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东北大学机械原理

最新东北大学机械原理
最新东北大学机械原理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八章 机械设计概述 一、判断题(正确 T ,错误 F ) 1. 强度是指零件抵抗整体断裂、表面接触疲劳及塑性变形的能力。强度准则是零件设计中最基本的准则。 ( ) 2. 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 ( ) 3. 两接触的金属表面存在相对运动时,就会由于摩擦而产生磨损,因此磨损总是有害的。( ) 4. 钢制零件采用热处理办法来提高其刚度是非常有效的。 ( ) 5. 使零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应合理选择毛坯,结构简单合理,规定适当的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 ) 二、单项选择题 1. 循环特性1-=r 时的应力是( )。 A 对称循环变应力 B 脉动循环变应力 C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 静应力 2. 外形复杂,结构尺寸大,生产批量大的零件的毛坯宜采用( )加工工艺。 A 铸造 B 锻造 C 焊接 D 轧制 3. 两个等宽的圆柱体接触,其直径212d d =,弹性模量212E E =,则其接触应力值为( )。 A 218σσ= B 214σσ= C 212σσ= D 21σσ= 4. 合金钢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比碳钢( )。 A 小 B 大 C 相等 D 不一定 三、填空题 1. 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最基本计算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在静应力作用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___________,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___________。 4. 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零件,不仅可以产生___________应力,也可能产生___________应力。 5. 零件危险截面处的几何突变、截面尺寸的大小和表面状态等均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因此,在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中,引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来 对材料的疲劳极限加以修正。 四、简答题 1. 试述机械零件的功能失效的含义,并举出两个例子。 2. 简述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主要计算准则有哪些? 3. 试述机械零件的强度的含义,写出其一般表达式,并解释式中各变量的含义。 4. 稳定变应力的五个基本参量指什么?若某零件所有最大应力MPa 300max =σ,最小应力MPa 120min -=σ,试求其他三个参量。 第九章 联接 一、判断题(正确 T ,错误 F ) 1. 三角螺纹比梯形螺纹效率高,自锁性差。 ( ) 2. 受相同横向工作载荷的螺纹联接中,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联接时的螺栓直径通常比采用普通螺栓联接的可小一些。 ( ) 3. 铰制孔用螺栓联接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不适合用于受轴向工作载荷的螺栓联接。 ( )

东北大学自控原理期末试题(2009A)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试题(A )卷答案 一.概念题(10分) (1)简述自动控制的定义。 (2)简述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解: (1)所谓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5分) (2)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5分) 二.(10分)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s W c 为补偿校正装置,试求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X s X r c ,并从理论上确定如何设计补偿校正装置)(s W c 可以使系统补偿后的给定误差为零。 图1 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 ()(1) ()()()()()(2121s W s W s W s W s W s X s X s W c r c B ++= = (5分) 由此得到给定误差的拉氏变换为 )() ()(1) ()(1)(212s X s W s W s W s W s E r c +-= 如果补偿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 (1 )(2s W s W c = (5分) 即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为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的倒数,则系统补偿后的误差 0)(=s E 三.(10分)已知某三阶单位负反馈系统具有一个有限零点为-1.5、三个极点分别为6.12.1j ±-和-1.49、且系统传递函数根的形式放大系数为4。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超调量 %σ、调整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m t 。 解: 49.13-=s 与5.11-=z 构成偶极子可相消,故系统可以用主导极点2,1s 构成的低阶系统近似(1分) :

东大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1复习题B 1 选择题:请把选中的题号填入括号中。 (1) 一电路元件的电压U=10V,电流I=10A,电压和电流为关联方向。则该元件吸收的电功率为( ) A 100瓦特 B -100瓦特 C 其它 (2) 诺顿定理的等效电路是由( )构或的。 A 电流源和入端电阻并联 B 电压源和入端电阻并联 C 其它 (3) 星形连结的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和相电压( )。 A 相位相同 B 有效值相同 C 其它 (4) RLC串联电路,R为100欧姆、L为l00毫享、C为10微法。其诣振的频率为( )。 A 10-3HZ B 103HZ C 其它 (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 A 零输入与零状态响应的差 B 零输入与零状态响应的和 C 其它 2 判断题:判断论述是正确(Y) 还是错误(N) ,并填入括号中。 (1) 图中R 1=6Ω, R 2 =4 Ω, R 3 =3 Ω, U S1 =12V, U S2 =24V。则电流I 1 =2A.( ) (2) 复阻抗Z=R+jX,在Z的等效电路中电阻和电抗应该是串联关系。( ) (3) 对称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Z=6+j4Ω,Z l =2+j2Ω。则负载Z的相电压 U P=220V。() (4) 图示电路,t=0 时将开关K闭合,t<0时电路已达稳态,电流i2(0)=5 mA 。( ) (5) 二阶电路的固有频率为共扼根时,该电路的动态过程是欠阻尼振荡的。( ) 3 计算题 (1) 求图中电流I 2 。

(2)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容电压u C (0-)=0, t=0打开开关,求t 0的u C (t) 及u R (t)。 电路原理1复习参考答案1 选择题 (1) A (2) A (3) C (4) B (5) B 2 判断题 (1) Y (2) Y (3) N (4) Y (5) Y 3 计算题 (1) I2=2.5A. (2) u C (t)=120(1-e-33333t)V, u R (t)= 120-48e-33333t V.

东北大学 自控原理客观题_王建辉教育学院2011试题_1

自控原理客观题 1.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情况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或) 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2.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或对象。 3.被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或输出量。 4.决定被控制的物理量被称为控制量或给定量。 5.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所有因素称为扰动量。 6.给定量和扰动量都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量。 7.扰动量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8.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 9.在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中,输入量和输出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0.在开环系统中,只有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而开 环系统没有抗干扰能力。 11.在开环系统中,从控制结构上看,只有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信号传递通道,该通道称为 正向通道。 12.在环系统中,除了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外,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而闭 环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 13.在闭环系统中,从控制结构上看,除了正向通道外,还必须有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 传递通道,该通道称为反向通道。 14.闭环控制系统必须有检测环节、给定环节和比较环节。 15.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偏差量作为控制信号来纠正偏差的。 16.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17.在控制系统中,常把比较环节、放大装置、校正环节合在一起称为控制器。 18.按偏差原则和按扰动补偿原则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 19.自动控制系统按其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 系统。 20.线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 21.叠加性和齐次性是鉴别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的依据。 22.系统微分方程式的系数与自变量有关,则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由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 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23.典型的非线性环节有继电器特性环节、饱和特性环节、不灵敏区特性环节等。 24.非线性系统的暂态特性与其初始条件有关。 25.按照控制系统中信号的传递方式,可将自动控制系统分为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26.连续系统是指系统的各部分的信号都是模拟的连续函数。 27.离散系统是指系统的一处或几处信号是以脉冲系列或数码的形式传递。 28.按照给定量的特性,可将系统分为恒值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29.被控量处于变化状态的过程称为动态过程或暂态过程。 30.被控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静态或稳态。 31.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指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暂态性能。 32.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稳定精度,它表明了系统控制的准确程度。 33.稳态误差越小,系统的稳态精度越高。 34.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则称为无差系统。 35.若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为零,则称为有差系统。 36.最大超调量反映了系统的平稳性。

东北大学通信、信号处理考研经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频)

东北大学通信信号考研经验 东北大学2012 通信与信息系统复试线332,统招27人,32人达复试线,31 人参加复试,1 人调剂;2011 复试线375,统招17 人,每年排名后13 名的第二年需要去秦皇岛。我考研只花了5-6 个月的时间,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下来,就能成功,东大还是相当公平的,对普通的学校没有歧视,面试拉不开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初试都考信号与系统,考的很简单,参考书目是郑君里的第二版信号与系统,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大纲上没有的肯定不考,课后习题一定多做,有的比较难的就别做了,信号考的还是比较简单,反复做真题、课后习题,有时间还可以做做吴大正的课后习题,2012就考到一道原题,15分,S域变化中的电路模型必须记住,一般考的是串联型的,含受控源的电路也要掌握,2012就考到一题。总之,做熟真题、课后习题,就OK!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复试都考通信原理(国防工业第六版樊昌信)和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第三版),电路与系统可选考通原和高频。通信原理有个大纲,是按照第五版教材编写的,通原的课后习题和真题一定得做透,2012考了四道大题,每题15分,全是计算题;高频考的几乎都是简答题,2012考了7道题,有2道计算,主要是背笔记和06-07的题,我这试卷题前的页码是对应答案的页码。2012和2011考的很多都一样,所以,2012和2011的题大家一定得把背下来。 2012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复试面试回忆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听说只有双控有英语听力,据说是用笔记本放的,其余专业貌似对英语要求不严,自我介绍都直接用中文,不过具体情况大家需要自己去了解。通信2011、2012面试自我介绍都用的是中文,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准备份英文介绍背熟,可能明年就变了呢。面试时是五个老师,分2组,分别是雷为民和沙毅老师主持,一般按排名先后进去,上午全部可以结束。进去了首先是中文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以下几个问题:1、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区别;2、电视线为什么比电话线粗?(PS:电视线用的是同轴电缆,电话线是普通的平行导线,大家可以想到香农公式,答案就是:同轴电缆噪声小,带宽大);3、二进制文件与文本文件的区别?(PS:我说自己编过一千多行的程序,老师就问我这个问题了);4、信号与系统的区别?(PS:老师问我除了初试复试考的课外,什么课学的比较好,因为我是电子专业的,说的课程都与通信没什么关系,老师就说问我信号与系统吧);5、英文测试就问了我三个通信相关的简称,我只答对了一个,CDMA,其余的没听过,也就不知道了;6、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区别?7、TCP/IP协议有哪四层?8、结构体与共用体的区别?8、除了初试和复试考的专业课,你认为哪些你学的比较好?差不多就这些问题,还有几个记不得了,最后还问我大学阶段有没当过学生干部,是不是党员,主考官还问下了后面的老师我的成绩怎么样,他好打分。面试拉不开分,关键在于笔试。很多问题答不出来正常。大家要带着所有的证书,然后复印一份装订成册留给老师。

2014东北大学(838)考试大纲-电路原理

2014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电路原理》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电路原理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信息学院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题型:计算综合题 (四)参考书目 电路原理,吴建华、李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电路基本定律 1.电路基本变量 2.耗能元件与储能元件 3.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 4.基尔霍夫定律 5.电阻的联结及等效变换 6.电源的联结及等效变换 (二)线性电阻网络分析 1.支路电流法 2.回路电流法 3.节点电压法 4.叠加原理

5.等效电源定理 6.特勒根定理 7.互易定理 (三)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2.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3.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及电路的相量模型 4.阻抗与导纳 5.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6.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四)三相电路 1.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3.三相电路的功率 (五)互感电路与谐振电路 1.含互感电路的分析计算 2.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 3.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计算 4.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计算 (六)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3.滤波器的概念 (七)线性动态网络时域分析 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2.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必备课后简答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 1)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 制系统。 2) 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 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 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1) 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 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 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 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 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 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 1) 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 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第二章 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 1) 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2) 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 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 3) 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

东北大学《通信原理》考试范围总结--超精细

《通信原理》考试范围总结 ——殊奇 第一章 1.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掌握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机理的概念和作用 信源编码作用:①A/D模数转换②去冗余,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信道编码作用: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3.掌握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熵)的概念和计算 4.重点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要求会计算并知道相互关系:一个是有效性一个是可靠性,这是 一对矛盾,提高有效性会牺牲一些可靠性,有效性系统用传码率和传信率,可靠性用误码率和误信率来衡量(1.5) 5.传码率和传信率要求会计算,并且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 6.误码率和误信率要求会计算 7.数字信号的带宽和码元传输速率RB是一样的 8.课后习题全做:有的题涉及到信源贷款的问题,数字信号带宽为R B 第三章 1.会判断一个表达式是不是随机过程,能从两个角度去了解随机过程(分布函数不用掌握) 2.会计算随机过程的三种数字特征:期望,方差和相关函数,了解其对应的通信系统中具体信号的物理 含义。尤其是方差和相关函数。P38 3.掌握相关函数的几条性质:R0平均功率,R∞直流功率,R0+交流功率,R+∞方差 (1)当直流功率R∞为0,方差R+∞? (2)交流功率R0+的性质:它是偶函数,同一时刻,R0处能取到上界,此时自相关性最大 (3)※相关函数Rτ性质:Rτ与功率谱密度互为一对傅氏变换 4.平稳过程的概念 5.高斯过程:能熟练写出概率函数的分布 6.重点掌握高斯过程的几个性质: (1)高斯过程如果是广义平稳的,那么一定是严平稳 (2)不相关的高斯过程是独立的 (3)高斯过程线性变换后仍然是高斯过程 7.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不记推导记结论) (1)输入线性系统的输入过程是平稳的,那么输出过程也是平稳的 (2)均值公式 判断广义平稳的条件输出期望=输入期望·H(0),是常数 输出自相关函数只有τ有关,与t无关 (3)(一定会出计算题)功率谱密度公式:输出功率谱密度=输入功率谱密度系统响应模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9年博士生招生细则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年博士生招生细则依据国家及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各学科实际情况,制订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年博士生招生细则。 一、适用对象 本办法适用于年报考我院博士研究生的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的考生。 二、招生专业及导师 年我院招收博士生的专业及导师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导师介绍及联系方式详见(导师介绍)。考生务必与导师联系确认其招生计划等情况。 三、报考条件 (一)基本要求 .符合《关于做好年硕博连读生考核及录取工作的通知》、《东北大学年博士生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办法》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 .根据博士生培养相关规定和需要,我院学术型专业不招收除国家专项计划以外的定向就业考生。定向就业(在职)考生可选择报考我院工程博士(先进制造领域),相关信息可于年月后到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欢迎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报考。 (二)材料要求 .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考生须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准 备相关材料。 .除学校文件要求的材料外,所有考生均须上交加盖公章的政治思

想写实材料(应届生由学籍所在学生管理部门出具;往届生由所在单位人事或党务管理部门出具,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地或档案所在地的村镇、街道政府部门出具) .硕博连读的考生除学校文件中规定的材料外,还需上交外语四、六级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硕士期间成绩单(级硕士不要求)和可以体现本人学术、科研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 上述所有材料将作为考核小组重要的考核依据,均在资格审查时统一上交(所有材料要求纸) (三)报名程序 .网上报名 符合条件的考生于月日—月日,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如实填报相关信息,逾期不予补报。申请考核制学生选择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硕博连读学生选择考试方式“硕博连读”。 .现场确认 考试方式选择申请考核制的考生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及相关材料于月日—月日到东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进行信息确认。 考试方式选择硕博连读的考生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及相关材料于月日到东北大学新机械楼房间进行现场确认。 四、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考核时间:年月、日两天。请考生于年月日早到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新机械楼报到,并查询考核的具体安排。 考核内容及方式:

东北大学离线作业自动控制原理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B 卷(共 4 页) 一、(30分)回答下列各题 1、自动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的功能是什么?(10分) 答:(1)控制对象或调节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2)执行机构——一般由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组成。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 (3)检测装置或传感器——该装置用来检测被控制量,并将其转换为与给定量相同的物理 量。 (4)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 (5)比较环节——将所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6)中间环节——一般包括比较环节和校正环节。 2、传递函数适合哪类控制系统?如何定义?(10分) 答:传递函数适合线性连续系统。其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3、通常有哪几种减小稳态误差的途径?(10分) 答:减小稳态误差的途径:增大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提高开环传递函数中的串联积分环节的阶次N;采用补偿的方法——复合控制或前馈控制。

二、(20分)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1所示,试求系统输出Y(s)对输入信号R(s)和扰动信 号N(s)的传递函数Y(s)/ R(s)、Y(s)/ N(s)。 Y(S) R(S) N(S) F H1 W2 W1 + + - - H2 图1 题二图 解: (1) 令,可得 (2) 令,可得

三、(30分)一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所示。 (1)试求当%20% σ≤,() 5% 1.8 s t s =时,系统的参数 1 K及τ值。 (2)试求上述系统的位置稳态误差系数 p K、速度稳态误差系数 v K、加速度稳态误差系数 a K 及其相应的稳态误差。 图2 题三图 解 (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1 11 2 1 1 () ()1 11 K K K s W s K s s s K s s s K τ ττ τ === +?? ++ ? ?? 与标准型相对比,得 2 1 1 K 2 1 K= n n K K ω ξωτ τ ? ?= ? = ? ? ? ? 由%20% σ≤,得 22 0.46 (ln0.2) ξ π ≥≈ + 由() 5% 1.8 s t=,得 3 3.65 n s t ω ξ ≤= 所以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 (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 (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 (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 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 (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 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

东北大学-2011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物联网工程v5

东北大学 2011版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2011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yber Phys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2.2 考试课程

2.3 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

2.4 新开课程说明 物联网技术导论: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新生的专业必修课。 嵌入式系统设计:现有“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无法满足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授课需求。为此,需要重新开设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针对嵌入式技术的最新发展设置全新的课程内容。 物联网专业英语:拟针对物联网专业的需求,独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我们将在该课程中,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提升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Linux操作系统分析:在物联网或嵌入式系统中,大量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系统实现的。该课程主要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实现技术,学生在修完该课程后,能够初步建立系统软件开发能力。 无线传感网络概论:有相当一部分物联网应用,其本质就是无线传感网络。

该课程主要介绍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学习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Zigbee, 蓝牙,WiFi,GPRS,CDMA,3G, 4G, 5G等等。 传感技术与应用:感知层位于物联网的最底层。感知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感知层主要是通过诸如RFID、传感器节点等设备,自动采集物理世界的信息,并经过智能节点处理之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理世界特定对象的识别、跟踪和管理。物联网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物质性质、环境状态、行为模式等信息开展大规模、长期、实时的获取。物联网专业学生需要对传感器技术与发展,尤其是在应用中如何选用有所了解,但不一定需要了解传感器的设计与生产。 M2M技术概论:以西门子、ABB为主的国际知名先进智能控制系统生产厂商成立联盟,制定设备之间(Machine to Machine, 简称M2M )信息流互通互联的规范,是目前在工业生产、控制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规范。介绍该规范的内容及相关协议,开发平台、工具和实现方法。《M2M: The Wireless Revolution》,TSTC Publishing,等教材。本书是美国“Texas S tate Techinical College”推出的M2M专业教材,在美国首次提出了M2M专业教学大纲,M2M也是物联网主要领域,需要了解,建议直接用英文授课。 多核并行程序设计:随着对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需求,未来嵌入式系统将必然采用多核处理器作为运算部件,如果面向多核体系结构进行并行程序设计,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该课程将教授并行程序设计中的理论知识,并针对最新流行的多核编程模型,如OpenCL等,开展程序设计实践。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题:该课程将以7-8个专题,详细介绍当今主流以及未来有巨大前景的物联网应用范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充分了解行业背景,有利于未来职业路线的选择。 物联网软件、标准与中间件技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是灵魂,中间件是产业化的基石,对毕业后有志于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物联网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相关的标准和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工程实践:该课程与物联网创新实验不同,它主要以东北大学物联网研究所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为背景,为该专业学生设计一系列与上述项目紧密相关的物联网实践课题。通过完成这些课题,使学生从更加完整的角度学习一个大的物联网相关项目的构成与推进。 2.5 核心专业课程分布 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物联网科学问题研究及工程应用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层面,确定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物联网是一种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10年真题及历年真题(简答题)分类解析

东北大学机械设计历年真题(简答题)分类解析 第一章.基础知识 1.(95‘)试画出材料的疲劳极限线图,标出特殊点的坐标,并说明等效系数的意义。 2.(95‘)什么是可靠性设计准则?为什么要建立可靠性设计准则? 3.(96‘)承受静载荷作用的零件,试举例说明能否在危险截面上产生变应力作用? 4.(97‘)机械零件的胶合失效是如何产生的? 5.(97‘)机械零件上那些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6.(98‘)用文字描述迈内尔理论。 7.(99‘)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要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为零件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有缺点? 8.(99‘)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那些? 9.(01‘)静强度设计和疲劳强度设计主要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10(02‘)一承受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作用的机械零件(应力循环特性r=常数)。试画图说明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过程)。 11.(03‘)何谓应力集中?对零件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影响是否相同? 12(03‘)线性疲劳损伤累积方程(Miner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04‘无简答题) 第二章.螺纹联结和轴毂联结 13.(95‘)试画出铰制孔用螺栓联结的结构图。 14.(98’)螺栓组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15(99‘)为什么螺栓联结需要防松?放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几种防松措施? 16(00’)花键联结有哪几种?它的定心方式如何? 17(01‘)测力矩扳手和定力矩扳手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螺纹联结预紧力的? 18(02’)当螺栓联结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后,螺栓伸长的增量△δL和被联结件的变形量的恢复量△δF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9.(02‘)试述花键联结的主要优点。 20(03’)平键联结设计中,键的尺寸bXhXL是怎么确定的? (04‘无简答题) 第三章带传动 21。(96‘)试述带传动设计准则,并说明哪种失效形式限制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 22.(97’)V带传动中,张紧装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3.(99‘)在设计V带传动时,为什么要限制带的根数?限制条件如何? 24.(00’)在普通V带传动中,影响带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是哪些,为什么? 25.(01‘)画图并说明正常工作中V带与主动轮接触弧上带受拉力的变化情况。 26。(02’)试述带传动张紧装置的三种类型。其中一种装置的张紧轮应该布置再什么位置? 27.(03‘)带传动中为什么限制了d1>dmin? 第四章链传动 28.(96‘)试述减小滚子链传动动载荷的主要方法。 29。(97’)链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30(98‘)链传动产生的动载荷有那些? 31(99’)链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2(01‘)写出正常工作情况下限制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33(02’)影响链传动的晕倒均匀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为什么? 34(03‘)链传动中,节距P的大小对运动均匀性有什么影响? 35(03’)链传动中,为什么要限制大链轮的齿数Z小于150? 第五章齿轮传动 36.(95‘)某厂有一开式齿轮传动,轮齿发生折断,试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37(96’)试提出防止和减缓齿轮齿面出现点蚀失效的措施。 38。(97‘)一对齿轮传动,哪个齿轮齿面的接触应力大?那个齿轮齿根的弯曲应力大?39。(99’)直齿圆柱齿轮进行弯曲疲劳计算时,其危险截面是如何确定的? 40.(00‘)闭式齿轮传动中,阮、硬齿面齿轮传动在失效形式上有何主要区别? 41.(01’)建立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强度计算模型的依据是什么?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42。(02‘)请列出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3.(03’)齿轮传动设计中,齿形系数YFa与哪些因素有关? 44(03‘)齿轮传动的动载荷系数K=KAXKVXKαXKβ中,kv考虑的是什么因素的影响?45(03’)与链传动、带传动相比,齿轮传动有哪些主要优点? 46(03‘)闭式软齿面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是什么?有那些提高承载能力的措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简答题汇总

1.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及作用: 1、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的给定值的装置 2、比较环节:将所检测的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 3、校正环节:将比较环节的输出量转化为标准信号 4、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工作的信号 5、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 6、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指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7、检测装置或传感器:用来检测被控量,并将其转换为与给定量相同的物理量 2.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 (1)暂态过程: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的过渡过程 (2)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调过程。输出量单调变化,缓慢达到新的稳态值。 2.衰减振荡过程。被控制量变化很快,产生超调,经过几次振荡后,达到新的稳定 工作状态。 3.持续振荡过程。被控制量持续振荡,始终不能达到新的稳定工作状态。 4.发散振荡过程。被控制量发散振荡,不能达到所要求的稳定工作状态。 3.如何区分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可以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各自的特性区分,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非线性系统则不具备以上特性。非线性系统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还与系统的初始条件有关。 4.按给定力量的特征,系统可分成哪几种类型? 1.恒值系统。恒值系统的给定量保持不变。(输出量恒定不变) 2.随动系统。随动系统中的给定量按照事先未知的时间函数变化。(输出量跟随给定量的 变化,所以也可以叫做同步随动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给定量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函数变化的。(输出量与给定量的 变化规律想同) 5.简述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通常是指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暂态性能。 稳定性:自动控制系统的首要条件时系统能稳定正常运行。 稳态性能: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精度,它表明了系统控制的准确程度。暂态性指标:1.最大超调量σ%:输出最大值与输出稳态值的相对误差。 2.上升时间tr:系统输出量第一次到达输出稳态值时所对应的时刻。 3.过渡时间ts:系统的输出量进入并一直保持在稳态输出值附近的允许误差 带内所需时间。 4.振荡次数μ:在调节时间内输出量在稳态值附近上下波动的次数。 6.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有? 1.稳定性:即系统能工作的首要条件。

通信原理课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综合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设计与仿真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2.12.17~2012.1.4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学生姓名(签名):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一、设计实验条件 1.工学馆自习室; 2.装有Matlab软件的电脑一台。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任务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的三个过程:采样、量化与编码。 2.要求 (1)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限制在4KHz以内; (2)分别实现64级电平的均匀量化和A压缩率的非均匀量化; (3)按照13折线A律特性编成8位码。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 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 5.参考资料 四、设计时间与安排 1.设计时间:3周 2.设计时间安排: 1.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6 天 2.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6 天 3.编写课程设计报告:2 天 4.答辩:1 天

设计报告的内容 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基于Matlab的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1.2 设计任务: 本设计结合PCM的抽样、量化、编码原理,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和绘图功能,完成了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2.前言 数字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手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提出。在1937年,英国人里费(A.H.Reeves)提出了脉冲编码调制(PCM)方式。从此揭开了近代数字传输的序幕。PCM系统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失真小、传输特性稳定,远距离再生中继时噪声不累积,而且可以采用有效编码、纠错编码和保密编码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保密性。另外,由于PCM可以把各种消息(声音、图像、数据等等)都变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可以实现传输和交换一体化的综合通信方式,而且还可以实现数据传输与数据处理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处理。故它能较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通信的要求。PCM的缺点是传输带宽宽、系统较复杂。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些缺点也不重要。因此,PCM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通信方式。 本设计结合PCM的抽样、量化、编码原理,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和绘图功能,完成了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课题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原理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分别为采样、量化和编码原理的建模仿真。同时仿真分析了采样与欠采样的波形、均匀量化与A律13折线非均匀量化的量化性能及其差异。通过对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原理的仿真分析,设计者对PCM原理及性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Matlab 软件的使用。 3.设计主体 PCM脉冲编码原理及Matlab实现 3.1 抽样 3.1.1 抽样原理

东北大学自控原理期末试题

1. 概念题(10分) A (1)简述自动控制的定义。 (2)简述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定义。 解: (1)所谓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5分) (2)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5分) B (1)简述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是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并画出其控制系统结构图。 (2)简述什么是无差系统。 解: (1)(5分) 1-给定环节;2-比较环节;3-校正环节;4-放大环节;5-执行机构;6-被控对象;7-检测装置 (2)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则称该系统为无差系统。(5分) 2.(10分) A.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s W c 为补偿校正装置,试求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 X s X r c ,并从理论上确定如何设计补偿校正装置)(s W c 可以使系统补偿后的给定误差为零。 图1 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 ()(1) ()()()()()(2121s W s W s W s W s W s X s X s W c r c B ++= = (5分) 由此得到给定误差的拉氏变换为

)() ()(1)()(1)(212s X s W s W s W s W s E r c +-= 如果补偿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 (1 )(2s W s W c = (5分) 即补偿环节的传递函数为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的倒数,则系统补偿后的误差 0)(=s E B. 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s W c 为补偿校正装置,试求该系统的扰动误差传递函数)()(s N s X c ,并从理论上确定如何设计补偿校正装置)(s W c 可以使系统补偿后的扰动误差为零。 图1 控制系统结构图 解: 系统的扰动误差传递函数为 ) ()(1) ()]()(1[)()(2121s W s W s W s W s W s N s X c c +-= (5分) 则 )() ()(1) ()]()(1[)(2121s N s W s W s W s W s W s X c c +-= 如果选取 ) (1 )(1s W s W c = (5分) 则得到 0)(=s X c 从而,实现系统补偿后的扰动扰动误差为零。 3.已知某三阶单位负反馈系统具有一个有限零点为-1.5、三个极点分别为6.12.1j ±-和-1.49、且系统传递函数根的形式放大系数为4。试求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超调量%σ、调整时间s t 和峰值时间m t 。(10分) 解: 49.13-=s 与5.11-=z 构成偶极子可相消,故系统可以用主导极点2,1s 构成的低阶系统近似(1分) :

_通信原理_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宋铁成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摘要:本文介绍“通信原理”课程组在教材内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和网络资源等方面进行的相关工作。从以国内经典教材作为教科书和以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过渡到以优秀原版教材作为教科书和以国内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构建了多层次、多方位和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开发完成“通信新技术实验”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两大实验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学历层次高且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队伍;初步建成“通信原理”课程网站和教学辅导平台。关键词:通信原理;双语教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网络资源 本文重点介绍课程组在教材内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和网络资源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材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教学学时不断受到压缩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内容上,随机信号的分析是全书的数学基础,模拟调制、数字调制、信息论基础和信道编解码等在课程中都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和整个通信系统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课程始终沿着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主要指标以及“发射功率”和“传输带宽”两个主要资源为教学线索,将通信系统的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使得同学不仅扎实掌握各个基本知识点,而且可以从通信系统的角度辨证地分析和学习。同时,针对通信领域技术发展快的特点,我们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002年以前,我们一直使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樊昌信教授等编著的《通信原理》作为课堂教学教材,以John G. Prokis编著的《Digital Communications》原版教材为课外主要参考书。2002年开始,组织课程组教师投入大量精力翻译了一批国外精品教材,包括《数字通信—基础与应用》、《通信系统》、《数字通信》和《数字通信导论》等。2003年开始,经过课程组的调研和论证以及报请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我们开始选用其中的经典原版《Communication Systems(4th edition)》(相应中文版为《通信系统(第四版)》,[加]Simon Haykin著,宋铁成、徐平平、徐智勇译,沈连丰审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作为通信原理教材,采用全英文课件进行双语教学。该教材体系完整、科学,重视基本概念的表述、基本技能的训练,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利于教学;全书论证严谨、逻辑性强,阐述富有启发性,易教易学。同时,我们推荐樊昌信教授等编著的《通信原理(第5版)》和曹志刚教授等编著的《现代通信原理》两本国内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 2006年得到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国家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通信原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支持后,我们又积极配合电子工业出版社将Simon Haykin等编著的《Introduction to Analog &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econd Edition)》进行改编和翻译出版。此教材较适合于起点稍低的大专院校作为双语教学的教材。 二、实验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堂教学和操作实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们构建了多层次、多方位和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些CAI手段向学生动态展示相关知识点以外,我们还安排开设了通信实验课,包括仿真类的SystemView系统实验和设计搭建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在传统通信原理实验箱基本知识点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还特别开发了“通信新技术实验”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实验。“通信新技术实验”实际上是通信原理系统级实验,利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具体包括数字基带仿真、服务发现、局域网接入、电话网接入、语音传输、数据传输、图像传输、无线多点组网、通信性能评价和GSM/GPRS接入等实验。我们编写的相应教材《通信新技术及其实验》于2003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05年进行了再版。“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包括信号与频谱实验、数字调制实验、网格编码调制和维特比译码实验、分组码与卷积码实验、Turbo码编解码实验、CSMA/CD实验、跳频通信实验、同步实验、码间串扰与均衡实验、匹配滤波器与最佳接收实验、正交频分复用(OFDM)实验、空分多址(SDMA)实验和直接序列扩频实验等,该实验系列还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之中。我们编写的相应教材《信息与通信工程原理与实验》也于2007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实验教学成果已经被成功推广到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等50余所高校。 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和立体化实验教学尝试和实践,同学们不仅扎实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能够灵活分析许多实际问题,避免了以前教学中只注重掌握知识点而忽略建立系统概念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同学们普遍反映对后续相关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甚至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师资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