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古代,代表观点是“五行说”,认为世界万物的联系和发展可以用“水、木、火、金、土”五大要素的“相生相克”来解释。
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在古希腊,泰勒斯把水定义为万物的始基,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不可分、不可灭、至小无外的“原子”在“虚空”中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管子》一书中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

学的主要学派归纳古今中外涌现了众多学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观点。
本文将归纳总结学的主要学派,不局限于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以展示人类学术思想的丰富多样性。
一、理性主义学派理性主义学派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在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方面的重要性。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笛卡尔、伽利略、康德等。
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可以超越感官经验获得真理,强调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二、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所有的知识和思维都来源于感官经验,主张通过感觉、观察和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休谟等。
他们强调个体的经验和感知在实现认识和真理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三、唯物主义学派唯物主义学派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一切现象和思维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和物质运动。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强调社会生产力和阶级矛盾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主张解放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唯心主义学派唯心主义学派认为意识或思维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柏拉图、笛卡尔等。
他们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念来认识世界,强调人的灵魂和超越感官世界的精神层面。
五、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主张以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建构科学理论。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康普、波普尔等。
他们强调科学研究的可观察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强调实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六、批判理论学派批判理论学派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权力结构,主张批判社会现实、揭示压迫机制,追求社会公正和解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福柯等。
他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剖析,倡导人的主体性和社会变革。
七、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社会和文化现象是由结构和规律所决定的,重视社会结构和语言结构的研究。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杜尔凯姆、雷维斯特劳斯等。
他们通过对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分析,揭示文化和社会的普遍规律和潜在结构。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及其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分别是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
一、古代唯物主义
古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中国的墨家和道家学派,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
主要观点如下: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物质是永恒的: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没有创造和毁灭的过程。
3.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世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物质的属性。
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本原:物质存在是最初的本原,除此之外不存在其他的本原。
5.认为人可以通过反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掌握客观规律性,推动社会进步,起到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近代唯物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英国的汤姆逊和法国的伏尔泰。
主要观点如下:
1.反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
2.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
3.认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遵循着物质规律性而发生的。
4.人的思想和社会形态都是物质基础上的产物。
5.反对绝对神权和封建主义,主张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倡导民主和科学。
三、现代唯物主义
现代唯物主义主要代表为马克思主义。
主要观点如下: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有限度的,有创造和毁灭的过程。
3.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斗争。
4.唯物主义是阶级斗争的哲学,与唯心主义形成了深刻对立。
5.主张实现人民对自身命运的掌握,并以此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向前推进,寻求人类幸福的实现。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称为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史上矛盾对立但又紧密相连的两种哲学思想。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现象是物质的外在反映,唯心主义认为现象是精神的外化物。
一、唯物主义古典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王安石提出“不论篇章,只论事物”的要求,强调“观物而知天下”的思想。
戴顒在《太学》中说:“物先,使天下自出现也”,这说明了“物源”的认识。
到16世纪,古典唯物主义思想被德国哲学家康德完善,他认为“客体性”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变化来认识它的普遍性。
孟德斯鸠的唯物主义几乎成为唯物主义的标志性思想,他认为,世界上最终只存在两种主体,一种是“物质”,另一种是“精神”。
他归纳了古典唯物主义遗留下来的古典朴素物质论总结为“辩证唯物论”,即物质和精神本质上分开,但是又不断发展变化,从而促进了物质和精神的永恒更新。
此外,他还把知识视为客观事实的表象形式,即所谓的“实践论”。
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最早受到伽利略的影响,他认为zip大空之中的各种高低不同的物质都是以一团“光学”为基础的,从而肯定了精神性的导言。
同时,波拉德也提出“自然智慧”,是一种强调个体的自我、独立的精神存在,反对唯物主义一切从物质起源的观点。
18世纪,唯心主义进入哲学史上真正意义上高潮期,洛克提出最终结果都是精神,而且以精神为基础,从而推翻了唯物主义的“物先”认识。
如果用数学方法来检验,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从现象中推断出来的,那么最终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一切都是精神,物质只是精神的一种状态,精神本质是绝对的理性。
另外,康德也提出“理性主义”的观点,把人的活动视为一种把理性作为客观事实的表现,而不是在追求感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2015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法律概念行政法: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规范的总称。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古代中外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承认人能通过“天官”(感官)和“天君”(心)的知觉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并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辨别和验证。
2.范缜(约450—约510)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在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后,他仍能坚持反对佛教,并著《神灭论》。
他从“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根本命题出发,论证形体和精神的关系是“质”和“用”的关系,即“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形和神的关系,正如刀刃和刀刃的锋利的关系一样。
肯定精神本身并非物质实体,而是人的形体的一种作用,修正了以前唯物主义者误认为精神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有力地批驳了佛教神不灭论。
3.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分离,但又断言,“理在先,气在后”,“理是本”。
强调知先行后,但又认为“知行相须”,注意到行在认识中的作用。
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他的理学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时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但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
4.王守仁(1472—1528)明朝哲学家、教育家,余姚(今属浙江)人。
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的心学,用以对抗程朱学派。
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
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第二课已学习的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的内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 容,引导学生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果内容与高中历史、《政治生活》 旧哲学的不同。 教学内容交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 果可以略讲。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逻辑结构
真正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代的
•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权权, 强调以人为中 用“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个性解放“人智”反对tix 出现了哥白尼、布鲁诺、伽里略等一批反对唯心主义宗教 神学的无畏战士。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但丁(Dante)(1265- 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 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 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 《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 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 (Dante,1265- 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 以意大利方言而不是作为中 -1321) 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 走自己 丁文进行创作,被认为是中 的路, 世纪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 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认 让别人 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 去说吧! 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 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有两大发现 居里夫人发现 了镭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第二,是电子的发现,就是说, 发现原子当中还有电子这一更 小的微粒,而且电子的质量可 第一,发现某些元素具有放 以随着自身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射性现象,在放射过程中, 一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 素,例如镭,经过放射之后, 就生成了另外两种新的物质: 隋性气体氮和氡。
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 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 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 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 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 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 界的本原。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 电子的发现 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 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 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 ~10-10m ~10-14m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 什么? 什么?” 民工回答: 打工,家在深山里,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 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 富裕。 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精神的满足,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 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 物质的满足, 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 物主义者。” 物主义者。
原子核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1、否认世界是神创 、 造的 2、认为世界 、 是物质的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 学意义上的原子,认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 的属性
局限性或优点
只是一种猜测, 只是一种猜测, 没有科学根据。 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 体的物质形态 具有机械性, 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 史观上的唯心主 义等局限性
第三课第一框预习题
1.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2.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为什么说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 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一、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物质第一性,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C)不彻底性。
“半截子唯物主义”,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的经济原因。
他们往往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唯物主义认识的不彻底性。
比如,培根就提什么“二重真理论”,把人的知识分为神学和哲学两种:人的知识就如同水一样,有的是从天上降落的,有的是从地下涌起的;一种是来自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感觉经验,另一种则来自上帝或神的“启示”。
这就为神学信仰留下了一块地盘。
主要代表人物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十八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十九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拉美特里(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和的思想,在法国第一次提出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他认为统一的实体是唯一的存在,运动同广延一样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二、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1、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他认为我们应该抛弃物自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绝对自我的概念。
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明);“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法)“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德) “物是感觉的复合”——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古希腊)禅宗五祖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唯有心动。
笛卡尔(实际上是个二元论):我思,故我在。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1770-1831)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辩证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
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
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
可恨的是,希克斯、门格尔等人糟蹋了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效用和函数。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
效用本来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后,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观感觉,从而“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观的能力”这一重要的内容就没有了合适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还糟蹋了函数。
学过数学、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数都是指变量之间的固定的统一的关系。
一旦上升到了函数,必将是一个客观的、精确的规律。
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数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已。
同样的2件棉衣和3个面包,张三的效用函数的取值今天为8、明天为10,李四的效用函数取值明天30、后天50。
这哪里还是函数?当然,严格而言这也可称为函数,不过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人类创造函数这一概念,是专门用来解释规律的,而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函数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
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