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压实度检测(灌砂法)报告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总结报告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总结报告目录一、路基检测方法概述 (1)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1)2.1、击实试验方法的选取 (1)2.2、不同类土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2)三、灌砂筒的选用 (2)四、量砂松方密度的标定 (2)4.1、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2)4.2、标定罐深度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3)4.3、量砂的颗粒级配组成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3)五、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4)5.1、试坑数量、位置、深度、形状的选择 (4)5.2、土的含水量的测定 (5)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总结报告一、路基检测方法概述保证路基应有强度和稳定性的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路基压实,而现场路基压实的质量通常用压实度来衡量。
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有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等试验方法,而灌砂法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灌砂法虽简单易学,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较大误差或错误。
如何保证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精度,本文通过实践经验对这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压实度就是土在压实后达到接近最大干密度的程度,施工压实度公式:K=d/c式中:K---测试点的施工压实度(%);d---试样的干密度(g/cm3);c---由击实实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g/cm3);试样最大干密度c的值通过击实实验方法来确定,而且土质不同它的值也不相同。
2.1、击实试验方法的选取《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中明确规定,路基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现在各国使用的击实试验方法分为轻型击实试验法和重型击实试验法,两种击实试验法的差异主要是击实功能的差别,重型击实试验法的单位击实功比轻型击实试验法要提高4.5倍,这样对同样的土质来讲,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时其最大干密度提高(经试验一般可提高6%~20%)。
但有的施工单位却仍使用轻型击实试验法,这样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值比实际要小,导致计算得到的压实度值偏大。
灌砂法

1. 前言压实度不达标是造成路面破损,使用状况差,通行能力差,交通事故多的主要原因。
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压实度也是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并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所以,只有对路基结构层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强度、刚度及平整度,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路基现场压实度检测主要检测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法、水袋法等检测方法。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现场主要运用灌砂法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简要地分析和探讨。
2. 灌砂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由一定高度自由下落一规定容积的筒或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3. 灌砂筒的选用及室内标定3.1 灌砂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试样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mm~20mm。
在测定细粒土的密度时,可以采用 100mm的小型灌砂筒。
如最大粒径大于15mm,则应相应的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例如粒径达40~60mm的粗粒土,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为150~200mm。
3.2 室内量砂标定的准确与否对压实度的影响。
3.2.1 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中对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都做了明确规定。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砂面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
因此,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必须严格控制;另外,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
因为标定时,只要砂总重相同,即砂的自重一样,其下落速度也能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量砂使用的准确性。
实践证明,现场测试时(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灌砂法

试验一灌砂法测定路基压试度(灌砂法)一、试验目的该试验主要是现场测定路面基层、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可以测定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主要应用在路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它是当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和压实度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量的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
采用此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试验要求通过试验,要求掌握灌砂法的两个标定、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掌握压实度的评定方法,同时了解其它测定压实度方法和原理(核子密度仪法、环刀法、钻芯取样法、灌水法)。
三、仪器设备1、灌砂筒:储砂筒筒层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储砂筒筒底与漏斗之间设有开关。
2、标定罐、基板。
1、量砂:粒径0.3~0.6mm及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4、天平或台称。
5、盛砂的容器、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小簸箕、毛刷等。
四、试验步骤1、按试验规程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灌砂法两个标定(1)标定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
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以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②打开开关,让砂自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然后关上开关,称灌砂筒内剩余砂质量m5,准确至1g。
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灌砂法实习报告

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灌砂法实习报告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灌砂法实习报告篇1前言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坚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行车荷载提供了重要保证。
路面结构的铺筑则一方面隔离了路基。
使之避免了直接承受车辆和环境因素的破坏作用,确保路基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另一方面,铺筑路面后,提高了平整度,改善了道路条件,从而保证车辆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舒适而经济地在道路上全天候通行。
而这次我们为期五天的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路基路面方面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我在这几天来对路基路面知识的某些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总结。
(一)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特征及成因1.路基工程质量的通病、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受水、温度、土质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1.1特征:路基整体或局部不均匀沉降;路基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者边坡滑坍。
1.2成因: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原地面比较软弱(如泥沼地段等)若填筑前未经换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工程地形条件复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填土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产生不均匀下沉;水文气候等因素,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路堤填料,若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或土中含有未经打碎的大块土或冻土等,填石路石料规格不一,性质不匀,乱石中空隙很大,在一定期限(例如雨季)可能产生局部明显下沉;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未对高填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且施工工艺、填料未作特别要求说明;施工方面,填筑顺序不当,未在全宽范围内分层填筑,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水稳定性差,原路边坡没有去除植被、树根,未做台阶处理;不同性质的填料混填,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差异,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又无大型整平和碾压设备,使压实达不到要求;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时,路基积水严重,无法自行排水,有的积水浸入路基内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时也未排除积水控制含水量就继续填筑,以致造成隐患,施工单位责任心不强,自检控制不到位。
灌砂法在道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灌砂法在道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在道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中,灌砂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控性高和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灌砂法在道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本文概述了灌砂法,并对灌砂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道路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中应用灌砂法的措施。
关键词:路基压实度;试验检测;灌砂法;应用灌砂法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和地基加固方法,通过注入砂子等颗粒材料,可以填充土壤空隙,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入材料、控制注入方式和过程,并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1、灌砂法的概述1.1灌砂法的定义灌砂法是一种常用于土壤改良和地基加固工程中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将特定颗粒材料(如砂子)注入地下层,以填充空隙并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该方法涉及了注入材料的选择、注入方式、注入深度以及注入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等方面。
灌砂法的核心目的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和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
通过注入砂子等颗粒材料,可以填充土壤中的空隙,增加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灌砂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注入材料。
砂子是常用的注入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较好的填充性能和稳定性。
在选择砂子时,需要考虑其颗粒大小、颗粒形状以及颗粒间的摩擦力等因素,以确保注入材料能够与原土壤有效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灌砂法的注入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
注入过程通常采用注浆管或注浆孔进行,通过控制注入压力和注入速度,确保砂子能够均匀分布在土壤中,并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1]。
1.2灌砂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实践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砂粒注入到目标物体的表面,以达到改变其外观、增强其耐磨性和防护性能的目的。
通过灌砂法处理,物体表面可以形成一层均匀而紧密的砂粒层,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压、抗冲击和耐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标准灌砂法测压实度(2011.6.1更新)

(g/cm 3)经验数据~~~~~~~~~~~~~~~湿密度定~~~~~~~~~~~~~~~~~~~~~~~~含水率测定~~~~~~~~~~~~~~~盒号234567891011121392.61405.11410.61404.31399.71412.21386.91388.91403.51413.41391.61392.21007.01017.71013.11008.61005.01016.61006.11010.21003.01010.61010.21007.1~~~~~~~~~测现场第1次灌砂现场第2次灌砂计算部分标准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现场试验部分测点压实度(%)土样的最大干密度p max (g/cm 3)测点干密度p 干(g/cm 3)干土质量(g)含水率(%)平均含水率(%)请输入试样预估干土质量盒+湿土质量(g)盒+干土质量(g)盒质量(g)水质量(g)5719测点土湿密度(g/cm 3)(精确至0.01)2.222.222.20 2.192.21 2.17挖坑: 试坑土的质量m t (g)58675862570557545768试坑体积(cm 3)(精确至0.1)2648.72638.62597.32629.82606.12641.313522试坑耗砂质量(g)392039053844389238573909灌砂后: 筒+砂的质量(m 4)(g)1337712652131441342213030灌砂前: 筒+砂的质量(m 1)(g)18812180671848918825183921893217477灌砂筒底部耗砂质量(m 5-m 6)(g)151515101500151115051501灌砂后: 筒+砂的质量(m 6)(g)1746616954167771743617354第6点灌砂前: 筒+砂的质量(m 5)(g)189811846418277189471885918978标准砂的标定密度:第1点第2点第3点第4点第5点精确至1(g)↓↓↓←←直径高度1515体积2649.3753921.0752649.375精确至0.01(g/cm 3)精确至0.1(%)精确至0.1(g)一般土样的质量约为:5500g-6000g 成反趋势变化如果标准差的密度为:1.51对于标准灌砂筒,一般约为825g如果标准差的密度为:***对于标准灌砂筒,一般约为***g。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doc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但不大于,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 1 及表 1。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 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 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 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
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 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 10--15kg ,感量不大于 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 、0.1g 、1.0g 。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清洁干燥的砂,约 20- 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其它:凿子、螺丝刀、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公路试验检测-灌砂法

公路试验检测-灌砂法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它是当前最常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的量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
采用此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mm~60mm或超过60mm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
工地上普遍应用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
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200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
1.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灌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
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储砂筒筒底与漏斗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铝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X500mmX4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0.60mm及0.25~0.50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40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长额度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编号: 路基路面类型
委托编号: 环境温度
检测依据
委托日期
检测设备
检验日期
设计说明
最大干密度
检测桩号
量砂的密度
g/cm3
灌砂前灌砂筒和砂的质
量
g
灌砂后灌砂筒和砂的质
量
g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
的质量
g
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
质量
g
填满试坑砂的质量
g
试坑体积
cm3
试坑中挖出的湿料质量 g
湿密度
g/cm3
盒号
盒+湿土质量 g
盒+干土质量 g
含
水
水质量
g
率
盒质量
g
干土质量
g
含水率
%
平均含水率
%
干密度 压实度
g/cm3 %
备注Leabharlann 审 核:检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