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
初中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五、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4

6.5、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活动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状态、颜色、气味、导热性、导电性、磁性、范性、透光性等
三、应用:
1、对物质进行分类
2、生产、生活中应用
教学环节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教师组织引导激励等内容(启发、精讲、联系评价等)
一激趣导入
铁钉能在木块上刻画是因为铁的硬度比木头大,
板书:物质的软硬程度叫硬度
请大家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出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活动2:比较物质的硬度
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比较各种物质的硬度
巡回指导
活动3:比较物质的导热性
在烧杯中加入开水,然后将相同的铁棒和木棒同时放入烧杯中,过1分钟,请大家比较铁棒和木棒在水外面那一头的温度.进一步引导,家里的厨具多半是前面为金属的,手拿的部分为木头或者塑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
活动5:比较物质的透明度
让台灯亮,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
引导学生:通过物质后灯亮, 说明物质透光性好
活动6:比较物质的弹性
利用橡皮筋采取不同的方法比较物质的弹性
生活物理社会
创新活动
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共同来设计一架飞机,为飞机的各个部分选取材料.并且说明你选材的依据.第一组负责飞机外壳,第二组负责照明设备,第3组负责所有窗户,第4组负责乘客坐椅.
学生第一感觉是铁的比较热,联系到生活中,了解到铁的导热性能比木头好.
认真听讲
观察灯泡亮度
比较各物质的导电性
分别通过玻璃、纸板、塑料观察灯亮度
同组活动比较
学生阅读了解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选取最适合的材料.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5物质的物理属性

(3)注意事项:用相同力度、相同方式刻划,注意安全
4.提问:实验得出玻璃的硬度较大,那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又是用什么做的?金刚石。
5.提问:人体硬度最大的地方?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因此磨牙用的车针上镀的是硬度更大的金刚砂。
6.学生活动:
器材:车针、玻璃
老师:说一说什么是弹性?
老师:弹性指的就是受力发生形状改变后,能恢复原来的大小和形状的性质。
老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弹性的物体?
2.学生举例:弹簧、蹦床、篮球、撑杆跳、橡胶轮胎等。
3.老师:弹簧具有弹性是不是主要因为绕成了螺旋形状?
4.学生活动:
器材:含弹簧的水笔、细铁丝
用比较一下弹性有什么区别。
6.演示实验:展示太阳镜
器材:变色太阳镜、紫外线手电筒
展示太阳镜,用手电筒照射一边镜片一段时间后再次展示太阳镜。
小结:该太阳镜能根据光照改变透明度。
七、总结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决定了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学生观看并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同学们完成活动并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回答。
老师:弹簧弹性主要是与形状有关吗?和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弹性主要与材料有关。
5.像弹性这样,不同的物质具有的属性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三、导热性
1.旅行路上看到路边栏杆,展示栏杆图片
提问:栏杆扶手什么材质?支架呢?为什么扶手要做成木头的?
2.学生活动:尝试摸一摸木质课桌和铁质椅子,手感有什么区别?
尝试用车针在玻璃上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7.提问:在雕刻、打磨东西时工具和物体谁的硬度需要更大一些?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性、导热状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
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
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文件大小: 3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1. 定义和区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
2. 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运用。
难点: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
学具:课本、笔记本、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实物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的定义和区分。
3. 实践:学生使用测量工具,对一些物质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数据。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硬度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什么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并给出密度、比热容、热值和硬度的定义。
答案:物质的物理属性是指物质固有的、不随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改变的性质。
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热值是单位质量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硬度是物质抵抗划痕的能力。
2. 请列举三个实际问题,并运用物理属性的概念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问题1:为什么冰块在室温下会融化?答案:因为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当冰块放入水中时,冰块会浮起来,从而吸收热量融化。
问题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饮料会感到凉爽?答案:因为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当冰镇饮料放入口中时,冰会迅速融化吸收热量,从而感到凉爽。
问题3:为什么煤炭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答案:因为煤炭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时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提供能源。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WORD教案5

玻璃、钢锯条、粉笔、铁钉、塑料尺、铜钥匙、铅笔心
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活动
一
引
入
课
题
二
教
学
过
程
观察以下各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铁钉、玻璃板、钢锯条、粉笔、塑料尺、铅笔芯、铜钥匙、水、桌子等。
分析:它们的密度、比热容、状态、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弹性、磁性、导热性等性质不同。
这些性质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有很多
课题
物质的物理属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比热容、硬度、弹性、导电性、磁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会描述物质的这些属性。
2.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重点难点
理解物质的各种物理属性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硬度、导电性、磁性、弹性等物理属性。
P22“WWW”2、3
四教学ຫໍສະໝຸດ 后记讨论:硬度这种物理属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想一想: 课本图6-18种物质的其它物理属性
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物质的导热性有关的事例?
(提出问题)这些事例说明什么?
比较金属和塑料尺导热性
(猜想)金属的导热性比塑料尺好
(设计实验)比较金属和塑料尺的导热性
将金属勺和塑料勺的一段同时插入热水中,两手分别捏住两支勺子的另一端,那只手先感到热就说明这只手捏的这把勺子传热性能好。
铜钥匙 铁钉
(猜想)这七种物质的硬度大小关系
(设计实验)如何比较这七种物质的硬度
因为用硬度小的材料在硬度大的材料上刻画时一般不会留下痕迹,用铁钉分别在其他六种物质上用相同的力刻画一条直线痕迹,通过观察痕迹的深浅来判断硬度大小。
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下物理6.5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5节“物质的物理属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 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密度计、温度计、烧杯、铁块、铜块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密度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
例如,报道关于油轮泄漏事件,油品流入江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油品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与物质的密度有何关系?2. 知识讲解:(1)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3)讲解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物理属性的差异。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密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铜块,质量为150g,求铜的密度。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八下物理教学设计共几课时教课内容五.物质的物理属性第几课时11 课型新讲课1. 认识一些物质的物理属性,试试将这些属性与平时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教来。
学 2. 指导各样物质的硬度不一样,并经过实验研究用刻画法比较不一样物质的硬度大目小。
标 3. 经过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感觉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
教学要点:除颜色、状态、密度以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弹性、导电性、导热重性、磁性、透光性、比热容等。
难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实验研究。
点教学弹簧磁体铁钉玻璃板手电筒白腊钢锯条铜钥匙塑料尺铅笔资芯粉笔等源预习阅念书籍16 页到 18 页的内容,初步认识物质的相关物理属性。
设计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省一.创建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怎样差别以下物质 : ( 1)铜块和铁块;( 2)水和酒精;( 3)玻璃和酒精。
生:用颜色和密度划分铜块和铁块;用气味划分水和酒精;用状态随和味划分玻璃和酒精。
师:我们能够用物质的颜色,密度,气味,状态等来鉴识物质,我们把这些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
从鉴识物质这一角度来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观点,便于上学生理解。
二.讲解新知,实验研究师:除了这些物理属性以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物理属性。
展现拉力器上的弹簧图片演示弹簧的拉伸和压缩,说明弹簧拥有弹性。
师:我手里有一根碳棒,我此刻将它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生:小灯泡亮了。
师:这又说了然什么呢?生:电路中有电流,碳棒简单导经过小灯泡亮了这一现象引出导体的观点。
电,拥有导电性,是导体。
师:此刻,我将这根塑料尺接入电路,相同闭合开关,你们又看/生:小灯泡不亮。
师:这又说了然什么呢?生:这个电路中没有电流,塑料不是导体。
经过小灯泡不发光这一现象引出绝缘体的观点。
师:很好,那我们把像塑料这样的不简单导电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师:你们说纯净的水是导体仍是绝缘体?依据学生的猜想,演示实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教材第六章第五节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物质的硬度以及比较物质硬度的方法。
2、认识物质的其他物理属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弹性、磁性、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几种物理属性外,应给学生介绍一些新材料的物理属性,开阔学生的眼界。
4、利用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
5、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知道这些物理属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研究物质的物理属性对日常生活和高新科技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几种物理属性(2)能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与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会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硬度以及导电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辅助法2、学法:讨论交流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准备课前录制学生实验视频、准备实验器材、了解新材料的物理属性并制作视频五.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能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区分物体难点:区分物质硬度的方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6.5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描述物质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硬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硬度,颜色,状态,密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弹性,磁性,透明度八.教学反思优点:整节课,从教育理念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多,采用了自学,小组互学,课堂气氛活跃,积极讨论、合作交流、勇于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胆创新实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出学生的智慧火花。
从教育手段上看,有多媒体、导学案、微课、各种实验器材,比较先进和充实,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A.知道各种物质的硬度不同,要学会操作比较硬度的方法;A.了解物质一些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B.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B.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B.学习比较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研究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物质的各种属性,并且知道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各不相同。
比较物质的硬度。
教学器材:演示实验:(1)铁钉与石蜡(2)飞镖与飞镖盘(3)铜块与铝块(4)水与酒精(5)酒精与玻璃学生实验:(1)泡沫板与铅笔。
(2)玻璃板、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铜钥匙、铅笔心。
(3)①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电池(电池组)、导线(3根)、灯泡(附灯座)、铜条、铁条、木条;③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磁体、铁钉、铜块、铝块。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等。
2.将金属勺子和塑料勺子的一端插入热水中,两手分别捏住另一端,哪一只手感到热就表明这把勺子的好。
3.铝镁合金是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
下列性质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是( )A.不易生锈B.导电性好C.密度小D.强度高4.对于铁钉、玻璃、铅笔芯、水银、橡胶棒和陶瓷片这些物品,小华将它们分成如)A二、以学定教(一)导入课题:提出问题:你能区别下列物质吗?并出示:(1)铜块与铝块(2)水与酒精(3)酒精与玻璃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密度、状态、颜色、气味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五、物质的物理属性)(二)新授:过渡问题:除密度、状态、颜色、气味外,物质还有哪些物理属性呢?1、演示活动:(1)墙上挂飞镖盘,请一位同学用飞镖射中飞镖盘,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2)老师用铁钉在石蜡上刻画图片,看到铁钉在石蜡上留下痕迹。
感受活动:学生用铅笔尖在泡沫板上刻一幅最拿手的图画。
提出问题: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板书: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过渡问题: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2、探究活动:比较物质的硬度[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1)(2)(3)(4)(5)[设计实验]:(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2)比较的物质种类多,刻画的次数多,较为繁杂,费时较长,学生思考、交流得出一种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①选择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为比较基准点(如玻璃)用它在其他物质表面上进行刻画,将其他六种物质分为两大类:硬度大的(如铁钉、钢锯条)、硬度小的(如塑料尺、铅笔心、铜钥匙、粉笔)②在硬度大的一类,采用上述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③在硬度小的一类,采用同样方案,进行分类,然后排序。
注意:做实验时不要损坏公物,不要被材料的边角划破手![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将实验刻画现象填写在相应的方格中(板书)[实验结论]: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过渡问题:想一想,物质还有其他属性吗?3、探究活动二:物质的其他属性①物质的透明度 [器材]:玻璃板、塑料板、木板②物质的导电性 [器材]:电池(组)、灯泡(附有灯座)、导线(3根)、铜条、铁条、木条③物质的导热性[器材]:烧杯、热水、金属勺、塑料勺④物质的弹性、塑性 [器材]:弹簧、橡皮筋、橡皮泥⑤物质的磁性 [器材]:磁体、铁钉、铜块、铝块安排五大组分组实验,每大组进行一个实验探究,且五组同时进行实验,每组经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后,再请每大组中的某一小组展示给全体学生,不能展示的留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经过学生的实验、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二、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
(板书:二、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过渡问题:物质的物理属性多种多样,我们学过有什么应用呢?4、方法及应用: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无数物体,如果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加以分类、研究,是研究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科学家与发明家常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例证:1.爱迪生发明与改进白炽灯灯丝,灯丝材料特点是熔点高。
2.南京长江二桥为斜拉索桥,桥面由钢索拉紧,钢索拉紧时很坚韧。
3.许多路面铺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抗压能力强。
4.选用硬度大的钢材制造锋利的刀刃;5.选用硬度大、透光性好的钢化玻璃制造汽车的挡风玻璃;6.选用导电性好的铝或铜作导线;7.选用绝缘性好的橡胶、塑料和陶瓷做各种电器的外壳,将人与电线分开,防止触电。
材料科学家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发掘物质的各种属性,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同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寻找或合成具有独特物理属性的新材料。
(板书:三、按物质物理属性分类、研究问题比较简单。
灯丝:熔点高;钢索:很坚韧;混1.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A.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B.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C.输电导线的内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D.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2.下物品:铅笔,酒精,塑料三角板,苹果,壹元硬币,自来水,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A1.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射箭运动员张娟娟获得女子个人金牌,打破了韩国运动员对该项目的垄断。
她射箭用的弓上的弦,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A.弹性 B.导热性 C.磁性 D.导电性A2.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
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B3.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按照分类方式2(请填空)分类方式3(请填空)除以上三种分类方法外,你有其它分类方法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讨论、交流一下。
四、课后作业:保留板书:五、物质的物理属性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实验结论]:这些物质按硬度大小的排序是:钢锯条、铁钉、玻璃、铜钥匙、塑料尺、铅笔心、粉笔二、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透明度、磁性、弹性等三、按物质物理属性分类、研究问题比较简单。
灯丝:熔点高;钢索:很坚韧;混凝土:抗压能力强§6.5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选择题A1.物质的物理属性有许多种,制作下列物品利用了物质导电性的是( )A .用水银制作的温度计B .用钢丝制作的弹簧C .用铜丝制作的导线D .用铝合金制作的门窗答案:CA2.如图所示,钢制弹簧作为健身拉力器的构件,主要利用钢铁较好的( )A .导电性B .导热性C .弹性D .绝缘性答案:CA3.下列物品中,物质硬度最大的是( )A .刀片B .塑料尺C .铅笔芯D .粉笔答案:AA4.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是 ( )A.状态B.密度 C .质量 D.导热性答案:C二、填空题:A1.用刀可以切菜,说明刀的硬度比菜要_____。
在金刚石、铁块、塑料、瓷器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大 金刚石A2.有以下5种物品:橡皮、纯净水、钢直尺、水银、塑料三角板。
试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
答案:橡皮、钢直尺、塑料三角板 固体; 纯净水、水银 液体(或:钢直尺、水银 导体;橡皮、纯净水、塑料三角板 绝缘体)三、简答题:B1.现在有书、铁丝、石膏像、石子、球鞋、皮大衣、铁锤、足球,铁锅、木头、汤勺、饮料、一盆水等物品,请你进行分类.答案:在这一道题目中,我们可以从硬度来分,也可以从状态来分,还可以从物体的导热性能上来分,从物体的导电能力上来分.B2.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的。
为适应绘画,写字、作图等需要,它有17种硬度,其从软到硬的排列顺序是6B —B 、HB 、F 、H —9H ,你经常使用的铅笔有哪些类型?请比较一下,他们的硬度是否相同?答案:硬度不同。
B 比较软, H 比较硬, H 的值越大,硬度越大。
B3.请问消防队员穿的防火服装为什么用石棉制成?答案:因为石棉具有耐高温、不易燃烧等特点.点拨: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联想到消防队员的工作环境;在灭火现场,温度很高,普通衣服容易燃烧,对人体造成伤害;而石棉却有耐高温、不善于传导热、不易燃烧等特点,而且石棉还有一定的柔韧性,很方便就能做成衣服.B4.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在一台拉力机上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这台拉力机可以逐渐增大固定在该机器上金属丝的拉力,可以读出金属丝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实验能提供的金属丝有下表所列的9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
试根据有题2图关猜想,选择实验所需的金属丝。
(1)猜想一: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拉力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无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2)猜想二:相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相同,在猜想一已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用金属丝为()、()、()。
(3)猜想三:不同材料的金属丝被拉断时,其单位截面积所受的拉力不同,在猜想一、猜想二都获得验证的情况下,为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的金属丝为()、()、()。
答案:(1)对猜想一的验证应选用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而只有长度不同的金属丝,故选用A、D、F。
(2)由于猜想一已获验证,对猜想二的验证应选用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故可有多种选法:A、B、C或D、B、C 或F、B、C或A、B、E或D、B、E或F、B、E。
应测出每次拉断金属丝时所用拉力大小,并计算出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进行比较。
(3)在猜想一、猜想二获得验证的基础上,对猜想三的验证就应选用不同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丝(比较起来较为简单,其实横截面积不同也是可以的,只需算出金属丝被拉断时单位横截面积所受拉力即可),故可选A、C、H或D、G、H或F、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