生气之源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36、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宜逸出脉外体现了气的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7、气滞常会伴有血瘀,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38、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依据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39、“亡血家不可发汗”所依据的理论是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气能行血E、津血同源40、血和津液的生成源于A、精气B、元气C、水谷精气D、营气E、血4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42、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血能生气D、血能载气E、气能摄血4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生气E、津能载气44、“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津能载气E、津血同源二、B1、A.肾B.脾C.肺D.心E.胃<1> 、中医学中认为,生气之根为A B C D E<2> 、中医学中认为,生气之主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气血津液病症_A1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2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气血津液病症_A1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2

第 36 题:A1型题(本题1分)
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是
A.血郁痰凝 B.营卫不和 C.三焦气化失宣 D.阴阳失调 E.气滞血瘀
第 37 题:A1型题(本题1分)
治疗血证的犀角地黄汤首载于
A.《济生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医学正传》 D.《医林改错》 E.《景岳全书》
第 38 题:A1型题(本题1分)
第 19 题:A1型题(本题1分)
患者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脉沉细,此病的 治法为
A.清胃泻火,佐以消导 B.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C.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D.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E.以上皆非
第 20 题:A1型题(本题1分)
对虚劳的辨证以什么为纲
肾癌多发于
A.40~60岁男性 B.40~50岁男性 C.40~60岁女性 D.20~40岁女性 E.以上都不对
第 39 题:A1型题(本题1分)
提出治疗积聚的攻、消、散、补四法的医家为
A.东轩居士 B.张景岳 C.朱丹溪 D.张仲景 E.杨仁斋
第 40 题:A1型题(本题1分)
症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属心神失养证者,选方为
第 23 题:A1型题(本题1分)
提出"气滞"可以生痰饮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张景岳 C.张仲景 D.严用和 E.杨仁斋
第 24 题:A1型题(本题1分)
与郁证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第 25 题:A1型题(本题1分)
下列哪项不是肥胖病人做的一般检查
A.测量身高 B.血脂分析 C.胸透 D.心功能 E.肝脏B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精气血津液神
1、对于血虚患者的治疗,常在补血的同时补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3、某些水肿患者,可用宣降肺气的方法治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4、”亡血家不可发汗”,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行血
D.气能行津
E.津能载气
5、血液能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主要依靠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6、具有防止血、津液等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作用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7、饮食物化为气、血、津液等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8、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
A.气的推动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固摄作用
D.气的防御作用
E.气的气化作用
9、”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
A.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10、”气化”指的是
A.气能化水,水又能化为气
B.气的温煦作用使水化为气
C.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D.气能生血,血又能生气
E.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11、行于脉内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12、气机指的是
A.气的变化
B.气的升降
C.气的运动
D.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互化
E.为运动形式
13、下列各项中与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最相关的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4、血液流行不畅,最主要的是
A.脾不健运
B.心阳不振
C.肺气不宣
D.脾不统血
E.三焦气化失司
15、治疗血虚病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药,如黄芪之类,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1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依据是
A.气随血脱
B.气随津脱
C.血和津液
D.气和脏腑
E.气能生血
17、在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行气、补气药,其理论根据是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8、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气的功能是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19、气机失调,下降不及时,可形成的是
A.气闭
B.气陷
D.气脱
E.气滞
20、”元气”运行的通道是
A.经脉
B.脏腑
C.腠理
D.三焦
E.血脉
21、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散精”功能依靠的脏是
A.脾
B.胃
C.肺
D.肾
E.心
22、”元气”所根于的脏是
A.肺
B.心
C.脾
E.肝
23、活动力极强、流动很迅速的气是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24、散于体表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之中的物质是
A.津
B.血
C.液
D.营气
E.卫气
25、”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气为血帅
B.血为气母
C.汗为心液
D.津血同源
E.气能行津
26、五脏主五液,心所主的液是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27、五脏主五液,肾所主的液是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28、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主要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29、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的主要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30、下列各项中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血脉
B.肺朝百脉
C.肝主藏血
D.脾主统血
E.肾主纳气
31、下列关于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肝在液为泪
B.心在液为血
C.脾在液为涎
D.肺在液为涕
E.肾在液为唾
32、在脏腑关系中,被称为”精血同源”的两个脏是
A.心、肾
B.肝、肾
C.脾、肾
D.肺、肾
E.心、肝
33、下列各项中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肝、脾、肾
B.心、肝、脾、肺
C.心、肝、肺、肾
D.肺、脾、肝、肾
E.心、脾、肺、肾
34、下列各项中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肝、脾、肾、三焦
B.肺、脾、肾、三焦
C.心、肝、肾、三焦
D.心、肺、脾、三焦
E.心、肝、脾、三焦
35、在中医五脏中,主宰人体水液代谢的是
A.心主血脉的作用
B.肺主宣发的作用
C.脾主运化的作用
D.肝主疏泄的作用
E.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
36、临床上出现精、血、津液等物质无故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
A.推动作用减退所致
B.温煦作用减退所致
C.防御作用减退所致
D.固摄作用减退所致
E.气化作用减退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