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C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根底锤炼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千转〔〕鸢飞戾天〔〕〔〕经纶〔〕窥谷〔〕2.解释如下加点词的意思。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如此百叫无绝〔〕〔〕〔2〕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天山共色/巧言令色〔〕〔〕〔4〕一百许里/猿如此百叫无绝〔〕〔〕〔5〕急湍甚.箭/可爱者甚.蕃〔〕〔〕〔6〕好鸟相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蝉如此千转不穷./人穷志短〔〕〔〕〔8〕与朱元思书./孤常读书〔〕〔〕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4.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____ 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创一代诗风。

5.仿照如下画线的句子进展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1.解释如下加点词。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2〕从流飘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2.翻译如下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假如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水皆缥()碧千转()不穷鸢()飞戾()天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1)校园里piāo dàng()着欢乐的歌声。

(2)骄傲自满会成为你进步的zhàng’ài()。

(3)这条河险滩多,水流tuān jí(),水路交通极不方便。

(4)互相xuān miǎo(),争高直指。

(5)泉水激石,líng líng()作响。

(6)空山幽谷,莺啼鸟啭;鸣声yīng yīng(),和谐动听。

(7)他虽有满腹jing lún(),但直到今天尚无机会施展抱负。

(8)机器轰鸣,zhîu yè()不停,噪声扰民,亟须治理。

3.解释加粗字,再写一个含有此字(同义)的成语(熟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成语:___________(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成语:___________(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成语:___________(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成语:___________(5)蝉则千转不穷()。

成语:___________(6)猿则百叫无绝()。

成语:___________(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成语:___________(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成语:___________(9)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成语:___________4.参考本课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词语。

(1)达成共识()(2)松声竹韵()(3)龙舟竞渡()(4)鸢飞鱼跃()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自主学习基础锤炼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千转.()鸢.飞戾.天()()经纶.()窥.谷()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2)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天山共色./巧言令色.()()(4)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5)急湍甚.箭/可爱者甚.蕃()()(6)好.鸟相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蝉则千转不穷./人穷.志短()()(8)与朱元思书./孤常读书.()()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____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5.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

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1.解释下列加点词。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2)从.流飘荡 ___________________(3)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练习新人教版(含试卷)

11* 与朱元思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缥.碧(piǎo) 急tuān(湍) 轩邈.(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 经lún(纶)横柯.(kē) yuān(鸢)飞戾.(lì)天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从:跟、随(2)任意东西..东西:向东或向西(3)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4)急湍甚.箭甚:超过(5)互相轩邈..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6)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7)鸢飞戾.天戾:至、到达(8)经纶..世务经纶:筹划、治理(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2)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5.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限断四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2)文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在文中各找出一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11.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1.与朱元思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争高直.指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天下独绝.绝.多生怪柏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

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

还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

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

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仆去.月谢病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B.梅溪之西.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绵绵成韵.嘤嘤成韵.D.幸富.菊花不义而富.且贵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遂葺宇其.上A.其.一犬坐于前B.不能名其.一处也C.并自为其.名D.其.反激之力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3.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14.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湍.()鸢.()戾.()嘤.()庠.()泠.()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②急湍..甚箭()③蝉则千转不穷.()④横柯.上蔽()⑤经纶..世务者()⑥任意东西..()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听觉: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②鸢飞戾.天()③望峰息.心()④负.势竞上()6.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8.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9.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二)答谢中书书①陶宏景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竞跃⑥。

实是欲界之仙都⑦。

自康乐以来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⑨。

注:①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

②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有《陶隐居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与朱元思书》同步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与朱元思书》同步检测(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同步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水皆缥.碧()(2)互相轩邈.()(3)泠泠..作响()(4)鸢.飞戾.天()()(5)嘤嘤..成韵()(6)经纶.世务者()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蝉则千转不穷.(尽) B.负.势竞上(凭依)C.横柯上蔽.(隐蔽) D.好.鸟相鸣(美丽)7.《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8.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的优美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与朱元思书  同步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13题;共73分)
1. (6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水皆缥碧________
②急湍甚箭________
③争高直指________
④泠泠作响________
⑤鸢飞戾天者________ ________
⑥横柯上蔽________
2. (16分)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 ________
(2)负势竞上/横柯上蔽________ ________
(3)天山共色/巧言令色________ ________
(4)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 ________
(5)急湍甚箭/可爱者甚蕃________ ________
(6)好鸟相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________
(7)蝉则千转不穷/人穷志短________ ________
(8)与朱元思书/孤常读书________ ________
3. (8分)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缥碧________轩邈________泠泠________ 千转不穷________
鸢飞________戾天________经纶________窥谷________
4. (4分)原文填空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________。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

5. (3分)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世务
6. (2分)文学常识填空。

吴均,字叔庠,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7. (4分)解释一词多义
①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 ________
②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________ ________
8.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相当于您。


B . 委而去之(委:委派。


C .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 . 王之蔽甚矣(蔽:隐藏。


10.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 才美不外见。

C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2分) (2017九上·台州期中) 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固以怪之矣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 . 好为《梁父吟》谓为信然
C . 还于旧都受地于先王
D . 辍耕之垄上之次所旁丛祠中
12.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哀转久绝
B . 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
13. (2分)下列对课文《幼时记趣》理解分析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

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 . 课文第2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

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法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的、美妙的境界。

C . 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合拟人的修辞手法。

D . 课文第3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如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
“神游”之乐。

二、问题理解 (共5题;共25分)
14. (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②,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

(《蒹葭》)
(④《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厌弃尘世、企图归隐的句子是:“,;,。


⑤请把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默写完整。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5. (5分)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6. (5分)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17. (5分)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
18. (5分)文章《与朱元思书》写景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请各举一例,写在下边。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19. (17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
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②望峰息心
(3)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四、延伸阅读 (共1题;共10分)
20. (10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③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通过追忆作者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出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对“故国”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B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妙在从听觉上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的情景。

C . 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将西湖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俱寂的气氛,细腻地传达出来。

D . 本文依次从“大雪三日”到“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再到“湖上影子”,最后写到“舟中人两三粒”,采用浓墨重彩的方式去描写西湖的雪景。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共13题;共73分)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3-1、4-1、
5-1、6-1、
7-1、8-1、
8-2、
8-3、
8-4、
9-1、
10-1、
11-1、
12-1、
13-1、
二、问题理解 (共5题;共25分)
14-1、
15-1、
16-1、
17-1、
18-1、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19-1、
19-2、
19-3、
19-4、
四、延伸阅读 (共1题;共10分) 20-1、
20-2、
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