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内容深度规定

合集下载

国家电网公司220kv~500kV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220kv~500kV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220kv~500kV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不得翻印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一94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一94主编部门: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批准部门: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实施日期:1994年10月1日关于颁发«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94的通知电规送〔1994〕6号各电管局、电力局、各电力〔勘测〕设计院:为适应电力进展的需要,我院托付西南电力设计院修订了«变电所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25—94。

经组织审查,现批准颁发,自1994年10月 1日起施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觉不妥或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院及负责日常治理工作的西南电力设计院。

有关征订和出版发行事宜由我院另行安排。

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目次l 总那么 (1)1.l 适用范畴 (1)1.2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1)1.3 内容深度的差不多要求 (1)2 总的部分 (3)2.1 概述 (3)2.2 所址概况 (4)2.3 要紧技术原那么及存在问题 (4)2.4 技术经济指标 (5)2.5 初步设计有关文件 (5)3 电力系统部分 (7)3.1 电力系统 (7)3.2 系统继电爱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8)3.3 系统通情 (8)3.4 所内通情 (9)3.5 系统调度自动化 (9)3.6 电力系统部分图纸 (10)4 电气部分 (12)4.2 短路电流及要紧设备选择 (12)4.3 绝缘配合及过电压爱护— (13)4.4 电气设备布置及配电装置 (13)4.5 所用电及照明 (14)4.6 微机监测装置 (14)4.7 一次接线 (14)4.8 直流系统 (15)4.9 元件爱护及自动装置 (15)4.10 电缆设施 (15)4.11 辅助设施及其他 (15)4.12 电气部分图纸 (15)4.13 运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20)5 土建部分 (23)5.l 概述 (23)5.2 所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24)5 3 建筑 (26)5.4 结构 (27)5.5 采暖通风 (28)5.6 土建部分图纸 (28)5.7 运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31)6 水工部分 (34)6.l 所区自然条件 (34)6.2 供水方案及给水系统 (34)6.4 水工部分图纸 (35)6.5 运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36)7 消防部分 (38)7.1 概述 (38)7.2 消防给水 (38)7.3 其它消防措施及消防供电 (39)7.4 消防部分图纸 (39)7.5 运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39)8 环境爱护 (40)8.1 自然和社会环境 (40)8.2 变电所污染防治措施 (40)8.3 变电所绿化规划设计 (40)9 劳动安全卫生 (41)9.1 概述 (41)9.2 变电所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41)10 概算部分 (42)10.1 概述 (42)10.2 编制原那么和依据 (43)10.3 投资分析 (45)11 施工组织设计大纲 (46)11.1 概述 (46)11.2 施工总平面布置 (47)11.4 施工操纵进度 (48)11.5 交通运输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 (48)11.6 附件 (49)11.7 图纸 (49)12 要紧设备材料清册......................................................〔5l〕 12.l 编制内容及要求 (51)12.2 编制说明............................................................〔5l〕 12.3 编制分项 (52)附录A 本规定用词说明 (53)附加说明 (53)1 总那么1.l 适用范畴1.1.l 本规定适用于220kV~500kV新建变电所的二段制初步设计,改扩建和其他变电工程可依照具体情形参照执行。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的技术原则【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

在电力行业中,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通过对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实施的技术原则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的目的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能够有效的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促进电力系统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内容;技术原则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

电力系统正在朝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配电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配电自动化具有涉及范围广、技术复杂的特点。

我国的电网在经过不断的改造建设后,扩大了电网变电站的分布范围,优化了电网的网络结构,提高了电网设备的水平,进而给电网10kv的配电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以及配电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发电环节主要对元件进行保护,以降低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为目的;输电网主要对输电线路进行保护,以维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目的;配电网则以馈线保护为主,以防止配电网出现不稳定情况为目的。

配电网实现自动化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是一种为城乡的配电网进行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技术。

2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技术原则2.1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配电网自动化指的是在实现我国城乡电网自动化和实用化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采集传输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对配电网的生产、经营、运行等方面进行管理的综合全面性的管理系统。

其涉及范围较广,层次比较多,在我国各地还处于试点环节。

其中的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和馈线终端三层结构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在主干网的通信方面也达成了共识。

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管理系统、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以及抄表计费管理系统等内容。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配电部分(征求意见稿)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配电部分(征求意见稿)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ND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ND XXXXX—XXXX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配电部分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working drawing design fordistribution network projectsPart 1: distribu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3)5 施工图设计说明及目录 (3)6 电气部分 (3)6.1 设计范围: (3)6.2 图纸编制 (4)7 土建部分 (5)7.1 设计范围: (5)7.2 图纸编制 (5)8 施工图预算 (6)8.1 设计范围: (6)8.2 施工图预算内容及深度 (6)8.3 工程量计算原则 (7)前言为提高公司配电网建设水平,贯彻落实公司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

根据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要求,规范配电网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建设成果,公司组织编制了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本系列标准共分为 3 个部分:——第 1 部分:配电部分——第 2 部分:配网电缆线路部分——第 3 部分:配网架空线路部分本部分为系列标准的第 1 部分。

本标准是按照DL/T 800-2012标准编写规范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标准分委会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配电网建设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单位):配电网建设办公室、包头供电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凯、袁海、樊海龙、任志远、武国梁。

本标准2018年01月首次发布。

配电网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配电部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配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配电部分(征求意见稿)

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配电部分(征求意见稿)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ND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NDXXXXX—XXXX配电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配电部分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distribution network projectsPart 1: distribu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文稿版次选择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3)4.4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编排顺序 (3)4.5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一般要求 (3)4.6 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3)5 设计总说明 (3)5.1 概述 (3)5.2 站址概况 (4)5.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5.4 拆旧情况说明 (5)5.5初步设计相关文件 (5)6 电气部分 (5)6.1 电气主接线 (5)6.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 (5)6.3 防雷接地 (6)6.4 动力照明 (6)6.5 二次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6)6.6 电能计量 (6)6.7 交直流系统 (6)6.8 配电自动化 (6)6.9 电气部分图纸 (6)7 土建部分 (7)7.1 总平面布置 (7)7.2 消防、通风 (7)7.3 站区给排水 (8)7.4 防洪排涝 (8)7.5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8)7.6 土建部分图纸 (8)8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8)8.1 编制内容及要求 (8)9 概算部分 (9)9.1 概述 (9)9.2 编制原则和依据 (9)9.3 投资分析 (9)9.4 概算表及附件 (9)10 附件 (10)前言为提高公司配电网建设水平,贯彻落实公司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集成控制、监测和保护功能,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本文将探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规范,以及它对电力行业的意义。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远程监测、故障检测、自动切换、负荷控制和数据管理。

首先,远程监测功能允许运营人员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监测。

这可以匡助运营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故障检测功能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能够自动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并及时报警。

这有助于减少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自动切换功能则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切换电源,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

负荷控制功能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情况自动调整电力输出,以达到能源的最优利用。

最后,数据管理功能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一。

它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为运营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运营人员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为了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一些规范要求需要遵守。

首先是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此外,设备的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其次是系统的互操作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如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等。

这些子系统应能够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此外,系统还应支持与其他电力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此外,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能需要不断扩展和升级。

因此,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一)2024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一)2024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一)引言概述: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传统的电力配电进行智能化改造和远程监控。

本文将从设备自动化、信息化、通信化、智能化和安全保障方面,详细探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导则。

设备自动化:1. 电力设备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包括设备监测、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功能。

2. 采用智能终端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状态评估。

3. 引入自动故障诊断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配合自动化装置,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5. 设备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终端设备、自动化装置等。

信息化:1. 信息化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是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控的关键环节。

2. 建立配电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连接,实时传输状态数据和事件信息。

3.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配电数据的分析和智能决策。

4. 提供远程监控和运维支持,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5. 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

通信化:1. 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支撑,实现设备之间和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建立配电通信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通信等。

3. 采用通信协议和标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传输。

4. 实现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和信息共享,提高配电系统的协同性。

5. 通信化的关键技术包括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

智能化:1. 智能化是配电自动化的目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配电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2. 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和优化调整,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输配电设备的智能巡检和异常诊断。

4. 实现对电力市场的实时监测和响应,提高配电系统的经济性。

5. 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数据模型等。

安全保障:1. 安全保障是配电自动化的首要任务,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和运维安全等方面。

配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规范
一、前言
本文档是为配电自动化控制技术提供规范性参考的文献,主要
针对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二、技术要求
1.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1.1 系统应能准确地获取各个配电设备的状态和参数信息,并
实现联动控制。

1.2 系统应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专业的配电自
动化控制软件。

1.3 系统要具有完善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2.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要求
2.1 安装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调试和测试,每个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应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2.2 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所有接线应牢固可靠,线路应正确敷设并标明清晰。

2.3 电缆桥架、接地装置、配电盘等安装件应符合标准要求。

3.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要求
3.1 调试应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确保各个设备正常运行。

3.2 系统应进行各种情况的模拟测试。

4.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要求
4.1 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2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避免故障和损坏。

5. 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要求
5.1 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5.2 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避免数据丢失和损坏。

三、总结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配电自动化控制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
技术要求和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对于提高电网的
安全、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附件: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 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 115003-2011 ICS备案号: P2011 – 4 – 20 发布 2011 – 4 – 20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目次前言 (2)引言 (3)1 适用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编制的基本要求 (5)4 内容及深度要求 (5)4.1工程概述 (5)4.2电力系统一次部分 (6)4.3电力系统二次部分 (9)4.4变电站站址选择 (12)4.5架空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5)4.6大跨越工程跨越点及路径选择 (17)4.7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8)4.8海底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0)4.9环境保护 (22)4.10项目的节能设计分析 (22)4.11抗灾减灾分析 (23)4.12资产全生命周期分析 (23)4.13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24)4.14结论及建议 (25)5 附件及附图 (25)5.1附件 (25)5.2附图 (25)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缆隧道专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27)附录B(规范性附录) 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研阶段主要结论及指标表 (29)前言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州)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本内容深度规定。

本规定的编写结合了各省(区)、地市(州)的实际情况,经过征求意见和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

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公司计划发展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海南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佛山供电局、南宁供电局、昆明供电局、贵阳供电局、凯里供电局、台江供电局、海口供电局。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陈旭、邱朝明、戴志伟、曹华珍、张宁、李云芬、张群安、刘长春、罗竹平、陆冰雁、刘东升、郑星炯、刘先虎、廖小文、施坚、雷霖、陈守吉、吴振东、柯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
Q/GDW 11185 — 2014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4 规划目的和依据 ...................................................................... 2
I
Q/GDW 11185 — 2014
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深度要求,是制定配电自动化规划报告大纲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内省级公司、地(市)公司、县(区)公司的配电自动化规划编 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应用本文件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1 附表与附图 ......................................................................... 6 11.1 附表 ......................................................................... 6 11.2 附图 ......................................................................... 6 11.3 清册 ......................................................................... 6
Q/GDW 1738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 1865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 Q/GDW 11184 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3 总则
3.1 配电自动化规划包括省级配电自动化规划、地(市)级配电自动化规划和县(区)级配电自动化规 划,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公司配电自动化规划工作应由省公司统筹安排实施,对于短期无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地(市)、县(区)公司可仅执行公司配电自动化规划中关于一次设备规划的相关规定。 3.2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与配电网同步规划、同步调整。配电自动化规划应对配电网一次网架和设备提出 建设改造需求,配电网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需要。 3.3 配电自动化规划工作应通过广泛调研,根据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律及特点,系统分析配电自动化建设 需求,并结合配电网规划,提出配电自动化总体发展目标和原则,分阶段给出建设方案和建设规模,进行 投资估算及成效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3.4 配电自动化规划年限一般可分为近期(5 年以内)、远期(6-15 年)两个阶段,遵循“近细远粗、远 近结合”的思路,并建立逐年滚动工作机制。其中,近期规划应结合需求分析着力解决当前主要问题,并 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应给出 2 年的分年度规划项目,并估算 5 年的建设规模。远期规划应与近期 规划相衔接,明确配电自动化发展目标,对近期规划起指导作用。远期规划应侧重于战略性研究和展望。 3.5 配电自动化规划应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做到科学论证、技术适用、经济合理,并遵循以下原则:
10 结论与建议 ......................................................................... 5 10.1 主要结论 ..................................................................... 5 10.2 相关建议 ..................................................................... 5
4.1 目的和意义 .................................................................... 2 4.2 规划思路 ...................................................................... 2 4.3 规划范围与年限 ................................................................ 2 4.4 规划依据 ...................................................................... 2 5 配电自动化现状 ...................................................................... 2 5.1 地区整体概况 .................................................................. 2 5.2 供电区域分类 .................................................................. 2 5.3 配电网现状 .................................................................... 2 5.4 配电自动化应用现状 ............................................................ 2 5.5 存在的问题 .................................................................... 3 6 配电自动化建设需求分析 .............................................................. 3 6.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3 6.2 配电网规划方案概述 ............................................................ 3 6.3 配电网运行管理需求 ............................................................ 3 6.4 配电网优质服务需求 ............................................................ 3 7 配电自动化规划目标与技术原则 ........................................................ 3 7.1 配电自动化规划目标 ............................................................ 3 7.2 主要技术原则 .................................................................. 4 8 配电自动化规划方案 .................................................................. 4 8.1 配电自动化建设范围与时序安排 .................................................. 4 8.2 故障处理模式 .................................................................. 4 8.3 配电主站规划 .................................................................. 4 8.4 配电终端规划 .................................................................. 4 8.5 配电通信网规划 ................................................................ 4 8.6 信息交互规划 .................................................................. 5 8.7 信息安全防护规划 .............................................................. 5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185 — 2014
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s for content and depth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planning
2014-07-01 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2014-07-01 实施
I
Q/GDW 11185 — 2014 8.8 分布式电源及多元化负荷接入适应性规划 .......................................... 5
9 投资估算与成效分析 .................................................................. 5 9.1 投资估算依据 .................................................................. 5 9.2 分口径投资估算 ................................................................ 5 9.3 分类投资估算 .................................................................. 5 9.4 资金筹措 ...................................................................... 5 9.5 规划成效分析 .................................................................. 5 9.6 敏感性分析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