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翻译文言文小段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5/30/2013
13、用斜线“/”为下列文段断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 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 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读书 / 始读未知有疑 / 其次则渐渐有疑 / 中则节 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 疑渐渐释 / 以至融会贯通 / 都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
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
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
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
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亲士》) 答案: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 / 故能大 / 圣人者 / 事无 辞也 / 物无违也 / 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曰 /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 反 / 复往 / 又不受 / 使 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 人则献之 / 奚为不受 / 曾子 曰 / 臣闻之 / 受人者畏人 / 予人者骄人。
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 ①即使国君对我有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 惧吗? ②曾参的话,足够用来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答案: 宋人或得玉 / 献诸子罕 / 子罕弗受 / 献玉者曰 / 以 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 故敢献之 / 子罕曰 / 我以 不贪为宝 / 尔以玉为宝 / 若以与我 / 皆丧宝也 / 不 若人各有其宝
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 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 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答案: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 归亦 捧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富人见之 / 坚闭门而不出 / 贫 人见之 / 挈妻子而去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惜乎。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含答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翻译每日一题小训练(含答案).docx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 (上海卷)1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3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4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5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6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7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

高考前短小文言文翻译训练(答案附后)(一) 精短 精选 精练 1.鼠 画 逼 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2.何 充王含作庐江郡(1),贪浊狼籍(2)。

王敦(3)护(4)其兄,故(5)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6)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7),在坐正色(8)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9)。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10),充晏然(11),神意自若(12)。

(摘自《世说新语》)3.悦 谀欲阿(7)其意,故(8)从旁与人偶语(9)曰:“凡居民上者(10),类(11)喜人谀,惟(12)阿主(13)不然,视(14)人誉篾如(15)也耳。

”其令耳之(16),亟召吏前(17),抚膺高蹈(18),加赏(19)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20)昵之有加(21)。

(摘自《应谐录》)4.吝啬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瞻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摘自《笑林》)5.争雁昔(1)人有睹雁翔者(2),将援(3)弓射之,曰:“获则烹(4)。

其弟争曰:“舒雁(5)烹宜(6),翔雁燔(7)宜。

”竞斗而讼(8)于社伯(9)。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10)。

已而(11)索(12)雁,则凌(13)空远(14)矣。

(选自《应谐录》)6.齐人乞食(见课本)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1)者。

其良人(2)出,则必餍(3)酒肉而后反(4)。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5),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6)来,吾将瞷(7)良人之所之也。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精]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10篇(附答案)1、李邕鉴真迹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

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

”李欣然愿见。

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

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

”李诚以为信矣。

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走出。

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

在坐者咸以为然。

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

”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封氏闻见记》【译文】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

两个人都住在南中。

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觉得一般,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

”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

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估计被他偷了。

”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

”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

”在座的都认为这就是真迹。

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你是怎么看的?”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

(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

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语段对照翻译练习【一】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计,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拜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参考译文】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大事),萧何认为他的才能出众。

(刘邦的军队)到了南郑,部下的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就有几十个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按:此处“上”指刘邦,当时称为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消息)报告(给汉王),自己就去追韩信。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非常生气,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听说)你逃跑了,为什么呢?”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所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说:“(我部下的)众将逃跑的有几十个,你一个也没有追;(现在说)追赶韩信,(这是)说谎。

”萧何说:“(像其他)将领(这样的人才)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的人才没有比得上他的。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练习
1、【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上海卷)
2、【韩信将兵】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伯乐相马】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4、【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5、【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7、【丑妇效颦】西施病心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8、【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9、【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10、【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北京卷)
11、【求仁得仁】董叔将娶于范氏,叔问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

”他曰,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矣,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福建卷)[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12、【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3、【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宠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

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4、【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5、【及之而后知】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16、【商鞅布令】商鞅之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又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能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17、【楚庄忧亡】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8、【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9、【假药之得】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

曰:“惟伏神(中药名,外形像竽)为宜。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

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惭,忾然忧。

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20、【克己复礼】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

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21、【呕心之作】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22、【披肝沥胆】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
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23、【失镜之察】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24、【月攘一鸡】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

问谷奚事?则博塞(古代的赌博游戏)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