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1.3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4.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运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展示数据,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解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中位数和众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众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2.中位数的性质: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位数难点:如数据集{1, 2, 3, 4, 5, 6}的中位数是(3+4)/2=3.5,而非3或4,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求中位数的方法。
-众数难点:如在数据集{1, 2, 2, 3, 3, 3, 4, 4}中,众数是3,但如果数据集是{1, 2, 3, 4},则没有众数。
-应用难点:如在分析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时,学生需要判断使用中位数还是众数更能反映班级学生的身高特点。
5.课后,我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们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增强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1.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理解较为顺利,但在具体计算和应用时还存在一定困难。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强化算理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29]中位数和中数
![[29]中位数和中数](https://img.taocdn.com/s3/m/bc253923ba0d4a7303763a9b.png)
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答案:1.众数90中位数85平均数84.6
2.(1)15、15、15、众数(2).15、5.5、6、中位数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匹
1.2匹
1.5匹
2匹
3月
12台
20台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教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
设计
说明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
职员
董事长
副董事长
董事
总经理
经理
管理员
职员
人数
1
1
2
1
5
3
20
工资
5500
5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求该公司职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八年级数学组】
20[1].1.2中位数众数课件0(1)
![20[1].1.2中位数众数课件0(1)](https://img.taocdn.com/s3/m/e9ffeb45fe4733687e21aaef.png)
6、婷婷的妈妈是一位校鞋经销部的经理,为 了解鞋子的销售情况,随机调查了9位学生的 鞋子的尺码,由小到大是:
20,21,21,22,22,22,22,23,23
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中,婷婷的妈妈最感兴趣的 数据代表是( C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7、 数学老师布置10道选择题,课代表将全班同学 的答题情况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根据图表,全班每 位同学答对的题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求这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
众数也常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应用: 快速回答:
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分别是多少?
5 7 5 4 8 5 6 5 2 6 7 6 3 3 4 3 7 3和6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 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2、若该数据是奇数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 位数;
若该数据是偶数个,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 数就是中位数。
1、将这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例:在一次科技知识比赛中,一组 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
分数 人数
50 60 70 80 90 100 80 2 5 10 13 14 6
25 20 15 学生数 10 5 0 7 8 9 10
学生数
D
20 18
8 4
答对题数
A . 8,8
B . 8,9
C . 9,9
D . 9,8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同学的鞋号
(1)按男、女同学分别统计鞋号。 (2)分别求男、女同学鞋号的众数 和中位数。
1
2
5
11 11
3
1
这种情况下众数是什么? 答:众数是23.5和24 结论:众数不一定唯一
人教版《中位数和众数》PPT课件

10、8、7、6、6、4、3、2、1、1,中位数是 5.
归纳新知
概念
中 位 数
特点
①从大到小排列(或从小到大排列) ②中间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也 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课堂练习
1.(2020·广东)一组数据2,4,3,5,2的中位数是( C) A.5 B.3.5 C.3 D. 2.(2020·荆门)为了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老师抽查某组10名学生的 单元测试成绩如下:78,86,60,108,112,116,90,120,54,116.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B) A.95,99 B.94,99 C.94,90 D.95,108
9.(常州中考)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为了解某校学生的捐款情况,抽样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的捐款数(单位:元),并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
6.(2020·河池)某学习小组7名同学的《数据的分析》一章的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85,90,89,85,98,88,80,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解: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的月收入的平均数.
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45分
10.某校九年级(1)班全体学生2020年初中毕业体育学业考试的成绩
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45分
(2)6、4、2、7、6、1、1、8、3、10 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3)利用中位数来反映公司员工的月收入水平合适吗?
1.(2020·广东)一组数据2,4,3,5,2的中位数是( )
3.(2020·衢州)某班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4,5,x,6.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平均成绩
众数
得分
77
81
a
80
82
80
b
求被遮盖的两个数据a和b.
【自主解答】见全解全析
12
【举一反三】
1.(2023·金华中考)上周双休日,某班8名同学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下(单位:时):
1,4,2,4,3,3,4,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1时
B.2时
( D)
C.3时
D.4时
2.已知一组数据:7,a,6,5,5,7的众数为7,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解析】∵一组数据:7,a,6,5,5,7的众数为7,
∴a=7,∴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5,5,6,7,7,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7)÷2=6.5.
13
【技法点拨】
众数的特征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如1,1,2,3,3,5中众数是1和3.
(2)监督人员从余下的问卷中又随机抽取了1份,与之前的20份合在一起,重新计算后,发现客户
所评分数的平均数大于3.55分,求监督人员抽取的问卷所评分数为几分?与(1)相比,中位数是否
发生变化?
6
8
【举一反三】
1.(奇数位求法)已知两组数据3,2a,5,b与a,4,2b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
5
合并为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
2.(偶数位求法)一组数据:1,0,4,5,x,8.若它们的中位数是3,求x的值.
【解析】除x外5个数由小到大排列为0,1,4,5,8,
∵原数据有6个数,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
所以,只有x+4=2×3时才成立,即x=2.
20-1-2 中位数和众数(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探究新知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尺码/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
解:由表可以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23. 5 cm的鞋销售量最大. 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 cm的鞋.
3
探究新知
(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能够达到销售目标,月销售额可以定为每月18 万元(中位数). 因为从样本情况看,月销售额在18万元以上(含18万元)的有16 人,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可以估计,如果月销售额定为18万元,将有一半左 右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探究新知
选择具有代表一组数据特点的数据的方法: 对于一组数据,当没有极端值时,用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值;当
02
众数
思考: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如果小张是该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那 么你认为他的月工资最有可能是多少元? 如果小李想到该公司应聘一名普通员工岗位,他最关注的是什么信息?
月收入/元 45 000 18 000 10 000 5 500 5 000 3 400 3 000 1 000
人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中位数能比平均数更合理地反映该组数 据的整体水平.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求中位数的步骤.
1.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2.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作 为中位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典型例题
例1: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 间(单位:min)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2中位数与众数课件

增加小清后,工资的中位数是多少? 取平均数
先按大小排列:
600,600,1100,1100,1100,1200,1800,2100,5000,9000
工资的中位数是1150元.
中位数误区二: 奇数取中间, 偶数取中间两数平均数.
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当堂训练
小结归纳
工资
/元
1100 1100 1100 1200 2000 2300 5000 9000
600
中位数:
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 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当堂训练
小结归纳
布置作业
中位数理解误区一
根据个人能力表现,上个月老板对员工工资作出了调整.
工种 见习 工资
/元
服务 服务 服务 前台 前台 前台 经理 总监 生1 生2 生3 1 2 3 2300 2000 2300 1200 5000 9000 1100 1100 1100 120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徐闻县和安中学 林朝清
本课目标: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当堂训练
小结提升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当堂训练
小结提升
布置作业
新同事见面会
见习明强 服务生小丽 前台美玉
(元)
600
1100 1100 1100 1200 2000 2300 5000 9000
请大家帮小清算算该酒店员工月平均工资 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位数,能够准确确定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能说出其代表意义。
2、知道什么是众数,准确确定定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能提出其代表的意义。
3、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探究,形成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感知其代表数据的意义。
4、以积极情感态度投入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数据的意义。
难点:能否准确描述出具体问题,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计算及其所能代表的实际意义,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简单的问题,看谁能回答的又快又准。
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30,33,57,57,40,33,30.
(学生回答)
【过渡】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加权平均数,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但是,它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代表一组数据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二、新知详解
1.中位数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平均的的话语,比如说我们的课本中的这个问题,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大家能计算出它的平均数吗?
(学生回答)
【过渡】从平均数看,这个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在6276元,但是结合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只有3名员工的工资是在这个平均值之上的,那这个平均值代表这个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
(学生回答)
【过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合理的反映员工月收入平均水平?
(学生讨论回答)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使用这样一个数值:一半人月工资高于该数值,另一半人月工资低于该数值,才能合适的表示平均水平。
如何才能得到这样的数值呢?
【过渡】在这里,我们引入这样一个概念: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过渡】现在,大家动手计算一下上表数据中的中位数吧。
【过渡】我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这些数据排列,然后找到处于这些数据中间的数据,即为3400,这个数就是我们所求的中位数。
【过渡】结合数据,我们发现,有一半员工的收入大于3400元,有一半员工的收入小于3400元,能够合理的反映员工的平均收入。
【过渡】对于数据中有极端情况出现下,我们一般采用中位数代表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过渡】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大家总结一下该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吧。
第1步:排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第2步:确定是奇个数据或偶个数据。
第3步:如果是奇个数据,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过渡】从中位数的定义及确定方法中我们知道,正确的确定中间位置的数是关键。
若只有几个数,那么很好确定。
若一组数据的个数为n,你知道中间位置的数如何确定吗?
【过渡】同样的,需要分奇数与偶数来进行分析。
(1)n为偶数时,中间位置是第n
2
,
n
2
+1 个。
(2)n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第n+1
2
个
讲解课本例4。
2、众数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中位数,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应聘问题1公司的普通员工一职,除了中位数之外,你能从工资表格中得到哪些信息?
月收入最多的数据为3000元,这说明公司中月收入3000元的员工最多。
【过渡】我们一般将其称为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过渡】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趋势。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众数有可能不唯一,注意不要遗漏。
讲解课本例5。
【过渡】我们学习了中位数和众数,现在,大家一起来填一下这个表格。
【练习】填写表格。
【过渡】通过刚刚的填写,你能发现什么吗?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中位数不一定在原数据中出现。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知一个,也可能没有。
【典题提高】
1、某大学生对新一代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进行7次测试,一次性飞行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20、2
2、21、26、25、22、25.则这7次测试续航时间的中位数是( C )
A.22或25 B.25 C.22 D.21
2、(1)数据2,3,14,16,7,8,10,11,13的中位数是多少;
(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种零件的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零件件数的中位数。
解:(1)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2、3、7、8、10、11、13、14、16,
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10,
故中位数为10;
(2)把这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10、12、14、14、15、15、16、17、17、19,
中位数为:(15+15)÷2=15,
故中位数为15.
3、某中学为了让学生的跳远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在锻炼一个月后,学校对九年级一班的45名学生进行测试,成绩如下表:
这些运动员跳远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
A.190,200 B.9,9 C.15,9 D.185,200
4、某家电商场三、四月份出售同一种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下表,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商场平均每月销售空调多少台?
(2)商场出售的各种规格的空调中,众数落在哪个规格内?
(3)在研究六月份的进货方案时,你认为哪种规格的空调要多进,哪种规格的空调要少进?
解:(1)商店平均每月销售空调为(12+16+20+30+8+14+4+8)÷2=56(台);
(2)数据1.2出现50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1.2(匹);
(3)前两个月中销售规格最好的是1.2匹,最差的是2匹,所以在研究六月份进货时,商店经理决定1.2(匹)的空调要多进;2(匹)的空调要少进.
【达标检测】
1、若一组数据1、a、
2、
3、4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a不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C )
A.0 B.2.5 C.3 D.5
2、某校八年级五班有7个合作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的人数分别为:5,5,6,x,7,7,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B )
A.7,6 B.6,6 C.5,5 D.7,7
3、为了调查初中一年级学生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的时间,在某校初一(2)班随机抽查了8名学生,他们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所需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60,55,30,75,55,55,65,45。
(1)求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2)求这8名学生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的平均时间;如果按照学校要求,初中一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所需时间不能多于60分钟,问该班学生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所需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
解:(1)在这8个数据中,55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是55;
将这8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最中间的两个数据都是55,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5.
(2)学生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的平均时间为58分钟.
∵58<60,
∴该班学生每天用于完成课外书面作业所需的平均时间符合学校的要求.
4、在我市开展的“‘新华杯’中学双语课外阅读”活动中,某中学为了解八年级4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1)求这50个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八年级4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人数。
解:(1)∵这组样本数据中,3出现了17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
(2)∵在50名学生中,读书多于2册的学生有23名,有400×23/50 =184.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该校八年级300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读书多于2册的约有184名.
【板书设计】
1、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