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集成要求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

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

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1. 概述计算机系统集成是指通过组装硬件设备、集成软件系统和配置网络环境等手段,实现多个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相关内容,包括资质的分类、申请条件、申请流程以及相关法规等。

2. 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分类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通常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分类:2.1 国家级资质国家级资质是由国家相关机构颁发的,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权威性。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国家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用于承接和实施国家级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资质,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信息安全集成资质:用于承接和实施国家级信息安全集成项目的资质,要求在信息安全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其他国家级相关资质:如国家可信计算产品集成资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资质等。

2.2 地方级资质地方级资质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机构颁发的,根据不同地区的标准和要求有所不同。

常见的地方级资质包括:•省级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用于承接和实施省级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资质,通常要求具备一定的实施经验和技术能力;•市级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用于承接和实施市级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资质,对规模和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其他地方级相关资质:如自治区级、县级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等。

3. 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申请条件申请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备合法的企业注册资格:申请机构须具备企业法律实体,已完成工商登记等相关手续;•财务状况良好:申请机构的财务状况和信誉良好,能够履行合同义务;•掌握相关技术和经验:具备计算机系统集成相关技术和项目实施经验,能够独立履行集成项目;•拥有相关人员和设备:有足够的技术团队和专业人员,以及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申请机构需了解和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包括信息安全、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系统集成 国家标准

系统集成 国家标准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系统集成国家标准。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是指在系统集成过程中,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系统集成的过程、方法、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系统集成行为,提高系统集成的质量和效益,保障系统集成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首先要明确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集成的目标和任务、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系统集成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原则的明确对于系统集成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免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和风险。

二、系统集成的技术要求。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还要对系统集成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系统集成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系统集成的网络和通信、系统集成的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的规定可以帮助系统集成人员更好地进行系统集成工作,保障系统集成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三、系统集成的质量控制。

在系统集成国家标准中,还要对系统集成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系统集成的质量目标和评价标准、系统集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系统集成的质量监控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质量控制的规定可以帮助系统集成人员更好地保证系统集成项目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系统集成的验收和评价。

系统集成国家标准还要对系统集成的验收和评价进行规定,包括系统集成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系统集成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系统集成的验收文件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验收和评价的规定可以帮助系统集成人员更好地进行项目验收和评价工作,确保系统集成项目的顺利交付和运行。

总之,系统集成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系统集成行为,提高系统集成的质量和效益,保障系统集成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系统集成国家标准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推动系统集成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软件系统集成实施作业指导书

软件系统集成实施作业指导书

软件系统集成实施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标 (4)1.3 项目范围 (5)第2章需求分析 (5)2.1 用户需求 (5)2.1.1 用户基本需求 (5)2.1.2 用户特定需求 (5)2.2 功能需求 (6)2.2.1 核心功能 (6)2.2.2 辅助功能 (6)2.3 系统功能需求 (6)2.3.1 响应时间 (6)2.3.2 数据处理能力 (6)2.3.3 系统容量 (6)2.3.4 系统稳定性 (6)2.4 系统约束条件 (6)2.4.1 技术约束 (6)2.4.2 业务约束 (7)2.4.3 资源约束 (7)第3章系统设计 (7)3.1 系统架构设计 (7)3.1.1 架构概述 (7)3.1.2 架构组件 (7)3.1.3 架构特点 (7)3.2 模块划分 (8)3.3 接口设计 (8)3.3.1 外部接口 (8)3.3.2 内部接口 (8)3.4 数据库设计 (8)3.4.1 数据库选型 (8)3.4.2 数据库表设计 (8)3.4.3 数据库索引设计 (8)3.4.4 数据库安全设计 (9)第4章系统开发 (9)4.1 开发环境准备 (9)4.1.1 硬件环境 (9)4.1.2 软件环境 (9)4.1.3 开发工具及软件版本 (9)4.2 编码规范 (9)4.2.1 代码命名规范 (9)4.2.3 版本控制 (10)4.3 系统开发流程 (10)4.3.1 需求分析 (10)4.3.2 设计阶段 (10)4.3.3 编码阶段 (10)4.3.4 测试阶段 (10)4.3.5 部署阶段 (10)4.4 系统模块实现 (10)4.4.1 用户管理模块 (10)4.4.2 业务处理模块 (10)4.4.3 数据管理模块 (10)4.4.4 系统监控模块 (10)4.4.5 辅助功能模块 (11)第5章系统集成 (11)5.1 集成策略 (11)5.1.1 总体规划 (11)5.1.2 分阶段实施 (11)5.1.3 优先级排序 (11)5.1.4 回归测试 (11)5.2 集成步骤 (11)5.2.1 需求分析 (11)5.2.2 技术选型 (11)5.2.3 设计集成方案 (11)5.2.4 开发与实施 (11)5.2.5 验收测试 (12)5.3 集成测试 (12)5.3.1 单元测试 (12)5.3.2 集成测试 (12)5.3.3 功能测试 (12)5.3.4 安全测试 (12)5.4 集成问题处理 (12)5.4.1 问题定位 (12)5.4.2 问题解决 (12)5.4.3 防范措施 (12)5.4.4 持续优化 (12)第6章系统测试 (12)6.1 测试计划 (12)6.1.1 目的 (12)6.1.2 范围 (13)6.1.3 测试资源 (13)6.1.4 测试策略 (13)6.2 功能测试 (13)6.2.1 目的 (13)6.3 功能测试 (14)6.3.1 目的 (14)6.3.2 测试内容 (14)6.4 安全性测试 (14)6.4.1 目的 (14)6.4.2 测试内容 (14)第7章系统部署 (14)7.1 部署策略 (14)7.1.1 总体部署规划 (14)7.1.2 部署步骤 (15)7.2 硬件环境准备 (15)7.2.1 硬件设备选型 (15)7.2.2 硬件设备配置 (15)7.2.3 硬件设备调试 (15)7.3 软件环境配置 (15)7.3.1 操作系统安装 (15)7.3.2 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15)7.3.3 中间件安装与配置 (15)7.3.4 应用软件部署 (16)7.4 系统上线 (16)7.4.1 系统切换 (16)7.4.2 系统运维 (16)第8章用户培训与验收 (16)8.1 培训计划 (16)8.1.1 培训目标 (16)8.1.2 培训时间 (16)8.1.3 培训对象 (16)8.1.4 培训师资 (16)8.2 培训内容 (16)8.2.1 系统概述 (16)8.2.2 功能模块培训 (17)8.2.3 系统管理 (17)8.2.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7)8.2.5 安全防护 (17)8.3 培训方式 (17)8.3.1 理论培训 (17)8.3.2 实操培训 (17)8.3.3 在线培训 (17)8.3.4 互动交流 (17)8.4 系统验收 (17)8.4.1 验收标准 (17)8.4.2 验收流程 (17)8.4.3 验收内容 (17)8.4.5 验收结果 (17)第9章系统维护与优化 (17)9.1 系统维护策略 (18)9.1.1 维护目标 (18)9.1.2 维护内容 (18)9.1.3 维护流程 (18)9.2 故障处理 (18)9.2.1 故障分类 (18)9.2.2 故障处理流程 (18)9.2.3 应急预案 (19)9.3 系统优化 (19)9.3.1 优化目标 (19)9.3.2 优化内容 (19)9.3.3 优化流程 (19)9.4 版本更新 (19)9.4.1 版本更新原则 (19)9.4.2 版本更新流程 (19)第10章项目总结与评价 (20)10.1 项目总结 (20)10.1.1 项目实施过程回顾 (20)10.1.2 项目成果总结 (20)10.1.3 项目存在的问题 (20)10.2 项目评价 (20)10.2.1 项目目标评价 (20)10.2.2 项目质量评价 (21)10.2.3 项目效益评价 (21)10.3 项目经验积累 (21)10.4 改进措施与建议 (21)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对于软件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目录1. 内容描述 (3)1.1 背景与意义 (4)1.2 目的和范围 (5)1.3 定义和术语 (5)2. 集成架构设计 (7)2.1 系统架构概述 (8)2.2 集成模式选择 (10)2.2.1 分布式集成 (11)2.2.2 集中式集成 (12)2.3 集成架构图 (14)3. 集成方法论 (15)3.1 需求分析 (16)3.2 设计与开发 (18)3.4 部署与上线 (20)4. 技术选型 (22)4.1 编程语言 (24)4.2 数据库技术 (25)4.3 中间件技术 (26)4.4 安全策略 (27)5. 实施步骤 (28)5.1 项目启动会议 (30)5.2 需求收集与分析 (30)5.3 系统设计 (32)5.4 开发与实现 (33)5.5 测试与调试 (34)5.6 文档编写与培训 (37)5.7 上线与运维 (39)6.1 单元测试 (41)6.2 集成测试计划 (42)6.3 性能测试 (43)6.4 安全测试 (45)6.5 回归测试 (46)7. 风险管理 (48)7.1 风险识别 (49)7.2 风险评估 (50)7.3 风险缓解措施 (51)7.4 应急计划 (53)8. 运维管理 (54)8.1 监控与日志 (55)8.2 性能优化 (56)8.3 故障排除 (58)8.4 更新与升级 (58)9.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60)9.1 案例一 (61)9.2 案例二 (63)9.3 经验总结 (65)10. 结论与展望 (66)10.1 方案总结 (67)10.2 未来发展趋势 (68)10.3 建议与展望 (70)1. 内容描述本文件阐述了(软件系统名称)软件系统的集成方案,旨在清晰地记录不同软件组件之间的交互方式、数据流向和接口定义,为系统集成、测试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系统整体架构:介绍软件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集成组件:列出参与系统集成的所有软件组件,包括第三方软件、自研模块、API 接口等等,并简要描述其功能和职责。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1. 引言软件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独立的软件系统,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是指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技术和策略的详细规划和描述。

本文将介绍软件系统集成方案的基础知识、目标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2. 软件系统集成的基础知识在深入了解软件系统集成方案之前,首先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基础知识:2.1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或组件整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功能或服务。

系统集成涉及到不同系统或组件之间的接口定义、数据传输、通信机制等方面的设计和实现。

2.2 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是系统集成的一种形式,主要涉及到将多个软件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协同工作并提供更复杂的功能和服务。

软件系统集成需要考虑软件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接口设计、数据交换等方面的问题。

2.3 软件系统集成的好处软件系统集成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 - 提升系统整体性能和响应速度 - 降低系统维护和运维成本 -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3. 软件系统集成方案的目标在制定软件系统集成方案时,需要明确一些具体的目标,以确保集成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系统集成方案的目标:3.1 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通信软件系统集成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通信。

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不同系统之间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

3.2 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响应速度通过软件系统集成,可以统一管理和优化系统资源的使用,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响应速度。

通过合理的资源调度和负载均衡,确保各个子系统在系统集成后仍能高效运行。

3.3 降低系统维护成本通过软件系统集成,可以减少各个子系统的重复功能和冗余代码,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集成后的系统可以共享某些公共模块和功能,减少重复开发和维护工作。

3.4 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通过软件系统集成,可以将不同的子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为未来的功能扩展和业务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软件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旨在帮助企业高效实施软件系统集成,提升业务流程效率。

二、需求分析在设计软件系统集成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需求。

包括但不限于:1. 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需求;2. 不同系统之间的流程协同需求;3. 系统接口的开放和统一管理需求;4. 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保障需求;5. 系统集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需求。

三、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进行软件系统集成设计。

常见的技术选型包括:1. 基于RESTful风格的Web服务;2. 使用消息中间件实现系统间的异步通信;3. 利用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系统的集成和调度;4. 采用API网关管理各系统的接口调用;5. 使用微服务架构实现系统的拆分与集成。

四、集成架构设计在确定技术选型的基础上,需要设计系统的集成架构。

合理的集成架构设计可以确保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

集成架构设计的关键点包括:1.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2. 确定数据传输的安全机制,如加密、身份认证等;3. 设计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和调用方式;4. 针对系统的监控和故障处理设计相应的机制;5. 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五、系统集成测试在完成集成架构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集成测试需要覆盖系统的所有功能,并重点测试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和流程协同。

同时,还需要模拟各种异常情况,确保系统在异常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

六、系统集成部署经过系统集成测试后,可以开始系统集成的部署工作。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确保各个系统的依赖关系正确性,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故障。

同时要注意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确保系统集成后能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七、系统集成后维护系统集成部署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系统集成后的维护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是一种将不同的软件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和协调的系统的过程。

这种集成可以是水平集成,即将相同类型的系统整合在一起;也可以是垂直集成,即将不同层级的系统整合在一起。

在设计软件系统集成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整合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了解用户的要求和系统的应用场景。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架构和模块划分。

2. 技术选型:根据系统需求,选取合适的技术和平台,并进行相关技术调研。

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稳定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技术框架和工具。

3. 数据集成: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是集成的核心。

需要分析数据的格式和结构,设计合适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传输方式。

可以使用消息队列、API接口、文件传输等方式进行数据集成。

4. 功能集成:将不同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统一展现给用户。

需要分析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流程,进行功能的整合和优化。

可以使用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5. 安全保障:在集成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以使用身份验证、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方式进行安全保障。

同时,需要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6. 性能优化:集成系统的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分析系统的性能瓶颈,并进行优化。

可以使用缓存、负载均衡、分布式部署等方式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7. 测试和部署:在系统集成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可以使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方式进行验证。

测试通过后,进行系统的部署和上线。

在设计软件系统集成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需求和目标,合理选择技术和工具,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提高系统的可信度和可扩展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文档和说明,便于后续的维护和扩展工作。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全面且实用的软件系统集成设计方案,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集成等方面入手,为您实现顺畅高效的软件系统集成提供指导。

二、需求分析1. 业务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集成系统的业务要求。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调研,确定系统集成的目标和范围。

同时,分析现有系统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的关键点,为系统集成提供基础。

2. 功能需求分析在明确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

例如,需要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控、流程自动化等功能。

根据不同部门的需求,制定详细的功能要求,并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

3. 接口需求分析系统集成往往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明确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需求,包括数据格式、传输方式、频率等。

同时,也要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因素,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系统架构设计1. 架构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系统架构。

常见的架构包括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架构、SOA架构等。

根据系统集成的规模和复杂度,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选择最合适的架构。

2. 组件设计根据架构的选择,进一步设计系统的各个组件。

例如,如果选择分布式架构,需要设计可独立部署的模块,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同时,要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和灵活性,以方便后续的扩展和升级。

3. 安全设计系统集成涉及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因此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方面的安全设计。

同时,也要与各个系统的安全机制兼容,在确保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集成。

四、数据集成1. 数据整合数据集成是软件系统集成的核心环节,需要将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规整和清洗,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环境要求
一、机房内环境要求(长期保持):
1、温度和湿度要求
正常温度10~26度
最佳工作温度:20-25摄氏度
极限工作温度:10-40摄氏度
正常湿度40~75%
湿度: 8-80%(在23摄氏度条件下)
如果不是工作在最佳温度,请注意改善机房环境
2、机房要保证清洁.
机房应保持清洁,若空气灰尘过多,很容易造成资源读写错误及磁盘机中磁盘或读写磁头毁损。

二、供电要求(长期保持):
电压: 要求电压稳定, 尖峰电压会损坏设备
电压范围: 220V +/- 10%, 即200-240V, 50-60Hz
电源功率: 视机器类型和系统配置而定
电源线 : 标准的零, 地, 火三相电, 其中零, 地电压不得超过3.0V.
电源接驳: 用符合电流要求的空气开关或其他设备和主机电源线接驳,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靠工作应使用稳压电源和UPS,并建议配备发电机组;对于冗于电源的接入,建议采用两路单独输入.
三、服务器及存储整体状态检查:
1、当服务器和存储处于启动和正常工作状态时,其前面板上的液晶显示屏上应无信息显示,硬盘指示灯应该是绿色无警告
A、当机柜的状态灯出现橙黄色时,说明有硬件告警,此时要检查磁柜的电源、接线、硬盘等。

如果有硬件故障则立即进行更换和更正,如果查不出具体问题,则需要联系相关专家进一步诊断。

B、当硬盘工作正常时,与各硬盘对应的硬盘灯会呈绿色,如无读写,则绿灯一直亮,如该硬盘有读写操作,则绿灯会不规则闪烁,。

2、当液晶显示器上出现带数字和字母的信息时,说明有硬件告警,需要硬件厂商配合解决。

3、小型机与磁盘阵列之间用光纤正常连接,系统可以正确识别。

四、互联网访问
操作系统可能需要打补丁,需要用到,希望机房可以支持
小型机及存储要求
一、对于主机和存储需求
两台HP RX 9800小机和一台HP EVA4400存储组成一套SAN网络,承载了账务数据,运行ORACLE 11gr2数据库,2台HP RX 9800之间用MC软件做双机热备,
平时oracle只在HP RX 9800小型机1上运行,当这台服务器发生意外或者宕机时,oracle会自动切换到HP RX 9800小型机2上运行,由MC软件自动挂载磁盘阵列,并启动共享IP地址。

二、小型机主要系统参数
1)、rootvg磁盘分配
rootvg需要做镜像
2)、rootvg文件系统空间确定
操作系统启用异步io
4)、主机环境及内核参数
5)、内存和临时交换空间要求(两台一致)
6)、图形界面要求(两台一致)
支持X-windows 1024*768分辨率或更高
支持中文显示
7)、操作系统要求(两台一致)
HP-UX 11i V3 patch Bundle Sep/ 2008 (B.11.31.0809.326a) or higher
8)、操作系统补丁(两台一致)
For HP-UX 11i V3 (11.31):
■PHCO_40381 11.31 Disk Owner Patch
■PHKL_38038 VM patch - hot patc hing/Core file creation directory
■PHKL_38938 11.31 SCSI cumulative I/O patch
■PHKL_39351 Scheduler patch : post wait hang
■PHSS_36354 11.31 assembler patch
■PHSS_37042 11.31 hppac (packed decimal)
■PHSS_37959 Libcl patch for alternate stack issue fix (QXCR1000818011)
■PHSS_39094 11.31 linker + fd p cumulative patch
■PHSS_39100 11.31 Math Library Cumulative Patch
■PHSS_39102 11.31 Integrity Unwind Library
■PHSS_38141 11.31 aC++ Runtime
Patch for HP-UX 11i V3 (11.31) on HP-UX Itanium:
PHSS_39824 - 11.31 HP C/aC++ Compiler (A.06.23) patch
10)、双机HA要求及共享磁盘要求
需要划分三部分,存放数据、归档日志、备份,由双机软件挂载
11)、虚拟ip要求
双机软件启动时启动虚拟ip,两台公用一个ip地址,和本机地址为同一网段12)、服务脚本路径和文件名
提供MC启动和关闭服务的脚本路径及启动和关闭文件名。

三、网络要求
通过局域网可以访问到小型机及虚拟ip地址
PC服务器需求
一、目前应用所需PC服务器列表
二、系统硬件要求(window和linux同样适用)
四、其它要求:
系统安装的引导盘、必须的驱动程序(光盘或下载地址)
备注:安装pc服务器或小机数据库时,如果有其它未知问题,与硬件供应商协商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