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迅速增加。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公众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1 确定适应症: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研究,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确保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1.2 禁忌症的限制:明确抗菌药物的禁忌症,例如对药物过敏的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禁止使用抗菌药物,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1.3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确保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

二、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2.1 优先选择窄谱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优先选择能够覆盖目标细菌的窄谱抗菌药物,以减少对人体正常菌群的干扰。

2.2 合理选择联适合药:对于复杂感染或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可以考虑联适合药,但需遵循抗菌谱互补、药物相互作用和合理剂量等原则。

2.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避免过长或者过短的疗程,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三、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3.1 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的采集: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采集系统,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药物种类、剂量、疗程等。

3.2 抗菌药物使用评估: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疗效评估、不良反应监测和耐药性监测等,及时调整和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3.3 教育和培训:开展抗菌药物使用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规范使用。

四、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4.1 制定规范使用指南:制定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指南和标准,明确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管理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

4.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建立多学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团队,包括感染科、药学、微生物学等专业人员,共同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可以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来帮助患者康复。

适应症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相应感染具有最佳疗效的情况。

然而,使用抗菌药物也需要严格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抗菌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包括但不限于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脓肿)、骨关节感染、腹部感染(如阑尾炎、腹膜炎)、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等。

然而,对于一些感染,如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白念珠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如疟疾),抗菌药物无效。

患者应根据感染类型接受正确的治疗,以免浪费抗生素资源和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

另外,对于适用于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是按照医生的处方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来选择,并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

因此,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得擅自停药、继续或减少剂量。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完成全程治疗。

尽管在感觉症状好转后可能会有诱人的想法提前停药,但抗菌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确保细菌彻底清除。

如果停药过早,细菌可能会发展耐药性并引发反复感染。

因此,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治疗。

另外一项重要的注意事项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滥用包括未经医生处方随意用药,将抗菌药物用于无细菌感染的情况,再次使用之前用过的抗菌药物等。

这种滥用不仅是对药物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传播。

当出现耐药菌株时,治疗感染将变得困难和昂贵。

因此,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此外,患者还应密切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过敏反应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应立即就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然而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上升,增加治疗难度。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临床应用指标要求,以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医师在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抗菌药物。

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物是不可取的。

二、首次给药原则:医师在初次给予抗菌药物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用药史,选择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同时,应当注重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抗菌药物疗程持续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应当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感染部位和患者的病情决定。

对于急性感染,应当在严密监测下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评估疗效,根据疗效调整用药时间。

对于慢性感染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感染,应当避免过早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抗药性的发展。

四、选择敏感药物:在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应当根据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应当选择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杀菌作用的敏感性药物,避免选择对患者无效或引起耐药性的药物。

五、抗生素的合理组合:对于复杂感染或多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多种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但是在选择药物组合时,应当注意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要求是为了规范医师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医师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指标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希望各位医务人员能够重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标要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护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护理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 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 教育。
监测与报告
建立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株,为临床提供用 药依据。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行购买 和使用抗菌药物。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护 理实践
护士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角色与责任
01
02
03
遵循医嘱
护士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抗 菌药物处方,确保药物的 正确使用。
监测疗效
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对抗 菌药物的反应,及时向医 生反馈疗效情况。
预防感染
护士需加强患者的基础护 理,预防院内感染和交叉 感染。
护士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 说明,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与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contents
目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护理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护理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护理实践
01
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 则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意事项等。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 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病情状况和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 参考。
提高护士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 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
实践操作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提高 护士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 用和护理操作技能。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一、青霉素类本类药物可分为:一)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本类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三)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呋布西林、替卡西林。

注意事项: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2、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6、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因此溶媒不宜用葡萄糖,而应用氯化钠。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替唑、头孢硫脒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但对假单孢菌、不动杆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无效;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和头孢丙烯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定还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定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头孢地尼和头孢泊肟酯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

抗菌药物管理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管理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管理控制指标
1.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药物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感染的
患者,并且需根据确定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2.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但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应该限制其使用,尤其是对于轻度
感染或无明确定位的感染患者。

3.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处方:医师在处方抗生素时应该进行合理的患者
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免疫状态、感染的病原菌等。

同时,
应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

4.提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水平: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可以准确判断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相应的药物敏感性,避免滥用或误用抗
菌药物。

5.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的专门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
药物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督抗菌药物使用的政策和指导原则,并提供
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6.宣传和推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避免滥用和过度依赖抗
菌药物。

7.积极开展药物耐药性监测和研究工作:定期进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
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细菌耐药性的流行趋势和变化规律,及时调整抗菌
药物选择策略。

8.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抗菌药物管理控制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性防控工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管理控制指标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遏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保护患者的健康。

陈进芳-各类抗菌药物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陈进芳-各类抗菌药物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抑酶作用: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 l 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l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适用于产β内酰
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 菌科细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所致感染
l 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适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 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 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
头孢菌素类
n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且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对 铜绿假单胞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头孢匹胺对铜绿也有效。主要品种有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 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
n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对铜绿假单 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G+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常用 者为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
l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l 四环素类 多西环丝 甘氨酰环类 替加环素
l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l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l 利福霉素类 利福平、利福霉素SV、利福喷丁、利福布丁 l 糖肽类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l 噁唑烷酮类 利奈唑胺 l 磷霉素类 磷霉素 l 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l 磺胺类 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复方磺胺嘧啶、柳氮磺吡啶、磺胺嘧啶 l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 l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抗菌药物(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然而,抗菌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感染,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1.细菌感染: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抗菌药物可以帮助抑制细菌生长,减轻感染症状,并加速康复。

2.预防感染: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例如手术前后、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注意事项:1.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滥用或过度依赖抗菌药物。

必须遵循医生的处方指示,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2.不适应病毒感染: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因此对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3.避免过度使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即抗药性。

因此,应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尤其是长期或频繁的使用。

4.调整治疗方案:医生可能根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

5.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主要分为不同机制的药物类别,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类别。

6.老年人和儿童用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的差异来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更加谨慎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必须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老年人肾功能呈轻度减退,本品主要经肾脏排出,故治疗老年患者感染时宜适 当减量应用。
头孢菌素类
适应症
1.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代表品种为头孢唑啉。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心内膜 炎,骨、关节感染及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 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头孢唑啉常作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一)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头霉素类 4.β-内酰胺类 5.碳青霉烯类 6.青霉烯类 7.单环β-内酰胺类 8.氧头孢烯类
青霉素类
适应症
1.青霉素:青霉素适用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 血流感染、脑膜炎、肺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用于治疗草 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 病等。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 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类
注意事项
1.对青霉素G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2.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 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3.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4.青霉素可安全地应用于孕妇;少量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青霉素 时应停止哺乳。
头霉素类
适应症
1.肺炎链球菌及其它链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肠 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拟杆菌属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骨、 关节感染,以及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基本相同,供肌内注射,对敏感细菌的有效浓度可持续 24小时。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轻症感染。
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仿,为长效制剂,肌内注射120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维 持4周。本药用于治疗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预防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风湿热;本药亦可用于治疗梅毒。
所有头孢菌素类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抗菌作用均差,故不宜选用于治疗上述细菌所致 感染。
头孢菌素类
注意事项
1.禁用于对任何一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2.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有青霉 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 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并予以 肾上腺素等相关治疗。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等口服制剂,主要适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轻症病例。
头孢菌素类
适应症
3.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 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 染、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治疗腹腔、盆腔 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尚可用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 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尚可用于铜绿假 单胞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3.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中 度以上肝功能减退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4.氨基糖苷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合用可能加重前者的肾毒性,应注意监测肾功能。
5.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本药亦可引起戒酒硫 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小时内应戒酒或避免摄入含酒精饮料。
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作用较青霉素G为差,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 症感染。
青霉素类
适应症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本类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 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甲氧西林耐药葡 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如 血流感染、心内膜炎、肺炎、脑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肺炎链球菌、 A组溶血性链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则不宜采用。
3.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素G为广,对革兰阳性球菌作 用与青霉素G相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抗菌活性。本类药物适用于敏感细菌所 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血流感染、 心内膜炎等。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李斯特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抗菌作 用也较强。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 肠杆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染,也可用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 后的序贯治疗;但需注意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均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其它非发酵菌的感染。
4.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和临床适应证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对 其敏感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细菌所致感染,亦可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 的经验治疗。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制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差,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 的轻症病例。
2.第二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代表品种为头孢呋辛。主要用于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 等中的敏感株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骨关节感染 和腹腔、盆腔感染。用于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合用。头孢呋辛也是常用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