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翻译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翻译导读:一、《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二、《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翻译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三、《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原文、赏析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原文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赏析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代: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注释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鹈鴂,指伯劳。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很多恨。
赏析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翻译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翻译赏析《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阅读答案及赏析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③,送归妾。
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词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15.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异同。
阅读答案14.D (“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是“想象,不是“眼前景的描写”。
)15.同:情感基调相同:沉重悲壮、慷慨激昂。
(2分)异:《别》诗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茂嘉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1分)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
(1分)《荆》抒发荆轲因太子丹的“迟之”便“辞决”的愤慨,准备离开祖国前往刺杀秦王,为国献身的一去不复返的决心。
(2分)【诗歌理解】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辛弃疾著名送别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典故简析

辛弃疾著名送别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典故简析辛弃疾的著名送别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的历史典故可谓“车轮大战”,本文简析其中的几个典故。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两件事:其一是昭君出塞;其二是“金屋藏娇”的陈阿娇被废后,独居长门。
“看燕燕,送归妾”,参见《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是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李陵苏武典故。
汉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
(李陵简单百科见此文)。
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
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
(题外话:李陵和苏武的对比,知名“汉奸”和“忠诚”的代名词对比。
造化弄人下的艺术效果,胜于任何修辞手法。
估计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句。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指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
同类题材的名诗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剧故事“车轮大战”,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无限悲伤。
张惠言《词选》“茂嘉盖以得罪谪徙,是故有言。
”顿时理解辛弃疾的心情了。
参考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鉴赏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鉴赏贺新郎: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鴂①,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②,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③,看燕燕,送归妾④。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⑤。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⑥。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解释】①鹈鴂(tí jué):鸟名,鸣于暮春,或指伯劳。
②“马上琵琶”句:用西汉昭君出塞和亲事,出自东汉班固《汉书》。
唐代李商隐《王昭君》:“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官长有隔生春。
”③“更长门”句:典出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中《长门赋序》。
汉武帝陈皇后因妒失宠,被幽禁于长门宫,奉黄金百万求之于司马相如,为之作《长门赋》陈情,得以重获汉武帝欢心。
④“看燕燕”二句:用春秋时卫庄姜送归妾事,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左丘明《左传》。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⑤“将军”三句:用汉武帝时李陵事,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陵出征匈奴,兵败被俘。
汉武帝误信传言灭其三族,致其彻底与汉断绝。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李陵《与苏武三首·其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⑥“易水”三句:用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太子丹率众别荆轲于易水,皆白衣冠以送之。
高渐离击筑,荆轲合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翻译】听着绿树丛中鹈声声,已觉悲从中来,更何况,那鹧鸪啼声刚住,杜鹃悲号又起。
一直啼叫到春去无踪,百花落尽,真是令人无限惆怅。
即便如此,算起来这些也都比不过人世间的生别离之苦。
前有昭君出塞,马上琵琶催促,一去万里关塞苍莽;又有阿娇被弃,深锁长门,乘着翠碧宫辇辞别皇宫;更又那庄姜送归妾,看燕燕于飞,从此远别。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
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
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宋代:辛弃疾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注释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鹈鴂,指伯劳。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树丛中传来伯劳鸟的声声啼叫,更让人不堪忍受 的是鹧鸪的哀鸣刚刚停歇,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 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 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 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 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 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 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戴妫的离别。汉代名将 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 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 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 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 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嘉茂弟远别, 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写作背景
本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是一首借送别被 贬官桂林的族弟辛茂嘉(排行十二)之机,抒发自己长 期遭受贬抑、收复中原及重返故乡无望的深切悲愤情怀 之作。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 是他的堂弟,同样是爱国志士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 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 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 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 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 触而发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南宋— 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 济南)人。自幼受长辈教育熏陶,树立了 为民族复仇、收复失地的志向。辛弃疾是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内容博大精深, 充分展示了抗敌复国的精神追求及壮志难 酬的悲愤情绪;题材包括抗战词、农村词、 爱情词等多种类别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 兼具沉郁、婉转、清新、恬静,形成刚柔 相济、亦庄亦谐之突出特征。辛弃疾与苏 轼并称“苏辛”辛词豪放挥洒自如,在发 展了苏轼的风格后有了自己的特色,善用 典多而贴切,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蕴含 和艺术感染力。
虽题为送别,但其中内容分仍是壮志难酬之憾 恨。词一开头,便用鸟的悲鸣和残春的调零景 象,衬托离愁别恨。但是,这决不是在倾吐兄 弟间的离愁别绪,而是借古喻今,用“马上琵 琶”、“长门”等历史故事,讽刺了宋王朝对 金统治者妥协、求和的政策。全词以鸟鸣开篇, 以鸟鸣结束,中间连用五个典故,并打破上下 片的界限,章法浑成而又别致。借送弟伤别抒 发满腔抑郁不平之气,笔力纵横。 实为一篇千 古佳作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 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 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 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 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 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 醉明月?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 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 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 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 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 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 醉明月?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