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甘旗卡二中高中历史知识树

合集下载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A。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B。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
C。 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了古代封建政府赋税和百姓衣食之源在于农业中农民缴纳的赋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脆弱的一面,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故D项错误.
7。 下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 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 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据材料“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工业,C项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我国航运业进入新阶段应该是洋务运动1872年创办的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始的,它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故选D.
16。 《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文中“远航”是指( )
C。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邓小平这段“南方谈话”的思想主旨是要学习资本主义一些先进的东西,而这一谈话是在1992年提出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答案为B项.AC项,在1992年“南方谈话"之前就已出现,均排除;D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失误
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 三年困难时期
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

内容:三大决策

社 会
以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


建设为
建 中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发 展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雇佣关系
重农抑商
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发展缓慢
商品经济发
闭关锁国
展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雏资本形场市) 主的 义形 世成 界
新 航 路 : ( 1)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四 条 航 线
见 P27
殖民扩张 (1)西、葡殖民扩张
曲 折
曲折发展
表现:

1937-1945:残酷打击,沦陷区日本
,在国统区

1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国民政府
美国
第四单元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内容: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一化三改 造”的实施
成果:“ ”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成果:“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 年底,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
中国社 会主义 经济建 设的曲 折发展
经济建设探 索中的成就
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 析,明确了党的任务,经济建设蓬勃 发展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甘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 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A. 发展长途贸易B. 运送军粮C. 发展小农经济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战”与“农”。

水利工程可能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多种用途,但一般首要的是灌溉和防洪,主要从发展小农经济的角度出发,故C项正确;A是在明朝时期出现;运送军粮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此时国家尚未统一,不可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2.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

”这反映了当时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中“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3. 黄梅戏《天仙配》中脍炙人口的《夫妻双双把家回》有一句对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词中描绘的是古代中国典型的经济特点,它是A. 有田同耕B. 集体经营C. 庄园为基本生产单位D. 小农户个体经营【答案】D【解析】“你耕田来我织布”说明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组织模式,故D正确;A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文件内容;B属于奴隶社会耕作模式;C属于封建庄园经济。

4.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但是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B.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C.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解析】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压制而未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尚未不断侵略中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 均只是原因之一但均非“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D。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4分,共140分)24.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

这反映出该时期A.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B.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C.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25.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

表1是刻石部分内容。

表1据此可知,秦朝A.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B.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26.唐中后期,官府在雇募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27.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

“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

该思想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28.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

这反映了清政府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29.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

”这一报告反映出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D.敌后抗战占据主导地位30.下图为中国驻法使馆的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

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二中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内蒙古通辽市甘旗卡二中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甘旗卡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王晓梅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1.“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秦始皇的哪些措施属于首创()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3.唐太宗经常开导臣下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促使唐太宗对此深刻感悟的史实是()A.唐太宗时众多贤臣进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4.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这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5.“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这首诗写于()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B.平定三藩叛乱后C.收复雅克萨之后D.收复台湾后6.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B.是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一大举措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主权D.收回了黑龙江地区的主权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记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

”这证明( )A.牛被牵引从事劳动 B.牛被用作祭祀C.牛的饲养水平有所提高 D.牛与人的和谐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3.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

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条桑。

”此诗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自给性 B.田园生活的艰难性C.农业生产的富足性 D.男耕女织的分工性4.“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5.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至康熙六年(1667年)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这说明了苏州(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雇佣关系全面盛行6.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D .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7.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估计福建每年对进口棉织品的消费,应在200万匹以上,但是实际上通过海关在福州上岸的,只有几百匹。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2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2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2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合计60分。

)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

这说明当时( )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家庭手工业的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2.“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材料反映出( )A.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富的源泉B.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C. 小农经济有一定的脆弱性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3.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5.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

由此可见( )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传统土布与洋纱相比具有竞争优势C.中国彻底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自然经济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6.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点睛:解决本题须抓住题干关键词“田牛”“厩苑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农业生产。
12.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古代农业注意因地制宜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巴导弹危机均不属于1946—1948年的历史事件,所以集中反映1946—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最准确的一组只能是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946—1948年国际局势
11. 某某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这说明当时秦国
A.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B. 注重保护牛耕农业C. 畜牧业得到了发展D. 农业生产最为发达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称牛为“田牛”说明牛用于耕地;秦国制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说明秦国注重增加耕牛的数量;故可知秦国重视农业生产,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小农经济,且此时是小农经济开始形成时期,排除A。不能通过奖励饲养耕牛,推断畜牧业得到了发展,排除C。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秦国农业生产最为发达,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某某某某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1949年,强调,“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