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区组设计
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活动区建设实施方案3篇

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活动区建设实施方案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计划在幼儿园增设活动区,配备适宜的玩教具,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本方案旨在介绍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活动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2. 目标和目的•目标:通过建设活动区和配备玩教具,营造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目的:–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为幼儿提供与教师互动、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
3. 方案实施步骤3.1 确定活动区位置和面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区域建设活动区。
活动区的面积应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幼儿数量来确定,一般建议每个班级拥有一个独立的活动区。
3.2 设计活动区布局根据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设计活动区的布局。
活动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区域: * 角色扮演区:提供各种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道具,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阅读角:配备丰富的绘本、图书和期刊,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 创作区:提供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 拼图区:提供不同难度的拼图游戏,锻炼幼儿的空间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 建构区:提供积木、磁力片等玩具,培养幼儿的建构能力和创造力。
* 空间游戏区:提供躲猫猫、跳房子等游戏,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和体育素质。
3.3 配备玩教具根据活动区的布局,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玩教具。
玩教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角色扮演玩具:包括儿童服装、假发、道具等,供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 益智玩具:包括拼图、积木、磁力片等,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运动器械:包括小型滑梯、球类、跳跃板等,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协调能力。
*美术工具:包括颜料、画笔、彩纸等,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3.4 培训教师和家长为了更好地利用活动区和玩教具,培训教师和家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一 、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单因素区组设计的步骤 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四、单因素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 五、研究实例
随机区组设计的来由: 农业试验
源于农业田间研究中按土地特点,把实验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区 块”
三块地: (1) 河边, (2)房后, (3)山上 三种种子: A, B, C
三种饲料增重效果的比较。 (1) 分组:将断奶仔猪配成10个区组(block)
每个区组3只,同窝别、性别、日龄、体重接近 每个区组内3只仔猪随机分配到3个实验组
(2) 指标:10天后各组平均体重的增加量(kg) (3) 目的: 比较3组平均增重量
一 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原理
随机区组实验设计(randomized block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应当怎样写?下面是 小编整 理提供 的教育 实习调 查报告 范
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 更多相 关信息 请关注 美文阅 读网的 栏目!
篇一 我被分到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进行教 育实习 ,实习 内容包 括两个 方面, 一
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 工作实 习。在 这期间 我积极 地努力 地工作 ,
区组根据实验要求划分,使区组内的被试差异尽量缩小,区组间差异根据设 计要求
区组因素可以是单一的因素,也可以是复合因素 如仅以“窝别”为区组因素,它就是单一非试验因素 若规定:来自同一窝且性别相同、体重接近、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动物组成一
个区组,并按此要求构造出许多个区组,这时的区组因素就是复合非试验因素
区
1
组
变
2
量
3
…
O11 O21 O31 …
O12 O22 O32 …
幼儿园教研活动搭建区(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搭建区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开展搭建区活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本次教研活动以“搭建区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搭建区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搭建区活动的教育价值,明确搭建区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2. 掌握搭建区活动的设计原则,提高搭建区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 学习搭建区活动的实施策略,提升教师组织搭建区活动的能力。
4. 通过搭建区活动,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搭建区活动的教育价值(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搭建区活动需要幼儿动手操作各种材料,如积木、竹筒、纸盒等,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搭建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搭建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搭建区活动需要幼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4)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搭建区活动要求幼儿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搭建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 搭建区活动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搭建区活动的设计中,要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趣味性原则:搭建区活动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3)挑战性原则:搭建区活动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4)层次性原则:搭建区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和挑战。
3. 搭建区活动的实施策略(1)创设良好的搭建环境: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确保幼儿在搭建区活动中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仓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市某物流中心仓库工程,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XX平方米。
仓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
建设单位为XX物流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XX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为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安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质量为本:确保工程质量,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3. 进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成本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 环境保护:遵守国家环保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 施工准备(1)人员组织:成立项目经理部,明确各岗位职责,进行人员培训。
(2)材料设备:根据工程需求,采购所需材料、设备,确保质量合格。
(3)施工图纸:熟悉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2. 施工工艺(1)基础工程:采用砼独立基础,砼强度等级C25,受力筋保护层厚度40mm。
(2)主体结构: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框架柱、楼面梁、现浇板采用C25砼,构造柱、圈梁采用C25砼。
(3)外墙:采用200厚砌块砼墙,底层厚度20厚水泥砂浆找平,面层厚度20厚水泥砂浆。
(4)内墙:采用MU5.0加气砼、M10混合砂浆砌筑。
3. 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5. 安全文明施工(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持环境整洁。
四、结论本仓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明确了施工工艺、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保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建筑物保温工程,主要包括外墙、屋面及室内管道保温。
工程地点位于XX市XX区,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
工程内容包括保温材料采购、施工、验收等。
二、施工组织机构1. 施工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指挥和管理工作。
2. 技术组:负责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 材料组:负责保温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及供应工作。
4. 质量组:负责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及整改工作。
5. 安全组: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三、施工部署1. 施工顺序:先进行外墙保温施工,然后进行屋面保温施工,最后进行室内管道保温施工。
2. 施工方法:采用现场发泡、喷涂、粘贴等方法进行保温施工。
3.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四、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 施工前准备:(1)熟悉设计图纸,了解保温材料性能及施工要求。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质量、安全要求。
(3)组织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2. 施工过程:(1)外墙保温施工:采用现场发泡、喷涂、粘贴等方法,按设计要求施工。
(2)屋面保温施工:采用现场发泡、喷涂、粘贴等方法,按设计要求施工。
(3)室内管道保温施工:采用现场发泡、喷涂、粘贴等方法,按设计要求施工。
3. 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确保保温层厚度、密实度及外观质量。
(3)加强保温材料的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4. 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操作规程。
(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3)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五、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 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任务及时间节点。
2. 加强施工组织协调,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3.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效率。
区组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区组设计实验,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的影响,为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中,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光照强度,观察植物生长指标的变化,分析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植物:选择生长状况良好、遗传性状稳定的同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2)光照设备:采用可调节光照强度的LED光源。
(3)生长环境:实验在室内进行,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实验方法(1)区组设计:将实验材料随机分为5个区组,每个区组种植相同数量的植物。
(2)光照处理:设置5个不同的光照强度,分别为0%、25%、50%、75%、100%。
(3)生长指标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测定植物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
(4)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株高有显著影响(F=12.35,p<0.05)。
具体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株高逐渐增加,且在10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
2. 叶面积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叶面积有显著影响(F=10.27,p<0.05)。
具体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叶面积逐渐增大,且在10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
3. 生物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物量有显著影响(F=8.94,p<0.05)。
具体表现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生物量逐渐增加,且在100%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值。
五、实验结论1.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逐渐增加。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以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缺乏针对性、幼儿兴趣不高、区域活动材料单一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 分析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区域活动。
3. 研究有效的区域活动实施策略,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4. 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原则(1)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2)注重区域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强调区域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4)确保区域活动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分析(1)幼儿的兴趣特点;(2)幼儿的发展需求;(3)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的结合。
3.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1)区域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2)区域活动内容的安排与组织;(3)区域活动材料的准备与利用;(4)区域活动指导策略;(5)区域活动评价方法。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文献,了解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对区域活动的看法和需求。
3. 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实际区域活动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实施和评价区域活动。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组建研究团队,制定研究计划。
教研记录区域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本园开展了关于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2. 掌握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3. 培养教师观察、分析、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水平。
三、活动过程1. 主题引入教研活动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区域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播放一段区域活动的视频,让教师们直观地感受区域活动的魅力。
2. 区域活动设计原则与方法(1)设计原则1.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2. 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3. 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互动性;4. 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2)设计方法1. 主题选择: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主题。
2. 内容设置:根据主题,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如:游戏、手工、音乐、绘画等。
3. 材料准备:根据活动内容,准备适宜的材料,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主操作。
4. 环境布置: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5. 活动组织: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引导幼儿有序参与活动。
3. 区域活动案例分享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几个成功的区域活动案例。
案例中,教师们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4. 观察与分析教师们分组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幼儿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
观察结束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5. 评价与反思教师们根据观察结果,对区域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的教育策略等。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设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在5个设计参数间同 时有下列三个关系式:
(1) vr bk
(2) r(k 1) (v 1)
(3) b v,r k
5 个参数中,任意确定 3 个,即可计算其余 2 个 参数,至今人们已经找到很多 BIB 设计。
附表 9 对 4 v 10和 r 10给出一些 BIB 设计表。
例: 比较两种材质的鞋底( A1, A2 )的磨损程度。
一个人的两只脚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区组,因为一个人的 左右鞋的磨损情况是近似相同的,不同人之间的磨损情况 是有差异的。
若有6人参加试验,(假设鞋的尺码相同),则需对每种 材质的鞋各制造3双,每个人随机的从中各选一只左鞋和 右鞋.构成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
料进行改进。
讨论一:假如不设立区组,则区组平方和并入误差平方和.数据仍 然可按单因子方差分析处理,所得方差分析表如下:
表 3.1.5 把区组从设计中剔除后的不正确分析
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比
处理 37.8
3
12.6 1.97
误差 102.0
16
6.38
总和 139.8
19
对给定 =0.05,F0.95 (3,16) 3.24 ,4 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H 0:b1 b2 bb 0 H1:诸bi中至少有一个不为零 在此假设下,检验统计量为:
F MS B MS e
尽管对此检验的合理性存在着争论,但使用 F 检验也未 尝不可,把检验结果作为一种参考也是有价值的。
讨论三:多重比较
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中,若处理为固定效应,并且 方差分析确认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不论区组效应是否是 随机的,都应对处理效应施行多重比较。
表 3.1.2 试验数据
区组
处理
1
2
3
4
5
1
73 69 73 71 67
2
73 68 74 72 69
3
75 72 74 73 68
4
75 72 77 75 72
例 3.1.3 在化学制剂对布料抗拉强度的试验中,按表 3.1.2
上的数据可算得各平方和及其自由度:
表 3.1.4 方差分析表
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比
例 3.1.1 有4种杀虫剂 A1, A2 , A3 , A4 ,为了比较4种
杀虫剂对棉田中害虫的杀虫效果高低,特选了 20 块田,每 种杀虫剂重复 5 次试验.如何安排试验呢?
•随机化设计:将 20 块田随机的安排 20 个处理.
评论:20 块棉田试验单元间总有差异,如害虫多少, 植物长势,土地肥沃程度等.这些差别对杀虫效果会带来 影响,从而对比较产生干扰.
假如此种差异很微小,实施随机化设计是妥当的. 假如此种差异不可忽略,就要采取随机化区组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 将 20 块棉田按差异大小排序,将害虫最多的4
块棉田分为第1个区组,将害虫最少的4块棉田分为第5个
区组,其它按序入组.
第二步,在1个区组内随机的实施一种杀虫剂.
区组 1 区组 2 区组 3 区组 4 区组 5
F MS A MS e
区组
SB
1 v
b
B
2 j
j 1
T2 vb
f B b 1 MSB SB / f B
误差 Se ST S A S B fe (v 1)(b 1) MS e Se / fe
总和
ST
v i 1
b
yi2j
j 1
T2
vb
fT vb 1
——
例 3.1.3 化学制剂对布料有侵蚀作用,会降低其 抗拉强度。现开发出一种能抗化学制剂的新型布料, 为考察其抗侵蚀作用,特选定 4 种化学制剂和 5 匹 布。考虑到布匹间的差异,特在每匹布的中部切取 4段布料组成一个区组,用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安 排试验。
1
2
3
4
1
y11 y12 y13 y14
2 y21 y22 y23 y24
3
y31 y32 y33 y34
4 y41 y42 y43 y44
表3.2.1b 不完全区组设计
区组 处理
1
2
3
4
1
y11 y12 y13
2
y21 y22
y 24
3
y31 y32 y33 y34
4
y 42
y 44
注:减少总试验次数是件好事,但还要按一定要求来组织 不完全区组设计。
Cvk b
意指:从v个处理中任取k个放入一个区组,如此区组共有b 个.在这个例子中,具体的设计如下:
区组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
y11 y12 y13 y14 y15 y16
2
y21 y22 y23
y4 y35
y37 y38
y 3,10
4
y 42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设计)
表3.2.1c 不完全区组设计
区组
处理
1234
1
y11 y12
y14
2
y22 y23 y24
3
y31 y32 y33
4
y 41
y43 y44
要求: •每个区组含有的
处理数相等,都为 3个; •每个处理在不同 区组中出现次数 相等,都为3次; •每对处理在同一 试验中相遇次数 相等,都为2次。
Class Block Treat; Model Y= Block Treat; Means Treat/duncan; Run;
3.2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BIB设计)
在随机区组和拉丁方等设计中,任一个区组中 都包含着所有的试验处理,这种区组称为完全区组。
在科学试验中,由于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有 时一个区组中无法容纳全部的试验处理,而只能容 纳其中一部分,这种区组称为不完全区组。这样的 区组设计称为不完全区组设计。
处理 37.8
3
12.6 14.13
区组 91.3
4
22.83 ——
误差 10.7
12
0.89
总和 139.8
19
在显著性水平 =0.05,查其临界值 F0.95 (3,12) 3.49 ,由 于 F>3.49,故拒绝 H 0 ,即四种化学制剂对新型布料的抗拉强度
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提高新型布料的抗化学试剂能力,还需对布
试验后收回,分别测量其磨损量,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讨论:若有三种人造物质的鞋底( A1, A2 , A3 ),那就要
采用随机化不完全区组设计。
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中设有 v 个处理和 b 个区组,共有
n= vb 次试验,记 察值。
y ij
表示第
i
个处理在第
j
个区组内的观
区组
处理
1
1
y11
2
y 21
v
y v1
其中
yij -第 i 个处理在第 j 个区组内的试验结果.
-总均值.
ai -第 i 个处理的效应. b j -第 j 个区组的效应.
ij -试验误差,服从 N (0, 2 ) .
在区组设计中,全部 vb 个观察值的总平方和有如下分解:
vb
ST
( yij y) 2,
fT vb 1
i1 j 1
对 照
C
肥沃
设有 v 个处理需要比较,有 n 个试验单元用于试验。 第一步:把 n 个试验单元均分为 k 个组(k=n/v),使 每个组内的试验单元尽可能相似,这样的组称为区组。 第二步:在每个区组内对各试验单元以随机方式实施 不同处理.这样的设计称为随机化区组设计。
若区组容量=处理个数 v,这样的设计称为随机化完 全区组设计。即一般所称的随机区组设计。
若区组容量<处理个数 v,这样的设计称为随机化不 完全区组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试验 设计方法之一,贯彻了试验设计的三大原 则,试验的精确度比较高。
随机化区组设计的目的,就是把区组引 起的变异从随机误差的变异中分离出来, 降低了随机误差的大小,提高统计分析的 可靠性。
随机化区组设计应用于单因子试验或复 因子试验均可,可以考察因子间的交互作 用。
A1
A2
A4
A2
A3
A3
A4
A1
A3
A2
A4
A1
A2
A4
A1
A2
A3
A3
A1
A4
特点:每个处理在每个区组内仅出现一次;每个区组内各种
处理也仅出现一次,且其次序是随机的.
某作物品种比较试验,有8个品种(含对 照),设3次重复。
区组Ⅰ
ECF
A
对 照
D
B
G
贫瘠
区组Ⅱ
G
B
对 照
D
F
C
E
A
区组Ⅲ
DAE
GBF
将v个处理安排到b个区组的一个不完全区组设计称 为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该设计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每个区组都含k个不同处理,k称为区组容量。 2.每个处理都在r个不同区组中出现,r称为处理重 复数。
3.任一对处理在 个不同区组中相遇, 称为相遇
数。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一个BIB设计中的v个处理可以得到公平的比较。
这一错误结论是没有重视区组作用而导致的。 所以在试验中,凡是试验条件间有较大差异时,应该运用区组
设计去减少试验误差。
讨论二:可以把区组看作另一个因子
我们的兴趣总是放在 v 个处理间是否有显著差异上,区 组就象一个垃圾桶,把区组平方和从误差中分离出来即可。