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几种常见的力 - 学生版
2-3 几种常见的力

B
FTB
y
θ
A
FTA
Ff = F N
2
FT sin
2
+ FN = 0
O'
dθ dθ sin ≈ 2 2
dθ cos ≈1 2
Ff
FT
O
FN ds
x
dFT = Ff = FN
1 dFTdθ + FTdθ = FN 2
dθ / 2
FT + dFT dθ / 2 dθ
O'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FT A
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牛顿定律
3. 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 运动趋势时, 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将产生阻碍相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的起因较为复杂, 摩擦力的起因较为复杂,科学家先后曾提出过 凸凹说,分子说, 凸凹说,分子说,粘合说等说明摩擦起因的理 论.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牛顿定律
摩擦力是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摩擦力是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 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 当动力. 当动力.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例1 质量为
第二章 牛顿定律
m ,长为 l 的柔软细绳,一端 的柔软细绳, 的物体, 系着放在光滑桌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如图所示 .
P=F
GmE g = 2 ≈ 9.80 m s - 2 R
2 – 3
几种常见的力
第二章 牛顿定律
视重:物体对支持它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视重:物体对支持它的其他物体的作用力G' 超重:视重大于重力. 超重:视重大于重力. G' = m ( g + a ) > G G' a>0 失重:视重小于重力. 失重:视重小于重力. G' = m ( g + a ) < G G a
高中物理——几种常见的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举例: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各有什么特性?什么是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力”的认识?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或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4.有力作用不一定要接触,比如:磁铁之间的作何用力。
相互接触产生的力一边叫做接触力,不接触但是能够产生的力一般叫做场力。
5.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改变运动状态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7.力的单位是牛顿。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知识点讲解新课导入几种常见的力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9.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只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不做要求。
10.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11.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按效果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注意:(1)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2)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
重力和弹力都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同一力按性质命名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有不同名称。
(4)把力进行分类时,不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命名的力)。
课堂练习【例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答案】BC【解析】掌握力的基本特点及作用效果变式训练:在下面一些力的名称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A. 重力、压力、摩擦力、阻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C. 重力、浮力、动力、阻力D. 拉力、支持力、吸引力、磁场力【答案】B变式训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CD知识点二:重力1.产生原因:地球周围的物体由于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几种常见的力

→ (3用力推或拉
感受
使手在桌面上运动
→ (4手下放两支笔用力感受
推或拉
没有感受到阻力
感受到运动趋势相 反方向的阻力
感受到运动方向相 反的阻力
感受到运动方向相 反的阻力
摩擦力的定义
讲义、静摩擦两 要:个 发物 生体相的对接运触动面的间摩存擦在着一种阻碍它们 2、滑动摩擦:一 接个触物面体间在产另生一阻个碍物它体们表 相面 对发 运生 动滑的动摩时擦
4、没有摩擦的世界将怎样请你列举几个场景
讲义、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答案:
增大摩擦的有:
轮胎表面有花纹、刹车闸上用橡胶、 脚蹬表面有花纹、车把套有花纹、
链条与齿轮有凹凸相咬合
减小摩擦的有:前后轮上有轴承、轴承上有滚珠或
加润滑油
滚动轴承的有: 前后轮的轴承、脚蹬、车前叉等 3、答案:
夹不住饭菜 无法行走 车停不下来 手拿不住瓶子
5.质量是2.5kg的物体受到重力是 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是 4.8N,则物体质量大约是______g
6.地面附近或地面上的物体都要 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个力叫______, 方向总是______。
7、一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 少(g=讲义0N/kg
已知: G=500N g =10N/kg
法
利用气垫
•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 些镁粉是为了 __增_大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___增__大_接_触__面_的__粗_糙__程_度_____ ;而在杠上做 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
• 了减少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减_少_压__力
六、自选超市
3.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与_压_力__和接触 面的_粗_糙__程__度_有关一个重90N的铁块放在水 平桌面上小红用30N的水平拉力使它向右 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 ___3N0,方向向___左,如果拉力变大,摩擦力 _不_变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几种常见力

得
a
F m'
m
m'
F FT0' ma
FT0 m' m F
(2) dm mdx / l
FT
(FT dFT ) FT
(dm)a m adx l
mF dFT (m' m)l dx O
dm
FT
dFT
dx
l
dm
dx
x
mF dFT (m' m)l dx
FT
dm
FT
dFT
dx
∞
∞
1018 1015
1039
103 1012 101
*表中强度是以两质子间相距为 1015m 时的相互
作用强度为1给出的.
一、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质量为 m1 和m2 的两个物体相距r 时,它们之间的 引力为:
f
G
m1m2 r2
其中引力常数
m1
m2
r
G 6 6721011 N m2 kg2
F :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
静摩擦系数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有关。实验可测定或从工程手册中查 出。
②滑动摩擦力:
当物体受到的外力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相 互接触的物体间就会产生相对运动,这时的摩 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方向:总与该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滑动的方向相反。。 大小:与接触面受正压力力大小成正比。
重力是由地球对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引起的万 有引力的一个特例。
f重
f
G mM R2
而 f重 mg
g
G
M R2
其中:M 5 98 1024 kg R 6370km
得: g 9 8m s2
二、弹性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对与 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之为 弹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第 3 课时 受力分析)(学生版)2024-2025学年上海市高一物理必修一同步讲义

第 3 课时 受力分析课时聚焦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如果受力分析错,后面就全错了。
如何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呢?(1)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
(2)其次是要熟悉各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特点。
推荐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依次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典型例题【例 1】画出小车的受力图。
【例 2】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例 3】如图所示,绳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系一氢气球,氢气球受水平风力作用静止在空中,画出氢气球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例 4】如图所示,被踢出去的足球,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画出球在 A 点时的受力示意图。
小车静止在斜面上小车静止在光滑斜面上v 物体沿竖直墙面下滑物体在较大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在较小力 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同步精练1.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光滑,对小球受力分析:2.下面各图的接触面均粗糙,对物体受力分析:3.对结点 O进行受力分析。
v 物体沿竖直墙面下滑vF 沿粗糙的天花板向右 F >Gv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较大的力F 作用下保持静止F物体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F4.对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5.对滑轮 O (滑轮重力不计)进行受力分析6.如图,用竖直向上的推力 F 使重力 G = 80 N 的物体紧贴在天花板下方。
已知F = 120 N ,则天花板对物体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N ,方向_______。
7.如图,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物体仍然静止不动。
对于物体此时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体受到四个力,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对地面的压力(B )该物体受到四个力,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C )该物体受到三个力,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推力(D )该物体受到五个力,即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对地面的压力和摩擦力8.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随梯一起向上匀速运动,它所受的力有( )。
高考物理 考点一遍过 专题5 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专题05 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一、力1.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加速度。
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
(2)按作用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1)力的图示: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能粗略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能表示力的大小。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1)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4.弹力的大小、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①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 1.2 几种常见的性质力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 1.2 几种常见的性质力基础知识:1、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力不可能单独存在。
2、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单位:牛顿(N )】。
3、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例:人出空拳时,以人的骨架肌肉为研究对象,拳头是施力物体,骨架肌肉是受力物体;若以拳头为研究对象,则骨架肌肉是施力物体,拳头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I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要素发生改变,则力的作用效果都将发生改变。
II 、能看做质点的物体,物体上任何位置为作用点效果相同。
例:如下图所示,F 作用于点a 和作用于点b (即图一和图二),力F 的作用效果相同,因为此时M 可以看做质点。
5、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即表明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
力的示意图即表明力的作用点、方向。
注意:灵活选取标度,进而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标度的选取与所表示的力不能1比1的关系)。
⎧⎨⎩性质力:根据本质属性(即产生原理)来命名。
6、力的分类:效果力:根据作用效果来命名。
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是性质力;拉力、支持力、阻力等是效果力。
一:重力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大小:G mg = 【单位:牛顿(N )】。
注意:g 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数值不一样,地球上随着纬度的增加g 值增大,地球外随着高度的增加g 值减小。
【g 值一般情况取9.8m/s2,解题计算时若g 值没有特别要求还可取10m/s2】注意: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其的吸引力的大小。
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总是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指向地心,不一定垂直于地面。
①重心1、理解重心的定义。
例:重力只作用于物体的重心(错误)。
2、对于外形规则,密度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为该物体的几何中心。
如果外形不规则或密度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可以用二次悬挂法、力矩平衡法或等效平移法求重心。
【二次悬挂法求重心利用了二力平衡原理,力矩平衡法求重心利用了力矩平衡原理和二力平衡原理】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基本公式

力学部分一、高中阶段常见的几种力1.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形变常见的几种弹力:(1)压力、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2)细线的拉力:方向沿着绳(3)弹簧力:F = kx(k-弹簧的劲度系数、x—弹簧的形变量)——胡克定律(4)杆的弹力:大小和方向需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
3.摩擦力:滑: f =µ N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大小:0< f ≤ fm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方向一般需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确定。
最大静摩擦力f m:一方面指明了静摩擦力变化的范围,另一方面也指明了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所需的最小作用力。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c、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二、基本的运动模型1. 匀速直线运动: v不变 s = vt a=02. 匀变速直线运动:v均匀变化 a不变(1)基本公式:v = v0 + at s = vt +12at2 v2 - v2 = 2as v =v+vt2注意:1.选v为正方向,则:匀加速:a>0 匀减速:a<02.(v、v、s、a、t)五个物理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可求出另外两个。
——知三求二(2)重要结论:①时间中点: vt/2 =v+vt2②位移中点:VS/2 =v2+vt22( vt/2=v+vt2< VS/2=v2+vt22)③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相邻的两个位移之差是一个定值。
Δs = aT2④v= 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1s末、2s末、3s末……V1:V2:V3…=1:2:3…S1:S2:S3…=12:22:32…第1s内、第2s内、第3s内……SⅠ:SⅡ:SⅢ… = 1:3:5…位移等分: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V1:V2:V3… = 1: 2 : 3 …t1:t2:t3… = 1:( 2 -1):( 3 - 2 )…(3)自由落体运动: V= 0 a = gv = gt h = 12gt2 v 2 = 2gh 落地时间 t =2hg(4)竖直上抛运动: V≠ 0方向竖直向上 a = g上升的最大高度:H = v22g落地时间: t =2vg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力知识点讲解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或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4.有力作用不一定要接触,比如:磁铁之间的作何用力。
相互接触产生的力一边叫做接触力,不接触但是能够产生的力一般叫做场力。
5.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改变运动状态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7.力的单位是牛顿。
8.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9.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只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大小不做要求。
10.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11.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2)按效果效果命名: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注意:(1)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2)不同性质的力,其效果可能相同。
重力和弹力都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同一力按性质命名有一个名称;按效果命名则有不同名称。
(4)把力进行分类时,不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命名的力)。
课堂练习【例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变式训练1:在下面一些力的名称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A. 重力、压力、摩擦力、阻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C. 重力、浮力、动力、阻力D. 拉力、支持力、吸引力、磁场力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知识点二:重力1.产生原因:地球周围的物体由于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是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原因)2、重力的三要素(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大小:G=mg(3)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举个例子?)。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取决于质量分布3、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什么是悬挂法?)【例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例4】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课堂练习1、关于重心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B.重心总在物体之中C.重心有可能在物体的外部D.如果物体的外部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则对称中心必定是物体的重心2、关于重力和重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等于9.8NB.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C.物体的重心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D.物体的重心跟物体如何放置有关3、在图中四种跳高过杆姿势中,最省能量最科学合理的是()4、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
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________,当重锤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是________力,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是________。
5、把下面三种情况下物体A所受的重力表示画出来。
一、背景知识——形变:1、什么是形变?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形变有两个方面:①形状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如橡皮条拉紧时,有短变长,弹簧的拉伸或压知识点三:弹力缩等;②体积的改变:指受力时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如用力压排球,排球的体积减小;压海绵,海绵的体积也变小等。
注意: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
☆如何观察微小形变?——放大法明显的形变很容易观察,如弹簧被拉伸,有些微小的形变不易直接观察到,可采用特殊的方法观察,如课本上利用激光反射法,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利用细管中的液面的升降观察硬玻璃瓶的形变。
3、形变的种类有2种(1)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力撤去以后,物体又恢复原状,如弹簧、橡皮条等,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注意: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当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取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这也是为什么弹簧秤不能称量质量过大物体的原因,如果质量过大,会损坏弹簧秤。
(2)范性形变——有一些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如一块泥巴有手一压,泥巴不会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也叫范性形变。
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米;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态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2.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4、轻绳和轻杆弹力的分析技巧(1)轻绳中间没有打结时,轻绳上各处的张力大小都是一样的;如果轻绳打结,则以结点为界分成不同轻绳,不同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可能是不一样的。
(2)轻杆可分为固定轻杆和有固定转轴(或铰链连接)的轻杆。
固定轻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弹力方向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判断;有固定转轴的轻杆只能起到“拉”或“推”的作用,杆上弹力方向一定沿杆。
课堂练习1.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名称项目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滑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大小、方向大小:0<F≤F max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大小:F=μF N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2.摩擦力与弹力的依存关系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两物体间有弹力,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
知识点三:摩擦力【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③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④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也一定受到弹力作用,且这两个力一定互相垂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例2】如图所示,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F的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N/kg)A.10N,向右B.10N,向左C.20N,向右D.20N,向左【例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拉A,但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物体A与地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1、判断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四种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反推法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推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组成条件的相关因素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
(3)状态法此法关键是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4)牛顿第三定律法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例1]如图2-1-5,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
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图2-1-5图2-1-6[例2]如图2-1-7所示,某粮库使用电动传输机向粮垛上输送麻袋包,现将一麻袋包放置在倾斜的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其间突遇故障,传送带减速直至停止。
若上述匀速和减速过程中,麻袋包与传送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1-7A.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只受重力与支持力作用B.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C.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下D.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例3]如图2-1-8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木块a上放置一铁块b,三角形木块竖直边靠在竖直且粗糙的竖直墙面上,现用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推动木块与铁块一起向上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铁块与木块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1-8A.木块a与铁块b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水平弹力C.木块与竖直墙面间一定存在摩擦力D.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大小一定大于铁块与木块的重力之和2、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计算。
②结合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①最大静摩擦力F fmax的计算:最大静摩擦力F fmax只在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特定状态下才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