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文本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文本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文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地下空间利用的相关知识。

2. 学会分析地下结构的受力情况,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结构的设计要点。

3. 掌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地下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

2. 具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的能力,能够就地下结构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3. 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地下结构设计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爱,增强对地下结构设计的兴趣。

2. 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地下结构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地下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结构设计原理- 地下结构概念与分类- 地下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地下结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2. 地质条件与地下结构设计-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下结构设计要点-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下结构耐久性设计3. 地下结构施工技术- 常见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 施工监测与质量控制4. 地下结构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地下结构工程案例- 学习案例中的设计理念、施工方法及技术创新- 探讨案例在地质、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及解决方案5. 地下结构设计实践- 简单地下结构设计与计算- 团队合作完成设计项目- 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小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材料性质及结构稳定性要求。

2. 学习并能够运用地下结构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识别影响地下结构设计的因素。

3. 掌握地下结构设计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计算。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地下结构设计图纸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工程设计技能。

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分析,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学会在项目中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工程设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工程设计与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 通过对复杂地下结构设计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自信。

本课程旨在结合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地下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下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地下结构的力学原理、材料性质、稳定性分析及设计要求。

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

2. 地下结构设计方法:介绍地下结构设计中涉及的关键参数计算方法,如土压力计算、支撑体系设计等。

参考教材第三章内容。

3. 地下结构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地质条件、工程需求下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参考教材第四章内容。

4. 地下结构设计图纸绘制:教授学生使用CAD等软件绘制地下结构设计图纸,掌握图纸表达方法。

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

5. 地下结构模拟分析:指导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下结构模拟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下结构课程设计构造说明

地下结构课程设计构造说明

地下结构课程设计构造说明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下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使学生了解地下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地下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结构设计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结构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国家意识;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专业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下结构的基本概念,提高设计构造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地下结构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准确描述地下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能够分析并解释地下结构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下结构设计;4. 能够就地下结构设计问题进行团队协作、沟通交流;5. 具备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如下:1. 地下结构基本概念- 地下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地下结构的功能与应用2. 地下结构设计原理- 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地下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 地下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3. 地下结构构造方法- 常见地下结构类型及构造特点- 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 地下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4. 地下结构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下结构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案例中的设计原理、构造方法及施工技术- 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5. 地下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我国地下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 地下结构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地下结构基本概念第2周:地下结构设计原理第3周:地下结构构造方法第4周:地下结构案例分析第5周:地下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教材章节:《土木工程概论》第3章 地下工程《地下结构设计原理》第1-4章《地下结构施工技术》第1-3章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地下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东南大学地下结构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地下结构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第一章第一节:一:设计题目:某单层厂房下基础设计二:设计对象:某机械厂的装配车间,厂房基础顶面以上部分的建筑及结构的设计工作已完成。

三:课程设计任务:完成柱下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

承担任务:抗风柱。

截面形状为矩形,尺寸=长×宽=700×400。

平面布置位置如总平面图所示。

1.设计计算:(1)19号柱下桩基础的设计计算a :桩基类型的选择 b:桩材和桩径的选择 c:承台底面和顶面标高以及平面形状,尺寸的确定 d:桩长和桩柱数的确定 e:桩的布置f:单桩承载力的检算(2)初步确定修筑基础的施工方案2.图纸(1)基础总平面布置图(假定所有基础均与自己设计的基础相同)(2)基础的结构图。

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同时在剖面图上必须给出基础底面的位置。

(表示出埋深)图1-1 装配车间平面图/mm第二节:设计资料一:地质勘察资料(1) 场地土层描述:场地处地面平坦。

柱中心线土层的情况如下:第①层:人工填土。

分布于场地表面,以灰黑色粉土为主,伴有碎砖,炉渣等杂物的填土层。

厚约 m,结构疏松,土质不均,平均天然重度17.1KN/3m第②层:粉质黏土。

呈棕红色。

除1#孔外各孔均有,厚度 m 。

硬塑—可塑,土质较均匀。

第③层:黏土。

呈黄黑色,各孔均有,没有钻透,据调查厚度在10m 以上,可塑—硬塑,土质均匀。

场区地下水属潜水,初见水位在2.5-3.1m 深处,稳定水位在2.9-3.9m 深处。

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随季节变化,无侵蚀性。

根据钻探及室内土工实验情况分析,第①层杂填土不宜做建筑物地基。

把第②层或第③层作为地基。

其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第②层:k f =200kpa ;第③层:k f =220kpa 。

(2) 土层剖面图,土性指标:实际建成后室外地面标高为-0.15m ,相当于黄海高程454.85m ,室内地面标高为0.00m ,相当455.00m 。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简单计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设计出合理的地下建筑结构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地下建筑结构在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下建筑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的严谨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3. 学生能够关注地下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发展,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地下建筑结构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土木工程基础》中关于地下建筑结构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1.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 地下空间利用及分类- 地下建筑结构的特点及优势2. 地下建筑结构受力特点- 地下建筑结构受力分析- 影响受力特点的因素3.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原则与要求- 结构设计计算方法4.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与运维- 施工技术及工艺- 运维管理及注意事项5. 案例分析- 著名地下建筑结构案例介绍-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地下建筑结构受力特点第三课时: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四课时:地下建筑结构施工与运维第五课时: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本章节内容涵盖了地下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受力特点、设计原则、施工与运维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相关知识。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理解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承重、防水、通风等方面。

3.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建筑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3.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模型等形式,展示地下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下建筑结构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城市建设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地下建筑结构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下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内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下建筑结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结构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建筑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发展历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建筑结构概述2.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讲解承重、防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3.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介绍常见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4. 地下建筑结构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建筑项目,总结其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建筑结构案例分析5. 地下建筑结构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设计实践。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下建筑结构创新设计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探讨地下建筑结构在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及应用技术,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培养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掌握地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地下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标准;3.能够进行地下结构设计的计算和分析;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下结构设计;5.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简介1.1 地下结构设计的定义和概述1.2 地下结构设计的发展和应用第二章基础知识2.1 岩土力学基础知识2.2 基坑支护原理2.3 开挖法及其影响第三章地下结构类型3.1 地下建筑物类型及其特点3.2 地下环境条件的影响第四章设计基础4.1 大地工程基础制图4.2 地下水文地质勘察4.3 岩土勘察及其分析第五章地下结构设计5.1 地下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流程5.2 线型结构5.3 离散结构5.4 圆筒形结构5.5 圆弧形结构5.6 多孔介质渗流问题第六章地下结构施工6.1 地下施工基本流程6.2 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6.3 输送系统施工技术6.4 井筒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复杂的地下结构。

具体设计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定地下结构类型,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完成初始设计。

第二步:进行支护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确定支撑结构类型、深度和间距等参数。

第三步:进行地下排水设计,包括设计排水管道、关键位置安装水位计等。

第四步:进行地下空气调节设计,确定送风方式、通风量等。

第五步:进行安全分析,考虑潜在危险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预案。

第六步: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确定施工流程、备品备件等。

第七步:进行经济评估,评估地下结构建设前后经济效益。

评分标准1.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完整,包括设计思路、计算过程、数据统计、结论及建议等;2.设计方法合理,结果可靠;3.设计报告文字表达清晰、简洁、易懂;4.设计报告格式规范,符合要求;5.操作技能扎实,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6.报告答辩表现积极,回答问题准确、清晰。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毕升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和《地下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任务。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地下建筑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盾构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盾构设计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3.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二、课程设计资料1、 如图所示,为一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的横断面,由一块封顶块K ,两块邻结块L ,两块标准块B 以及一块封底块D 六块管片组成,衬砌外径6200mm ,厚度为350mm ,采用通缝拼装,混凝土强度为C50,环向螺栓为5.8级,地层基床系数34/102m kN k ⨯=。

管片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接缝张开允许值为3mm 。

地面超载为20KPa 。

试计算衬砌受到的荷载,并用荷载结构法,按均质圆环计算衬砌的内力,画出内力图,并进行隧道抗浮,管片局部抗压,裂缝,接缝张开等验算及一块标准管片配筋计算。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上层厚度1355mm ,根据学号后3位ABC 调整,1355+ABC*30 (mm )三、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及考核方法1、设计说明书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包括荷载计算、配筋计算、隧道抗浮、纵向接缝验算、裂缝张开验算、环向接缝验算、局部抗压验算。

2、图纸绘制衬砌结构平面布置图(3号图1张)、圆环结构平面布置图(3号图1张)及其必要的施工说明。

设计成果统一装在档案袋里,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书,任务书、衬砌结构平面布置图、圆环结构平面布置图。

3、考核办法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出勤占30℅,设计报告内容及质量占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
1 设计任务
本次地下结构课程设计是进行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的结构设计,涉及“地下工程”这门课的主要理论,通过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理论。

其余详细设计任务资料见附录。

1.1工程地质条件
线路垂直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轴部,第四纪地层沉积韵律明显,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细砂、圆砾土、粉质粘土、卵石土。

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表1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1.2 其他条件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6m处;隧道顶板埋深10m;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断面型式为马蹄形。

1.3 暗挖区间断面
2 设计过程
2.1 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可以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法,即有
上式中s为围岩的级别;B为洞室的跨度;i为B每增加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B>5m时,i取0.1,B<5m时,i取0.2。

由于隧道顶板埋深10m,所以该隧位于细砂层和圆砾土中,根据《地铁设计规范》10.1.2可知“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查表得围岩为Ⅳ级围岩,则有

可知该隧道埋深为浅埋。

2.2 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2.2.1 永久荷载
1.结构自重(只考虑二衬)
顶板自重:
侧墙自重:
底板自重:
2.地层压力
a. 地层竖向压力
由于拱顶埋深10m,则拱顶上方土层有杂填土、粉土、细砂,且地下水埋深6m,应考虑土层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影响,对于浅埋洞室,本设计按照极浅埋的形式进行竖向土压力计算,即。

b. 地层水平压力
地层侧向压力按主动土压力的方法计算,由于埋深在地下水位以下,需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用朗肯主动土压力方法计算:
地下结构处于细沙土层与圆砾土土层中,所以在土层交界面出会有土压力突变。

细沙:
圆砾土:
拱顶处:
=77.68KPa
土层交界面以上:
土层交界面以下:
洞底处:
3.水压力
水压力随着深度线性增加,在拱顶处为水压力,在洞底处为浮力,在侧墙上为垂直于侧墙的侧压力。

拱顶处:

洞底处:

2.2.2 可变荷载
1.地面车辆荷载
按20KPa均布荷载作用于地层上考虑
2.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冲击力
轴重140KN,轮重70KN,标准轨距为1435mm,不计入冲击力的影响。

则地铁车辆均布荷载为。

3.人群荷载
按4KPa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

4.地面超载引起的可变荷载
由于隧道上部地面车辆的运行,会导致侧向压力的增大。

拱顶处:
土层交界面以上:
土层交界面以下:
洞底处:
2.2.3 偶然荷载
在本设计中,仅考虑比较简单的情况,偶然荷载可以不用计算。

2.3 进行荷载组合
2.3.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荷载组合采用基本组合,即为1.35恒载+1.4活载,根据以上各种计算,作用在隧道上的设计荷载有:
拱顶:设计恒载:-299.66KPa
设计活载:-33.6KPa
侧墙(顶部):设计恒载:158.87KPa(x方向);-253KPa(y方向)
设计活载:12.74KPa(x方向)
(底部):设计恒载:331.63KPa(x方向);-253KPa(y方向)
设计活载:11.37KPa(x方向)
底板:设计恒载:163.3KPa
设计活载:-9.03KPa
2.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荷载组合采用标准组合,即为1.0恒载+1.0活载,根据以上各计算,作用在隧道上的设计荷载有:
拱顶:设计恒载:-221.97KPa
设计活载:-24KPa
侧墙(顶部):设计恒载:117.68KPa(x方向);-187.43KPa(y方向)
设计活载:9.1KPa(x方向)
(底部):设计恒载:245.65KPa(x方向);-187.43KPa(y方向)
设计活载:8.12KPa(x方向)
底板:设计恒载:120.97KPa
设计活载:-6.45KPa
2.4 绘出结构受力图
结构受力图如下图所示:
2.5 利用midas程序计算结构内力
首先应进行单元划分,然后定义荷载和截面,加入边界条件,在midas程序中施加各类荷载,然后运行后就可得到单元内力,弯矩图和轴力图。

2.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隧道断面的弯矩图
隧道断面的轴力图
2.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隧道断面的弯矩图
隧道断面的轴力图
2.6 结构配筋计算和截面配筋图绘制(隧道结构取最不利截面配筋)2.6.1主筋配筋计算
经过结果分析,可知侧墙与底板的拐角处(拱脚处)为最不利位置,沿隧道纵向取1m的计算单元,弯矩最大为467.93kN.m,轴力为1549.54kN,以此截面为控制截面进行配筋,为简便计算,采用对称配筋。

由于截面宽度b=1.0m,高度h=0.45m,计算长度L=0.7m,由于长细比为L/h<5,长细比较小时,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变形很小,附加弯矩的影响可忽略。

材料采用:钢筋HRB335,,
混凝土C25,,,,
保护层厚度为40mm,则=50mm,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1)判别大小偏压
则为大偏压结构。

(2)配筋
,取为
偏心距
受压区高度
=2386.6
可以采用8 20, ,满足间距等要求。

配筋图如下图所示。

2.6.2 腹筋配筋计算
根据结果表格可查出最大的剪力为Q=576.75KN ,混凝土承担的最大剪力为 ,因此需要配置腹筋,即箍筋。

箍筋采用HPB300, 。

箍筋间距为
配置箍筋取箍筋间距为100,即为 ,经验算满足最小配箍率的要求。

2.7裂缝验算
裂缝验算公式:max (1.90.08
)eq
sk
cr s
te
d w c E σαψ
ρ=+
由于是偏心受压构件: 2.1cr α=
1.10.65
tk
te sk f ψρσ=-
=149.52MPa 则有

=0.14mm<0.2mm
所以裂缝宽度满足要求。

附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基本要求
1、对设计从全局上把握,思路清晰,独立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2、设计计算正确无误,图纸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3、按计划及时上交设计,每位同学的计算参数不同,如发现抄袭者,将记为零
分。

二、设计任务
对某区间隧道进行结构检算,求出内力,并进行配筋计算。

具体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1、工程地质条件
线路垂直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轴部,第四纪地层沉积韵律明显,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粉土、细砂、圆砾土、粉质粘土、卵石土。

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表1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2、其他条件
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6m处;隧道顶板埋深10m;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断面型式为马蹄形。

三、设计过程
1、根据给定的隧道或车站埋深判断结构深、浅埋;
2、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仅按使用阶段考虑);
3、进行荷载组合;(至少一种荷载组合)
4、绘出结构受力图;
5、利用sap或ansys或midas程序计算结构内力;
6、结构配筋计算和截面配筋图绘制;(隧道结构取最不利截面配筋)
7、裂缝宽度检算;(可选作)
8、提交完整的设计书。

四、成果提交
成果包括两部分:计算书和图纸。

计算书应规范,包括设计基本资料、详细的计算过程、结构受力图、内力图、配筋计算。

图纸包括配筋图,其他小图在计算书中,包括断面图、荷载图、内力图,图纸应清晰,各项计算符合规范要求且应列出参考文献。

附录二 GTS程序运行结果内力数据表格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3] 贺少辉《地下工程》2008年版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4] 关宝树《地下工程》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