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名师精编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

第 9 课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致使其开始解体的最直接要素是()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洋务运动的盛行C.太平天国的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公司的发展分析鸦片战争后 ,洋纱第一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代替土纱 ,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别。

随后 ,洋布输入 ,代替土布 ,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别。

这样 ,愈来愈多的农民购置洋纱洋布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A2.察看 1843 年与 1858 年入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1843 年税1858 年税位率率棉花担 6.54% 5.72%印花匹14.25% 4.98%布棉纱担 6.94% 4.86%这一现象造成 ()A. 耕织联合的小农经济完整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构造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D.中公民族棉纺织公司大批破产分析解题第一剖析表格,依照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在1843 年和 1858 年入口税率的变化,从而联系所学知识剖析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入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假如致使中国社会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构造发生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A 项错在“完整”,C 项错在“控制”,D 项不切合史实。

答案 B3.导学号 34224022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船不可以逐部署,必民自置 ,无事能够运官粮客,有事能够援兵火,解商民之困 ,而作自之气。

”出于上述考,洋派决定 ()A. 事工B.民用企C.差遣留学生出国D.近代海分析干资猜中“ 民自置”“解商民之困”等信息 ,表示与之有关的是交通运的民用企。

答案 B4.洋运推了中国近代工化的展,有人它是“居心种花花不开,没心插柳柳成”。

里的“花”和“柳”分指 ()A. 近代事工和近代民用工B.重工和工C.外企和民企D.国家富和新的要素的出分析洋派以“自”和“求富” 旗帜 ,了一系列近代工,但甲午中日争的失志着洋运的破 ,其未能“国家富”的目的 ,所以是“居心种花花不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名师精编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名师精编作业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2、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

华商领商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必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 ( )A、限制民族资本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C、保护民族资本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3、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4、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5、右图是漫画作品《修墙》。

墙上的文字是“封建专制制度”,有一位头戴花翎、留着长辫的官员把一张写有“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并说:“这样修补好,就安全了。

”这幅漫画揭示的是( )A、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B、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D、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6、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1)上述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2)鸦片战争后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答案1、A2、D3、B4、D5、B6、(1)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随着洋纱、洋布等西方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农村仍占统治地位。

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时跟踪检测(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这种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解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逐渐取代土布,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这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以致妇女在封建社会的生产角色改变,故选B项。

答案:B3.1864年包世臣记载:“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甚至破产。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府的经济剥削和压迫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解析:由时间“1864年”可判断C、D两项不符合题意。

再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故选B。

答案:B4.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开平煤矿③上海发昌机器厂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由“自强、求富”可知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③④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A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A项不对。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一、选择题1.阅读下边的中领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判断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时间茶叶 ( 担)( 年均匀值 )生丝 ( 匹)( 年均匀值 )鸦片战争前 5 000 5 0001845 年8 01013 2201851 年9 91923 0401853 年10 12262 896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渐渐获得优势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趋商品化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连续增添分析:此题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获得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时代特色。

从表面上看,中外国贸出口增添,但联系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应明确这是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打劫的表现,故当时中国的外贸应处于被动地位。

答案: A2.察看下边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对其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年月(年)植茶面积 ( 万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外销 (万担)亩 )1837521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01871819409.5202.52071886934.9567.46205362.46①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趋提升②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批畅销商品③自然经济渐渐解体④中国日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依据表中信息能够看出,从1837 年到 1886 年,中国的种茶面积不停增大,茶产量不停增添,内销和外销的产量不停增添,特别是外销的比重不停增大,故①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应当是使中国国内和外国的销量不停降落,与表中信息不符,故②错误;中国茶的大批内销和外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③正确;外国翻开中国国门主假如为了翻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故④正确, C 项切合题意。

答案: C3.“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铺天盖地,愈种愈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及答案

第三单元第九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哈尔滨高一模拟)清末《新辑志土文录初编》记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 A.在洋货冲击下传统手工业技术日益失传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破坏传统工业D.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列强侵略前后佛山针行的不同表现,从侵略前与侵略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实质上反映了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

答案:D2.(2018·烟台高一检测)“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产品的销售陷入困境。

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类文明”,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侵略和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答案:C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限制词“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随堂练习

1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 .商品经济停滞不前B .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选C 项。

2.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B .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 .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D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答案】D 【解析】从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看,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定关税,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数量曾一度激增,但一直到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总体趋势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很难在中国市场畅销。

故选D 项 。

3.钱乘旦评价某一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是( )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辛亥革命D .国民革命【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只接受它的形式”“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试图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故A 项正确。

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对传统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故B 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未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C 项错误;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并未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故D 项错误。

4.(2019·安徽滁州育才学校期中)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

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单选题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当时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故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体现出南北经济的对比,排除C项;随着商业的发展,长途贩运业的兴盛,使大量手工业制品纷纷销往国外,因而D项符合题干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单选题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当时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故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体现出南北经济的对比,排除C项;随着商业的发展,长途贩运业的兴盛,使大量手工业制品纷纷销往国外,因而D项符合题干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上海经济的发展
9.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A.采矿业 B.冶金业
C.机器制造业 D.棉纺织业
【答案】D
料中“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信息说明对民族工业的投资,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重工业。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60年,全国约有45%的农户织布,其中约80%植棉。全国占首位的手工业纺织中心松江府,实际上家家织布,平均每户年产布66.3匹,其中自己消费的仅8.4匹。宁波自五口通商后,其地的棉纺织手工业“已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六年以前,每锭售价六元的白布(叫南京土布),现在只要三元五角就能买到。这样和本地货相同的货物的进口,已经使许多织布机停了下来”。
A.买办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
B.买办的出现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买办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买办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
【答案】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买办的出现
8.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答案】C
【解析】
6.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A.意在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C.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
D.体现了反侵略的色彩
【答案】D
【解析】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10.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
【答案】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
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民族企业……上海……各类各级新式学校……各类中外文报刊”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市政、金融方面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题目中未涉及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消极性,故排除C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中容闳的主张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特别注重国家主义,因此反映出的就是民用企业对外国帝国主义的一种反抗,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B选项与此无关;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清朝时期的成就,而且提到的是“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运动是洋务运动,所以选择C选项,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表现出自然经济解题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内容,故排除A、D选项。
3.下列资料直接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
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
【名师点睛】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7.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在沿海各个开埠城市中形成买办(外商企业雇佣的居间人或代理人)。1860年,随着英法联军来天津经商或开办洋行的外国商人都带着广东买办,有的外商甚至带着买办闯到还没有开放的北京。下列对买办的评价,正确的是
2.“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救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A.自然经济解体加快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洋务运动成效明显D.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
【答案】C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
本题关键要明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史实,另外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开始、完全、彻底、全部等,题中“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属于措辞不当。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5.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D.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4.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A.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迅速发展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知1843—1858年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这有利于西方棉纺织品在我国的倾销,将使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陷入困境,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A项错误,C项正确;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是在三大改造之后,故B项错误;D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